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疾病英文名称: acanthamoeba Keratitis,AK疾病别...
养生
疾病名称: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疾病英文名称: acanthamoeba Keratitis,AK
疾病别名: 棘阿米巴角膜炎
疾病概述: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即棘阿米巴角膜炎,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为一种慢性、进行性角膜溃疡,病程可持续数月之久,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角膜炎。患者常有畏光、流泪、眼部异物感、眼部疼痛、视力减退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以发生穿孔或蔓延至巩膜。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畏光、流泪、眼部异物感、眼部疼痛、视力减退
主要病因: 棘阿米巴原虫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棘阿米巴原虫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角膜共焦显微镜
重要提醒: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多由角膜接触镜的使用有关,应尽量避免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护理。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与带虫者可能是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棘阿米巴原虫在淡水、污水、自来水、游泳池水及地表、泥土中普通存在,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角膜接触镜被水体中的棘阿米巴污染,游泳池水亦可直接污染角膜、眼结合膜。其他传播途径,如空气飞沫传播尚待证实。
流行病学-发病率: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感染性角膜炎。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年轻人群,尤其是佩戴角膜接触镜的人多见,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本病遍及全球,往往呈散发性。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无季节性升高。
病因-总述: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是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所致,棘阿米巴原虫广泛存在于土壤、淡水、海水、泳池、谷物和家畜中,在浴盆、角膜接触镜、镜盒护理液中也曾分离出棘阿米巴原虫。佩戴角膜接触镜、污染的水源和角膜外伤等均可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病因-基本病因:
棘阿米巴原虫首先与角膜上皮细胞膜的脂多糖结合,黏附在角膜上皮表面,之后释放活性酶类,使角膜上皮细胞变薄,并且发生坏死,造成上皮屏障的破坏,原虫即可侵入角膜基质。进一步损伤角膜上皮细胞。
病因-危险因素:
1、各种角膜接触镜均可成为棘阿米巴原虫潜在的携带体,佩戴角膜接触镜可使棘阿米巴原虫感染机会增加,更容易发生本病。
2、角膜外伤是另一重要危险因素,棘阿米巴原虫可以直接侵入正常角膜上皮细胞,导致角膜感染。
3、接触污染的水源,容易发生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症状-总述: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多为单眼发病,个别患者可双眼发病。患眼常有畏光、流泪、眼部异物感、眼部疼痛剧烈、视力减退等症状,病程可长达数月。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棘阿米巴性角巩膜炎等多种并发症。
症状-典型症状:
1、感染初期表现为角膜上皮混浊、微囊样水肿或假树枝状,上皮可完整,少数患者可出现特征性放射状角膜神经炎。
2、随着病变进展,角膜出现中央或旁中央环状浸润,可伴有上皮缺损;也可表现为中央盘状病变,基质水肿增厚并有斑点或片状混浊。
3、晚期由于组织中蛋白酶和胶原酶的释放,导致基质溶解、形成脓肿、角膜溃疡甚至穿孔。
症状-并发症:
1、棘阿米巴角巩膜炎
是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14%~16%,临床表现为弥漫性前巩膜炎,个别有后巩膜炎、神经炎,症状一般较重,治疗困难,发生机制尚不清。
2、其他
部分严重的患者可发生难治性青光眼、视盘水肿、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脉络膜炎症、黄斑部瘢痕形成,甚至对侧眼的视网膜脉络膜炎。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眼部异物感、眼部疼痛剧烈;
2、出现畏光、流泪;
3、出现视力减退;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至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眼部进行体格检查,勿在眼部涂药。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什么症状?
2、您的眼部疼痛、异物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目前有进一步扩大的情况吗?
3、您的眼睛有什么异常分泌物吗?是否有异味呢?
4、您出现这些症状之前有饮用生水吗?又不洁饮食吗?您平时戴眼镜么?
5、您除了眼部还有其他地方不舒服么?
6、您目前有使用过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
2、什么原因导致的?还有其他原因吗?
3、这个病会传染吗?
4、目前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5、需要怎么治疗?治疗费用可以报销吗?
6、这个病能治好吗?视力能恢复吗?
7、以后还会不会发作?
8、在日常生活中我要需要注意些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畏光、流泪、眼部异物感、眼部疼痛、视力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的眼部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眼部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棘阿米巴原虫培养、角膜组织活检、分子生物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角膜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病变的基本信息,包括部位、形态等,以初步判断疾病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
从角膜溃疡区刮取的组织直接进行涂片,用95%甲醇固定,自然风干后,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包囊及滋养体。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姬母萨染色,乳酚棉兰染色。角膜刮片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氢氧化钾溶液作成湿片,以观察包囊形态及滋养体的活动。
2、棘阿米巴原虫培养
从角膜溃疡区刮取的组织,可以直接进行棘阿米巴原虫培养,通常需至少培养7天。
3、分子生物学检查
包括棘阿米巴原虫的同功酶测定、多聚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方法,不仅有助于临床诊断,而且有助于棘阿米巴种株的分型。
检查-病理检查:
当角膜溃疡达深基质层时,可以取病变角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角膜共焦显微镜可实时、活体地从细胞水平对活体角膜组织结构进行三维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角膜接触镜或角膜塑形镜佩戴史,病程缓慢、持久,并结合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作出诊断。其中,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棘阿米巴原虫培养发现棘阿米巴原虫可初步诊断本病,必要时可做角膜活检,角膜共焦显微镜有助于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活体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真菌性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真菌性角膜炎
常见症状为眼痛、眼红、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相似,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发现真菌、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到角膜组织中的菌丝和孢子,能够鉴别二者。
2、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患者常有眼痛、流泪、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相似,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等有助于鉴别二者。
治疗-治疗原则: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应根据疾病进展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角膜上皮刮除,抗棘阿米巴、抗炎等药物治疗,以及穿透性角膜移植等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棘阿米巴药物
(1)联脒类如丙脒、二溴丙脒、六脒;
(2)唑类如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3)氨基糖苷类如新霉素和巴龙霉素;
(4)消毒杀菌剂类如氯已定、聚亚已基双胍等;
(5)其他如0.4%甲硝唑滴眼液、0.4%替硝唑滴眼液等。
2、抗炎药物
严重的眼部疼痛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等。
治疗-相关药品:
丙脒、二溴丙脒、六脒、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新霉素、巴龙霉素、氯已定、聚亚已基双胍、0.4%甲硝唑滴眼液、0.4%替硝唑滴眼液、吲哚美辛
治疗-手术治疗:
1、疾病早期可行病灶区角膜上皮刮除,既可以清除病变组织和病原虫,又有利于药物的渗透。
2、药物治疗无效、溃疡不愈合或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角膜溃疡穿孔者应酌情考虑羊膜移植结膜瓣遮盖、角膜胶原交联,甚至角膜移植术。
3、治愈后形成角膜混浊严重影响视力者,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个月~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棘阿米巴性角膜炎预后的关键。但若诊治不及时,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棘阿米巴性角巩膜炎、难治性青光眼等多种眼部损害,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若诊治不及时,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棘阿米巴性角巩膜炎、难治性青光眼等多种眼部损害,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管理,严格注意生活用水卫生,对于疾病症状的控制和促进疾病的康复都有重要意义。
日常-生活管理:
1、眼部用品使用正规清洁剂进行清洁,勿用生水。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疾病传播。
4、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5、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饮食调理:
患者日常饮食应当注意调整,注意营养均衡,不饮生水。同时,应当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对眼部疾病造成不良影响。
饮食建议:
1、饮食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2、应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虾、牛奶、豆类等。
3、多吃新鲜蔬菜,如黄瓜、丝瓜、苦瓜、青菜、芥菜等。
4、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雪梨、苹果、哈密瓜、葡萄干、杨桃、龙眼肉等。
饮食禁忌:
1、不吃生水。
2、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葱等。
3、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雪糕等。
4、忌食烤炸炙烧食物,如油条、油炸花生、煎饼、烤羊肉串、烧鹅等。
5、少食滋腻味厚的食物,如糯米、红枣、蜂蜜、花生、松子、枇杷等。
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是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以下措施可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检查和治疗从事饮食业的排包囊者及慢性患者,治疗期间应调换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食物被污染,饮水应煮沸,不吃生菜。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