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慢性颌下腺炎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submaxillaritis疾病概述: 颌...
养生
疾病名称: 慢性颌下腺炎
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submaxillaritis
疾病概述:
颌下腺也称下颌下腺。慢性颌下腺炎(chronic submandibular adenitis)是常见的颌下腺病变,主要是由于涎石、异物或损伤等引起下颌下腺导管的炎症,狭窄或阻塞而导致的腺体逆行性感染。患者有下颌下腺肿大、疼痛、肿块等表现。慢性颌下腺炎应及早去除病因,通过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有必要也可做颌下腺切除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颌下腺
常见症状: 颌下腺肿大、疼痛、颌下腺变硬
主要病因: 主要是导管的堵塞和狭窄导致感染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CRP检查、降钙素原检查、X线、MRI、B超、涎腺造影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进行及时治疗,可能需要切除腺体进行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处理。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慢性颌下腺炎为常见颌下腺病变,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慢性颌下腺炎好发年龄30~6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病因-总述:
慢性颌下腺炎主要发病原因是导管的堵塞和狭窄。常见涎石堵塞导管系统后产生的排唾障碍和继发感染。如手术或损伤造成颌下腺导管或其邻近组织形成疤痕挛缩,使导管狭窄或阻塞,可导致逆行性感染。异物如骨片、鱼刺、牙刷毛、竹签、麦芒及牙垢等均可进入导管造成导管损伤,引起炎症。
病因-基本病因:
涎石堵塞导管系统较为常见。涎石的形成最早可能由于唾液内电解质成分异常,唾液的粘稠度增加,上皮脱落或异物在导管内,电解质沉积在上,由小到大逐渐形成涎石,随着病变的发展,唾液排出受阻,引起逆行感染,造成腺体炎症改变,腺体变性,实质破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破坏的腺实质内由增生的纤维组织修复。最后腺实质大部分由明显增生纤维组织代替,腺体较硬,导管系统大多被破坏。
症状-总述:
病史较长,从几个月到几年。其间可能出现轻重不同的急性炎症过程,初期由于症状轻微,常不为患者所发觉。以后在颌下区有不适或轻微疼痛,从导管口有带咸味的分泌物流出。挤压颌下腺能压出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早晨起床后压出者比较浓稠。导管阻塞时,涎腺明显肿大,疼痛,口涎减少,触痛,看见食物或进食时,特别是进食酸味饮食时,受累颌下腺出现剧烈疼痛,腺体肿大。食后,肿大及疼痛减轻,甚至消失。经过长期反复发作后,腺实质萎缩,腺功能降低,阻塞症状大为减轻,甚或可消失。
症状-并发症:
下颌下腺包膜不完整且疏松,感染可能累及周围蜂窝组织并发颌下间隙蜂窝织炎。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反复颌下区有不适或疼痛;
2、涎腺明显肿大,疼痛;
3、进食时出现疼痛;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口腔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患者需于就诊前一晚10点后禁食,就诊当天空腹来诊。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主要表现为哪里不舒服?
2、您下颌区域疼痛的情况有多久了?
3、您是第一次出现还是反复发作?症状是时轻时重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平时的卫生习惯怎么样?会每天刷牙吗?
6、您洗过牙吗?多久洗一次?
7、出现症状之前您有没有进行手术呢?
8、您平时喝的饮用水是否是经过净化的呢?
9、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自愈吗?
4、我需要哪些检查?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您出现颌下腺肿大、疼痛、硬结性肿块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选择血常规,初步了解您的情况,然后可能选择尿常规、CRP(C-反应蛋白)检查、降钙素原检查等进一步了解您的病情,还可能选择X线、MRI、B超、涎腺造影等检查了解局部结构改变,以及有无结石形成,有利于诊断以及治疗。
检查-体格检查:
颌下腺有肿大和压痛。挤压腺体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双手口内外触诊,可扪及颌下腺增大、界限清楚、质地较硬和伴有压痛。口底下颌下腺导管行经部位可呈硬条索状改变,有时可扪及涎石样异物和伴有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通过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水平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2、尿常规
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有无肾功能等异常存在,排除其它疾病。
3、CRP、降钙素原
医生可通过这两种指标判断患者的病情以及感染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若因导管涎石阻塞引起的炎症,X线检查可见阳性涎石。水溶性造影剂造影,可见充盈缺损和造影剂突然终止,充盈缺损的远端导管扩张。
2、MRI检查
慢性颌下腺炎表现为腺体缩小和导管扩张。对结石的显示不如CT敏感。
3、B超
慢性颌下腺炎长期的炎性改变导致显微组织形成,超声表现为腺体回声增强,伴有淋巴结肿大时,超声可见低回声团形成。涎石在颌下腺内表现为强光点,声影不明显。
4、涎腺造影
医生会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向患者局部注射造影剂,能更好地观察导管的异常改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下颌下腺肿大、疼痛等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近期病情的变化情况,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涎石病、口腔的外伤或手术史等经历,然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颌下区慢性淋巴结炎
在诊断慢性颌下腺炎时,要与颌下区慢性淋巴结炎相鉴别。淋巴结炎有较长期的反复肿大历史,但肿大的淋巴结位于下颌下缘内下方,较颌下腺表浅而活动,颌下腺导管口正常,挤压腺体时流出的是正常涎液。还应与来自颌下腺的肿瘤相鉴别。颌下腺的肿瘤,可扪得明确的周界,且持续长大,无炎症症状,颌下腺导管口正常,碘油造影片可见颌下腺导管系统正常,可有肿瘤压迫的占位性表现,恶性肿瘤侵犯腺泡时,则可见导管系统影像的消失和充盈缺损区域,据此则可加以鉴别。
2、颌下腺肿瘤
表现为颌下腺肿块渐进性增大,双合诊可及颌下腺某一部分,质地较硬包块,挤压腺体分泌多清亮,B超颌下腺造影显示占位性改变,慢性颌下腺炎的B超多无占位性改变。可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慢性下颌下腺炎,应及早除去病因,如摘除涎石,即可痊愈。若发病期长,颌下腺已纤维化而失去功能,或在腺体内或腺体与导管交界处有结石而手术无法摘除者,均需做颌下腺切除术。如有感染存在,也要同时进行相应的一般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医生会检测患者体温、水、电解质的情况,对于高温患者医生可能选择物理降温,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补液等,维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
2、结石较小时可通过进食酸性食物或是药物,使结石自行排出,但效果不确定,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主要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包括青霉素、红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等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药敏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可选择口服、静脉滴注等方式。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感染的程度以及结石、异物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通常医生会在患者的病情允许后进行手术。
1、对导管狭窄的患者,医生可能选择导管扩大术。
2、对于取结石、异物较为简单的患者,医生可通过切开手术或是涎腺镜的方式,将结石、异物取出,缓解症状,可保留患者的下颌下腺。
3、对于结石无法取出、下颌下腺反复感染、继发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腺体萎缩失去功能的患者,医生也可能选择下颌下腺摘除术,将下颌下腺切除。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一般不影响寿命。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切除腺体。
预后-危害性:
1、本病会引起患者颌部疼痛、下颌下腺肿大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的进食和生活。
2、本病感染可扩散,引起颌下间隙感染,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引起脓毒症。
3、部分患者需要切除下颌下腺,可能引起唾液分泌异常。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疾病通常可以治愈,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患者平时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定时刷牙,做好病情监测,遵医嘱复诊。
日常-生活管理:
1、平时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按时刷牙,饭后注意漱口。
2、改善饮用水的质量,饮用净化水。
3、规律作息,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
4、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注意伤口部位的卫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换药,避免感染。
2、在伤口未完全愈合前,尽量避免做伸颈的动作,避免影响伤口的愈合。
饮食调理:
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营养要丰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坚硬食物。食用鱼、排骨等食物时不要过急,一定要把鱼刺、骨头剃干净。
饮食建议:
1、以柔和、易咀嚼的食物为主,如米粥等。
2、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3、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减少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2、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3、少吃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4、避免食用坚果等坚硬不宜咀嚼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是可以进行预防的,方法如下: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按时刷牙,饭后注意漱口。
2、多饮净化水,防止涎石形成。
3、合理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积极锻炼身体,预防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