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疾病概述: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
养生
疾病名称: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疾病概述: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颌部皮肤、皮下组织,极少数见于口腔黏膜。血管瘤可累计浅表皮肤或黏膜,也可为深部占位性病变,有时二者同时存在。浅表血管瘤早期可表现为浅红的斑痣,后可表现为深红斑块。病变累及深部组织时,表现为团块,伴有皮肤或黏膜表面浅蓝或紫色斑块。血管瘤的治疗可分为保守观察、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患者的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面部
常见症状: 浅红的斑痣、深红斑块、团块伴有皮肤或黏膜表面浅蓝或紫色斑块状
主要病因: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病因不定
检查项目: 彩色多普勒超声、MRI、造影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自行消退,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查明病情,遵医嘱进行处理。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血管瘤是婴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女婴发病率较高,约为男婴的2~5倍。
病因-总述: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病因不定,关于血管瘤的病因学观点有:
①胎儿性血管母细胞性组织持续存在。
②血管发生原始阶段的阻断。
③局部异常的血管生成因子的反应。
孕妇怀孕期间接触放射线、服用致畸药物、患有高血压疾病等均有可能导致胎儿发生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症状-总述:
血管瘤可累及浅表皮肤或黏膜也可为深部占位性病变,有时二者同时存在。浅表血管瘤表现与微静脉畸形临床表现有一部分重叠,早期可表现为浅红的斑痣,进入快速生长期则表现为典型的深红斑块。病变累及深部组织时,表现为团块伴有皮肤或黏膜表面浅蓝或紫色斑块状,类似静脉畸形。但增殖期的血管瘤初为软的“橡胶”样,而静脉畸形更柔软并有可压缩性。80%的患儿为单发病变,其余为多发病变。
血管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可以自发性消退。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及消退完成期3期。
症状-典型症状:
1、增生期
最初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四周围以晕状白色区域;迅即变为红斑并高出皮肤,高低不平似杨梅状。随婴儿第一生长发育期,约在4周以后快速生长。如生长在面部,不仅可招致畸形,还可影响运动功能,诸如闭眼、张口运动等;有的病例还可在瘤体并发继发感染。快速增生还可伴发于婴儿的第二生长发育期,即4~5个月时。
2、消退期
一般在1年以后即进入静止消退期。消退是缓慢的,病损由鲜红变为暗紫、棕色,皮肤可呈花斑状。据统计,50%~60%的患者在5年内完全消退;75%在7年内消退完毕;10%~30%的患者可持续消退至10岁左右,但可为不完全消退。
3、消退完成期
所谓消退完成期一般在10~12岁。大面积的血管瘤完全消退后可有局部色素沉着、浅瘢痕、皮肤萎缩下垂等体征。
症状-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增生期若不加以干预,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溃疡、感染、外耳道阻塞、呼吸道压迫、视力障碍、骨骼变形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快速增长的红斑、肿块;
2、出现面部畸形,影响闭眼、张口运动等;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患者一般于口腔科或血管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如有其它原发疾病,需携带相关病历。
4、近期若服用药物治疗其他疾病,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发现的皮肤红斑?是一出生就有的吗?
3、近期发现红斑范围有扩大吗?
4、皮损有影响孩子的生长情况吗?孩子是否存在张口、闭眼困难呢?
5、自发病以来皮损的颜色有加深或者变浅吗?
6、之前有治疗过吗?采用哪种方式治疗的呢?效果如何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情况严重吗?
2、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哪些?会遗传吗?
3、目前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检查过程痛苦吗?
4、这个病有什么严重的并发症吗?
5、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能根治吗?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当发现患者口腔颌面部出现浅红的斑痣、深红斑块、团块伴有皮肤或黏膜表面浅蓝或紫色斑块状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MRI、造影检查、病理检查等检查,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有无躯体的畸形等,然后观察局部病变的情况,观察有无红色丘疹样病变等,检查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初步了解病情。
检查-病理检查:
可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可在手术中进行。病理检查是有创检查,医生会取下部分组织进行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
可以观察到血管瘤内部血流,与其他一些不富含血流的包块性疾病相鉴别。
2、MRI
可较好的确定病变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造影检查
医生可能选择动脉造影或瘤腔造影等检查。造影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面部血管瘤的位置、大小、范围等信息,有利于诊断以及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MRI、造影检查、病理检查等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血管瘤的治疗应根据病损类型、位置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来决定。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观察、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治疗-一般治疗:
对于婴幼儿血管瘤,因其自发消退的特性,任何治疗都基于早期明确诊断。对于没有临床并发症、病变无过快生长时,可采取保守观察。此时需要做好对家长的教育及解释工作,消除家长恐惧。
治疗-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
口服泼尼松治疗,不良反应有满月脸、抑制生长、易感染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激素或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
适用于局限的小范围血管瘤。
3、干扰素α治疗
适用于快速增殖期,危及生命的重症婴幼儿血管瘤,如激索治疗无效。
4、普萘洛尔
是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能有效控制重症血管瘤增殖,并促进消退。不良反应低于激素,其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低血糖、皮疹、胃肠不适、支气管痉挛。
5、其他
如咪喹莫特、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平阳霉素、干扰素α、普萘洛尔、咪喹莫特、环磷酰胺、长春新碱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有严重梗阻、溃疡及巨大血管瘤药物控制无效的患儿。对病变消退后遗留的多余组织、瘢痕和产生的继发畸形可以通过手术进行矫正,以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婴幼儿头颈部大范围的血管瘤病变会留下面部浅瘢痕,适当早期干预有利于改善外形,最后达到较理想的美容效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治疗-其他治疗:
也可选择硬化剂注射治疗,使瘤腔组织纤维化、瘤腔闭锁,使肿瘤缩小或消失。可选择鱼肝油酸钠或其他血管硬化剂行瘤腔注射。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的外观,一般不会复发,一般也不影响患者的寿命。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如不进行处理,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的情绪甚至心理疾病,影响患者正常的身心发育以及社会生活。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通常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预后-复发性:
经过治疗后本病通常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日常需要保护好皮损的位置,避免出现损伤和感染。家属需要留意患儿皮损变化,发展迅速时及时就诊。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一定要注意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的用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造成不良事件。
2、普萘洛尔可能出现眩晕、神智模糊、精神抑郁、反应迟钝、心率过慢等不良反应。也可引发腹泻,患者要注意补水。
日常-生活管理:
1、平时注意保护皮损的部位,及时修剪患儿的指甲。避免搔抓病灶,以免造成破溃损伤。
2、平时尽量穿柔软、棉质的衣物,避免衣服摩擦而损伤血管痣。
3、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勤洗澡,洗澡时不要大力擦洗,以免损伤皮肤。
4、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日常-术后护理:
1、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敷料渗湿,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更换,保持伤口处干燥,防止发炎。
2、术后患者宜流质饮食,排气后予以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3、麻醉苏醒后进行肢体按摩,尽早下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饮食调理:
哺乳期的婴幼儿,恢复期间建议母乳喂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对于已经添加辅食或者可自行进食的患儿,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食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食物。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饮食禁忌:
患儿以及哺乳期妈妈应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具体病因不明,以下措施可能会降低本病的发病几率:
1、孕期需要合理补充营养,做好产检,以防止出现低体重儿和早产儿。
2、母亲在孕期尽量避免接触皮革用品,以及一些塑料、油漆涂料、农药等有害物质。
3、孕期血压较高时应及时就医,调节饮食结构和情绪,必要时配合医嘱用药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