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继发于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的青光眼疾病概述: 继发于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的青光眼...
养生
疾病名称: 继发于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的青光眼
疾病概述:
继发于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的青光眼主要是指在进行晶状体摘除或植入人工晶状体后继发的一种青光眼。常发生于治疗白内障的手术后,以眼压升高为主要特征。患者常可发生眼部胀痛、视力模糊或术后一度明显改善的视力又下降等。如果发生持续的眼压升高,将对视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手术前良好设计手术方案和全面做好术前准备,手术医师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和技巧,手术后根据术中以及术后观察的情况及时给予恰当的药物治疗,可以避免或大大降低人工晶状体手术后眼压升高继发青光眼的发生。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部胀痛、视力模糊、视力下降
主要病因: 主要因晶状体手术和(或)植入人工晶体后的手术炎症、人工晶状体状态等引起短暂或持续的眼压升高所致
检查项目: 视力检查、房水细胞学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检测、眼压检查、视野检查、裂隙灯检查、房角镜检查
重要提醒: 对于需要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患者来说,了解和认识手术后的眼压升高和青光眼的发生,并及时妥当的处理尤为重要。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此类青光眼的发生率随着手术年代的变迁,文献报道有很大的差异。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认为,进行人工晶状体悬吊手术、带虹膜隔的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及有晶状体眼的眼内接触镜植入等情况者,容易发生此类青光眼。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飞跃发展,尤其是角膜无缝线小切口的术式改进,折叠式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各种黏弹剂的开发应用,新型人工晶状体的改进设计以及超声乳化手术设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推广应用,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手术后眼压升高和青光眼的发生率逐步减少。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晶状体手术及人工晶状体所处的状态相关。其病程上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是持续性的。其发生机制有多种,可为开角型和闭角型,或二者兼有。
病因-基本病因:
1、手术早期,可因手术炎症和(或)粘弹性物质残留、晶状体物质残留、前房角扭曲变形、晶状体悬韧带溶解、玻璃体脱入前房等造成暂时性眼压升高。
2、若手术造成瞳孔阻滞、周边虹膜前粘连、眼内炎症、眼内积血、新生血管、上皮植入或纤维膜长入以及术后长期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等,可造成持续性眼压升高。
3、若暂时性眼压升高状况未能及时解除也可发展为持续性的眼压升高。
症状-总述: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后术眼在眼压升高时多有眼部胀疼、视力模糊或术后一度明显改善的视力又下降。如果发生角膜水肿,还可以伴有虹视现象,即注视明亮光源时,周围出现彩色光环。手术后早期这些症状往往被手术损伤反应的表现所掩盖,同时也可能未被医师注意和重视,当某些症状持续不退或逐渐加重时才发现是眼压升高。而手术后的慢性眼压升高通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有的仅表现为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
症状-并发症:
1、由于临床上有的医师习惯只检查眼前段,归因于术后干眼、屈光不正、后发障等所致而忽略了眼压和眼底的检查,一旦发现时大多已有明显的视神经和视野损害。
2、本病患者还常可出现角结膜上皮植入、玻璃体疝、瞳孔夹持综合征、周边虹膜前粘连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手术后突发眼部视力急骤下降,甚至失明;
2、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手术后出现眼部剧烈疼痛;
3、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手术后反复出现眼酸、眼胀、眼痛等不适;
2、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手术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视力减退、视野缩窄;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症状较轻,则可前往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医前眼部尽量不使用滴眼液,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3、请携带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白内障手术在哪做的?做多久啦?
2、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近期有加重吗?
3、您既往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后有使用药物缓解不适吗?用的什么药?
5、您是否还患有高度近视、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变?有接受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和手术有关系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包括视力、视野检查等全面的眼部查体,之后根据情况进行房水细胞学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检测、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房角镜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1、视力检查
了解有无视力下降的情况。
2、视野检查
医生会与患者相距1米,相视而坐。检查时,医生与患者同一侧眼睛彼此注视,并遮盖另一眼。医生手指(或持一棉球)作为视标置于二者中间等距离处,分别从上、下、左、右各方位向中央移动。如患者能与医生同时看到视标,则表明视野大致正常。通过此方法可简单判断患者视野情况。
3、其他
通过肉眼观察面部或眼睑皮肤有无受外伤的瘢痕,眼球有无出血、外伤等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通过房水细胞学检查了解房水内细胞数量及其种类。对前房出现炎症反应的患者更应如此。
检查-其他检查:
1、眼压检查
通常使用眼压测量仪来测量眼压,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眼压升高的现象。
2、裂隙灯检查
使用裂隙灯对瞳孔、虹膜、人工晶状体等结构进行检查,以了解眼部是否存在炎症、瞳孔阻滞、周边虹膜粘连等结构性病变及情况。
3、房角镜检查
通过房角镜检查直接观察房角结构。对明确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
利用高频的超声来检测活体前房角结构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滴表面麻醉剂后,医生会在上、下眼睑间放一个眼杯,注入生理盐水或黏弹剂,用超声探头进行检查。整个过程探头是不接触眼球的,因此不会对眼球造成损伤。通过此项检查能了解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及动态条件下人工晶状体与睫状体、瞳孔缘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2、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检测
可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扫描激光偏振仪、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等检查来检测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厚度,从而评估视神经的破坏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晶状体相关手术史,结合相关眼部检查可做出诊断。临床诊断主要从前房的深度、前房的反应、角膜或巩膜的切口、虹膜的形态、瞳孔粘连、人工晶状体、玻璃体、房角等状况观察,并作眼压、眼底和视野等青光眼检查。
治疗-治疗原则:
继发于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不仅包括发生青光眼后的治疗手段,还包括进行晶状体相关手术后对青光眼的预防。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炎治疗
白内障术后早期暂时性眼压升高大多始于6~7小时内,一般不超过30mmHg,如果手术眼不伴其他眼部异常体征,只要常规抗炎治疗,通常在一周内恢复正常。常用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1)皮质类固醇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对控制伴有严重炎症的眼压升高常很有帮助,但要注意皮质类固醇应用的不良反应和相对禁忌证。常用醋酸泼尼松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甲泼尼龙等。
(2)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有效抑制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也能减轻术后眼压升高反应,且避免了皮质类固醇的不利之处。常用滴眼液普拉洛芬和双氯芬酸钠,口服吲哚美辛和阿司匹林等。
2、降眼压治疗
(1)在高危眼如原先有青光眼病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视神经萎缩或视神经缺血性病变等状况,即使短时间眼压升高仍可使视乳头受到进一步损害,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后可以给予预防性降眼压药物治疗。
(2)当手术后眼压升高的程度临床观察判断有视神经损害威胁及可能影响角巩膜切口闭合、愈合,或患者有眼痛不适症状时,应该给予抗青光眼药物治疗。一般短期应用减少房水生成的降眼压药物,术后的预防性用药常选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手术后第一天也可选用局部滴眼液如β受体阻滞剂(噻吗洛尔等)来预防眼压的升高。
(3)如果手术后已发生了眼压升高,其药物治疗除了某些瞳孔阻滞的病例可用强扩瞳剂和睫状肌麻痹剂外,一般程度的眼压升高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布林佐胺等)、α2受体兴奋剂(溴莫尼定等)等一种滴眼液就可有效地控制眼压。
(4)如果眼压较高,则需要联合用药,甚至使用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乙酰唑胺、噻吗洛尔、布林佐胺、溴莫尼定、醋酸泼尼松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甲泼尼龙、普拉洛芬、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阿司匹林
治疗-手术治疗:
周边虹膜切除术是传统的瞳孔阻滞治疗手段。适合有晶状体眼的滤过性手术方法都可用于白内障术后并发青光眼的治疗,但需要根据具体的患眼状况来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1、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如果房角关闭粘连一半以上,常规先作小梁切除术。如果术眼伴有炎症表现或有一定的结膜下瘢痕,则需要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
2、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以选择小梁切除术或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顽固性的青光眼可试行睫状体剥离术,但疗效可能不理想。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其预后主要与术后病理改变,特别是眼压升高的程度、持续时间等有关。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能够改善症状,特别是视力情况。
日常-总述:
本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眼部保护,避免过度用眼,防止眼疲劳,严格遵循医嘱,学会正确使用滴眼液,正确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在确诊后,患者担忧视力能否恢复正常,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心理负担重,容易出现急躁、易怒。
(2)由于严重的眼部症状,患者的生活会不便利,可能会感觉自己没用,无法找到生命的价值,产生悲观、抑郁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劝说、安慰患者,学习疾病相关的治疗及预后知识,并讲解给患者听,告诉患者早期得到治疗,视力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损害,多与患者沟通,关注患者心理变化。
(2)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平时可参加文艺活动,如唱歌、书法、绘画、下棋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眼部保护,避免过度用眼,防止眼疲劳,同时远离强光照射等不良环境。
2、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避免举重及剧烈活动,以免增加眼压。
3、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
4、视力受损的患者平时可用视力辅助工具,如大字印刷品、电子助视器等,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防止受伤。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诊治。
日常-术后护理:
1、手术的患者应保持手术切口附近干燥、清洁,遵医嘱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如果手术切口附近出现红、肿、热、痛、脓液等炎症征象,应及时就医。
2、术后注意勿揉术眼,避免受外伤,睡前戴防护眼罩,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剧烈活动,避免提重物。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宜选择清淡、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主食谷、豆、麦、薯类均可。
2、多食富含维生素A、C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眼组织正常代谢。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胡萝卜、菠菜、甘蓝、空心菜、杏、枇杷、芒果等。
饮食禁忌:
1、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芥末、大蒜等,食用后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2、不宜食用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高脂和高胆固醇可加重或引起眼部血管硬化,不利于本病的治疗。
3、忌烟酒,少饮或不饮咖啡和浓茶。
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与晶状体手术及人工晶状体所处的状态相关,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手术,积极进行术后护理科预防本病进展。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