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疾病英文名称: 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
养生
疾病名称: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疾病英文名称: 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s,XGP
疾病别名: 肾盂肾炎黄色瘤、肾性黄色瘤病、泡沫细胞肉芽肿、肿瘤样黄色肉芽肿肾炎
疾病概述: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慢性肾脏炎症,可产生弥漫性肾实质破坏。其病因不明,大多数病人只累及一侧肾脏。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有腰痛、肾区肿块、发热、贫血、脓尿等。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肾脏切除术,同时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以消除炎症。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尚无证据表明该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肾脏
常见症状: 腰痛、肾区肿块、发热、贫血、脓尿
主要病因: 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细菌感染、脂代谢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X线、CT、B超、MRI、静脉肾盂造影、血液检查、尿液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出现不适症状就医时应考虑该病存在的可能性,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肾功能严重受损。
临床分类:
有研究资料提出,根据病变侵及的范围,将该病分为两型三期:
1、两型
(1)局灶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肾内黄色瘤样肿物,为肾实质局灶性病变。
(2)弥漫型:患肾明显增大,肾实质严重破坏,肾盂肾盏表面或肾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黄色瘤样肿物。病变可扩展到肾周或肾外组织,并累及周围邻近组织器官。
2、三期
Ⅰ期(肾内期):病变局限于肾实质,侵及1个肾盏或部分肾实质。
Ⅱ期(肾周期):肾内病变同Ⅰ期,但已穿透肾实质侵犯肾周围脂肪。
Ⅲ期(肾旁期):病变弥漫大部分或全部肾脏,并广泛累及肾周围组织及后腹膜。
流行病学-传染性:
该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但无确切的资料表明该病本身是否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该病较为少见,具体的发病率尚无准确数据可供参考。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最常见50-70岁,女多于男,尤以30-50岁女性多发,与女性易发生泌尿系感染有关。
病因-总述: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可能与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合并感染、脂代谢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不止一个独立的因素在起作用,可能是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
病因-基本病因:
1、细菌感染
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引起。
2、尿路梗阻合并感染
多为泌尿系结石所致。
3、脂质代谢异常
长期慢性细菌感染致肾实质持续破坏脂质释放,被组织细胞吞噬而形成黄色瘤细胞。
4、免疫功能紊乱
尤其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5、其他
可能相关因素包括静脉闭塞和出血、淋巴管堵塞、肾缺血、贫血、营养不良、血管功能不全等导致肾脏血液供应不足,易致感染或感染不能自行愈合 。
病因-危险因素:
患者有泌尿系的结石,尿道长期梗阻,有反复发作的感染可增加患病的风险。
症状-总述:
病人常有糖尿病病史,有长期泌尿系感染病史或尿路梗阻病史。大多数病人有肾区疼痛、发热、寒战、持续的细菌尿。还可有反复的尿频、尿急、尿痛;同时有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格检查可触及肿大的肾脏,肾区有叩击痛;部分病人可有高血压。
症状-典型症状:
1、泌尿系统症状
由于泌尿系统有细菌感染,患者常有脓尿、血尿、腰腹部疼痛、肾区肿块等不适症状。
2、全身症状
由于机体有炎症,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如果感染得不到控制,可能会有高热、意识模糊、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
症状-并发症:
患者可有高血压、 梗阻性肾病、尿路结石等并发症。不及时治疗还有可能出现畸形腹膜炎、肾功能丧失等情况。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肾区疼痛;
2、反复的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
3、伴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可于泌尿外科、肾内科就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可能会进行血生化等检查,应提前做好空腹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3、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4、以前有类似的症状吗?
5、您有泌尿系统疾病吗?您有糖尿病吗?
6、您平时的生活习惯怎么样?饮食、卫生等如何?
7、近期是否发生过感染?
8、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9、您有没有治疗过?治疗过程是怎么样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可能是什么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需要住院吗?
5、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治疗效果怎么样?会复发吗?会影响生育吗?
9、我日常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大概需要复查哪些内容?
检查-预计检查:
对于出现脓尿、血尿、腰痛等不适症状前来就医的患者,医生首先会对其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有无与泌尿系有关的异常体征。会建议患者进行血液、尿液等检查,还会对患者进行超声、CT、肾盂造影等影像学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触摸患者的腹部、腰部、盆腔等相关部位,判断患者相应部位是否有异常的肿块、压痛等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细菌学检查
尿培养阳性率多数为大肠埃希杆菌和变形杆菌,偶见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尿沉渣涂片可找泡沫细胞。
2、血液检查
常见白细胞增加和血沉加快,此外还能判断患者是否有贫血。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切取患肾的部位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发现肉芽肿样结构,黄色瘤细胞,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肾间质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和充血。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局灶型XGP常无异常发现,如果合并结石于单侧肾区可见点状或块状高密度影。弥漫型XGP可表现肾轮廓增大,病变侵犯肾周组织时肾周脂肪间隙模糊不清。
2、静脉肾盂造影
局灶型可无阳性发现或仅有不同程度肾盂肾盏移位。弥漫型者可见肾盂肾盏呈球状变形扩张,肾盂肾盏内充盈缺损。亦可表现为肾盂肾盏显影不良或不显。
3、CT扫描
弥漫型CT平扫可见肾体积增大,肾盂肾盏内结石以及肾实质内多发低密度区。局灶型CT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局限占位,密度不均匀,边缘清晰。
4、MRI
MRI在显示结石方面不如CT,但在鉴别病灶腔内液体成分有其优势,在弥散加权成像上,脓液显示高信号,而积水则为低信号。另外显示病灶的侵犯范围也是MRI的特长,尤其是多轴面成像更能显示病灶的全貌。
5、B超
B超可了解肾外形,探及肾实质内大小不等、境界欠清的低回声实质性团块及其内液化坏死腔,还可发现肾周感染和肾结石。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有泌尿系结石、梗阻、感染等病史,结合脓尿、血尿、腰痛等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实验室、影像学辅助检查结果,可做出初步的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医生会注意与肾结核、肾癌、肾脓肿、肾盂肾盏积水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肾盂肾炎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有慢性尿路感染病史,临床表现为肾区疼痛、反复发作的 尿路感染,而且多数患者尿细菌学定量培养为阳性,与慢性肾盂肾炎表现相似,易发生误诊。但慢性肾盂肾炎X线检查发现有局灶性、粗糙的皮质瘢痕,伴有邻近肾盏变钝或呈鼓槌状变形。而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线检查可见 单侧肾肿大,静脉肾盂造影呈现无功能肾伴肾结石。尿路造影、B超、CT和MRI检查有特征性改变,以资鉴别。
2、肾癌
局灶性XGP常与肾癌较难鉴别。肾癌CT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规则或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匀,其内可以有出血、坏死等低密度区或者伴有点状或弧线状钙化等,增强扫描后,肾癌较XGP强化明显,多呈明显不均质强化,肿瘤外侵使肾周脂肪间隙消失,肾周筋膜增厚,并可浸润其他脏器,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时,管径增粗,其内有充盈缺损影。淋巴结转移多表现为肾血管及腹主动脉周围多发类圆形结节。
3、肾结核
XGP表现为慢性泌尿系统感染,伴有低热、贫血、营养不良,血沉增快,一侧肾功能严重损害,需与肾结核鉴别。肾结核有进行性加剧的膀胱刺激症状,而XGP罕见膀胱刺激症状;肾结核多有恶液质,而XGP虽是长期病程但无恶病质;肾结核尿沉渣查抗酸杆菌可阳性,而XGP为阴性;膀胱镜检查时,肾结核多有膀胱结核表现,而XGP没有。
4、肾脓肿
两者临床上均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但肾脓肿多突然起病,尿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CT平扫呈类圆形均匀低密度病变,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变周边呈环形明显强化,为脓肿壁,中心低密度区,为脓腔,部分脓腔内可见有低密度气体影,若出现液平面为典型表现。
5、肾盂肾盏积水
弥漫性XGP有时与肾盂肾盏积水易混淆。肾盂肾盏积水多由梗阻性疾病引起,增强CT表现肾盂肾盏扩张呈分叶状,壁薄光滑清晰,密度均匀,囊腔边缘可见较薄的肾皮质,肾周筋膜无增厚,肾周组织无炎性反应。
治疗-治疗原则:
手术和抗感染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抗感染治疗药物应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疾病的类型、所处的时期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对于症状不能有效控制或治疗期间病情加重的患者,国内外多数学者都主张作患肾全切,随着XGP的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保留肾组织的手术也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给予患者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抗生素以达到彻底清除感染的目的。
治疗-相关药品:
美洛西林、哌拉西林。
治疗-手术治疗:
1、Ⅰ、Ⅱ期XGP可行肾部分切除,Ⅲ期XGP应行患肾切除及肾周围病变组织切除。
2、外科手术可去除病变严重的部分肾脏或丧失功能的整个病肾。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或腹腔镜患肾切除术,手术入路包括经腹腔和经腰部入路。
3、需要注意的是,Ⅲ期患者由于肾周炎症明显,病变常已累及邻近的膈、十二指肠、结肠和后腹壁等,局部黏连严重,因此,术中分离过程中应小心谨慎,勿伤及相邻受累器官。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该病经过积极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多数患者可取得良好的预后。一般来说,切除患侧肾脏后,存留的健康肾脏能够满足机体代谢所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积极的治疗,病情持续进展,会累及周围的组织器官,患者的肾功能受到损伤,严重时会有致死的风险。
预后-危害性:
1、腰痛、血尿、脓尿、发热等不适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病情持续进展,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肾功能。
预后-自愈性:
该病一般无法自愈,需要积极的治疗。
预后-治愈性:
通过手术切除患侧肾脏,多数患者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
预后-治愈率: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多数患者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预后-根治性:
切除患者肾脏后,一般来说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预后-生存周期:
经过积极的干预治疗,可对患者的正常寿命不产生特殊的影响。但如果不积极治疗,病情持续进展,会有致死的可能性。
日常-总述:
本病患者应重视日常护理,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同时注意做好会阴等相关部位的局部卫生,以免加重感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嘱正确用药。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从事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如听轻音乐、欣赏花草、读小说、看电视、聊天等,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避免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良反应。
2、用药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皮疹、幻觉、抽搐、惊厥等不良反应,应注意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防止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急性发作期应注意卧床休息,以使废物的产生减少,进而减轻肾脏的负担。
2、女性患者要注意经期、婚后及孕期卫生,保持会阴清洁。
3、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监测自身病症变化情况,如尿液状态、体温、腰痛程度等。如果出现持续性的高热状态,并伴有腰部剧烈疼痛,则考虑患者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并能保证足够的营养,包括热量、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尿液排泄。
2、宜多吃一些清淡利尿食物,如梨、西瓜、香蕉、冬瓜、黄瓜等。
饮食禁忌:
1、出现严重水肿时,应控制盐的摄入。
2、不宜食用“发物”,如带鱼、螃蟹等。
3、避免食用羊肉、狗肉、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以下措施可降低发病风险或缓解症状。
1、坚持每天多饮水,勤排尿,以冲洗膀胱和尿道。避免细菌在尿路繁殖,这是最简便又有效的措施。
2、注意阴部清洁,以减少尿道口的细菌群,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或呋喃旦啶油膏涂于尿道口旁黏膜或会阴部皮肤,以减少上行性再发感染。
3、有泌尿系统症状时,应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