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疾病别名: 慢性腰背肌劳损疾病概述: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又名慢性腰背肌劳损...
养生
疾病名称: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
疾病别名: 慢性腰背肌劳损
疾病概述: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又名慢性腰背肌劳损,是临床上常见的疾患之一,多见于潮湿、寒冷条件下的工作者,其发生多是急性腰扭伤的后遗症或累积性慢性损伤所导致的。临床上常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经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腰部、背部
常见症状: 腰背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点状压痛、皮下结节
主要病因: 急性腰扭伤的后遗症、累积性慢性损伤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腰背部扭伤的后遗症及累积性慢性损伤所致。而气温低及潮湿、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可诱发或快本病的发生及发展。
病因-基本病因:
1、急性腰背部扭伤后遗症
急性扭伤十分多见,经过治疗后95%患者虽可痊愈,但是如果早期治疗失误,未获得满意的制动与固定,则由于受损的腰背肌仍处于被牵拉状态,或是由于腰背部的频繁活动,而影响组织的正常愈合,或由于重手法推拿等操作,使刚刚愈合的纤维组织又被拉开等,均可造成这一不良后果。严重的腰背肌撕裂伤,即使早期得到合理的治疗,也有可能出现这种后遗症,这主要是由于愈合后遗留的大面积瘢痕组织对脊柱正常活动与负荷的承受力较正常组织为差,以致易被牵拉而松弛、变性及局部缺血,并可形成恶性循环。
2、累积性慢性损伤
不足以引起肌肉韧带撕裂的外伤或使腰背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下的被迫体位,以汽车司机、翻砂工及坑道作业等为多见,可引起该处肌组织及某附着点处的过度牵拉,以致出现断裂前状态。此时局部出现反应性炎症,包括局部血供受阻、缺血、充血、缺氧及渗出增加等,逐渐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反复不断的慢性劳损可使这一过程日益加重,并易形成恶性循环。
病因-危险因素:
有以下情况者患本病的风险增加:
1、腰背部有过急性扭伤。
2、从事汽车司机、翻砂工、坑道作业等职业。
3、长时间坐在桌前不更换姿势者。
4、经常处于潮湿、寒冷条件下的工作。
症状-总述: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腰背部疼痛,常在体力劳动、体育锻炼、过累、受潮及受凉后多见,且于既往病史中多有类似情况发生。此外,还有点状压痛及皮下结节、腰背部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腰背部疼痛
疼痛症状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或是呈交替状表现为时轻时重。在平时多为隐痛、胀痛或酸痛,部分患者腰痛伴有沉重感,亦可有腰断裂样痛。通常腰痛呈间歇性,如病情严重,则变为持续性。在白天工作时间腰痛大多减轻;晚间休息时间腰痛反而加重。春秋季节对于腰痛没有明确的关系,但是在部分患者遇到阴雨天,或是天气转凉,以及春秋更换季节时,腰痛往往加重或复发。
2、点状压痛及皮下结节
患者多能用手指明确指出其痛点(一点或数点)。压之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沿该痛点处所分布的神经纤维末梢向上传导,反射地出现该处邻近部位痛感。皮肤较薄者,尚可在痛点处深部触及结节样硬块,大小多在5mm*5mm以下。有时亦可触及直径1cm左右的脂肪瘤样结节(多伴有放射痛)。
3、肌肉痉挛
肌痉挛为肌肉半收缩状态,多见于急性腰部扭伤或严重的腰部劳损。通常是一侧骶棘肌痉挛,肌肉收缩显得隆起,比健侧腰肌高,按压之有实硬感。由于患侧腰肌收缩,骨盆可以倾斜,腰部显得板硬不利于弯腰,起卧于床上比较吃力。
4、其他
包括腰痛其他之一般症状,其中以腰背部僵硬及活动受限等为多见。
症状-并发症:
严重者可因肌肉筋挛导致脊柱侧弯。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长期、反复腰背部疼痛。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骨科就诊,对于排除脊柱器质性病变,确诊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患者,可至康复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前保护好腰部,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以免损伤加重。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是做什么工作的?需要久坐么?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6、有哪个姿势会加重疼痛么?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先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确定病变位置,而后会让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及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时,可嘱患者俯卧于床上,使腰背部肌肉放松,从轻轻按压开始;如压痛不明显,则向深处做按压。此时应密切注意患者面部表情,身体是否移动。一般情况下,在腰背部可找到一个或几个明显压痛点,多在肌肉、韧带、筋膜的附着处。如无明显压痛点时,可在患者腹部下面放置一枕头,令腰变平坦,在此体位再次检查,则腰部痛点比较容易找到。并注意按压的方向,要与上下左右按压作对比,亦可在痛处用做标记,作为痛点封闭注射的定位。在一般情况下,局部压痛点就是病变所在部位,压痛点数日及患者的移动情况往往是腰痛严重性的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取患者血液进行检查,可见红细胞沉降率及抗“O”等均在正常范围以内,可与风湿性患者相区别。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退变性脊柱炎、腰椎问盘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退变性脊柱炎
本病好发于老年人,逐渐起病,发展较慢。晨起腰背疼痛严重,活动后减轻,无固定压痛,腰背部活动稍许受限。X线片显示腰椎广泛性退变。
2、腰椎间盘症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常突然发病,可有外伤史。腰背部疼痛剧烈,有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腰背部活动明显受限。屈颈试验及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
治疗-治疗原则: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主要可通过药物治疗、局部制动、腰肌锻炼、矿泉浴等方式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在局部注射药物进行封闭疗法。
治疗-一般治疗:
劳动中注意腰背部体位、避免使腰背肌处于高张力状态的前屈位外,尚应注意劳动的节奏性。对非此体位无法操作的工作,应选择较为符合腰部生物力学的坐姿,并经常更换,不宜在一种坐姿下持续过久。每间隔1~2h,做一次工间操或类似课间休息的腰背部活动,对本病的防治十分有效。此外,对气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亦应注意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应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对于部分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进行止痛。
2、封闭药物
必要时可注射普鲁卡因、氢化可的松等药物行局部封闭,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
治疗-其他治疗:
1、腰肌锻炼
慢性劳损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肌锻炼,增强骶棘肌。腰肌锻炼不仅可通过增加肌力来代偿病变组织的功能,且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2、固定
对个别病程较长、久治无效者,亦可采用石膏腰围或胸背支架制动及固定8~10周,同时加强腰背肌锻炼,多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3、其他
理疗、矿泉浴等治疗方式也有一定疗效。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若不及时治疗,疼痛症状可间歇性出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通过治疗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在配合医生进行保守治疗的同时,患者应进行科学的生活管理,包括不良姿势的矫正、不良工作习惯的改善及腰部功能锻炼等。
日常-生活管理:
1、经常合理锻炼身体,特别是腰背肌的锻炼。
2、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久坐久站,避免过度劳累,不可强力搬持重物。
3、劳动出汗后,应及时擦汗,避免吹冷风、空调,特别避免夏天在潮湿的地面睡觉。
4、平时应加强腰部护理,注意腰部保暖,佩戴腰围。
日常-特殊护理:
腰背肌康复锻炼方法;
1、腰部前屈后伸运动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手叉腰,作好预备姿势。然后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后伸各四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2、腰部回旋运动
姿势同前,腰部作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1次,然后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顺时针、逆时针交替回旋各8次。
3、“拱桥式”锻炼
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5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头后部为支点进行练习。每天反复锻炼20~40次。
4、“飞燕式”锻炼
俯卧床上,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关节屈曲,要始终保持伸直,如飞燕状。每天反复锻炼20~40次即可。
5、仰卧保健法
患者取仰卧位,先双脚、双肘和头部五点,支撑于床上,将腰、背、臀和下肢用力挺起稍离开床面,维持感到疲劳时,再恢复平静的仰卧位休息。按此法反复进行10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锻炼1次。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控制总热量,避免发胖。过度肥胖也会加重腰部负担。
2、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适当吃些牛奶、米糠、麸皮、胡萝卜等加以补充。
饮食禁忌:
1、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2、忌食肥腻、燥热的食物。
预防措施:
1、科学锻炼
尤其是常年久坐的人,腰背肌肉比较薄弱,容易损伤,应有目的地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要做好准备活动。
2、防止寒冷潮湿
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天冷时可用电热毯或睡热炕头。
3、劳逸结合
避免长期固定在一个动作上和强制的弯腰动作。如久坐久站后应经常改变一下体位或在一定时间后做简单的体操。
4、纠正不良姿势
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从地上取重物时,应屈膝下蹲,避免弯腰加重负担,向高处取放东西时,够不着不宜勉强,休息应睡比较硬的床,以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等。
5、控制体重
以减轻腰部的负担,特别是中老年人和妇女产后,都是容易发胖的时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6、积极治疗腰部损伤或疾病
当腰部出现损伤或疾病时,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确保腰部的完全康复后再恢复劳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