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性共同性斜视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concomitant strabismus,...
养生
疾病名称: 急性共同性斜视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concomitant strabismus,ACS
疾病概述:
急性共同性斜视(acute concomitant strabismus,ACS)是指发病较突然的双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伴有复视,斜视角在各方向都相等,无眼外肌麻痹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恒定性斜视。可分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急性共同性外斜视,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为多。由于一般的后天性共同性斜视,往往发生在儿童时期,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为多见,眼位偏斜缓慢发生,因此很难确定发病日期。且婴幼儿期发病者,即使有复视也不可能诉说。所以认为,本病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年人,这些能准确指出发病日期者。通常首先建议保守治疗,必要时可考虑手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位偏斜、复视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
检查项目: 视力检查、眼球运动检查、遮盖试验、复视像检查、立体视检查、融合储备力检查、斜视角检查、眼电图(EOG)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也可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因这些患儿常不能准确描述相关症状,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重视,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待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远较外斜视多。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年人。
病因-总述:
急性共同性斜视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融合功能失调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患等有关。此外,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病因-基本病因:
1、融合功能失调
人为打破双眼融合功能,如在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遮盖一眼后;或一眼因患病或受伤后失去视力者。
2、中枢神经系统病患
(1)一些罕见但可致命的疾病,如Arnold-Chrari畸形、脑积水、颅内星状细胞瘤或其他肿瘤等神经系统病变可能会引起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2)部分急性共同性外斜视的病例还可继发于因外伤施行开颅术、蝮蛇咬伤, 糖尿病引起的脑病及脑血管障碍等病患后。
病因-危险因素:
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若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脑、智能手机、书本读写,以及工厂流水线工作,使内直肌紧张,肌张力增强,从而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2、其他
有文献报道称,精神紧张、身心受冲击以及长期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激素等,也可能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症状-总述:
本病发病突然,患者主要表现为眼位偏斜、复视等,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和急性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表现各有所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患者常先有复视,后发生内斜,或二者同时发生。
(1)复视:为同侧水平性,各方向距离相等。复像距离看远大,看近小,有的至眼前一定距离复像消失,复视在主觉上多能耐受。
(2)斜视:可表现为内隐斜,间歇性内斜视或恒定性内斜视,内斜视度一般为10°~60°。
(3)眼球运动:眼球运动各方向均好,无眼外肌麻痹体征。
(4)视功能: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大部分有同时视及一定范围的融合力,约有一半病人有立体视,最好者可达30弧秒。
2、急性共同性外斜视
急性共同性外斜视多发生于幼年,成年人较少见。常继发于脑部疾患。突然感觉复视和外斜视。有明显交叉性复视,斜视度一般在﹣15°~﹣40°,呈恒定性,表现集合不足,水平运动无限制。但有时可有双眼上下同向运动障碍,可出现瞳孔异常和眼球震颤。
症状-并发症:
随着病情进展,部分病例可能会发生双眼视觉功能(如立体视)丧失。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复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像;
2、斜视;
3、视物模糊;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散瞳检查眼睛,最好使用公共交通,而不要自行驾驶交通工具前往就诊。
3、可能需要做视力检查,就诊前一天晚上不要熬夜,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您的症状是在视近物时还是视远物时发作,或远近均有?
3、您的症状指持续存在的还是间歇性发作?有什么诱发因素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吗?
7、您有受到过头面部的外伤或做过眼部手术吗?
8、您之前视力正常吗?有近视、远视或散光散光吗?度数多少?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眼球运动检查、遮盖试验等,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还会建议患者进行复视像检查、立体视检查、融合储备力检查、斜视角检查、眼电图(EOG)检查,以及一些颅脑影像学检查,以帮助明确病因及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力检查
医生主要通过视力表对患者进行检查,以了解患者视力情况。
2、眼球运动检查
用于检查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是否受限。常用的检查方式为医生将手指放于受检者眼前30~40cm处,让患者的眼睛盯着自己的手指移动,以此观察患者双眼球平行运动的情况。
3、遮盖试验
主要使用交替遮盖法,医生用遮眼板遮盖患者一眼,然后迅速移到另一眼,反复多次,观察是否有眼球移动,如有眼球移动,说明有眼位偏斜的趋势。检查时要求遮眼板从一眼移至另一眼时没有双眼同时注视的情况出现。
4、复视像检查
需要被检者的头保持正位,不得转动。在其一眼前放一红色镜片,注视1m远处的灯光,若有复视,则见一红色灯光和一白色灯光;若见粉红色单一灯光,则表示无复视。然后分别检查各诊断眼位,距离中心约20°。
5、立体视检查
立体视的检查包括随机点立体图和非随机点立体图两类。水平视差是产生立体视的基础。患者戴偏振光眼镜或红蓝眼镜,观察特殊印制的图片,对立体视进行定量检查。正常值为40~100秒弧。非随机点立体图存在单眼线索,假阳性率较高。常用的检查图有Titmus立体图和TNO立体图。
检查-其他检查:
1、融合储备力检查
主要方法为红色滤光片加三棱镜法,即在斜视患者的单眼前加红色滤光片,双眼同时注视点光源,患者可看到1个红灯和1个白灯,在单眼上加三棱镜,至红灯和白灯融合,出现单一的粉红色影像,说明有潜在的融合储备力。继续增加三棱镜度数,受检者仍能看成1个粉红色物像,至又出现1个红灯和1个白灯,由两个物像重合至再次出现两个物像所用的三棱镜度数即为受检者的融合储备力。
2、斜视角检查
包括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遮盖试验、同视机法等。
(1)角膜映光法比较简便,患者注视33cm处的点光源,根据反光点偏离瞳孔中心的位置判断斜视度。但是不够精确。
(2)三棱镜加遮盖试验是比较精确的斜视角定量检查法,可以在任意注视方向和任意距离使用。
(3)同视机法通过对各诊断眼位斜视角的定量检查,可以分析判断麻痹性斜视的受累肌肉,有助于诊断和手术设计。
3、眼电图(EOG)检查
急性外斜视患者的眼电图(EOG)检查结果显示平衡跟踪冲动化。
检查-影像学检查:
通过进行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帮助明确病因。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眼位偏斜、复视等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通常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神经科检查以除外颅内疾患。本病常会被误诊为麻痹性斜视,需警惕。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常需与麻痹性斜视进行鉴别。二者均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常可出现复视。但麻痹性斜视的患者还常有眼球运动障碍、眩晕、代偿头位等。其中,眼球运动是否有障碍,即眼外肌是否有麻痹或部分麻痹是二者的主要鉴别点。
治疗-治疗原则:
急性共同性斜视主要因复视及斜视而就诊。如斜视度数较小,复视干扰不大者可以观察,或先采取保守治疗。如斜视度数较大以及5岁以内发病者需要及时手术,以避免抑制或者弱视的发生。对于年长儿童及成人可等到斜视度数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为例,对于+15△分以内的轻度内斜视,复视干扰不大者,可配戴底朝外的压贴三棱镜,以消除复视。如果是因融合功能暂时遭到破坏,由本来的内隐斜变成内斜视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内斜视和复视可以消失,因此也可以观察,并保守治疗半年至1年。
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明确的专门药物供临床使用。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手术定量与方法和普通斜视相同,可行双眼内直肌后退或单眼内直肌后退加外直肌缩短术,但在手术过程中应用Maddox杆加三棱镜反复调整手术量直至复视消失为止。最好是看近保留少量外隐斜,看远保留少量内隐科,这样比较符合生理状况,如术前融合功能较差,需经同视机进行融合训练,融合力达10△以上时,再手术,这样术后消除复视的效果更为可靠。
2、由脑部疾患造成的急性共同性斜视,尤其是外斜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治疗。通过需要神经科的医师来操作。根据病情的程度,有的病例术后仍有复视。所以术前应作牵拉试验或三棱镜消除复视试验等,以预测术后复视的情况,如果术前牵拉试验复视消失,则术后效果较为可靠。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因本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双眼视功能,预后一般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患者主要因眼位偏斜而影响美观,又可因出现复视、立体视功能损害等而影响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后,复视可以消失,并可取得一定程度的立体视。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合理用眼、保护好眼睛,尤其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同时家属需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日常-心理护理:
斜视会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特别是儿童患者,可能出现自卑心理,造成孤僻、内向等不良性格。家属需要多给予患者关心,耐心疏导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如果有复视的症状,不能开车,避免发生危险。
2、避免眼部受到刺激,如洗发水进眼睛、眼周使用化妆品等。外出可佩戴墨镜或防护镜,减少风、沙、强光的刺激。
3、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用眼过度。
4、注意眼部卫生,不要用脏手揉擦眼睛,保持生活环境清洁。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饮食特殊禁忌或推荐,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补充优质蛋白质,可多吃瘦肉、牛奶。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
3、定时定量用餐。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食腌制、油炸等致癌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但是家长定期关注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做好眼部护理,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治疗等,有助于降低斜视的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