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疾病别名: 巨细胞病毒性色素层炎疾病概述: 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又称...
养生
疾病名称: 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
疾病别名: 巨细胞病毒性色素层炎
疾病概述:
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又称巨细胞病毒性色素层炎,是感染巨细胞病毒(CMV)导致的眼部葡萄膜炎。常发生于免疫低下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最常见的视力丧失原因。患者常有黄疸、发热、视物模糊、暗点、眼前黑影、闪光感、视力下降等症状。本病经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视力预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黄疸、发热、视物模糊、暗点、眼前黑影、闪光感、视力下降
主要病因: 巨细胞病毒性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测定、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重要提醒: 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避免视力损害加重。
临床分类:
根据巨细胞病毒感染途径,可将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分为先天性感染和获得性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是由巨细胞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葡萄膜炎,具有传染性。本病是人到人的传染,往往是通过密切接触;也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性接触传染;胎儿可在胎内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
病因-总述:
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分为先天性感染和获得性感染两大类。感染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性接触,或输入含有病毒的血液、血制品,以及通过器官或组织移植、宫内感染或在分娩过程中感染。在人群中,巨细胞病毒有相当高的感染率。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疾病和眼部损害等。缺乏运动、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常有黄疸、发热等全身表现,又有视物模糊、暗点、眼前黑影、闪光感、视力下降等眼部表现。先天性感染和获得性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症状-典型症状:
1、先天性感染
可引起胎儿死亡和流产,存活者常有低体重、肝脾肿大、黄疸、瘀斑、呼吸窘迫、小头畸形、智力发育退缓、耳聋、癫痫、运动障碍和行为异常。眼部可表现为无限球、小眼球、视网膜炎或视网膜脉络膜炎,极少数情况下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
2、获得性感染
见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功能抑制者。全身表现有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咽痛、肝脾肿大、淋巴结病、食管炎、结肠炎或回肠炎、间质性肺炎、肝炎、大脑炎、心肌炎、关节炎、周围神经病、血小板减少等。眼部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物模棚、暗点、眼前黑影、闪光感或视力下降等。
症状-并发症:
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并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 眼球萎缩等。
就医-门诊指征:
1、视物模棚、眼前黑影或视力下降等;
2、伴发热、头痛、肌肉痛、咽痛、皮肤巩膜黄染等;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眼科症状为主者可至眼科就诊。本病亦可在感染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畏光患者可携带墨镜等保护眼睛。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2、您的症状近期有无加重?
3、您之前有无眼部外伤病史?
4、您有无风湿免疫性疾病、结核病、结节病等慢性疾病史?
5、您有无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史?
5、您有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6、您之前有没有做过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怎么才能治愈?
2、这个病会导致失明么?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平常要注意什么?改变哪些生活习惯?
5、若药物治疗,其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6、这个病治愈后会复发么?会不会有后遗症?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黄疸、发热、视物模糊、暗点、眼前黑影、闪光感、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测定、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存在黄染、肝脾肿大等全身异常体征,以及眼底病变的特点等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有近期的或活动性感染。补体结合试验是测定抗CMV抗体最常用的方法。
2、病毒分离培养
病毒分离培养是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来自患者的多种标本如尿、唾液、葡萄膜活组织检査标本等,均可以用来进行培养,培养发现CMV均有助于诊断。
3、核酸测定
分子生物学技术为CMV性葡萄膜炎的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原位杂交或PCR技术可以测定组织中的CMV基因组。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有核内包涵体的巨细胞,偶尔可看到颗粒的碱性包涵体。
检查-其他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是眼科常使用的一种检查,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眼部病变的情况,确定病变的位置、特点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CMV性葡萄膜炎患者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时,通常显示受累的小动脉充盈延迟,在色素堆积的部位可见荧光遮蔽。在某些部位发生显著的血管渗漏,而其他一些部位可以显示相对弱荧光。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出现黄疸、发热、视物模糊、暗点、眼前黑影、闪光感、视力下降等症状,并结合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测定、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梅毒性葡萄膜炎是由感染梅毒螺旋体而引起的常见眼部疾病。患者可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血清学检查可鉴别二者。
治疗-治疗原则:
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的治疗往往困难,宜早期采取抗病毒治疗,避免眼部损害加重。目前常用的有效药物包括丙氧鸟苷、膦甲酸等。
治疗-药物治疗:
1、丙氧鸟苷
可抑制疱疹病毒复制,是治疗CMV性葡萄膜炎的一线药物。由于反复玻璃体内注射可引起许多并发症,所以主要适用于严重粒细胞减少、不宜进行全身治疗的患者,和威胁患者视力的黄斑和(或)视神经损害的患者。全身应用可引起肾功能障碍、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肝肾功能障碍、发热、皮疹等多种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
2、膦甲酸
可静脉注射,也可玻璃体内注射。可引起肾功能障碍、嗜睡、烦躁、头痛、癫痫等。
3、糖皮质激素
能够消除炎症,有助于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等。
治疗-相关药品:
丙氧鸟苷、膦甲酸、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暂不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在高效抗病毒治疗应用之前,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常导致严重的视力降低或视力丧失。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降低另眼葡萄膜炎的发生率。
预后-危害性:
若诊治不及时,可出现并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 眼球萎缩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失明,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视力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直接影响患者视力,多数患者会出现恐惧、情绪低落。
2、护理措施
(1)家属需与患者多沟通,加强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给予心理疏导。关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正确对待疾病,密切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放松心情。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眼部卫生,尽量避免揉眼。
2、可选择合适的墨镜,避免强光刺激。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4、保证充足的睡眠,可有效缓解眼部疲累,保持患者眼部健康。
5、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眼霜等。
日常-复诊须知:
定期复查,如有视力改变、突然眼胀痛、眼红等应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结膜炎患者日常饮食应当适当调整,注意营养均衡,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应当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对疾病造成不良影响。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选择富有营养的食物。
2、多吃新鲜蔬菜,如黄瓜、丝瓜、苦瓜、青菜、芥菜等。
3、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雪梨、苹果、哈密瓜、葡萄、杨桃、龙眼肉等。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
2、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葱等。
3、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雪糕等。
预防措施:
本病系免疫力下降、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可预防。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