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疾病英文名称: Pregnancy Complicated Pepti...
养生
疾病名称: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
疾病英文名称: Pregnancy Complicated Peptic Ulcer
疾病概述: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Pregnancy Complicated Peptic Ulcer)是指妊娠期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临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产科
发病部位: 胃、肠
常见症状: 周期性上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
主要病因: 孕妇感染幽门螺杆菌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大便隐血检查、13C-14C-尿素呼气试验、Hp血清学试验、X线钡餐检查、B超检查、胃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危害母儿安全。因此,一旦确诊,需及早接受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妊娠合并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较低,但准确的发生率尚未清楚。Baird等报道233650例孕妇中有11例发病(约1∶2000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病因-总述:
消化性溃疡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疾病,近十年来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Hp感染改变了黏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诱发了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了这种平衡机制,并增加了促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增强了侵袭因素,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造成了黏膜损害和溃疡形成。此外,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酶活性增强、药物作用、急性应激和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波动和饮食不当等均与溃疡病的发病有关,为溃疡病的侵袭因素。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疼痛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呈周期性发作,多为烧灼痛或钝痛。此外,还可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上腹痛
90%以上的消化性溃疡有慢性上腹痛,妊娠早、中期由于胃酸分泌减少、胃蠕动减弱、胃黏膜充血减轻等因素的作用,多数消化性溃疡症状可缓解。妊娠晚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乳汁的形成和分泌,胃液的分泌随之增加或减弱,胃液内盐酸和蛋白酶含量升高,约12%的胃溃疡患者症状加重,甚至发生溃疡出血或穿孔。疼痛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呈周期性发作,与非孕期相同。疼痛多为烧灼痛或钝痛。
2、其他
还可出现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孕早期上述症状可与妊娠反应混淆。
症状-并发症:
近十多年来由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药物不断问世,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普遍开展,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已少见,特别在妊娠期。由于大多数患者溃疡病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故临床上妊娠期出现溃疡出血、穿孔及幽门梗阻并发症者更为少见,但在妊娠晚期及产褥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使患者症状加重,在过度疲劳、精神因素、饮食不当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可出现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是消化性溃疡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溃疡病患者的15%,以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较多见,出血量与被侵蚀血管大小有关,轻者表现为黑便(出血50~100ml,即可出现黑便),重者出现呕血,1次多量出血可出现休克症状,腹部体征不典型,可有轻度腹胀,上腹部溃疡出血部位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如12小时内出血超过总血容量的30%,可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
2、溃疡穿孔
发生率约为溃疡病的7%,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穿孔发生时患者出现突发剑突下刀割样剧烈疼痛,并迅速扩散至全腹,引起化学性腹膜炎,穿孔后消化液沿增大子宫右侧结肠旁沟下流至右下腹可出现右下腹疼痛,多伴有恶心、呕吐,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湿冷、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检查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肠鸣音减弱、消失,如延误治疗则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在孕妇站立或半卧位时,叩诊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透视或B超检查见膈下游离气体,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需要强调的是,妊娠期消化道溃疡合并穿孔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腹膜刺激征不明显,患者的痛死率亦较高。
3、幽门梗阻
溃疡周围组织炎症性充血、水肿或反射性引起幽门痉挛而导致,其主要症状为腹痛及呕吐,呕吐次数不多,常1~2天1次,1次呕吐量大,呕吐物含12小时以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呈酸臭味,腹痛伴随梗阻症状发生,有上腹膨胀不适及阵发性胃收缩痛,患者食欲减退,有消瘦、贫血慢性病容,检查上腹膨隆,清晨空腹时检查胃内有震水声,根据溃疡病史及呕吐特点即可诊断幽门梗阻,空腹胃管抽吸食物残渣抽液量>200ml可有助于诊断。
就医-急诊指征:
1、孕妇出现呕血、黑便;
2、孕妇剧烈上腹疼痛;
3、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孕妇反复有上腹部疼痛不适;
2、伴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3、孕妇消化不良、消瘦;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咨询消化内科,首诊可于产科就医,必要时结合消化科会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孕前有过这些症状吗?
6、您最近有没有吃过生冷食品呢?
7、您孕期的心情怎么样?
8、您有什么基础疾病吗?长期服药吗?
9、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会对孩子有影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会恶化到什么地步呢?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对孩子有什么不利影响吗?
8、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9、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不用长期服药吧?
10、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周期性上腹痛、嗳气、反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大便隐血检查、13C-14C-尿素呼气试验、Hp血清学试验、X线钡餐检查、B超检查、胃镜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大便隐血检查
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可有贫血、大便隐血阳性。
2、其他
非侵入性实验室检查13C-14C-尿素呼气试验以及幽门螺杆菌血清学试验可协助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胃镜检查:如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可先使用镇静剂或咽部黏膜麻醉后,给予胃纤维镜明确诊断,可使孕妇痛苦减轻。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对妊娠合并消化道溃疡有确诊价值,但对孕妇和胎儿有不利影响,不宜常规使用。
2、B超检查
合并穿孔者,B超可显示腹腔内气体和液体回声,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的间接征象。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周期性上腹痛、嗳气、反酸),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幽门螺杆菌血清学试验、胃镜检查等)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胃癌
主要手段为内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对于怀疑恶性溃疡的患者,应行多处内镜下活检,阴性者必须短期内复查内镜并再次活检。内镜下恶性溃疡形状不规则,底凹凸不平,苔污秽,边缘结节样隆起。X线钡餐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龛影位于胃腔之内,边缘不整,龛影周围胃壁僵硬,呈结节状隆起,向溃疡聚集的皱襞有融合和中断现象。
2、功能性消化不良
患者常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嗳气、胃灼热、上腹饱胀、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部分患者症状可酷似消化性溃疡,易于消化性溃疡诊断相混淆。内镜检查则示完全正常或轻度胃炎。
3、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对疼痛与进食油腻有关,位于右上腹并放射至背部且伴发热,黄疸的典型病例不难与消化性溃疡作出鉴别。对不典型的患者,鉴别需借助腹部B超或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检查。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用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并发症。对合并出血或穿孔的患者,医生还会酌情予以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充分休息,保持精神愉快,少食多餐,给予易消化的饮食。
治疗-药物治疗:
1、抗酸药
可中和胃酸,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为妊娠期消化性溃疡的一线药物。目前常用者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合剂。目前尚无抗酸药致畸的可靠证据,妊娠中、晚期使用抗酸药是安全的。
2、H2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组胺H2受体拮抗剂可于三餐后或睡前服用,4~8周为1个疗程。两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最好只用于妊娠中、晚期伴有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或对抗酸药物无效的患者。因本类药物从母乳中排出,所以用药期间不宜哺乳。
3、其他
硫糖铝可与溃疡面渗出物相结合形成保护膜,使溃疡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于三餐前1小时和睡前各服1次。妊娠期和哺乳期可用,未发现对胎儿有不良影响。
治疗-相关药品:
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硫糖铝
治疗-手术治疗:
仅用于合并出血或穿孔的患者,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等彻底性溃疡手术和单纯穿孔缝合术或贯穿缝扎溃疡止血术。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2~5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痊愈,一般预后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外界的刺激。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调理:
本病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患者可少食多餐,与家人实行分餐式进食。
2、家属可尽量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3、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4、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5、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6、若有少量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给牛奶、米汤等流食,以中和胃酸,利于胃黏膜的修复。
7、患者进餐时应保持心情愉悦。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尽量避免与别人共用餐具,可采取分餐式进食。
2、注意饮食卫生,不饮生水,不吃生食及不干净的食物。
3、平时尽量保持心情愉悦。
4、注意保护胃黏膜,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