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疾病概述: 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是指除慢性外伤性因素...
养生
疾病名称: 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
疾病概述:
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是指除慢性外伤性因素外,因某种原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导致的颈背部筋膜及肌组织出现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者。其主要表现为颈背部弥漫性疼痛,可伴有点状压痛及皮下结节及双上肢活动受牵感等症状。经治疗,一般可缓解相应临床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背部、颈部
常见症状: 颈背部弥漫性疼痛,伴有点状压痛及皮下结节、双上肢活动受牵感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寒冷、潮湿、慢性损伤及体位不良、病毒感染等有关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长期野外作业的各类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本病好发于在我国东北、西北及华北等寒冷地区及沿海气候潮湿地区。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好发于深秋、冬季及早春。
病因-总述:
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寒冷、潮湿、慢性损伤及体位不良、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寒冷
寒冷是多种致病因素最常见的。患者因曾于寒冷地面、风口等处睡眠,或是在某一寒冷地区停留较久,而又无足够防寒衣物而发病,尤以深秋、冬季及早春为多见。由于寒冷,特别是在睡眠时,如果颈肩部长时间暴露在外,或受寒风吹袭,则首先引起颈背部血循环改变,包括血管收缩、缺血、淤血及水肿等,以致局部纤维渗出,形成纤维织炎。
2、潮湿
患者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中,不仅精神情绪受到影响,且由于皮肤代谢功能失调(尤其是排汗功能),以致皮下及筋膜处血循环易因血流减缓而发生微血管的充血、淤血、渗出增加,并形成纤维织炎。此外,还有与大气压的高低有关系。
3、慢性损伤及不良体位
除各种较严重的损伤引起颈背部筋膜、肌肉等纤维化改变致使末梢神经受卡压出现症状外,临床上多见的是由于各种慢性劳损性因素,尤其是屈颈位时(包括高枕),不仅引起椎间隙内压升高,且可引起颈背部软组织的高张力状态,渐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样损伤。这种“内源性损伤”最终将因纤维样组织增多,并随着其后期的收缩作用,致使局部的毛细血管及末梢神经受挤压而出现症状。
4、其他因素
某些病毒的感染、风湿病的变态反应等可对颈背筋膜产生影响,而出现无菌性炎症。
病因-危险因素:
有以下情况者患本病的风险增加:
1、常常处于屈颈位的工作者,如机关办公人员、制图人员、设计人员、会计、流水线操作工人及纺织工人等;
2、生活在寒冷地区及沿海气候潮湿地区;
3、过度劳累;
4、枕头过高。
症状-总述:
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背部弥漫性疼痛、点状压痛及皮下结节、双上肢活动受牵感等,多在受凉、受潮及过度劳累后出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弥漫性疼痛
患者多主诉颈背部(有时包括胸背部)弥漫性疼痛,以双肩内侧及颈胸交界处为明显。其特点是晨起时剧痛,活动数分钟或半小时后即缓解,但至傍晚时似乎因活动过多而疼痛复又出现,且休息后又好转。
2、点状压痛及皮下结节
患者多能用手指明确指出其痛点(一点或数点);压之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沿该痛点处所分布的神经纤维末梢传导,反射性地出现该处邻近部位痛感。皮肤较薄者,尚可在痛点处深部触及结节样硬块,大小多在5mm×5mm以下,有时亦可触及直径1cm左右的“ 脂肪瘤”样结节(多伴有放射痛)。
3、双上肢活动受牵感
由于筋膜纤维组织炎致使深部的肌肉舒缩活动受限,当向上或向前抬举上肢时,患者有受牵拉的僵硬感。尤以寒冷季节为明显。
症状-并发症:
暂无本病并发症的相关资料。
就医-门诊指征:
1、颈背部长时间疼痛不适,可有局部压痛;
2、活动受限,当向上或向前抬举上肢时,患者有受牵拉的僵硬感;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颈背部、肩部以前受过伤么?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6、有哪个姿势会加重疼痛么?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5、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颈背部弥漫性疼痛、点状压痛及皮下结节、双上肢活动受牵感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让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及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可进行血液检查,以明确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类风湿性因子等具体情况,若阳性结果表明本病发生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病变有关;阴性结果则用于其他类型的诊断或鉴别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显示颈椎生理曲线消失,尤其是在发作期,但无其他特异性表现。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与颈型颈椎病进行鉴别,若难以鉴别,可在治疗的同时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颈型颈椎病与本病表现类似,故需进行鉴别。颈型颈椎病起病较快,对颈部制动及牵引疗法反应佳。有时两者亦可并存,因其治疗原则一致,因此对鉴别困难者可在治疗中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常可通过防潮、保温、改善不良姿势、理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通过手术以缓解患者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1、胎盘组织液注射
胎盘组织液对消除纤维粘连及软化瘢痕组织疗效较佳。
2、封闭疗法
可使用普鲁卡因或联用氢化可的松进行封闭疗法,以缓解患者疼痛。
治疗-相关药品:
普鲁卡因、氢化可的松
治疗-手术治疗:
1、对有明确压痛点、疑有末梢神经卡压者,可行局部松解术。
2、对有局部脂肪脱垂症者可行手术探查及脂肪摘除或筋膜松解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中药外敷或通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得到缓解。
预后-危害性:
可出现颈背部弥漫性疼痛、双上肢活动受牵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通过治疗可缓解症状。
预后-治愈率:
多数患者通过治疗可缓解症状。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正确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患者应保护颈背,避免颈部受凉,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避免再次损伤,注意休息。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护肩颈部
注意肩颈部保暖;避免患侧肩部过度负荷,防止过多活动肩关节和使用患侧手提举重物,避免肩关节受伤。疼痛时注意休息,局部可自行按摩以放松肌肉;疼痛减轻时,尽量多使用患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
2、保持正确的睡姿
理想睡眠姿势为仰卧位,并在患侧肩下放置一薄枕,让肩关节呈水平位,使肩关节和软组织得到较好的放松与休息。一般不要患侧卧位,以免挤压患肩。健侧卧位时,在胸前放一薄枕,将患肢放在上面。俯卧位不利于保持颈、肩部的平衡与生理曲度及呼吸道的通畅,应避免。
3、防止关节粘连
劳损或损伤后及时治疗,避免肩颈部长时间不活动。如肩部、上臂、前臂骨折固定时要根据病情做肩部的主动运动,偏瘫患者的患侧肩部应做主动或被动运动,以防肩部软组织粘连。
4、坚持功能锻炼
坚持肩部的活动训练,恢复后可进行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操等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锻炼。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有一定预防作用:
1、注意生活安全防护,避免肩颈部外伤。
2、合理使用肩关节,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使用肩关节,使用肩关节后予以足够的放松,避免长时间屈颈。
3、注意肩颈部保暖。在冬季或天气转冷时节,应及时添加衣服,避免颈背部受凉造成受寒湿侵袭。
4、发现肩颈部疾病时积极治疗,防止疾病慢性迁延。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