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麻疹病毒肺炎疾病英文名称: measles virus pneumonia疾病概述: 麻...
养生
疾病名称: 麻疹病毒肺炎
疾病英文名称: measles virus pneumonia
疾病概述:
麻疹病毒肺炎(measles virus pneumonia)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婴幼儿及免疫低下者为多,多发生于疾病的早期。并发肺炎时,麻疹患儿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常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大多随麻疹热退、皮疹隐退而肺炎亦逐渐消散。但营养不良、体弱免疫力低下者,可发生巨细胞肺炎,病情常迁延不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肺脏、其他
常见症状: 咳嗽、流涕、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高热持续不退
主要病因: 本病主要由麻疹病毒侵犯肺部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病毒抗原检测、病毒分离、多核巨细胞检查、胸部X线
重要提醒: 麻疹病毒具有传染性,患者需要进行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
流行病学-传染性:
麻疹病毒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因此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自眼结膜侵入或通过接触感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麻疹肺炎的发生率随流行地区有较大出入,过去报道国外为7%~50%,我国为13.8%~88.1%。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6个月~5岁的儿童、体弱多病、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以冬、春季为多见。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自国内外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该病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
病因-总述:
麻疹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直接接触而感染人体,侵犯整个呼吸道黏膜,并于出疹前期和发疹期出现肺炎。由于呼吸道黏膜的广泛损害,在出疹期或疹后期常伴发细菌性感染。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呼吸道包括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急性炎症,黏膜水肿、充血、坏死,可形成溃疡,并伴纤毛脱落,间质有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形成。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1、年龄在6个月~5岁之间。
2、体弱多病、长期营养不良。
3、免疫功能低下,如患有恶性肿瘤、艾滋病等。
4、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5、和麻疹患者有过接触史。
症状-总述:
麻疹病毒性肺炎患者,除了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等麻疹典型症状外,其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具体表现为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高热持续不退等。且呼吸道症状常随麻疹热退、皮疹隐退而逐渐缓解。
症状-并发症:
1、细菌性肺炎
出疹期或疹后期,患者体温居高不退,或热退后又发热,呼吸道症状加重,白细胞增高,则提示并发细菌性肺炎。多发生于营养不良、体弱的儿童。致病菌常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尤为多见,病情多较严重。
2、巨细胞肺炎
营养不良、体弱、免疫力低下者,可发生巨细胞肺炎,病情常迁延不愈。
3、腺病毒肺炎
由于呼吸道黏膜的广泛损害,少数患儿还可并发腺病毒肺炎。
就医-急诊指征:
1、高热持续不退;
2、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唇发紫;
3、全身性斑丘疹;
4、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应紧急就医,必要时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麻疹患者一般于感染科、传染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6、您接种过麻疹疫苗吗?最近接触过麻疹患者吗?
7、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8、您有长期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我需要隔离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出现高热、口腔麻疹黏膜斑、剧烈咳嗽、呼吸急促等表现后,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之后会建议行血常规、病毒抗原检测、病毒分离、多核巨细胞检查、胸部X线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先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然后检查有无皮疹,并明确其大小、数目、颜色、范围、分布等情况。
2、触诊
检查皮疹的质地,有无触痛、压之褪色等表现,有时医生还会对淋巴结进行检查,以了解有无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3、听诊
对肺部进行听诊,了解有无异常呼吸音、肺部啰音等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初步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病毒或细菌感染。可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如果白细胞数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加,提示继发细菌感染。
2、病毒抗原检测
可用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法查麻疹病毒抗原,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3、病毒分离
取早期患者鼻、咽分泌物或血、尿标本进行检查,可分离出麻疹病毒。
4、多核巨细胞检查
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1天,取患者鼻、咽分泌物或尿沉渣涂片,染色后放于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多核巨细胞或包涵体细胞,阳性率较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麻疹病毒肺炎表现为弥漫性细支气管和肺间质炎症改变,肺纹理性细菌感染的炎症浸润常为肺段分布的支气管肺炎,多位于一侧或双侧肺部的下叶。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特征性的口腔黏膜斑和皮疹,结合麻疹接触史,以及血常规、病毒抗原检测、病毒分离、多核巨细胞检查、胸部X线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风疹、肠道病毒感染等。
诊断-鉴别诊断:
1、风疹
是由于风疹病毒感染所引起。前驱期短,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轻,无口腔麻疹黏膜斑,发热1天~2天出疹,皮疹分布以面、颈、躯干为主。1天~2天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和脱屑,常伴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2、肠道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感染引起。可有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全身或颈、枕后淋巴结肿大。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皮疹为斑疹或斑丘疹,散在分布,很少融合,1天~3天消退,有时可有紫癜样或水疱样皮疹。
治疗-治疗原则:
麻疹病毒肺炎至今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营养支持和积极防治并发症等。必要时,可考虑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治疗-对症治疗:
1、高热可进行物理降温或酌情使用退热剂,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频繁或剧烈咳嗽患者,可适当使用镇咳剂或雾化吸入。
3、存在烦躁、不安症状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4、体弱病重患儿可早期注射免疫球蛋白。
治疗-一般治疗:
1、适当进行隔离至体温正常或出疹5天以后;
2、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3、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治疗-药物治疗:
采用适当抗生素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已并发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应针对致病菌,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治疗-手术治疗:
伴发喉炎出现喉梗阻时,除给予氧疗外,还应结合病情考虑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改善通气。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麻疹肺炎经过早期、规范的治疗,患者大多预后良好。但本病的病死率较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并发多种疾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1、麻疹病毒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传染给其他人。
2、同时并发细菌性感染和腺病毒感染时,病情较为严重,常为麻疹肺炎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容易自愈,需要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目前暂无权威相关数据。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可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且本病可能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家长可能因此更加焦躁。
(2)麻疹病毒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患者可能因为担心将疾病传给他人而忧虑、自责。
(3)本病同时并发细菌性感染和腺病毒感染时,病情较为严重,常为麻疹肺炎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患者可能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婴幼儿家长应保持情绪稳定,温言安慰患儿,并可用浅显的语言为患儿说明病情,避免患儿过度哭闹。
(2)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时刻关注患者的状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成年患者应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并主动隔离自己,可使用通信工具与家属交流,避免心理压力过大。
日常-生活管理:
1、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适当进行隔离至体温正常或出疹5天以后,防止疾病传播。
2、家属应为患者提供温湿度适宜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不要熬夜,以促进机体恢复。
4、患者病情好转后,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
5、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6、患者可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皮肤斑丘疹,破溃处避免水洗。
7、患者可使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复查血常规和X线。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可帮助缓解咽喉部症状,并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红枣、木耳、鸭血等食物。
7、家属可尽量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8、对于婴幼儿患者,建议母乳喂养。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肥甘厚腻、生冷刺激性食物。
3、患者应少吃狗肉、海鲜等。
4、患者要避免坚硬及粗糙的食物,保护口腔黏膜。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接种麻疹疫苗。
2、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白血病等,恢复机体免疫力。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定期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关疫苗:
积极接种麻疹疫苗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