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淋菌性结膜炎疾病英文名称: gonococcal conjunctivitis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淋菌性结膜炎
疾病英文名称: gonococcal conjunctivitis
疾病概述:
淋菌性结膜炎(gonococcal conjunctivitis)是指由淋球菌感染而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化脓性结膜炎,病情严重,可造成严重视力损害,成年人与新生儿均可发病。本病的表现主要有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发病急,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短期内可形成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导致失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水肿、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
主要病因: 主要是感染奈淋球菌,新生儿患病多因出生时通过患有淋菌性阴道炎母亲的产道时感染,成人多为自身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结膜刮片、药物敏感试验、细菌培养
重要提醒: 由于淋菌性结膜炎起病急,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感染了奈淋球菌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及早治疗,避免并发症。同时,对患者或患儿父母应进行生殖泌尿系统的检查及治疗。
相关中医疾病: 脓漏眼
临床分类:
1、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
潜伏期短,通常从一侧开始,大多累及双眼,病急骤,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明显,眼睑高度肿胀、疼痛,伴睑结膜高度充血,伴小出血点及伪膜形成,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疼痛,重症患者甚至可出现耳前淋巴结的化脓。本病特点是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结膜刮片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双球菌存在。待炎症消退,睑结膜上可留有瘢痕。
2、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是新生儿眼炎的主要原因,潜伏期约2-4天,双眼多同时受累。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为严重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但临床过程较成人稍缓和。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有传染性,且传染性较强。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有淋菌性尿道炎的患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在成年人,淋球菌可直接来自性器官或通过污染的手、衣物等传染媒介而间接传播到眼部。
2、新生儿则是由于胎儿出生时被患淋菌性阴道炎的母体分泌物污染,亦可由被污染的纱布、棉花等污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发病率约为0.04%。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母亲患有淋菌性阴道炎的新生儿。
2、有淋病史或接触史的人群。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病因-总述:
淋菌性结膜炎是由革兰染色阴性的奈淋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新生儿患病多因出生时通过患有淋菌性阴道炎母亲的产道时感染,成人多为接触自身或他人的淋球菌性尿道炎分泌物或淋菌性结膜炎患者的眼部分泌物而传染所致。另外,进行不洁性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
病因-基本病因:
主要是感染奈淋球菌,淋球菌主要侵犯泌尿生殖道黏膜和结膜,并可由结膜扩展至角膜。细菌可寄生于感染的细胞内,菌体表面的纤毛或包膜可将细菌有力地黏附于宿主细胞,有利于淋球菌侵入结膜上皮细胞并能抵抗细胞的吞噬作用。淋球菌可产生氧化酶和自溶酶等多种酶破坏细胞组织,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可导致黏膜出血。淋球菌的感染也可引起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增多和多形核白细胞的反应。
病因-危险因素:
1、既往有淋病史或接触史。
2、进行不洁性行为。
症状-总述:
淋菌性结膜炎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眼睑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从结膜囊排出。角膜并发症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症状-典型症状:
1、眼痛、畏光、流泪
疾病初期即可出现,症状明显。
2、充血、水肿
眼睑高度充血,结膜明显水肿,重者突出于睑裂外。
3、大量脓性分泌物
早期分泌物为浆液性或血性,约3-5日后,眼睑肿胀有所减轻,并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不断从结膜囊流出,形成典型的脓漏现象。
4、乳头增生、瘢痕
大约经过2-3周,脓性分泌物逐渐减少,结膜水肿消退,睑结膜高度肥厚,乳头增生,可持数月之久,最终炎症消退,睑结膜上可留有较深的瘢痕。
症状-病情发展:
病情持续发展可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症状-并发症:
严重病例可并发角膜炎、继发青光眼甚至眼内炎,感染的婴儿可能还并发有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炎症,如关节炎、脑膜炎、肺炎以及败血症等。
症状-伴随症状:
睑结膜可伴有小出血点及伪膜形成,耳前淋巴结肿痛,重症患者甚至可出现耳前淋巴结的化脓。
就医-急诊指征:
出现眼睑结膜水肿、充血和大量分泌物等情况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眼红、眼痒、畏光。
2、出现部分泌物增多,有异物感,视物模糊。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病情严重,情况紧急者,请于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缓,请于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眼部进行体格检查,尽量不要化妆或佩戴隐形眼镜,以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哪些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的症状持续多久了?什么情况下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之前有过或接触过淋菌性尿道炎吗?是否进行过治疗?
4、您平时注意清洁吗?是否经常揉眼睛?
5、您以前有过眼部疾病吗?是否进行过治疗?
6、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7、您饮食习惯规律吗?是否喜欢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失明吗?
4、我需要做手术吗?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用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眼睑结膜充血、水肿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主要是眼部的专科检查。根据症状和体征,一般会建议做结膜刮片检查、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是眼部的专科检查,重点注意结膜囊有无大量脓性分泌物。在裂隙灯下查看患者双眼前节状态,包括双眼睑结膜的乳头增生、角膜累及受损情况,可以通过裂隙灯下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辅助判断结膜及角膜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细菌培养
操作前,医生会先滴表面麻醉剂,对眼球表面进行麻醉。若患者结膜病变处分泌物多时,可先用灭菌湿棉签将分泌物沾去,或用生理盐水冲洗。接着翻转眼睑暴露睑结膜,刮取分泌物。
2、结膜刮片
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具体操作同上,是取患者结膜分泌物制备涂片或刮片,结膜涂片镜下检查、吉姆萨染色体观察嗜酸性粒细胞形态和数量。
3、药物敏感实验
可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或耐受程度,指导临床用药。近年来,奈瑟菌属出现青霉素耐药菌群,因此药敏试验非常重要。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等检查结果,一般即可做出临床诊断。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细菌感染性结膜炎。
诊断-诊断依据:
1、有淋病病史或接触史。
2、发病急剧,眼睑肿胀,结膜高度水肿、出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3、分泌物中可查到大量淋球菌。
4、常伴有角膜溃疡、角膜穿孔。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通常为自限性疾病,病程常少于3周。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临床表现为自觉眼部异物感、灼热感、疼痛、畏光流泪等,眼部检查可见眼部肿胀,结膜明显充血、有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同时可伴有乳头增生,严重时可见伪膜形成,但不损害视力。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可鉴别。
2、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本病潜伏期短,起病急,常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症状重,眼部疼痛、异物感、畏光及水样分泌物,最典型的体征是球结膜下点、片状出血,同时结膜高度充血水肿,部分患者可并发角膜病变。此外,患者耳前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极个别患者可发生神经性并发症。诊断根据流行性发病、临床上起病急、症状重、结膜下出血等特点可论断本病,病毒分离或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学检查可协助病原学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淋菌性结膜炎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及时处理。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避免并发症发生。
治疗-对症治疗:
1、局部治疗
反复用盐水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结膜囊。冲洗时,患者头偏向患侧,开始每5分钟1次,渐进为15分钟1次,半小时1次,1小时1次,直至分泌物消失。可频滴0.25%氯霉素、0.1%利福平眼药水,涂杆菌肽眼膏,还可用0.3%氟哌酸等。角膜有溃疡时可滴或涂抹1%阿托品眼药水。
2、全身治疗
可用青霉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也可用头孢菌素或壮观霉素,还可用氨苄西林等。小儿用青霉素可按体重用药静脉滴注。或用头孢曲松,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用药。
治疗-一般治疗:
1、去除病因,抗感染治疗。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时,医生会开始局部使用广谱抗生素,确定致病菌属后给予敏感抗生素。
2、急性期患者需进行隔离。一眼患病时应防止另一眼感染。
3、切忌包扎患眼,可佩带太阳镜以减少光线的刺激。
治疗-药物治疗:
1、青霉素类
淋球菌原对青霉素G敏感,但近年来耐药菌明显增多,有研究对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药敏结果表明对青霉素敏感性仅为13%,因此需根据敏感试验结果决定是否用青霉素G。青霉素不耐酸,多为静脉滴注。变态反应为青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疹、接触性皮炎、溶血性贫血、间质性肾炎、哮喘较多见,但多不严重。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2、头孢菌素类
头孢曲松对淋球菌敏感性可达90%以上,静脉滴注,是目前较为推崇的抗淋球菌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毒性较低,不良反应少,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多为皮疹、荨麻疹等,过敏性休克少见。还有头孢噻肟,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作用,通常通过静脉滴注给药。
3、壮观霉素
存在耐药性,适用于敏感菌株的淋球菌感染。主要通过肌肉注射给药。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头昏、发热、寒战、皮疹等,偶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
4、喹诺酮类
如诺氟沙星,对淋球菌也有一定效果,不良反应多见于胃肠道反应,一般不严重,患者可耐受。
治疗-相关药品:
氯霉素、利福平眼药水、涂杆菌肽眼膏、氟哌酸、阿托品眼药水(膏)、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壮观霉素、诺氟沙星。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1、疫毒攻目证
(1)证候:灼热羞明,疼痛难睁,眵泪带血,睑内红赤,白睛红肿,甚则白睛浮壅高出黑睛,黑晴星翳,或见睑内有点状出血及假膜形成,兼见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2)治法:清热解毒。
(3)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2、火毒炽盛证
(1)证候:白睛赤脉深红粗大,脓眵不断从睑内溢出,胞睑及白睛红赤浮肿,黑睛溃烂,甚则穿孔,兼见头痛身热,口渴咽痛,小便短赤剧痛,便秘,舌绛,苔黄,脉数。
(2)治法:泻火解毒。
(3)方药:清瘟败毒散加减。
以上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预后-一般预后:
淋菌性结膜炎是严重的致盲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严重后果。经及时、积极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可导致视力受影响或严重受损,新生儿常成盲童。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一般可达到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本病可根治。
预后-复发性:
经彻底治疗后,一般不会复发,但可能出现再次感染。
预后-后遗症:
及时治疗,炎症消退后,可在睑结膜、角膜上遗留瘢痕,也可能会影响视力。
日常-总述: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防止疾病进展。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部分患者因病情严重会对治疗丧失信心,出现抑郁、悲观的情绪。
(2)本病以眼部不适为主,影响正常用眼,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情绪。
(3)患者对病情进展过分忧虑,如角膜溃疡等,因担心失明而出现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充分的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积极接受治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用药护理:
应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1、抗生素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
2、定期复查,以便医生适时评估病情,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日常-生活管理:
1、科学作息
日常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用眼。
2、卫生保健
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勤洗手、洗脸和不用手或衣袖拭眼。做好性病防治工作。
3、心理状态
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容易加重眼部症状,因此日常应保持精神愉快。
4、体育锻炼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加强身体素质。
日常-病情监测:
因本病进展迅速,危害较大,新生儿患者应严密观察。
日常-复诊须知:
新生儿患者经彻底治疗后应每周复诊1次,复诊时以眼部专科检查、视力、眼压等视功能检查为主。
饮食调理:
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相关性不大,但仍要保证科学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
饮食建议:
1、规律饮食,定时进餐。
2、注意营养均衡,搭配适当,避免偏食,注意补充多种营养物质。
3、食物的选择以清淡、富有营养为主。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否则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不利于康复。
2、避免辛辣、油腻、过咸、刺激性食物,尤其是疾病发作时,否则不利于症状的缓解。
预防措施:
本病对患者危害较大,后果极为严重,故要做好预防工作。
1、宣传性病防治知识,严格控制性病传播,淋病性尿道炎、阴道炎的患者患病期间禁止到公共游泳池游泳或浴池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提倡勤洗手、洗脸和不用手或衣袖拭眼。
3、急性期患者需隔离以避免传染,防止流行。一眼患病时应防止另一眼感染。
4、严格消毒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及接触的医疗器皿。
5、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后,必须洗手消毒以防止交又感染。必要时应戴防护眼镜。
6、对患有淋病的孕妇,必须及时治疗,做产前检查。新生儿出生后应常规立即用1%硝酸银滴眼剂滴眼或涂0.5%四环素眼药膏,以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和衣原体性结膜炎。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