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麻风性葡萄膜炎疾病英文名称: leprotic uveitis疾病别名: Hansen病...
养生
疾病名称: 麻风性葡萄膜炎
疾病英文名称: leprotic uveitis
疾病别名: Hansen病性色素膜炎,Hansen病性葡萄膜炎,麻风性色素膜炎
疾病概述:
麻风性葡萄膜炎(leprotic uveitis)又称Hansen病性色素膜炎、Hansen病性葡萄膜炎、麻风性色素膜炎,是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的葡萄膜炎。以前葡萄膜炎最多见,通常发生于瘤型麻风患者。患者常有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等症状,若诊治不及时,可能导致低视力甚至失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畏光、流泪
主要病因: 麻风杆菌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麻风菌素试验、组织病理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重要提醒: 麻风患者出现眼部异常应及时就医诊治,避免不良预后。
流行病学-传染性:
麻风性葡萄膜炎是麻风患者出现的眼部损害。麻风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患者或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麻风性葡萄膜炎是麻风导致低视力和盲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麻风杆菌感染人群。
病因-总述:
麻风性葡萄膜炎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可直接造成组织的损伤,还可通过免疫反应引起不同的组织损害,主要有三型,即瘤型、结核型和中间型,其中瘤型是引起麻风性葡萄膜炎的主要原因。与麻风患者接触、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均可以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病因-基本病因:
1、感染因素
由于麻风杆菌血行扩散,直接侵袭眼组织或支配眼及其附属器的神经,可引起麻风性葡萄膜炎。
2、免疫因素
由于机体对麻风杆菌的超敏反应,引起各类型改变。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引起瘤型麻风,导致麻风性葡萄膜炎。
病因-危险因素:
1、与麻风患者接触容易感染麻风杆菌,使本病发生可能性增加。
2、缺少运动、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染麻风杆菌,也较容易使潜伏于机体内的麻风杆菌活跃致病,导致本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麻风性葡萄膜炎患者在临床上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慢性麻风性前葡萄膜炎、急性弥漫性成形性前葡萄膜炎、孤立的小麻风瘤、脉络膜麻风。不同类型的麻风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慢性麻风性前葡萄膜炎
起病缓慢,初无明显刺激症状,虹膜表面逐渐散布白色珍珠状小结节,数量渐渐增加,靠近瞳孔缘部较多。结节内含有白细胞和麻风杆菌,这是虹膜麻风特有的病征。此外,还有其他慢性前葡萄膜炎的表现,角膜后面有沉着物,虹膜后粘连。
2、急性弥漫性成形性前葡萄膜炎
比较少见,可突然发病,有明显眼痛和睫状充血,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
3、孤立的小麻风瘤
少见,出现于前房角,逐渐发展而累及虹膜、睫状体、前部脉络膜和巩膜。
4、脉络膜麻风
可见于单眼或双侧眼,为白色局限的病灶,常伴有色素增殖,病灶数月多少不一,大小不等,可从针尖大小至与视盘大小相仿。小病灶与虹膜上的小麻风瘤相似,通常位于眼底周边部近锯齿缘处,较少见于赤道以后。
症状-并发症: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全葡萄膜炎、眼球萎缩、继发性青光眼等多种并发症。
症状-伴随症状:
麻风性葡萄膜炎患者还可能伴有皮肤损伤和外周神经损伤:皮肤损伤多为斑疹、丘疹、溃疡伴皮肤脱色,外周神经损伤表现为四肢丧失知觉、肌肉无力等。
就医-门诊指征:
1、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畏光、流泪;
2、伴皮肤广泛斑疹、丘疹、溃疡伴皮肤脱色;
3、伴四肢无力,感觉减退;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对于有接触过麻风患者或已确诊麻风的患者,可至传染科就诊;眼科症状为主可请眼科会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畏光患者可戴墨镜等保护眼睛。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2、您的症状近期有无加重?
3、您之前有无接触过麻风患者?
4、您有无风湿免疫性疾病、结核病、结节病等慢性疾病史?
5、您有无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史?
5、您有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6、您之前有没有做过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怎么才能治愈?
2、这个病会传染么?会导致失明么?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平常要注意什么?改变哪些生活习惯?
5、若药物治疗,其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6、这个病治愈后会复发么?会不会有后遗症?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有麻风杆菌感染,出现眼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的眼部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眼部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麻风菌素试验、组织病理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眼部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病变特点,观察是否存在红膜表面结节、角膜后沉着物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麻风菌素试验有助于判断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也可用于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反应强弱。对判断病情进展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检查-病理检查:
有时医生会取部分病变葡萄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是眼科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光学设备。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葡萄膜是否存在异常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明确的麻风发病史,以及皮肤损伤和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眼部出现的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等异常症状),并结合麻风菌素试验、组织病理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结核性葡萄膜炎、梅毒性葡萄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结核性葡萄膜炎
结核性葡萄膜炎是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葡萄膜的炎症,患者主要的症状是怕光、流泪、眼痛、视力下降,可能会伴有午后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结核病的全身症状。结核菌素试验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2、梅毒性葡萄膜炎
梅毒性葡萄膜炎是由感染梅毒螺旋体而引起的常见眼部疾病。患者可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梅毒血清学试验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麻风性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麻风药物治疗、局部滴糖皮质激素等,以及手术治疗。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缓解症状,减轻眼部损害。
治疗-药物治疗:
1、氨苯砜、利福平、氯法齐明等药物能够抑制麻风杆菌繁殖,对早期眼病可有抑制作用。
2、糖皮质激素能够消除炎症,有助于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治疗-相关药品:
氨苯砜、利福平、氯法齐明、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治疗-手术治疗:
病情严重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术式包括睑外翻矫正手术、白内障手术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麻风性葡萄膜炎患者的预后与所患类型及治疗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特别是给予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可使患者的预后得到大大改善。若诊治不及时,严重者可出现失明,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危害性:
1、麻风性葡萄膜炎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治疗期间应注意消毒。
2、若诊治不及时,可出现全葡萄膜炎、眼球萎缩、继发性青光眼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失明,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视力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麻风性葡萄膜炎患者日常需要做好眼部防护,避免强光刺激,注重眼部卫生,有助于症状的缓解和疾病的康复。 麻风性葡萄膜炎具有传染性,患者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做好防护措施,以免传染他人。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是由麻风杆菌感染所致,具有传染性,对机体影响大,多数患者出现恐惧、低落,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2、护理措施
(1)患者及家属应加强对疾病的认知,正确认识麻风杆菌感染,了解其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患者也可多向亲友倾诉,排解内心孤独感,并帮助自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家属应积极主动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关心,注意倾听患者的话语,了解患者此时的内心想法,掌握基本情况及心理或生理需求,使得患者受到鼓励和勇气,从而提高治疗积极性。
(3)患者还可加强与医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措施,以及疾病可能会对身体造成的不可逆损伤,并做好心理准备。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擅自调整药物用量,也不可盲目乱用偏方,以防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要立即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进行相关处理。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眼部卫生,尽量避免揉眼。
2、可选择合适的墨镜,避免强光刺激。
3、身体情况允许时,可进行适当的室内外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有助于增加机体抵抗力。
4、适当进行自我隔离,在治愈前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疾病传播。
5、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注意休息,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日常-复诊须知:
完成治疗的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应每年做一次临床及细菌学检查,至少复诊5年。
饮食调理:
日常饮食应适当调整,注意营养均衡,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应当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对疾病造成不良影响。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2、多吃新鲜蔬菜,如黄瓜、丝瓜、苦瓜、青菜、芥菜等。
3、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雪梨、苹果、哈密瓜、杨桃、龙眼肉等。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
2、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葱等。
3、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雪糕等。
4、避免食用海鲜等可能造成过敏的食物,尤其是过敏性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预防措施:
本病系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以下措施可预防:
1、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了解麻风病相关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2、身边的亲人、朋友或同事患有麻风者,不可与之过分亲密,防止被传染,并建议其及时就医。
3、一些特殊人群,如麻风患者(特别是多菌型患者)的家庭接触者,尤其是儿童接触者,建议使用药物进行化学预防,以降低麻风的发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