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经行失眠疾病别名: 经行不寐疾病概述: 经行失眠,又称经行不寐,是女性经期出现的一种病证...
养生
疾病名称: 经行失眠
疾病别名: 经行不寐
疾病概述:
经行失眠,又称经行不寐,是女性经期出现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平时睡眠正常,经前期或经期失眠,或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或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甚或彻夜不眠,至经行后睡眠逐渐正常为主要特征。发生多与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病后体衰等因素相关。本病经积极治疗与调护,一般预后良好。属于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之一。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妇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每当经期或经前期出现失眠,甚至整夜不能入睡,经后恢复正常
主要病因: 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病后体衰
检查项目: 脑电图、颅脑CT、心电图、内分泌物检查、基础体温(BBT)测量、血常规
重要提醒: 若经期或经前期出现失眠,甚至整夜不能入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影响日常精神状态。
临床分类:
1、阴虚火旺
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心烦失眠,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午后发热,入睡汗出,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伴有口舌糜烂,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血色鲜红或稀淡;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2、心肝郁火
主要表现为经前期烦躁胸闷,难以入睡,甚则彻夜不眠,乳头胀痛,两胁胀闷,经常叹息;伴有头晕头痛,口苦咽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紫红;舌质偏红,苔白或黄,脉弦数。
3、心脾失养
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甚至经后失眠多梦,或彻夜不眠,头晕目眩,心慌,食欲不振,腹胀放屁;伴有疲倦乏力,月经量偏多,色淡红,无血块;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素体阴虚或有情志内伤的经期女性。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多与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病后体衰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阴血不足,心肝火旺,心神不得安宁。病位在心,与肝、脾密切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禀赋不足、病后体衰
素体阴虚,或久病、大病损伤阴血,阴血不足,肝肾火旺,经前经期阴血下注胞宫,则阴血更虚,肾火更旺,肾阴不能在肾阳的作用下化为肾气向上既济于心,心火旺盛,心神不安发为本病。
2、情志失调
平素急躁易怒,耗伤肝血,或过度忧愁思虑,损伤脾气,气血生化不足,导致体内阴虚火旺,并且经前冲脉和任脉阳气旺盛,心肝郁火更加明显,热扰神明发为本病。
3、劳倦过度
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都可以损伤脾胃,脾胃损伤,化生气血功能失常,导致气血不足,经行时阴血充养胞宫,气血更显不足,心神失养而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经期或经前期出现失眠,甚至整夜不能入睡,经后恢复正常。临床根据不同证型,可出现月经失调,头晕头痛,口苦咽干,或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平素睡眠正常,至经前或经行时突然失眠,或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甚或彻夜不眠,至经行后睡眠逐渐恢复正常。也可见月经失调现象。若为阴虚火旺证,可出现腰膝酸软,口干舌燥,午后发热,入睡汗出等表现;若为心肝郁火证,可出现两胁胀痛,经常叹息等表现;若为心脾失养证,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放屁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目前缺乏相关资料研究。
症状-伴随症状:
可伴有烦躁不安,头晕头痛,或疲倦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经期或经前期出现失眠,甚至整夜不能入睡的现象。
2、或伴有烦躁不安,头晕头痛,疲倦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妇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血压及体温测量,或者心电图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一般需要检查血常规等项目,建议患者空腹就诊。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出现经期失眠症状有多久了?经期结束后还会失眠吗?
2、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烦躁、心慌等?
3、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之前有得过其他什么疾病吗?
6、平时身体状况如何,有贫血等表现?
7、从事什么工作?平时心情如何?
8、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每次经期会出现失眠等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脑电图、颅脑CT、心电图、内分泌物检查、基础体温测量、血常规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心胸部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过血压计、体温计进行血压、脉搏、体温测量,来初步判断患者基本身体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内分泌物检查
检测阴道分泌物的酸碱度,清洁度及阴道微生物等,可判断是否有阴道感染等疾病。
2、血常规
通过观察白细胞结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可判断是否为感染性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用于排除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相关疾病。
2、脑电图
脑地形图可直观的了解脑电波分布情况,可用于研究睡眠障碍等,帮助医生明确病因。
3、基础体温(BBT)测量
测量排卵期及月经期的体温,一般连续测量3个月经周期,了解黄体功能,来判断卵巢功能是否正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颅脑CT
对脑部疾病及功能状况的检查,可排除颅脑内的器质性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期或经前期出现失眠,甚至整夜不能入睡,经后恢复正常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失眠症状的神经衰弱症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素体阴虚或有情志内伤。
2、临床表现
平素睡眠正常,至经前或经行时突然失眠,或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甚或彻夜不眠,至经行后睡眠逐渐恢复正常。
3、检查
妇科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神经衰弱症
二者均有失眠等表现。神经衰弱症主要表现为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但失眠与月经周期无关;经行失眠主要为月经期或经前期出现失眠等表现,经期结束恢复正常。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中医治疗以辨证施治为主。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清热,宁心安神;心肝郁火证,治以舒气解郁;心脾失养证,治以健脾养血,宁心安神。若经行或经期偶尔一次失眠,或因情绪激动,入夜不眠,与经期无关的患者,均不属于本病范畴。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阴虚火旺
(1)若偏于肾阴不足的患者,可加用干地黄、女贞子、墨旱莲。
(2)若偏于心阴虚的患者,可加用麦冬、生地、五味子。
(3)若入睡易惊醒,心神不宁的患者,可加用青龙齿、牡蛎。
(4)若月经量过多的患者,可加用地榆、贯众炭。
(5)若月经量过少的患者,可加用泽兰、益母草。
2、心肝郁火
(1)若脾胃不和,食欲不振的患者,可去炙知母、石决明,加用陈皮、娑罗子、炒谷麦芽。
(2)若肝火偏旺,眼睛发红,舌红,小便色红黄,可加用苦丁茶、龙胆草、甘菊、泽泻。
(3)若心火偏旺,口舌糜烂,心烦心慌的患者,可加用莲子心、黄连、木通。
(4)若月经过多的患者,可加用墨旱莲、炒地榆。
(5)若月经过少的患者,可加用泽兰、益母草。
3、心脾失养
(1)若胃脘不舒,恶心的患者,可加用制半夏、炒秫米。
(2)若口干、心烦的患者,可加用钩藤、炒丹皮。
(3)若月经过多的患者,可加用阿胶珠、血余炭。
(4)若经行不畅的患者,可加用制香附。
治疗-药物治疗:
1、阴虚火旺
(1)方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夜交藤、鳖甲、怀牛膝。
2、心肝郁火
(1)方药:酸枣仁汤加减。
(2)常用中药:酸枣仁、知母、茯苓、山栀子、广郁金、合欢皮、柏子仁、夜交藤、石决明、龙齿。
3、心脾失养
(1)方药:归脾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神、龙眼肉、酸枣仁、炙远志、广木香、陈皮、炒当归、夜交藤。
治疗-相关药品:
珍合灵片、朱砂安神丸、五味子糖浆,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体针疗法
可取神门、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经前1周开始,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
2、耳针疗法
可取神门、心、交感等耳穴。进行耳穴埋针治疗。
3、灸法治疗
可取神门、心俞、肾俞、百会、太溪、足三里等穴。每日灸一次,每次每穴艾条悬灸15分钟,10次~15次为1疗程。睡前艾灸治疗疗效较好。
治疗-治疗周期:
经行失眠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经行失眠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失眠逐渐严重,甚至彻夜不眠可发展为精神异常。
预后-危害性:
本病治疗不当,可影响生活和工作,严重可发展为精神异常。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经行失眠的情志、劳累、或原发疾病等因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肝郁火证的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加重病情。
2、平时进行自我情志调节,控制情绪,顺应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以豁达乐观平和的态度为人处世,缓解不安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首次煎煮的中药汤剂,宜在睡前2小时服。
2、中成药宜在睡前2小时~3小时服。
日常-生活管理:
1、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尽量保证充足睡眠,有助宁心安神。
2、按时就寝,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排除杂念,或聆听轻音乐、催眠曲等诱导入睡。
3、适当参加一些轻力劳动,使气血流畅,调节情绪,有助睡眠。
日常-病情监测:
观察患者精神状态、饮食情况、情绪变化,以及体温变化等,若发现异常表现,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妇科检查、血常规、脑电图、基础体温测量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以食用一些营养神经及镇静安神的食物为宜。忌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入睡前忌饮浓茶及咖啡,忌烟酒。
饮食建议:
1、可多食用营养神经及镇静安神的食物,如河鱼、牡蛎、猪肝、核桃仁、莲子、红枣等。
2、睡前喝点牛奶或吃点甜食,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饮食禁忌:
1、忌用辛辣食物及补品,如辣椒、大蒜、咖喱、人参酒、鹿茸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烟酒、浓茶、咖啡。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在于调节经期情绪,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疾病后注意调养,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经前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以减少烦恼。
2、尽量减少经前脑力劳动,防止疲劳过度。
3、避免睡前脑神经兴奋。
4、加强营养,饮食宜清补,经前尤其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