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麻风性角膜病变疾病别名: 麻风性角膜炎疾病概述: 麻风性角膜病变又称麻风性角膜炎(lep...
养生
疾病名称: 麻风性角膜病变
疾病别名: 麻风性角膜炎
疾病概述:
麻风性角膜病变又称麻风性角膜炎(leprotic keratitis),是麻风杆菌感染患者出现的眼部损害。患者可出现眼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眼部异常表现,甚至失明,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缓解症状,恢复眼部功能,但存在复发可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主要病因: 麻风杆菌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重要提醒: 麻风患者出现眼部异常应及时就医诊治,避免引起严重的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流行病学-传染性:
麻风性角膜病变是麻风患者出现的眼部损害,麻风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患者或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麻风杆菌感染患者。
病因-总述:
麻风性角膜病变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麻风除侵及皮肤及外周神经,引起麻风结节病变外,还可侵及体内各脏器及组织,眼也是最常受累的器官,约25%可引起麻风性角膜病变。与麻风患者接触、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均可以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病因-基本病因:
1、麻风杆菌可直接通过角膜上皮或角膜血管侵入角膜,局部繁殖致病或通过抗原-抗体变态反应致病,主要表现为角膜基质炎。
2、麻风杆菌还可以通过血液感染眼,导致眼部病变。
病因-危险因素:
1、与麻风患者接触容易感染麻风杆菌,使本病发生可能性增加。
2、缺少运动、营养不良等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染麻风杆菌,也较容易使潜伏于机体内的麻风杆菌活跃治病,本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麻风性角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多可见眼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不同的疾病发展阶段,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角膜变性、硬性角膜以及典型的皮损伴神经症状等多种并发症。
症状-典型症状:
1、念珠状角膜神经病变
是早期重要的与神经有关的角膜病变,神经有局限性肿胀、混浊,呈念珠状,病变的神经中有成堆的麻风细胞及少量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裂隙灯下,呈突起的珍珠状,上皮层病变,该病变可自行消退,也可因钙化而持续存在数年之久。
2、浅层无血管性点状角膜炎
是麻风病发病头十年中最常见的一种角膜病变。自觉症状轻微,开始时病变常出现在题上象限的近角膜缘处,上皮下基质内有小而分散的灰白色点状混浊。因病变细微,常被漏诊。随病情发展,点状混浊可扩展到其他象限,并互相融合向深层侵犯。瞳孔区受累时则影响视力。
3、角膜缘麻风节结
发病早期,结节性病变少见。如发生,偶尔见于外侧角膜缘附近的上巩膜浅层巩膜。这种病变多发生于晚期患者(20年或20年以上)。结节可多发,甚至环角膜缘发生,但最常见、最大的结节多在外侧部角膜缘发生。结节若侵及全层角膜时,可发生硬化性角膜炎,角膜变性或各种慢性角膜病变。
4、血管翳性角膜混浊
麻风病发病后20年内,随着角膜炎的发展,血管向角膜中央生长,引起血管翳性角膜混浊。通过血行使更多的麻风菌进入角膜,产生新的浸润性病变,有时在新生血管网眼中形成“珍珠"样小麻风瘤。严重时可扩展到邻近的结膜。
5、麻风性角膜基质炎
为角膜表层病变向深层蔓延或睫状体病变侵犯的结果。
症状-并发症: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角膜变性、硬性角膜以及典型的皮损伴神经症状等多种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眼部红肿,泪液浑浊;
2、出现眼部疼痛、视野模糊;
3、出现视力下降;
4、近期有麻风患者密切接触史;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近期曾与麻风患者接触,怀疑感染麻风病时,可去眼科或传染科就诊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揉眼睛。
3、就诊当天可根据情况穿宽松的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症状?您出现这种症状多久了?
2、这些症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3、近期这些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4、您家里人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您接触过麻烦患者么?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么?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既往曾发生过敏情况吗?近期有接触过过敏源吗?
8、您最近有进行疫苗接种或使用了什么药物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2、我的情况严重么?
3、能治疗吗?我的视力还能恢复么?
4、这个病会传染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6、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么?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0、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有麻风杆菌感染,出现眼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的眼部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眼部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角膜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病变特点,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是是通过刮取角膜组织涂片、染色及镜检,对感染性病原体、组织细胞及炎性细胞等进行分析。检查找到麻风杆菌可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是眼科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光学设备。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角膜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明确的麻风发病史和角膜典型的病变,如角膜知觉减退或消失、角膜缘麻风结节,并结合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麻风性角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全身抗麻风药物治疗、局部滴糖皮质激素以及手术治疗。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缓解症状,减轻眼部损害。
治疗-药物治疗:
1、全身抗麻风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氨苯砜、氯法齐明、利福平等,常进行联合化疗,或采用免疫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控制,角膜浸润消退。
2、其他
角膜有炎性浸润或合并有上巩膜浅层巩膜炎、巩膜炎或色素膜炎时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氨苯砜、氯法齐明、利福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治疗-手术治疗:
1、有结节者或行单纯切除术。
2、联合角膜上皮成形术或自体角膜缘移植术。
3、晚期患者根据角膜病灶范围大小、深浅可选用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8-12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麻风性角膜病变患者只要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其预后,但存在复发可能。且若诊治不及时,严重者可出现失明,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危害性:
若诊治不及时,严重者可出现失明,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实现治愈,恢复眼部功能。
预后-治愈率:
多数患者可达到治愈,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本病系由麻风杆菌感染所致,患者自身应注重用药护理,明确不良反应、遵医嘱按时吃药,积极预防畸残,掌握眼、手、足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合理应用防护用品、辅助器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和定期复诊,防止耽误病情。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及家属应加强对麻风杆菌感染的认知,正确的认识麻风性角膜病变,了解其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患者也可多向亲友倾诉,排解内心孤独感,并帮助自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家属应积极主动的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关心。注意倾听患者的话语,了解患者此时的内心想法,掌握基本情况及心理或生理需求,使得患者受到鼓励和勇气,从而提高治疗积极性。
3、患者还可加强与医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措施,以及疾病可能会对身体造成的不可逆损伤,并做好心理准备。
4、在病情和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外出活动放松心情,从而减少紧张、焦虑感。
日常-生活管理:
1、每天查看双眼有无红肿,泪液是否浑浊;练习眨眼,加强眼睑的肌力。
2、注意眼部卫生,睡觉或外出时戴上防护眼镜或眼罩。
3、身体情况允许时,可进行适当的室内外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有助于增加机体抵抗力。
4、适当进行自我隔离,在治愈前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疾病传播。
5、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注意休息,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日常-复诊须知:
完成治疗的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应每年做一次临床及细菌学检查,至少复诊5年。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同时三餐定时,避免暴饮暴食。
2、可适当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肉类、蛋类、奶类、新鲜水果蔬菜等。
饮食禁忌:
少食煎烤、油炸、鱼腥虾蟹、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戒烟、酒,以防对机体产生不良刺激,影响疾病康复。
预防措施:
本病为麻风杆菌感染所致,以下措施预防。
1、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了解麻风相关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2、身边的亲人、朋友或同事有麻风患者,不可与之过分亲密,防止被传染,并建议其及时就医。
3、一些特殊人群,如麻风患者特别是多菌型患者的家庭接触者,尤其是儿童接触者,建议使用药物进行化学预防,以降低麻风的发病可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