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梅毒性葡萄膜炎疾病英文名称: syphilitic uveitis疾病概述: 梅毒性葡萄...
养生
疾病名称: 梅毒性葡萄膜炎
疾病英文名称: syphilitic uveitis
疾病概述:
梅毒性葡萄膜炎(syphilitic uveitis)是由感染梅毒螺旋体而引起的常见眼部疾病。梅毒螺旋体可以是获得性的,也可以是先天性的,直接感染或间接由免疫因素引起。多发生于具有不洁性行为、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患者可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本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视力功能可明显好转。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皮疹、淋巴结肿大、眼痛、畏光、视力下降
主要病因: 梅毒螺旋体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梅毒螺旋体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重要提醒: 梅毒性葡萄膜炎应及早诊治,避免不良预后。
临床分类:
根据梅毒感染途径可将梅毒性葡萄膜炎分为先天性梅毒性葡萄膜炎和获得性梅毒性葡萄膜炎两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梅毒性葡萄膜炎是由梅毒患者出现的眼部损害。梅毒属于乙类传染病,未治疗患者在感染后1~2年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4年以上的患者基本无传染性。主要可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密切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近年来我国梅毒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约为4.3%。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梅毒患者。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梅毒及其所致的葡萄膜炎曾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随着青霉素的问世和使用以及科学卫生知识的普及和防范措施的推广应用,梅毒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艾滋病的迅速传播,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梅毒性葡萄膜炎日趋常见。
病因-总述:
梅毒性葡萄膜炎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根据其感染途径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常引起葡萄膜炎,少数潜伏期患者也可发生葡萄膜炎。梅毒螺旋体自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8~10周左右大量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眼等器官组织的病变。不洁的性行为、不规范的输血史、孕期母亲患有梅毒等均可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性梅毒
是由孕妇感染梅毒通过脐带或血流侵及胎儿或分娩时由产道感染。葡萄膜炎是由梅毒病原体直接感染或由免疫因素引起。
2、获得性梅毒
是由梅毒螺旋体经性接触、血液传播、接触传播传染的。螺旋体自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局部繁殖发病,经血液向全身播散引起各器官疾病。眼部主要侵犯角膜、葡萄膜和视神经。
病因-危险因素:
1、不洁的性行为
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或使用方法不正确)、有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患有梅毒、与有多个性伴侣的人发生性行为等,均会增加梅毒感染风险,发生梅毒性葡萄膜炎的可能性增加。
2、不规范的输血史
混用针头、输入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等均会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3、孕期母亲患有梅毒
可通过垂直传播给新生儿,增加其发病风险。
4、机体免疫力低下
当缺乏运动、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机体内潜伏状态的梅毒螺旋体可能再次活跃,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既有梅毒患者的全身表现,又有眼部的局部表现。先天和后天性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在各期的临床表现不同,常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先天性梅毒性葡萄膜
(1)全身表现
①早期:先天性梅毒性葡萄膜患者多为早产,出生后3周~2年可出现营养障碍、消瘦、皮肤萎缩、皮疹、皮肤水疱、扁平湿疣、口角与肛周放射性皲裂或瘢痕、 梅毒性皮炎、骨膜炎、软骨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②晚期:多在5~8岁出现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鼻中隔穿孔、马鞍状鼻、马刀胫、关节腔积水、楔状齿、神经性耳聋等。
(2)眼部表现
先天性梅毒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如角膜葡萄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视网膜炎等。
①角膜葡萄膜炎:可发生于出生后至25岁的先天性梅毒患者,是由对梅毒螺旋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所致。患者表现为明显的眼部疼痛、畏光、弥漫性角膜混浊、视力严重下降,常伴有角膜新生血管。
②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发生于胎内或生后半年以内,为急性纤维素性炎症。
③脉络膜视网膜炎:较多见。可出现典型的“椒盐”样眼底,病变可累及周边或后极部视网膜,呈现多灶性陈旧性的脉络膜视网膜炎,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和萎缩,或累及单一象限。病变一般为非进展性,患者视力可不受影响。
2、获得性梅毒性葡萄膜炎
(1)全身表现
①获得性梅毒的一期为感染后2 ~4周出现硬下疳,多发生于其生殖器,先有丘疹,后形成硬结;
②二期出现于疾病发生后4~10周,典型的表现为弥漫性皮疹和淋巴结病,皮疹呈斑丘疹,在手掌和足底部最为明显,其他表现有发热、不适、 头痛、恶心、厌食、头发脱失、口腔溃疡和关节疼痛,可引起肝、肾、胃肠道、眼等多器官损害,在眼部主要引起葡萄膜炎;
③三期(潜伏期))梅毒:此期患者无全身症状和体征,无传染性,但可引起葡萄膜炎;
④四期可出现多系统损害,表现为主动脉炎、主动脉瘤、主动脉瓣功能不全、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
(2)眼部表现
①虹膜蔷薇疹:是眼梅毒的最早表现,发生于二期梅毒早期,是虹膜表面血管袢充血,出现快,持续数日消失。并有复发性蔷薇疹,常伴有渗出和虹膜后粘连。
②梅毒性虹膜睫状体炎:梅毒二期虹膜睫状体炎为急性,有皮疹;梅毒三期虹膜睫状体炎生于下疳后10余年,易再发;因治疗中大量螺旋体死亡,产生内毒素,患者于抗梅毒治疗注射后24~48小时可出现Jarish-Henheimer反应;由于治疗不当,在停止治疗4~6个月后可发生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常伴有黏膜、皮肤反应,严重者可引起失明。
③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有各种类型。有弥漫性是发生于感染后早期,眼底广泛发灰,经治疗可消失或遗留斑点状浅层萎缩。播散性者为最多见,发生于晚二期梅毒,玻璃体混浊,灰黄色病灶数个或多个;陈旧病变有色素增生,有时形成骨小体样色素性病变,如同视网膜色素变性样改变。
④梅毒瘤:梅毒结节性浸润相融合形成肉芽肿性肿块。一种是丘疹,为多发病变,位于虹膜,呈黄色,数日或数周消失;另一种为梅毒树胶肿,为棕黄色,发生于三期梅毒,最后坏死,发生严重的虹膜睫状体炎。
症状-并发症:
梅毒性葡萄膜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 黄斑囊样水肿、 视网膜前膜、 视网膜脱离、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等。
就医-门诊指征:
梅毒患者、有梅毒病史者或梅毒孕妇生下的幼儿,出现眼痛、畏光、视力障碍等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已确诊梅毒的患者,或皮肤症状为主者,可至皮肤性病科就诊。眼科症状为主者,可至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着穿脱方便的衣物,便于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缓解?
4、您既往是否患有梅毒?
5、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7、您是否有不良饮食习惯?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感染的是什么病?究竟是如何传播的?
2、我还能生小孩么?
3、如果我怀孕了,我可能传染给我的孩子吗?
4、我接下应该做什么检查?
5、能治好吗?
6、我的伴侣需要一起来检查或治疗吗?
7、治疗期间我能有正常的性生活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梅毒螺旋体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生殖器附近有无皮疹及皮疹的形态、分布,还会对病变部位或全身淋巴结进行触诊检查。重点观察眼底病变情况,了解有无虹膜充血、虹膜粘连、玻璃体混浊等,以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苍白螺旋体检查
是梅毒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为梅毒实验室诊断的有力证据。检查方法包括暗视野检查、涂片染色检查、免疫荧光检查、组织切片染色检查。
2、梅毒血清学试验
是梅毒免疫学检查的主要手段,为梅毒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指征。本试验临床应用于常规诊断,可用来观察疗效、判断是否复发或再感染、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是眼科常使用的一种检查,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眼部病变的情况,确定病变的位置、性质、大小及其深度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虽然对梅毒性后葡萄膜炎无特异性,但可发现视网膜内病变,有助于判定病变的范围、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血管周围炎、新生血管膜、黄斑囊样水肿等。
2、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可评价脉络膜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梅毒螺旋体感染病史,患者皮疹、淋巴结肿大、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并结合梅毒螺旋体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HLA-B27抗原相关的前葡萄膜炎
可以反复发作,HLA-B27抗原阳性,骶髂关节和脊椎拍片显示强直性脊椎炎等,或出现牛皮癣、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预后较好。血清学检查可鉴别二者。
2、单纯疱疹病毒性葡萄膜炎
疱疹病毒侵入机体后可以通过直接侵犯或通过免疫应答而引起葡萄膜炎,病变可累及单眼或双眼。早期可仅表现为结膜水肿及充血,后可逐渐出现角膜溃疡、视力下降等,严重者可致失明。血清学检查可鉴别二者。
治疗-治疗原则:
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宜早期、足量应用青霉素治疗,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还可选用四环素、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等药物。严重者如发生视网膜脱离,可行复位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青霉素
青霉素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可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G或苄星青霉素G肌内注射,药物剂量应视梅毒分期等而定。
2、其他
(1)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四环素、红霉素或多西环素治疗。
(2)有前葡萄膜炎的患者,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点眼,点眼频度则宜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而定。还应给予睫状肌麻痹药和非甾体消炎药滴眼剂点眼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普鲁卡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G、四环素、红霉素、多西环素、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睫状肌麻痹药、非甾体消炎药滴眼剂
治疗-手术治疗:
梅毒性葡萄膜炎可引起视网膜脱离,患者需立即进行复位手术以提高挽救视力的几率。手术时,医生会将气体注入眼睛中央,将视网膜推回,适用于视网膜刚刚开始分离的患者。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若能及时诊治,通常预后较好,视力功能可明显好转。但若诊治不及时,可能出现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 黄斑囊样水肿、 视网膜前膜、 视网膜脱离等多种并发症,影响视力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危害性:
1、梅毒性葡萄膜炎是由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治疗期间应注意消毒。
2、诊治不及时,可能出现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 黄斑囊样水肿、 视网膜前膜、 视网膜脱离等多种并发症,影响视力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视力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日常需要做好眼部防护,避免强光刺激,注重眼部卫生,有助于症状的缓解和疾病的康复。本病具有传染性,做好防护措施,以免传染他人。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自卑、被歧视的心理:很多梅毒患者被感染后害怕被家人知道,害怕被朋友、同事轻视,担忧被责骂、歧视,心理压力巨大,无法正视病情,更别提接受专业治疗。从而耽误了疾病治疗,不利于临床治疗成效,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2)害怕、恐惧的心理:因梅毒传染性特征突出,会传染给下一代,也有可能会传染给身边的人。因此,梅毒患者因确诊后,往往十分担忧,并伴有恐惧、害怕的心理。一方面,大多数梅毒患者对于梅毒疾病认识较浅,误认为这是一种难以控制的病,因此,自身长时间保持紧张的状态;另一方面,梅毒患者担心家人、朋友远离自己,担心被冷落与孤立。
(3)失落、疑虑的心理:患者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因感染梅毒而严重影响了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正常性生活等,常常十分沮丧和消极,不承认自己的价值。心情沮丧时梅毒患者十分焦虑,对身边的事物十分敏感,当听到身边的人悄声议论时,往往认为其将矛头指向了自己,在讨论自己。
(4)自罪、消极的心理:大部分梅毒患者是因滥交或性生活不洁被感染的,因此存在罪孽的心理,精神负担十分沉重,再加上社会对梅毒的歧视,梅毒患者便会觉得自己罪有应得。并且患者亲人、同事、朋友对梅毒有偏见,往往十分冷漠、疏远患者,一些甚至断绝了往来,从而使得梅毒患者觉得自己被抛弃,十分孤独无助。同时,这一消极想法长期积压在心中,使得患者产生不安的情绪,不利于临床治疗。
2、护理要点
(1)患者和家属应学习了解梅毒的含义、病程进展以及传播途径,正确看待疾病,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和自信心。
(2)家属和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述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并且以高度的热情来安慰并疏导患者,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情绪通过正确的渠道发泄出来。针对个别出现偏激行为的患者,需要用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让患者认识到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错误。同时,帮助其积极的面对现有的状态。充分尊重患者,为患者保密。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尤其避免手部不洁时揉眼。
2、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3、做好自身的消毒、隔离,严防传染。个人物品需专用,避免与他人交叉使用,用过的衣物应先消毒后清洗,生活用品定期消毒。
4、注意保护皮肤损害部位,禁止搔抓。每日用消毒液擦洗外阴及其他部位的溃疡面。
饮食调理:
患者日常饮食应当适当调整,注意营养均衡,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应当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对疾病造成不良影响。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
2、禁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预防措施:
本病为梅毒感染所致,通过以下措施可预防:
1、避免危险性行为
(1)保持单一、固定性伴侣,不与感染者发生性关系。
(2)采取有保护的性行为,安全、科学使用避孕套。
(3)可疑患者均应进行预防性筛查,做梅毒血清试验,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2、胎传梅毒预防
加强婚前和产前检查,防止胎传梅毒发生。感染梅毒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把梅毒传染给腹中的胎儿,也可能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所有孕妇在怀孕后首次产科检查时应作梅毒血清学筛查,最好在怀孕3个月内开始首次产科检查。梅毒高发地区孕妇或梅毒高危孕妇,在妊娠最后3个月及临产前需要再次筛查。
3、其他
(1)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到无卫生保障的公共浴池洗澡,不与人共用手巾、剃刀、餐具等。
(2)注意经血液传播的危险因素,严禁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避免不卫生文身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