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上斜肌腱鞘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superior oblique tendon shea...
养生
疾病名称: 上斜肌腱鞘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superior oblique tendon sheath syndrome,Brown's syndrome
疾病别名: 上斜肌肌鞘综合征、Brown综合征
疾病概述:
上斜肌腱鞘综合征(superior oblique tendon sheath syndrome,Brown's syndrome)又称上斜肌肌鞘综合征、Brown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斜视。曾经被认为是上斜肌肌鞘过度发育,或上斜肌反转腱短,当眼球内转时反转腱绷紧限制眼球鼻上转动所引起,现在也有人认为是受累眼鼻上象限上斜肌肌腱与滑车粘连。患者常表现为受累眼球内转时不能上转,还可伴下颌上抬的异常头位等。部分病例可自行缓解而症状消失,故将这一部分患者称为间歇性上斜肌肌鞘综合征。但对于上斜肌腱鞘综合征,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是十分肯定,个别病例有家族背景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受累眼球内转时不能上转、下颌上抬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是很明确
检查项目: 视力检查、验光检查、被动牵拉试验、三棱镜加遮盖试验、裂隙灯检查、眼外肌肌电图(EMG)、复视像检查
重要提醒: 无需手术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非手术治疗,以促进恢复。
临床分类:
1、上斜肌腱鞘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后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
2、上斜肌腱鞘综合征可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类。先天性上斜肌肌鞘综合征为真性,后天性者为假性。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发病率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幼年儿童。
病因-总述:
上斜肌腱鞘综合征的病因还不是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本病可能与先天性发育缺陷、上斜肌肌腱或滑车部的肌腱炎症,以及外伤或上斜肌折叠术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因素
多为上斜肌肌腱和滑车纤维粘连导致机械性限制眼球内上转而引起。
2、上斜肌肌腱或滑车部的肌腱炎症
后天性上斜肌肌鞘综合征的发生与滑车附近的炎症、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关。
3、上斜肌折叠术
部分患者施行上斜肌折叠术后发生上斜肌肌鞘综合征。经过一段时间后,部分患眼可自行缓解,但亦有不能自愈者。
4、外伤
有文献报道称,眼外伤也可引起上斜肌腱鞘综合征。
症状-总述:
上斜肌腱鞘综合征多为单侧性,且好发于幼年儿童。患者常表现为受累眼球内转时不能上转,还可伴有与下斜肌麻痹相似的代偿头位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第一眼位无明显斜视,或受累眼轻度下斜视。
2、受累眼内上转明显限制,外上转接近正常,患眼内转时下斜视逐渐增加。偶然伴有同侧上斜肌功能轻度亢进。
3、代偿头位以下颌轻度上抬为主,也可以无明显头位。
症状-并发症:
本病患者偶有复视,即看东西的时候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但大多数因有代偿头位而无复视的主诉。
就医-门诊指征:
1、患眼出现活动障碍,斜视;
2、患者经常抬头、歪头看东西;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眼部体格检查,勿自行用药涂抹眼部。
3、可能需要做视力检查,就诊前一天晚上不要熬夜,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您的症状是在视近物时还是视远物时发作,或远近均有?
3、您的症状指持续存在的还是间歇性发作?有什么诱发因素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7、您有受到过头面部的外伤或做过眼部手术吗?
8、您之前视力正常吗?有近视、远视或散光散光吗?度数多少?
9、您是足月儿吗?您出生时是顺产吗?(可询问患者母亲)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9、这个病会遗传吗?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视诊、视力检查、验光检查等,初步了解患者眼部情况。必要时,还可进行被动牵拉试验、三棱镜加遮盖试验、裂隙灯检查、眼外肌肌电图(EMG)、复视像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主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头位、每只眼的注视质量和双眼同时注视的情况等。
2、视力检查
需要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即有屈光不正的患者需要佩戴眼镜进行检查。对于年纪较小的被检者,医生在检查前可以先用玩具等拉近关系,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3、复视像检查
需要被检者的头保持正位,不得转动。在其一眼前放一红色镜片,注视1m远处的灯光,若有复视,则见一红色灯光和一白色灯光;若见粉红色单一灯光,则表示无复视。然后分别检查各诊断眼位,距离中心约20°。
检查-其他检查:
1、验光检查
对于存在近视、远视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必须用 1%阿托品散瞳,在调节麻痹后进行屈光检查。以明确近视、远视、散光状态。
2、被动牵拉试验
主要用来明确眼球运动情况,是鉴别下斜肌麻痹的主要鉴别手段。可以在局麻下完成,但全麻后试验效果更可靠。
(1)检查方式:在麻醉满意后,镊子分别夹住3点、9点角膜缘球结膜,向各方向转动眼球,并着重向受限方向牵拉。如无阻力,则可排除机械性限制;如牵拉眼球有阻力,则说明存在机械性限制。
(2)检查注意:检查前详细告诉患者可能的不适和检查过程中应该如何配合,特别是局麻的患者。如在局麻下完成,牵拉转动眼球时,一定令受检者向牵拉的相同方向注视,否则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
(3)检查结果:本病患者被动牵拉试验为阳性,牵拉眼球向各方向转动时均有抗力感,向内上方转的抗力尤较明显。
3、三棱镜加遮盖试验
三棱镜加遮盖试验是比较精确的斜视角定量检查法,可以在任意注视方向和任意距离使用。可用来明确患者的斜视程度。
4、裂隙灯检查
可检查角膜、结膜、房角等结构,帮助了解眼底有无病变。
5、眼外肌肌电图(EMG)
眼外肌肌电图(EMG)可帮助明确眼肌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本病患者眼外肌肌电图(EMG)检查时下斜肌正常。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出现眼位偏斜、异常头位等症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来诊断。诊断时,医生通常需与下斜肌麻痹、爆裂性眶底骨折所致限制性斜视等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下斜肌麻痹
上斜肌腱鞘综合征常在眼内转位时牵拉试验阳性,此点可与下斜肌麻痹相鉴别。另外,上斜肌腱鞘综合征表现为患眼在内转位时下斜,同侧上斜肌和对侧上直肌功能正常,向上注视时出现V外斜,而下斜肌麻痹则无此征。在下斜肌 麻痹时EMG较弱,而上斜肌腱鞘综合征正常。
2、爆裂性眶底骨折所致限制性斜视
在眶底骨折时上转受限,不仅表现在内转位,而且在第一眼位和外转时上转均可受限,此点与上斜肌腱鞘综合征仅在内转位上转受限不同。
治疗-治疗原则:
上斜肌腱鞘综合征首先需要了解其可能的病因,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后天的上斜肌肌鞘综合征不急于手术,通常先进行3~6个月的保守治疗。如在原在眼位时,患眼有下斜视或代偿头位有碍美观,可采取手术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如在原在眼位或轻微代偿头位时可保持双眼视时,不必手术治疗。
1、第一眼位正位可不手术,垂直斜度小于10°可配三棱镜矫正。
2、患者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自行练习用患眼反复向内上方转,以帮助缓解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第一眼位垂直斜度大于10°,正常视网膜对应且患者眼位有明显内旋,可行上斜肌断腱术或上斜肌肌腱延长术。即在上直肌的鼻侧缘切断上斜肌肌腱或切除部分上斜肌肌腱,以解除上斜肌机械性粘连。
2、术后可能出现上斜肌功能不足下斜肌亢进,则需做下斜肌减弱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上斜肌腱鞘综合征的预后常与是否有明确的原因、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积极进行治疗干预等有关。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患者常可因眼球内转时不能上转,而影响容貌美观。
预后-自愈性:
部分病例有自行缓解的倾向。
预后-治愈性:
手术后,异常头位可以消除或明显改善,但是很少能使眼球运动恢复正常。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对眼睛的保护,尤其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遵医嘱佩戴三棱镜进行矫正,定期复查,均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充足的睡眠,可有效缓解眼部疲累,保持患者眼部健康。
2、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尤其避免手部不洁时揉眼。
3、阅读时应在光亮适宜的环境下,尽量不要在光线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下阅读。
4、遵医嘱佩戴三棱镜进行矫正,勿随意取下或不佩戴,以取得理想的矫正效果。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无特殊禁忌。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但是家长定期关注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做好眼部护理,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治疗,有助于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及改善预后。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