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踝关节软骨损伤疾病英文名称: osteoarthritis of the ankle j...
养生
疾病名称: 踝关节软骨损伤
疾病英文名称: osteoarthritis of the ankle joint
疾病别名: 足球踝、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病、踝关节撞击性骨疣、踝关节骨关节病
疾病概述:
踝关节软骨损伤(osteoarthritis of the ankle joint)又称足球踝、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病、踝关节撞击性骨疣、踝关节骨关节病,是踝关节的一种创伤性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踝关节疼痛,休息后会缓解。还可伴有患处肿大、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本病的一般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能够缓解或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能力,但治疗后再次受伤或养护不当则易导致疾病的复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踝关节
常见症状: 踝关节疼痛、踝关节肿胀、踝关节压痛、踝关节活动受限
主要病因: 创伤性因素、非创伤性因素、软骨下血管阻塞因素、先天性或获得性因素、血管损伤因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
重要提醒: 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因疼痛、活动不便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缩短或终结运动生涯。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踝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尚缺乏最新权威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长期进行无防护的高强度运动的人群
这些人群在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时,如跑步、踢足球等活动时,事先没有采取关节保护措施,使关节软骨反复的高强度磨损,造成关节软骨损伤,引起踝关节软骨损伤。
2、急性踝关节损伤后未及时治疗的人群
这些人群在反复跳跃、跑步等运动中,踝关节反复过度屈伸或内外翻,造成关节面持续碰撞挤压,造成软骨或骨组织的慢性劳损,在没有及时治疗导致其骨软骨损伤。在此状态下即便无骨折脱位,踝关节软组织反复发生磨损,并嵌入关节内发生撞击与摩擦,同时引起血肿机化而产生骨赘,从而导致踝关节软骨损伤。
3、特殊职业人群
在职业运动员中踝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如足球、体操、篮球、滑雪、举重运动员及舞蹈演员等职业人群,这些运动员对踝关节的过度使用,长期软骨磨损容易造成踝关节软骨损伤。
病因-总述:
踝关节软骨损伤的病因主要与创伤性因素、非创伤性因素、软骨下血管阻塞因素、先天性或获得性因素、血管损伤因素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创伤性因素
踝关节急性损伤通常病因明确,常见如进行奋力跳跃、跑步等剧烈活中,踝关节过度屈伸或内外翻,造成关节软骨损伤。踝关节慢性损伤通常病程较长,新伤旧伤重叠累积。常见的原因如在反复跳跃、跑步等运动中,踝关节反复过度屈伸或内外翻,造成关节面持续碰撞挤压,造成软骨或骨组织的慢性劳损。或在某次踝关节急性损伤未完全治愈时,即开始再次过度使用踝关节。
2、非创伤性因素
如血管或滑膜损伤、软组织损伤、微创伤、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内分泌异常、遗传因素、周围血管病、缺血性骨坏死、酗酒等。
3、软骨下血管阻塞因素
可引起软骨损伤、软骨下骨囊变,最终导致软骨下骨分裂和位移。
4、先天性或获得性因素
可引发微血管血供减少,从而引发缺血,继而引起软骨损伤、软骨下骨坏死,并导致软骨下骨折移位或塌陷。
5、血管损伤因素
虽然骨软骨损伤与血管损伤发病的前后关系尚未明确,但血管损伤因素仍被认为与骨软骨损伤密切相关。
症状-总述:
踝关节软骨损伤的主要表现为踝关节疼痛,休息后会缓解,后期病情严重时静止不动脚踝也会疼痛,患者患处肿大,明显变粗,脚背肿大变高,用手按压脚腕处会有明显的疼痛感,且有关节活动受限。
症状-典型症状:
1、踝关节疼痛
是本病的常见症状,早期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会缓解,后期病情严重时静止不动脚踝也会疼痛。
2、踝关节肿胀
以踝关节前方较为明显,患处脚踝处肿大,明显变粗,脚背肿大变高。
3、踝关节压痛
用手按压脚腕处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4、踝关节活动受限
患者会感觉脚腕不能轻易或者随意的转动,有阻碍或有摩擦感。
症状-并发症:
1、踝骨赘形成
骨赘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这是骨性关节炎病理过程中的一种代偿反应。踝骨赘可引起踝关节处活动或静息时疼痛,给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
2、踝滑膜炎
踝滑膜炎的症状主要以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积液为主要表现。一般症状明显,症状早期主要以疼痛不适为主,多合并有骨关节炎;后期患者症状明显,可伴有皮温增高、关节活动受限等。
3、踝腱鞘炎
腱鞘炎主要是指肌腱在短期内活动频繁或用力过度或慢寒冷刺激,导致腱鞘组织发生炎性反应、纤维变性,使腱鞘变厚,引起鞘管狭窄,肌腱在鞘管内活动受到限制,而炎性反应同时引起局部疼痛的一类疾病。
就医-门诊指征:
1、踝关节疼痛,活动时疼痛,严重者静止不动脚踝也会疼痛。
2、脚踝处肿大、变粗,脚背肿大变高;
3、用手按压脚腕处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4、踝关节活动受限;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前往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
4、您的损伤是何时发生的?
5、您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6、您之前有发生过骨折吗?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5、如果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手术后会复发吗?
8、平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运动或创伤后,出现踝关节疼痛、踝关节肿胀、踝关节压痛、踝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先询问一些基本情况,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然后会建议行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以便进一步明确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主要是观察踝部有无肿胀、淤血、有无开放伤口等情况。
2、触诊
医生会主要检查患者的踝部活动度、按压时疼痛变化等。
检查-其他检查:
关节镜检查为有创性检查,但可以直接看到病变的大小性质,并可在检查同时,对病变进行治疗。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可排除骨质异常,对于怀疑有软骨损伤的关节,可首先进行X线检查,并对骨折与骨质疾病进行鉴别。
2、CT检查
可提供软骨损伤的骨性细节,有助于确定缺损的定位和可能存在的游离骨软骨块的大小,加用造影剂能够增加诊断软骨损伤的病变分期的准确性和能力。可较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和大小。
3、MRI检查
为无创非侵入式诊断手段,是软骨退变的有力诊断工具。目前,关节软骨退变的最佳检查技术是T2相,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可诊断软骨退变和软骨损伤。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一些患者的基本情况如职业、运动史、创伤史、既往疾病史、家族遗传史、饮酒史等,再结合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参考一系列检查结果如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踝关节软骨损伤后随机产生永久性病变,无法完全恢复,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为主,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治疗-一般治疗:
可采取交叉绷带固定踝部的保守治疗,限制踝部活动,防止损伤加重,亦可对踝部起到保护作用。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常用有塞来昔布、双氯芬酸等,用于消炎镇痛,缓解疼痛症状。
2、局部痛点封闭
常用有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可消炎止痛、营养神经。
治疗-手术治疗:
1、踝关节镜下软骨修整、清理
可以直接看到病变的大小性质,并可在检查同时,对病变进行治疗。
2、马赛克骨软骨移植
手术修复软骨并且重塑软骨功能,适用于大于1.5厘米的软骨损伤,或软骨下骨已有囊性改变的患者。
3、自体软骨细胞培养移植术
用患者自己的软骨细胞进行软骨培养,再进行手术修复、重塑软骨功能。适用于对异物排异反应严重的患者。
4、逆行钻孔和植骨
手术修复、重塑软骨功能,用于软骨完整、软骨下骨形成囊性改变的患者。
5、新鲜同种异体骨移植
手术修复、重塑软骨功能,用于面积大于3厘米的巨大软骨病变。但我国目前无新鲜同种异体骨移植开展。
6、复位内固定术
适用于移位的骨软骨块较大并且附有大量软骨下骨的距骨骨软骨损伤。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损伤严重的软骨损伤,在内固定术下可恢复到接近正常结构。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踝关节软骨损伤的一般预后良好,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够缓解或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能力,但治疗后再次受伤等养护不当则易导致疾病的复发。
预后-危害性:
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因疼痛、活动不便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缩短或终结运动生涯。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够缓解或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能力。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治疗后再次受伤等养护不当易导致疾病的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调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因疼痛患肢肿大,影响正常的活动和工作而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家属可以多陪伴患者聊天,也可以同患者一起向医护人员了解本病的预后,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养。
2、恢复期内避免剧烈体育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3、适当抬高患肢,有助于缓解下肢水肿。
4、应穿着宽松的裤子,避免挤压脚踝处。
日常-术后护理:
1、全麻患者术后应去枕平卧6h,患肢持续抬高位减轻肿胀。
2、注意保持手术切口附近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保证引流管妥善固定,避免感染。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若存在需及时报告给医生。
4、注意观察肢端温度、皮肤和口唇的色泽脉细血管充盈度、尿量等,及时发现血容量不足,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饮食调理:
患者可均衡膳食,保证营养摄入。治疗期间饮食应避开辛辣刺激性食物。手术患者需先禁食,之后慢慢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后,再恢复普食。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3、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饮食。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减少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忌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忌食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可通过以下几点来降低发病风险:
1、相关职业者应在专业的教练或者训练队的带领下进行训练,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避免踝关节损伤。
2、运动前充分热身,同时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必要时可佩带护具。
3、日常生活和运动中要避免太剧烈及难度过大的动作,锻炼强度要适中,不要盲目增加训练强度。
4、把握好适当的运动时间,勿在机体过于疲劳的情况下继续运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