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前牙反(牙合)疾病别名: 地包天疾病概述: 前牙反咬合是指在正中咬合时,前牙呈反覆咬合、...
养生
疾病名称: 前牙反(牙合)
疾病别名: 地包天
疾病概述:
前牙反咬合是指在正中咬合时,前牙呈反覆咬合、反覆盖关系,是我国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牙颌畸形。前牙反咬合不仅造成口腔功能异常,而且对颜面的美观及心理健康也有严重影响。前牙反咬合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先天性疾病,以及后天原因等因素有关。可选择矫治、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前牙反(牙合)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前牙在正中咬合时呈反覆(牙合)、反覆盖关系
主要病因: 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先天性疾病以及后天原因等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头影测量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能随生长发育而出现复发,可能需要进行分阶段治疗,矫治时间较长,请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临床分类:
前牙反咬合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
1、根据牙列情况分类:
乳牙反咬合、恒牙反咬合。
2、根据反咬合牙数的多少分类:
个别前牙反咬合和多数前牙反咬合;个别前牙反咬合常合并牙拥挤,多数前牙反咬合指3个以上的前牙呈反咬合关系。
3、根据发病机制分类:
可分为牙性、功能性及骨性反咬合。
4、根据牙咬合关系分类:
Angle分类法中将磨牙为中性关系的前牙反咬合列为Ⅰ类咬合畸形,将磨牙为近中关系的前牙反咬合列为Ⅲ类咬合畸形。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前牙反咬合是我国儿童中较为常见的牙颌畸形,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高。
2、有佝偻病、慢性扁桃体炎、牙齿早失等情况的人群容易发病。
3、有咬上唇等不良习惯也易出现本病。
病因-总述:
前牙反(牙合)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先天性疾病,以及后天原因等。本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但同时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前牙反(牙合)有明显的遗传倾向。遗传性患者多表现为骨性反(牙合)。
2、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唇、腭裂是安氏Ⅲ类错合畸形的重要病因之一。由于唇、腭裂造成了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正常或过度发育,而导致前牙反(牙合)或全牙列反(牙合)。另外,其他一些先天性疾病也可能是安氏Ⅲ类错合畸形的病因,如先天性梅毒可引起颌骨发育不足,先天性巨舌症可造成下颌发育过大,上颌恒牙先天缺失也常伴有前牙反(牙合)等。
3、后天原因
(1)全身性疾病
脑垂体功能亢进所导致的肢端肥大症,可表现为肢端肥大、下颌明显突出、前牙或全牙列反(牙合)。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都能导致严重的前牙反(牙合)。
(2)呼吸道疾病
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增生肿大所致的呼吸道不畅,导致舌体常向前伸并带动下颌向前,形成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
(3)替牙期障碍
乳牙龋病是前牙反(牙合)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后天原因。如:
①多数乳磨牙早失;
②上颌乳牙滞留;
③上乳前牙早失;
④乳尖牙磨耗不足。
(4)口腔不良习惯
如伸舌、吮指、咬上唇、下颌前伸习惯及不良的人工喂养姿势。
症状-总述:
本病典型的表现是前牙在正中咬合时呈反覆咬合、反覆盖关系,俗称“地包天”。此外,患者还会出现颌骨发育与颅面关系异常,面部软组织以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牙合关系异常
前牙反咬合多数情况下涉及6个上前牙或4个切牙,磨牙呈近中关系。牙反咬合涉及一侧后牙时可表现为下颌偏斜。上颌前牙排列可呈腭向倾斜,并有不同程度的拥挤。下牙弓一般较上牙弓发育大,特别是在矢状方向,下前牙较少拥挤,程度也较轻。
2、颌骨发育与颅面关系异常
前牙反咬合的锁骨与颅面关系异常可表现为:
(1)下颌生长过度,尤其是下颌体长度的增加;下颌形状的发育异常,表现为下颌角开大、颏角减小,下颌整体位置前移。
(2)上颌向前发育不足,长度减小,位置后缩;上颌与颞颌关节的位置相对聚拢,面中部紧缩。
(3)上下颌关系异常,呈现安氏Ⅲ类骨面形。
(4)后颅底相对于前颅底向前向下倾斜,颅底位置异常促进了下颌前突。
(5)上中切牙唇向倾斜,下前牙舌向倾斜,以代偿前牙反咬合关系。
3、面部软组织
前牙反咬合时,面部软组织厚度的发育基本正常,并可见到唇部、颏部软组织的厚度改变以代偿相应部位的骨骼畸形。由于参与代偿的部位和代偿的量都有限,不能够掩盖异常的颌骨异常关系,侧面观软组织仍是明显的安氏Ⅲ类骨面形。
4、口颌系统功能
前牙反咬合时,可出现咀嚼肌活动不协调,造成咀嚼节律紊乱,咀嚼效能减低,咀嚼次数和咀嚼时间明显增加。
症状-并发症:
前牙反咬合会对咀嚼功能产生影响,严重时可致颞颌关节的功能紊乱,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就医-门诊指征:
1、明显地包天畸形,严重影响外观;
2、影响咀嚼、进食等;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至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有扁桃体炎么?有甲亢么?家里人有类似情况么?
4、自从您出现症状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能完全恢复正常形态么?
5、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咬合时牙齿关系异常、颌骨及面部形态异常、咀嚼功能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然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有助于诊断以及治疗。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生长发育以及全身情况,然后着重检查牙咬合、牙周及颞颌关节、上颌骨与下颌骨等,了解这些结构的形态、大小,以及位置关系,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主要是评价面部类型、颌骨关系、生长类型、牙齿槽关系、错合畸形部位、软组织,以及与错合畸形病因、预后的关系等。X线头影检查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
1、SNA,SNB,ANB:明确上下颌颌骨之间,以及与颅基底间关系。
2、ANS-PNS,PNS-S:确定上颌位置和基骨长度。
3、Co-Pog,Co-Go,Go:确定下颌基骨形态、综合长度和升支高度。
4、Wit's的AO,BO:确定牙合畸形的性质。
5、U1-SN,L1-MP:明确切牙的补偿机制。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前牙反咬合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其他全身疾病等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前牙反咬合有随生长逐渐加重的趋势,因此,其矫治原则是尽早去除致病因素。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前牙反咬合,在矫治时首先要解除反咬合牙的锁结关系,通过上下前牙的移动纠正前牙反咬合,使颌面部向正常方向发育。
治疗-一般治疗:
1、改正各种不良生活习惯。
2、针对与本病发生有关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3、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肌肉功能训练,有利于巩固咬合关系。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正畸和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常用于成年人严重骨骼型前牙反咬合的矫治。成年人前牙反咬合合并明显骨骼畸形,单独使用矫治器矫正,往往效果不佳,常需配合外科正畸进行联合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方法以医嘱为准。
1、调磨乳尖牙
乳牙反咬合的患者,乳尖牙常常磨耗不足,分次磨改乳尖牙牙尖,可以纠正乳前牙的反咬合,达到矫治目的。
2、上颌咬合垫式矫治器
为临床上常用的矫治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矫治装置(如固定矫治器、颏兜等)结合使用。
3、下颌咬合垫式活动矫治器
适用于下颌前牙有散在间隙而上颌前牙牙轴基本正常的病例,应用双曲唇弓关闭下颌前牙间隙达到矫治前牙反咬合目的。
4、功能性矫治器
适用于乳牙期、替牙期的功能性反咬合和轻度骨骼型前牙反咬合,如Frankel-Ⅲ型矫治器。
5、上颌前方牵引器
用于上颌发育不足、位置后缩的骨骼型前牙反咬合,可在替牙期或恒牙初期使用。
6、固定矫治器
方丝弓和细丝弓矫治器均可用,用于恒牙期前牙反咬合的病例,治疗中要使用Ⅲ类颌间牵引。
7、头帽颏兜
常作为一种矫治手段与其他矫治器合并使用,具有抑制下颌骨生长的作用,改变下颌的生长方向,改善患者的骨面形。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治疗时机有关,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矫治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有明显骨骼畸形的患者,经过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通常能恢复基本的外观以及功能。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引起患者面部形态异常,对咀嚼功能产生影响,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影响关节的活动。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的外观以及功能。
预后-复发性:
部分患者经反咬合治疗后,随生长发育有复发的可能。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预防畸形加重,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前牙反咬合会严重地影响患儿口腔、颜面、颌骨的生长发育,影响美观和功能,会引起心理障碍,出现焦虑、自卑、抑郁等负性情绪,家属应安抚患者情绪,话语轻柔,保持亲切态度,并给予鼓励。医护人员应帮助家属了解疾病,增加患者的适应能力,提升其生活希望与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产妇在哺乳期间,应注意避免婴儿下颌过度前伸。
2、有腭扁桃体或舌扁桃体的慢性炎症等疾病者,应积极治疗相关口腔疾病,避免加重病情。
3、严格遵照医嘱正确佩戴矫形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常规口腔护理3次,并用0.2%洗必泰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含漱。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生冷食品等。
预防措施:
1、有扁桃体慢性炎症、佝偻病、甲亢等患者,应及时治疗。
2、替牙期应拔除滞留牙,特别要及早拔除滞留的下乳。
3、哺乳期间,应注意避免婴儿下颌过度前伸。
4、有伸舌、吮指、咬上唇者,应及早纠正不良习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