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颏下皮样囊肿疾病概述: 颏下皮样囊肿是因胚胎期外胚叶组织遗留在皮下软组织发育而成的先天性...
养生
疾病名称: 颏下皮样囊肿
疾病概述:
颏下皮样囊肿是因胚胎期外胚叶组织遗留在皮下软组织发育而成的先天性肿瘤,病因尚未明确,多见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局部圆球形肿物,通常无自觉症状。通常进行手术治疗,以完整摘除囊肿。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本病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颈部
常见症状: 无痛性肿块
主要病因: 系胚胎期外胚叶组织遗留在皮下软组织发育演变而成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穿刺检查、病理检查、B超检查
重要提醒: 颏下皮样囊肿可能会持续增大,从而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关症状,因此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尚无本病权威的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颏下皮样囊肿多见于青少年,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病因-总述:
颏下皮样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系胚胎期外胚叶组织遗留在皮下软组织发育演变而成,但其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症状-总述:
颏下皮样囊肿常见于颈中线,多位于在下颌骨和舌骨之间,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呈圆球形,直径1~4cm左右,通常单发,表面光滑,一般不与皮肤粘连,但位置较深者,其底部常与深部组织粘连固定。有时肿物增大,可能会突入口腔。
症状-并发症:
若肿物较大,长期压迫可能会导致下颌骨凹陷等病变,若压迫气管,还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难。
就医-门诊指征:
1、不明原因出现颈部异常肿物;
2、囊肿不断增大,甚至压迫周围组织;
3、伴下颌骨凹陷等异常;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颈部发现持续增大的肿块,可及时去皮肤科或普通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处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为了方便检查建议患者着宽松的衣物或者低领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什么症状?
2、您是什么时候发现颈部有肿物的?
3、自您发现肿物以来有增大的情况吗?
4、您有疼痛、呼吸不畅等情况吗?
5、影响您的症状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有哪些?
6、您的亲属中有和您症状相似的人吗?
7、您有自行使用过什么药物或方式进行治疗吗?效果如何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目前有确切诊断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有并发症吗?会恶变吗?
4、我需要住院吗?
5、必须手术切除吗?手术过程中会有风险吗?
6、我可以用药物治疗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8、能治好吗?以后会复发吗?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复发?
9、平时我该注意哪些事项?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若发现不明肿块,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机体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穿刺检查、组织病理检查、B超检查等,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主要观察囊肿的大小、颜色、数目、发病部位等情况,同时还需注意患者的一般状态,注意有无皮肤破损、溃疡等异常表现。
2、触诊
主要是检查囊肿的形状、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触痛等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帮助。皮样囊肿呈囊性,触诊有面团样感觉,按压可导致囊肿出现长时间的压迫性凹陷。
检查-病理检查:
有时医生会取部分病变组织送病理科进行检查,可判断肿块的性质,并明确其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皮样囊肿有较厚的包膜,其结构与皮肤的结构相似,囊壁由皮肤各种组织组成,外壁为结缔组织,内面衬有鳞状上皮,壁内有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组织。囊腔内为皮脂、上皮碎屑、角化物和少量液体的混合物所充满。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还常进行穿刺检查,皮样囊肿穿刺可有奶酪样或豆腐渣样物质,有时还可发现毛发。
检查-影像学检查:
还可根据情况进行B超检查,能显示肿块的大小、边界情况,同时还可对甲状腺进行检查,了解有无甲状腺异常,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颈正中部无痛性肿块的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B超检查、病理检查,以及穿刺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畸胎瘤、甲状舌管囊肿、颌下淋巴结肿大等病变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畸胎瘤
源于胚胎性腺的原始生殖细胞,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大多数由多胚层组织构成,偶见只含一个胚层成分,多为良性。好发于生殖腺及身体中线位置,最多见于卵巢、睾丸、尾部、纵、腹膜后等部位。B超、X线、CT、MRI以及病理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2、甲状舌管囊肿
是一种先天性病变,也位于颈部中线,但多位于舌骨下方,触诊有波动感,穿刺有粘液样液体,该囊肿能随吞咽或伸舌动作而移动,有助于鉴别。
3、颌下淋巴结肿大
本病常可在颈部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有时容易与颏下皮样囊肿混淆。通过病理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4、舌下腺囊肿
较大的舌下腺囊肿可向口底颏下或颌下侵犯,使该区域出现肿瘤样的表现,易与颏下皮样囊肿混淆。但舌下腺囊肿触诊有波动感,穿刺为淡黄色粘稠样囊液。同时再结合病理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颏下皮样囊肿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医生常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以完整摘除囊肿。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将囊肿完整摘除。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囊肿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颏下皮样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罕见恶变,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后,多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通常不会恶变,但若囊肿不断增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下颌骨凹陷等相关病变。
预后-治愈性:
经过规范、合理的手术治疗后,大多可将囊肿完整摘除,并获得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复发性:
若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囊壁残留,则可能会出现疾病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需要注意保护病变部位皮肤,免于受到碰撞等损伤,注意皮肤清洁。同时需要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颏下皮样囊肿位于颈部,肿块增大时会对患者的外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自信,甚至引起自卑的心理。
2、护理要点
患者需要正确认识疾病,医护人员主动了解疾病的治疗情况,可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家属也可多关心患者的病情,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勤洗澡,洗澡时不要大力擦洗,以免损伤皮肤。
2、勤剪指甲,不要抓挠患处,以免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3、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4、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5、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6、选择领口宽松或者低领的衣服,以免挤压到肿块。
日常-术后护理:
1、局部创面护理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若存在需及时报告给医生。
2、抗生素的应用
患者术后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注意监测创面有无感染的征象,一旦发现及时告诉医生。
3、疼痛护理
术后患者可能感到疼痛,应及时告诉医生,遵医嘱使用正确的镇痛药物以镇痛治疗,不可私自服药。
饮食调理:
饮食对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无特殊影响,患者可均衡膳食,保证营养摄入。治疗期间饮食应避开辛辣、刺激性食物。手术患者需先禁食,之后慢慢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后,再恢复普食。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减少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2、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3、少吃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预防措施:
本病具体病因不明,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