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流痰疾病英文名称: flowing phlegm疾病概述: 流痰(flowing phl...
养生
疾病名称: 流痰
疾病英文名称: flowing phlegm
疾病概述:
流痰(flowing phlegm)是一种发于骨与关节部位的感染性疾病,以脓肿旁流和溃后脓液中伴败絮状痰样物为主要特征。正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外邪和损伤是常见诱因。本病病程进展缓慢,溃后不易收口,易成窦道,常可损伤筋骨而致残,甚则危及生命。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骨与关节结核。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骨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脊柱、膝部、肘部
常见症状: 脓肿旁流和溃后脓液中伴败絮状痰样物
主要病因: 先天不足、房劳过度,跌倒损伤,外感风寒湿邪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培养、X线摄片、MRI检查、超声波检查、关节镜检查
重要提醒: 若骨与关节出脓水清稀并夹有败絮样物质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并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损伤筋骨而致残,甚则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
1、阳虚痰凝
主要表现为病变关节初起外形不红不肿,仅感觉隐隐酸痛,活动后疼痛加剧,休息时减轻,疼痛逐渐加剧,关节活动障碍,无明显全身症状,舌淡,苔薄,脉濡细。
2、阴虚内热
主要表现为发病数月后,在原发和继发部位渐渐漫肿,皮色微红,中有软陷,重按应指,伴有午后发热,颧部潮红,夜间睡觉时汗出,醒后即止,咽干口燥,食欲减退,或咳嗽痰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3、肝肾亏虚
主要表现为疮口流脓稀薄,或夹有败絮样物,形成窦道。病在四肢关节,可见患肢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病在脊椎,可见身体强直,甚至下肢瘫痪,伴腰背酸痛,夜间汗出,醒后汗止,舌红,苔薄,脉细数或虚数。
4、气血两虚
主要表现为疮口流脓稀薄,日久不愈,伴面色无华,肢体发凉,心中动悸不安,失眠,稍微活动即汗出,舌淡红,苔薄白,脉满细或虚大。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病因-总述:
本病多由先天不足、房劳过度,或跌倒损伤,复感风寒湿邪,或痰浊内生,留滞筋骨关节,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致病。正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外邪和损伤是常见诱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肾精亏少、骨髓空虚是病之本,风寒侵袭、气血不和、痰浊凝聚是病之标。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不足
儿童多由先天肾气不足,骨骼柔嫩脆弱,再感风寒湿邪,留滞筋骨关节,以致气血失和,经络阻隔,日久而成本病。
2、后天失调
(1)平时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或偏食肥腻性、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损伤脾胃,脾胃运化食物和水液代谢的功能失调,痰浊内生,再感受风寒邪气,留滞筋骨关节,气血凝滞而成。
(2)平时房事不节制,太过频繁,出现遗精早泄、妇女带下病,以致肾精不足,骨髓生化无源,正不胜邪,风寒痰浊乘虚而入,侵袭骨髓,气血凝滞而成。
3、跌倒损伤
小孩坐立过早或跌倒损伤,均可导致气血不和,积聚肌肉腠理,出血后未能及时消散,变为瘀血,日久瘀血化热,肉腐成脓而成。
4、风寒侵袭
风寒湿邪乘体质虚弱的时候入侵人体,导致血脉被阻,寒邪留滞筋骨关节,不能消散而成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以脓肿旁流和溃后脓液中伴败絮状痰样物为主要特征。常起病缓慢,化脓迟缓,溃后脓液稀薄,不易收口,可损伤筋骨。病变静止后出现各种后遗症,如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脊柱后突畸形(驼背)、儿童骨骼破坏后肢体长度不等。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初期、成脓、溃后三个阶段。
症状-典型症状:
1、初期
患处隐隐酸痛,活动则疼痛加剧,休息时减轻。疼痛逐渐增强,关节活动障碍,下肢出现跛行,浅表关节部位可见肿痛。儿童患者常在睡眠时痛醒哭叫,俗称“夜哭”。全身症状不明显,或有寒热表现。
2、成脓
起病后半年至1年形成脓肿,不热不红,或皮肤微红,局部或有疼痛,按之应指,发生在病变部位或较远处。如病变在四肢,发生关节脱位或骨折,肌肉萎缩;病变在颈椎、胸椎、腰椎,则四肢强直活动不利,或瘫痪,甚至二便失禁。伴有发热。
3、溃后
溃后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或死骨,久不愈合,形成窦道,疮口凹陷,周围皮色紫暗。若病久食欲减退,身体日渐消瘦,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肢体发冷,心悸,失眠,自汗,或见午后发热,夜间睡觉时汗出,醒后汗止,口燥咽干,或咳嗽痰血。
症状-并发症:
截瘫
若病程日久,破溃后夹有败絮样物质或死骨,久不愈合,形成窦道,损伤筋骨而成截瘫。
症状-伴随症状:
或伴有低热盗汗、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若出现骨与关节隐隐酸痛,活动则疼痛加剧,关节活动障碍,下肢出现跛行。
2、或出现脓肿,或有疼痛。
3、或有关节脱位或骨折,肌肉萎缩
4、或有四肢强直活动不利,或瘫痪,甚至二便失禁。
出现以上症状时,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到中医科或骨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项目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影响医生判断。
3、可能需要进行X线摄片、MRI等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骨与关节出现隐隐酸痛,活动则疼痛加剧,关节活动障碍,下肢出现跛行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乏力、食欲减退?
4、是否有肺结核的病史?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7、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是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培养、X线摄片、MRI检查、超声波检查、关节镜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关节活动、皮损颜色大小、走路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以及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四肢、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以及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关节活动度、皮肤温度、是否有压痛等情况,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有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有混合感染或存在巨大脓肿时白细胞计数增高。
2、血沉
血红细胞沉降率在活动期可明显增快,血沉是反映病变是否静止和有无复发的重要指标。
3、结核菌素试验
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状态,可判断是否为结核杆菌感染性疾病。
4、结核菌培养
脓液培养可有结核杆菌生长。阳性率一般在50%-60%。
检查-其他检查:
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检查及滑膜活检对滑膜结核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摄片
X线摄片检查对诊断骨与关节结核十分重要,能够确定病变部位和程度。
2、MRI检查
MRI检查可显示早期炎症病变,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脊柱结核MRI检查可观察脊髓的受压、变性状况,尤其对并发截瘫患者的诊断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3、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可反映脓肿的位置和大小。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好发于骨与关节,病缓慢,化脓迟缓,溃后脓液稀薄,不易收口,可损伤筋骨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此外需要与历节风、骨肉瘤加以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病者及家属可有肺痨病史。
2、起病缓慢,初起仅感病变关节略有酸痛、皮色不变、活动不利,动则疼痛加剧,数月或经年以后,可有寒性脓肿出现。脓肿溃后,脓水稀薄,夹有败絮状物,不易收口。
3、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中、后期出现低热、颧红、纳呆、盗汗、消瘦、精神疲乏、脉细数等虚弱症状。
4、发病部位以脊椎为多,其次为髋、膝关节。常见病变关节特征如下
(1)胸椎:脊骨外突,行走时常以两手支持腰胁。脓肿多出现于肾俞穴附近。
(2)腰椎:脊骨突出,腰部强直,俯仰不利,拾物试验阳性。其脓肿多出现于小腹、胯间或大腿内侧。
(3)髓关节:关节肿胀,强直,活动受限。患肢先长后短,偏向外侧可有反射性膝痛,肌肉萎缩,跛行。脓肿多出现于病变关节附近。
(4)膝关节:关节肿胀,强直,活动受限,大、小腿肌肉萎缩,形如鹤膝。脓肿多出现于病变关节附近。
5、辅助检查
(1)活动期血沉明显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
(2)X线检查早期显示骨质疏松、脱钙,甚至部分破坏模糊,稍晚可见死骨游离,死骨吸收后可见骨空洞,晚期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呈畸形。
(3)脓液培养可有结核杆菌生长。
诊断-鉴别诊断:
1、历节风
又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虽也发于关节,日久也可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变形,但多见于成年人,初起即有寒热、汗出、关节灼热剧痛、痛无定处,并不化脓,病变关节常左右对称,甚则遍及全身关节。类风湿因子检查阳性,有助于诊断。
2、骨肉瘤
多见于10~25岁青少年,多见于膝关节上下方或肩关节下方。初起隐隐酸痛,继则掣痛难忍。2~3个月后可触及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的肿块,往往皮肤紫褐,表面可见静脉怒张。X线、CT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确诊须穿刺或手术活检。
治疗-治疗原则:
流痰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总则,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特点,应审虚实,察寒热,分证辨治。常规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肝肾亏虚
(1)睡觉时汗出,醒后汗止的患者,可加用黄芪、浮小麦、牡蛎、龙骨。
(2)若出现咳嗽痰血的患者,可加用南沙参、麦冬、百合、牡丹皮。
(3)若出现腰背酸痛的患者,可加用川断、杜仲、狗脊、巴戟肉。
治疗-药物治疗:
1、阳虚痰凝
(1)方药:阳和汤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肉桂、白芥子、姜炭、生甘草、麻黄、鹿角胶。
2、阴虚内热
(1)方药: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3、肝肾亏虚
(1)方药:左归丸合香贝养荣汤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胶、白术、人参、茯苓、陈皮、川芎、当归、贝母、香附、白芍、桔梗、甘草。
4、气血两虚
(1)方药: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白术、茯苓、炙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肉桂、五味子、远志、大枣、生姜、炙甘草、陈皮。
治疗-相关药品:
小金丹、内消瘰疠丸、夏枯草膏、芩部丹,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1、切开排脓
寒性脓肿有混合感染、体温高、中毒症状明显者,因全身状况不好,不能耐受病灶清除术,可以做寒性脓肿切开排脓。
2、病灶清除术
(1)病灶清除术的手术指征
骨与关节结核有明显的死骨及大脓肿形成者;窦道经久不愈者;单纯性骨结核髓腔内积脓压力过高者;单纯性滑膜结核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即将发展为全关节结核者;脊柱结核有脊髓受压、神经根刺激症状者。
(2)病灶清除术的手术禁忌证
合并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或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危及生命者;有混合性感染、中毒症状明显且经综合评估不能耐受手术者;患者合并有其他重要疾病难以耐受手术者。
(3)手术时机的选择
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前应使用抗结核药物4~6周,至少3周。
3、其他手术治疗
(1)关节融合术用于全关节结核、关节不稳定者。
(2)截骨术用以矫正畸形。
(3)关节成形术用以改善关节功能。
(4)关节置换术用于静止期全关节结核。
(5)脊柱内固定用于维持和增强脊柱稳定性。
治疗-其他治疗:
1、外治疗法
(1)初期
回阳玉龙膏外敷,或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或黑退消敷贴。
(2)成脓
脓成则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通畅。
(3)溃后
窦道形成用五五丹药线或白降丹或千金散黏附在药线上引流,提脓祛腐生肌,将要收口时宜改掺生肌散。袋脓者宜进行扩创。
2、针灸疗法
临床多用灸法,可直接灸,也可隔姜、蒜灸。病变在脊柱者亦可灸百会穴及病变两旁各1寸半之相应穴位,以培补督脉,疏通气机。
3、局部制动
目的在于保证病变部位得到休息,以减轻疼痛,保护关节不受进一步损害,并防止病理性骨折和脱位,以及纠正关节畸形等。制动的方法有石膏、支具和牵引固定等,固定时间至少1个月以上。
4、抗结核药
联合使用,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氨矶脉等抗结核一线药物选择三种,小剂量长期使用,疗程不少于12个月。早期患者可用抗结核药做关节腔内注射、冲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起病缓慢,化脓亦迟,溃后更不易收口,如果逐渐形成骨痨,预后较差。但脾胃尚未衰败,尚有治愈可能。凡病变在大关节者,治愈率较低;若在小关节者,则治愈率较高。
预后-危害性:
1、本病起病缓慢,化脓迟缓,溃后脓液稀薄,不易收口,可损伤筋骨。病变静止后出现各种后遗症,如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脊柱后突畸形、儿童骨骼破坏后肢体长度不等。
2、病程日久,破溃后夹有败絮样物质或死骨,久不愈合,形成窦道,损伤筋骨而成截瘫。
预后-治愈性:
积极治疗原发结核病是本病防治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本病的原发疾病没有彻底根除,或者体质虚弱,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进行情绪调整、适当锻炼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需要长期、不间断治疗,因可能造成残废,患者往往悲观、失望,应耐心解释,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服后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疮面用外敷药时,注意保护周围皮肤;局部分泌物过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3、有瘘管的患者,应保持引流通畅。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寒暖,预防感冒,如肺结核活动期应做好呼吸道隔离及食具、用具消毒。
2、全身症状明显,属活动期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
3、高热的患者应及时更换内衣、被服。
4、病变在骨关节,应限制病变关节的活动,以改善症状,减少畸形;病变在四肢关节,应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或做皮肤牵引,以保持功能位置;病变位于胸、腰椎者,应睡木板床,防止痰毒走散。
5、双下肢麻痹的患者,应注意患肢保暖,并轻轻按摩患肢。
6、脊椎结核并发瘫痪,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注意翻身、擦浴、清洗会阴部,以防褥疮和尿路感染。翻身时应有两人,把患者头部及躯干同时翻转,以免因翻身不当而加重截瘫。
日常-病情监测:
1、观察患部肿胀、疼痛、形态、皮肤光泽、肌肉萎缩情况,局部有无瘘管及其大小深浅,有无脓液与朽骨排出。注意观察患者的神色、发热、舌苔、脉象、血压、体重等变化。
2、脊椎流痰患者,应观察双下肢活动度与痛、温、触觉的变化,以及二便排出情况。
3、使用抗痨药物后,注意是否出现注射部位硬结、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反应,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4、治疗肝肾亏损型骨痨,中药需长期服用,一旦遇外感咳嗽时需停服此药,以防恋邪,或外邪入里而加重病情。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X线摄片、MRI检查、超声波检查、关节镜检查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富含营养,增加蛋白质类。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同时忌生冷及煎炒、油炸食物,戒烟、酒。
饮食建议:
1、阳虚痰凝的患者加强营养,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鸡蛋、豆浆、豆腐、鱼肉、蔬菜、水果等。
2、阴虚内热的患者饮食宜以养阴清补为主,如鸡蛋汤、肉糜汤、莲子汤、甲鱼等调理。服药期间宜进益阴润肺之品,如百合、萝卜、蕃茄、竹笋、苹果、生梨、柿子等,有助药效。
3、肝肾亏虚的患者饮食宜营养丰富,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如猪肉、牛肉、鸡肉及动物内脏等以强壮机体。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
4、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是一种继发性结核病,因此积极治疗结核病,对预防本病发生有重要意义。同时平时注意饮食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饮食调理,进富有营养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提高抗病能力。
2、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的结核病。
3、慎起居,避风寒,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感冒。
4、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5、保持情志畅达,避免忧怒悲思等不良刺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