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疾病英文名称: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of...
养生
疾病名称: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疾病英文名称: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oft tissue injury
疾病概述: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oral and maxillofacial soft tissue injury)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损害,一般涉及皮肤、皮下组织,也常涉及舌、颊、软腭、口底、涎腺、神经、血管等特殊的组织和器官。粗糙物体摩擦、钝物打击、尖锐物体刺入、锐利物体切割、机械力量撕扯、动物或人撕咬、爆炸等都可能引起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根据患者损伤类型的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患者常有疼痛的感受,可表现为皮肤破损、皮下组织水肿、组织撕裂、组织缺损、抓痕、出血等。本病治疗时需要针对患者病情进行适当处理,如抗感染治疗、清创、缝合、止血、止痛、引流、皮肤移植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口腔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口腔、面部
常见症状: 皮肤破损、皮下组织水肿、组织撕裂、组织缺损、抓痕、疼痛、出血等
主要病因: 粗糙物体摩擦、钝物打击、尖锐物体刺入、锐利物体切割、机械力量撕扯、动物或人撕咬、爆炸等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生化、X线、CT、MRI、口腔内窥镜
重要提醒: 本病可引起吞咽、咀嚼等功能的障碍以及外观的异常,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影响恢复。
临床分类:
1、主要可分为闭合性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和开放性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2、也可简要的分为擦伤、挫伤、挫裂伤、刺伤、切割伤、撕脱伤、咬伤、火器伤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从事容易发生外伤的职业人群,如建筑工人、司机、车间工人等。
2、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比如不遵守交通规则、参与打架斗殴等。
病因-总述: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粗糙物体摩擦、钝物打击、尖锐物体刺入、锐利物体切割、机械力量撕扯、动物或人撕咬、爆炸等都可能引起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病因-基本病因:
1、擦伤
为皮肤表皮层及真皮浅层与粗糙面的物体摩擦而引起的损害,常与挫伤合并发生。
2、挫伤
挫伤多由于钝物直接打击或硬质物体直接撞击所致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与关节的损伤,造成组织内溢血,形成淤斑或血肿,表面皮肤无开放创口。
3、挫裂伤
由较大力量的钝器造成的颌面部皮肤、软组织及颌骨的开放性损伤。
4、刺伤
刺伤是由尖锐的物品如缝针,刀片、木片或牙碎片等物刺入软组织而发生。
5、切割伤
是被刀、玻璃等锐利的器具所致的损伤。
6、撕脱伤
是软组织撕裂并脱离肌体的严重损伤,常因较大的机械力量造成,如长发卷入机器中,导致大块头皮撕脱。
7、咬伤
常见被犬、鼠等动物咬伤偶见被人咬伤。
8、爆炸伤
指由爆炸所造成的颌面部严重损伤。
症状-总述:
根据患者基本类型以及病情的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患者常出现的症状有皮肤破损、皮下组织水肿、组织撕裂、组织缺损、抓痕、疼痛、出血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擦伤
多发生于较为突出的部位,如额部、颏部,颧部、鼻唇部等。其主要表现为表皮破损,伴有少量渗血和疼痛,创面常附有砂粒等异物。
2、挫伤
可发生于皮下组织、肌肉、骨膜、关节等处。伤处的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发生破裂,导致组织内出血,形成瘀斑,甚至血肿。较大的血肿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颞下颌关节挫伤后,可发生关节内或关节周围出血、疼痛、张口受限及错(牙合),若血肿纤维化可导致关节强直。
3、挫裂伤
创口边缘不整齐,裂开,并有紫黑色坏死组织,可伴发开放性骨折或组织缺损。
4、刺伤
伤口入口较小,但伤道较深,多呈盲管状,也可以是穿通伤。致伤物可刺入口腔、鼻腔、鼻窦、眼内,甚至深达颅底;可能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刺入物末端可能折断而存留于组织内,病原菌易被带入伤口内而造成继发感染。
5、切割伤
表现为边缘整齐的创口。
6、撕脱伤
伤口边缘不整齐,出血多。常伴有肌肉、血管、神经和骨骼暴露。伤情重时,可发生休克。
7、咬伤
常表现为多处不规则的组织撕裂、撕脱或缺损。人咬伤,常可因口内有毒力较强的厌氧菌而造成坏疽或严重感染。
8、爆炸伤
创口极不整齐,外翻且多伴组织缺损,创面污染严重,有大量坏死组织及异物,并常伴开放性粉碎骨折或骨缺损。
症状-并发症:
1、可与颌面部骨折同时发生。
2、如切断面神经,可造成面瘫。
3、切断腮腺导管。可造成涎瘘。
4、可出现休克或颅脑损伤。
就医-急诊指征:
1、外力损伤后造成颜面部损伤出血;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多需至急诊科就诊,对于损伤严重者,紧急处理后,需至口腔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限制患者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是怎么受伤的?
3、您现在能张开口么?
4、您以前遇到过这种情况么?
5、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3、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留疤么?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5、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皮肤破损、皮下组织水肿、组织撕裂、组织缺损、抓痕、疼痛、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通过血常规、血生化、X线、CT、MRI、口腔内窥镜等检查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测量患者体温、血压等,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判断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然后对损伤区域进行检查,观察受损的情况,检查言语、咀嚼、吞咽和呼吸功能是否正常,初步了解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感染等情况。
2、血生化
血生化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有无休克相关表现。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口腔内窥镜检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口腔内部的病情,有助于病情的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组织的受损情况,有利于了解疾病的病情、影响范围,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哪些异常症状以及感受,询问患者遭受损伤的细节,了解患者受伤后进行过哪些处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血生化、X线、CT、MRI、口腔内窥镜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员只要全身情况允许,或经过急救,情况好转,应尽早对局部伤口进行早期外科处理,同时针对患者存在的感染、休克等进行相应处理。
治疗-药物治疗:
1、止血药物
出血严重患者可全身使用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卡巴克洛、维生素K、对羧基苄胺、卡络磺钠、6-氨基己酸等,协助加速血液的凝固。局部可用止血粉,将其散在创面上用干纱布加压包扎,可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2、血管活性药
在液体复苏的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迅速升高血压和改善循环。常用的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毛花苷丙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还可选择阿托品、酚妥拉明等药物。
3、止痛剂
对于严重创伤致剧烈疼痛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止痛剂。
4、糖皮质激素
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用于严重的休克。
5、抗生素
可用于发生感染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比如青霉素、红霉素、头孢他啶、阿莫西林等。还应注意针对破伤风梭菌的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酚磺乙胺、卡巴克洛、维生素K、对羧基苄胺、卡络磺钠、6-氨基己酸、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毛花苷丙、阿托品、酚妥拉明、糖皮质激素、青霉素、红霉素、头孢他啶、阿莫西林
治疗-手术治疗:
1、冲洗创口
首先用消毒纱布盖住创口,用肥皂水、外用盐水洗净创面四周的皮肤;如有油垢,可用汽油或洗洁剂擦净。然后在麻醉下用大量生理盐水或1%~3%过氧化氢液冲洗创口,同时用纱布团或毛刷反复擦洗,尽可能清除创口内的细菌泥沙组织碎片或其他异物。
2、清理创口
冲洗伤口后,进行清创处理,尽可能保留领面部组织,尽可能地减少颌面部唇、鼻、眼睑等的畸形和功能障碍。在清理创口时应去除创口内的异物,可用刮匙、刀尖或止血钳去除嵌入组织的异物。
3、缝合创口
口腔颌面部创口在伤后24h或48h之内,均可在清创后行严密缝合;甚至超过48h,只要创口无明显化脓感染或组织坏死,在充分清创后,仍可行严密缝合。对估计有可能发生感染者,可在创口内放置引流物;已发生明显感染的创口不应做初期缝合,可采用湿敷,待感染控制后,再行处理。
4、血肿处理
部分患者出现皮下及深层组织的损害,无皮肤的破损。血肿较小时可通过冷敷、加压包扎等方式帮助血肿消散吸收。血肿较大时可通过穿刺抽吸或是手术切除等方式去除血肿。
5、撕脱伤处理
应及时清创,尽量复位缝合。如撕脱组织有血管可行吻合,应即刻吻合血管行再植术;如无血管可供吻合,可将撕脱的皮肤清创后制成全厚或中厚皮片做再植;如组织已有缺损,待控制感染后尽早进行皮肤移植,消除创面。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首先要针对窒息、出血、休克和重症合并症等情况进行处理,避免患者死亡。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治疗的时机等因素有关。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可能会出现部分功能的障碍。病情危重的患者可能会死亡。
预后-危害性:
本病患者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受损,表情、咀嚼、吞咽和呼吸功能发生障碍,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无生命危险,但可能残留组织功能的障碍,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因此而死亡。
预后-复发性:
如果再次发生外伤等情况,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也可能再次出现。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注意患处及口腔卫生,预防感染,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患处干燥清洁。
2、不去主动刺激、抓挠、摩擦受损部位。
3、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4、保持室内干净整洁,通风良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日常-术后护理:
注意伤口清洁,发现伤口有红肿或流液时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本病受发病部位影响多与进食有关,丰富均衡的饮食可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但需注意饮食应避免刺激创面,防止再次损伤或感染。
饮食建议:
1、多喝水。
2、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含锌食物,如番茄、橙子、茄子、胡萝卜、牡蛎、动物肝脏、花生、核桃等。
3、根据病情可选择流质饮食。
饮食禁忌:
1、避免进食坚硬、尖锐食物,如坚果、薯片等。
2、忌食辛辣、香燥、温热、动火食物,如葱、姜、韭、蒜、辣椒、胡椒、牛羊肉等食物。
3、忌烟、酒、咖啡及刺激性饮料。
4、避免过多食用酸、咸、辣或烤炸的食物。
5、不嚼口香糖。
6、避免任何敏感或过敏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多为外力损伤导致,生活中注意安全防护,远离尖锐物体、避免与他人撕扯、不随意惹逗猫狗等可一定程度预防本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