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脉络膜缺血疾病英文名称: choroidal ischemia疾病概述: 脉络膜缺血(c...
养生
疾病名称: 脉络膜缺血
疾病英文名称: choroidal ischemia
疾病概述:
脉络膜缺血(choroidal ischemi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脉络膜动脉阻塞而使脉络膜血循环障碍的病变,包括Elschnig斑、多灶性急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等急性脉络膜缺血性疾病,以及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代表的慢性脉络膜缺血性疾病。根据导致脉络膜动脉阻塞原因不同,其发病年龄、性别及性别也有所不同。脉络膜缺血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本病应根据患者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视力下降
主要病因: 本病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检查项目: 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检眼镜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会导致患者视力下降,原发疾病还可能引起其他部位的损害,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出现不良预后。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根据导致脉络膜动脉阻塞原因不同,其发病年龄、性别及性别也有所不同。患有全身疾病或是眼部病变的患者容易发病。
病因-总述:
本病是由于脉络膜动脉阻塞引起,阻塞可由多种全身性或局部血管性疾病所致,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由于阻塞发生在脉络膜不同的血管,一般是后睫状动脉或其分支阻塞所致的脉络膜缺血,或脉络膜毛细血管阻塞所致的脉络膜缺血。
病因-基本病因:
1、全身疾病
颞动脉炎、恶性高血压、妊娠中毒症、慢性肾小球肾炎、胶原性疾病、出血性休克、血液性疾病、高脂血症和雷诺病等。
2、眼局部血管疾病
如眼球受压(例如麻醉时)、光凝意外脉络膜动脉闭塞、外伤、血管炎症、后睫状动脉或其分支动脉硬化或粥样化、狭窄或阻塞。由于阻塞发生于脉络膜不同的血管,通常临床上主要有两类:
(1)后睫状动脉或其分支阻塞所致的脉络膜缺血,如三角综合征,这是一支大的脉络膜动脉闭塞所致;
(2)脉络膜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所致的脉络膜缺血,如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AMIC或称APMPPE等)。
症状-总述:
脉络膜缺血时,患者视力常下降甚至失明。起病缓急、视力下降快慢等与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除视力下降外,患者还可有原发病相关的症状。
症状-并发症:
患者可出现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水肿或缺血性视盘病变等并发症,与组织缺血以及原发疾病的影响有关,不同病因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出现明显视力下降,且有加重趋势,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应及时到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眼部进行相关检查,尽量不要佩戴隐形眼镜,可佩戴框架眼镜,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物名称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不适呢?什么时候开始的?是突然发生还是渐渐加重的?
2、除了眼睛,您是否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
3、您之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吗?您之前有眼部的疾病吗?有没有过眼部外伤?
4、您平时用眼习惯怎么样?
5、您还有其他的疾病吗?
6、您有治疗过吗?治疗过程怎么样?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会不会失明?
2、是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了我的症状?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5、用药有什么注意事项?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治愈后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呢?会复发吗?视力会恢复吗?
8、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9、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都要检查什么内容呢?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选择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检眼镜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等,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其他检查:
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
检查时患者将头放在装置前固定,医生调整仪器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眼部情况,了解病情,检查有无其他的病变。
2、检眼镜眼底检查
医生通过各种检眼镜进行眼底检查,可检查玻璃体、视网膜、黄斑部、脉络膜和视盘等部位的病变情况,有助于疾病的确诊。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
是有创检查,医生会将荧光素钠从静脉注入,然后通过眼底照相机拍摄荧光素钠进入眼底血管时发出的荧光形态,记录眼底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病理生理变化等。急性期病变处为不规则弱荧光,中期显示炎症病损处持续性弱荧光、点状荧光,并逐渐增加,形成弥漫性荧光。晚期则病损处出现强荧光,病灶边缘为窗样缺损荧光,病灶呈斑片状、不规则分布,提示脉络膜充盈缺损。
4、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方法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相似,二者使用的染料以及激发光不同。也可帮助医生了解脉络膜血管情况,有助于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较准确地显示睫状血管和眼动脉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的检查,可量化评估脉络膜阻塞后脉络膜血管、视网膜及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帮助医生了解该病血流动力学的病理变化。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视力下降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变化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既往有哪些眼部疾病、全身疾病或是外伤等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检眼镜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判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眼动脉阻塞
眼动脉阻塞的发病率比视网膜动脉阻塞低,但对视功能的损害更严重,视力常降至无光感。约40%的患者黄斑区无樱桃红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充盈缺损,深层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有染色。病变晚期视盘色苍白,后极部及黄斑区有较重的色素紊乱。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2、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动脉阻塞可出现瞳孔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间接对光反应存在。眼底表现为视盘颜色变淡,边界模糊。视网膜动脉狭窄,甚则呈线状,血柱呈颜色变暗,或呈节段状或串珠状,少数可见阻塞部位血管内有白色栓子。视网膜静脉正常或变细。视网膜后极部灰白色水肿,黄斑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樱桃红点。脉络膜缺血的主要体征为视网膜水肿,无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病变,黄斑区无樱桃红点。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3、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力可正常或程度不等的下降,但不如视网膜动脉阻塞者严重;眼底视盘水肿、色淡、边界模糊,可有小片状出血,但视网膜无缺氧性水肿。视野改变为水平偏盲、象限盲或垂直盲,常与生理盲点相连;而视网膜动脉阻塞则视网膜水肿较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为视盘充盈不均匀,低荧光和高荧光区对比明显。可通过眼底检查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脉络膜缺血应寻找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去除病因,同时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眼压高等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有缓解疼痛、抑制血栓形成、抗炎等作用,可用于疾病的治疗以及症状的缓解。常见的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2、血管扩张药
可以扩张血管,改善组织缺血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比如前列地尔、酚妥拉明等。
3、糖皮质激素类
有抗炎作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可选择泼尼松、甲泼尼龙、曲安奈德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当使用可引起不良反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降眼压药物
可选择乙酰唑胺等药物降低眼压。
5、其他
还可以选择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等,具体药物以医嘱为准。
治疗-相关药品: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前列地尔、酚妥拉明、泼尼松、甲泼尼龙、曲安奈德、乙酰唑胺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视力预后良好。部分严重患者多伴有全身性血管性疾病,可导致死亡。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视力下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患者的原发疾病还可引起其他部位的病变,严重患者多伴有全身性血管性疾病,可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原发疾病不严重时,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视力预后良好,可能有部分患者出现不良预后。
预后-复发性:
如果原发疾病再次出现,脉络膜缺血也有再次发生的可能。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度操劳,合理使用眼睛,以防眼部疲劳。
2、注意眼部卫生,洗脸、洗头发时避免污水进入眼内,预防眼部发生感染。
3、避免眼部外伤。
4、尽量避免用力咳嗽及打喷嚏,确保大便的通畅。
5、发现恶性高血压、妊娠中毒症、眼球受压等疾病时,积极进行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发现恶性高血压、妊娠中毒症、眼球受压等疾病时,积极进行治疗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