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疾病别名: 卡托普利肾损害疾病概述: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又称卡托普利肾损害...
养生
疾病名称: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
疾病别名: 卡托普利肾损害
疾病概述: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又称卡托普利肾损害,是指因医生未能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导致存在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孤立肾、移植肾等疾病的人群,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后出现的肾脏损害。患者常有少尿或无尿、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血尿、高血压等表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肾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肾脏
常见症状: 少尿或无尿、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血尿、高血压
主要病因: 巯甲丙脯酸使用不规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组织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患有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孤立肾、移植肾等疾病的人群,应谨慎使用巯甲丙脯酸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避免肾脏损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孤立肾、移植肾等疾病并服用巯甲丙脯酸的人群。
病因-总述: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巯甲丙脯酸所致肾损害之原因与临床医生未能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有关。患有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孤立肾以及使用ACEI剂量过大,均易增加肾损害的危险性。
病因-基本病因:
1、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肾内血管紧张素Ⅱ可影响肾血管紧张度,引起入球及出球小动脉收缩,导致肾血流量减少,保证循环血量及维持血压。ACEI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使其作用降低,使肾小球血流量更为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损害。当肾动脉狭窄时,肾小球血流量降低,其肾小球滤过率依赖于出球小动脉的收缩来维持。当使用ACEI后,出球小动脉被扩张,肾小球滤过率急骤下降,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2、ACEI对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可能与ACEI阻断了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某些关键酯酶的功能有关,或ACEI可能阻碍缺血后细胞的恢复,加重缺血后再灌注的细胞损害,从而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
3、过敏因素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可能与药物过敏后引起肾间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某些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1、巯甲丙脯酸使用不规范
医生未能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如过量用药。可能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2、原有肾脏疾病
患有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孤立肾等肾脏疾病,服用巯甲丙脯酸后,更易产生肾脏损害。
症状-总述: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患者常可见少尿或无尿、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血尿、高血压等表现。若诊治不及时,可出现高血钾、尿钠潴留等多种并发症。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肾功能衰竭
轻者表现为偶然发现的肾功能减退,无症状性血肌酐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可降低50%。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特别是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发生突然少尿或无尿,短期内肾功能急骤恶化,可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2、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肾性糖尿、皮疹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肾病综合征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伴或不伴高脂血症及浮肿,可有高血压。
症状-并发症: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高血钾、尿钠潴留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服用巯甲丙脯酸后24h内尿量少于400ml。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服用巯甲丙脯酸后出现下肢浮肿。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症状较轻,则可前往肾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么?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组织病理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查看有无肾区牙痛、叩痛,有无腰部疼痛等情况,以此初步明确病情进展程度。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出血等情况。
2、尿常规
医生收集患者的尿液,通过检验科对尿液的分离检查,测定尿液各种成分的量是否超标。了解肾脏损伤情况。通常可见蛋白尿、糖尿、尿钠增加。
3、血生化
有助于了解有无肝肾功能损伤、损伤程度,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通常可见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检查-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行组织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肾脏损害类型,光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及坏死,肾间质炎细胞浸润以单核、淋巴细胞为主,也有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患者有小球病变,多表现为膜性肾病;免疫荧光可见IgG、IgM和C3沉积;电镜下,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上皮细胞有球形电子致密物沉积。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的病史,短期内出现肾功能减退、蛋白尿或蛋白尿增加、 肾性糖尿、尿钠增加,突然发生少尿或无尿,短期内肾功能急骤恶化,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者应怀疑本病。结合尿常规、血生化、组织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急进性肾炎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原发性膜性肾病
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以肾病综合征为多见。在用ACEI前必须排除有无潜在的膜性肾病,并根据停药后反应来鉴别。ACEI所致者,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2、急进性肾炎
全身症状较重,以严重的少尿、无尿、迅速发展为尿毒症为突出表现。尿检可见大量红细胞或肉眼血尿,少量或中等量蛋白尿,尿比重一般不低。肾活检有50%以上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可资鉴别。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的肾损害
患者有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病史,在用药5~7天后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功能损害。肾活检见肾小球上皮细胞变性、空泡形成及坏死,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球基本正常。
治疗-治疗原则: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患者的治疗首先是立即停用巯甲丙脯酸,一般肾功能有所好转。少数患者使用ACEI引起严重急性肾衰、持续少尿或无尿超过3天、肾功能急骤恶化者,需紧急透析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立即停用巯甲丙脯酸类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出现高血钾的患者可使用胰岛素合高渗葡萄糖降低血钾。
治疗-相关药品:
胰岛素、高渗葡萄糖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暂不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急性肾衰患者必要时用透析疗法,有助于降低患者血液中有害成分。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巯甲丙脯酸肾损害的预后较好,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缓解,肾功能得以改善。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高血钾、尿钠潴留等多种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危害性:
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高血钾、尿钠潴留等多种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了解药物的用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对药物进行调整,防止耽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干净。
2、患者需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帮助体力恢复。
3、症状严重,停止使用巯甲丙脯酸后未得到明显改善者应积极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复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规律饮食,合理膳食,保证机体营养摄入。
2、给予高优质低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钾、清淡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瘦肉、牛奶等。
3、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禁忌:
1、避免油腻、生冷、高盐、高钾或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肾脏损伤。
2、少吃腌制食品,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预防措施:
本病系由不恰当使用巯甲丙脯酸所致,严格按照用药指征服药可预防。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