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肾气虚疾病英文名称: deficiency of kidney qi疾病别名: 肾气不足...
养生
疾病名称: 肾气虚
疾病英文名称: deficiency of kidney qi
疾病别名: 肾气不足、肾气衰弱
疾病概述:
肾气虚(deficiency of kidney qi)是指肾气不足,推动、调控、防御、固摄等作用减退的病理变化。临床常见胎儿发育迟缓,小儿发育迟缓,成人未老先衰,性机能减退,滑精或早泄,腰膝酸软,身体疲乏,四肢无力,神经萎靡,或易感冒等症状。多由先天不足、劳损过度、久病及肾等原因所引起。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肾气虚日久,可气虚及阳,出现肾阳虚衰的表现。同时因气不化精,或气不固精,进一步发展也可导致肾精亏虚表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男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肾脏
常见症状: 性功能减退、腰膝酸软、神情疲倦、肢体无力、小便频数
主要病因: 先天不足、劳损过度、久病及肾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B超、X线检查
重要提醒: 若出现性功能减退、腰膝酸软、肢体无力、小便频数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咨询,配合饮食调理,避免病情加重,转变为肾阳亏虚或肾精亏损,增加治疗难度。
临床分类:
1、小儿肾气虚
小儿多见发育不良,出现五软、五迟,牙齿生长缓慢,或脱落摇动,智力发育不良,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遗尿或多尿,舌淡苔白,脉细弱。
2、成人肾气虚
成人可出现性功能障碍,甚至不孕、不育,伴有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夜尿增多,腰膝酸软,神情疲倦,肢体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弱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高年体弱、妇女更年期,或有久病的人群中。
病因-总述:
肾气,即一身之气分布于肾的部分,也可以说是由肾精所化的具有推动和调控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呼吸、水液代谢等作用的一类极细微物质或能量。具有推动和调控人体和调控人体的生长发育,使人具备生殖能力,促进与调节全身体液代谢,并使肺吸入的清气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肾气虚衰,多由先天不足、劳损过度、久病及肾等原因所引起。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不足
小儿先天不足、或母亲怀孕不足月而早产,或怀孕期营养不良、或乱服药后损伤胎气,或由父母有病,先天禀受不足引起。肾为先天之本,是生长发育的源泉,肾气虚弱,肾精化生之源不足,引起全身发育不良。
2、劳损过度
(1)青壮年时期,手淫频繁,或房劳过度,伤精耗气。
(2)长时间的过度劳累,精气亏耗,脏气虚少,功能减退。
(3)过度安逸或长时间卧床,阳气失于振奋,以致脏腑经络机能减退,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3、久病及肾
(1)患病久不痊愈,脏气亏虚,久而延及肾气不足。
(2)老年人肾气逐渐减弱,再加慢性病缠身,根元渐渐不支,出现肾气虚。
症状-总述:
肾脏病变主要以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呼吸功能减退,脑、髓、骨、发、耳及二便失常为主。肾气虚具有肾脏病的常见症状和气虚的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生长、发育、生殖机能
胎儿发育迟缓,小儿发育迟缓,成人未老先衰,性机能减退,滑精或早泄。
2、脑、骨髓、发、耳
面色淡白而无光泽,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腰膝酸软,肢体无力。
3、二便功能
小便频数,夜尿增多。
症状-病情发展:
肾气虚日久,可气虚及阳,出现肾阳虚衰的表现。同时因气不化精,或气不固精,进一步发展也可导致肾精亏虚表现。
症状-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若出现胎儿发育迟缓,小儿发育迟缓,成人未老先衰,性机能减退,滑精或早泄。
2、或伴有面色淡白而无光泽,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腰膝酸软,肢体无力。
3、或伴有小便频数,夜尿增多。
以上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进行咨询,或者根据基础疾病,到新生儿科、男科等科室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本病可能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穿着宽松衣物。
3、可能需要做一些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性功能减退,阳痿,滑精,女性有没有月经不调的的症状?多久了?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腰膝酸软、肢体无力、劳累后加重,小便次数增多等症状?
3、有其他的疾病吗,如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3、都经过什么治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7、最近作息怎么样?有没有经常熬夜?
8、平时都爱吃什么食物?最近饮食情况如何,大便情况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可能会根据具体疾病做西医血常规、尿常规、X线检查、B超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肢体外形、动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躯干四肢了解皮肤温度等情况,还会进行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了解血液情况,明确病因,如确定有无贫血及贫血程度等。
2、尿常规
可了解有无肾功能受损,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可帮助明确是否存在具体病灶,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2、B超检查
男性性功能减退时,还可做B超检查,可清楚地看到前列腺的情况,了解肾脏、膀胱、输尿管等部位的病变,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腰膝酸软,神情倦怠,肢体乏力,小便频数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肾气虚的诊断必须具备特异症状和两项可见症状加典型舌脉。同时应与肾阳虚、肾不纳气、肾气不固病证等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多有先天不足,劳倦过度,房事不节,年高体虚,久病伤肾的病史。
2、临床表现
(1)特异症状:腰膝酸软,神情倦怠,肢体乏力,劳累后更加严重。
(2)可见症状:面色淡白而无光华,眩晕耳鸣,小便频数,性功能减退,阳痿,滑精,女子月经不调。
3、舌脉
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鉴别诊断:
1、肾阳虚与肾气虚
肾阳虚与肾气虚两证在性质上均属同类,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也很相似,但程度轻重有别,肾气虚证轻而肾阳虚证重,肾阳虚证必兼肾气虚;而肾阳虚证则是由肾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成。从病因病机而论,肾阳虚证由禀赋薄弱,素体阳虚,久病不愈,累及肾阳,或房劳过度,肾元亏损,或年高体弱,元阳不足等所致肾气虚证亦可由上述病因所致,但其病变尚未达到伤阳的阶段。从临床表现而论,二者有其共同的表现,如神疲倦怠,眩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夜间尿多,性欲减退,阳痿,滑精,早泄,脉细弱等,但二者亦有区别,主要区别点在于有无明显的寒象,肾阳虚证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畏寒肢冷,面色晄白,小便清长或遗尿,浮肿,女子带下清冷,宫寒不孕,舌淡苔白,脉沉迟等一派阳虚寒象,而肾气虚证以上述症状为主,表现一派肾推动、调控、固摄功能减退的虚象,而无明显的寒象。所以在治疗上二者亦当加以区别,肾阳虚证治以温肾助阳为主,肾气虚证则应以补益肾气为主。
2、肾气不固与肾气虚
两证均属肾虚,均由年幼肾气不充,或劳倦内伤,肾气亏损,或年高体弱,肾气衰惫,或久病气虚,伤及肾脏等因素所致。所不同之处在于肾气不固以肾气亏虚,封藏固摄作用减弱,精关不固,或膀胱失约等症状为主,临床表现为滑精,早泄,带下清稀,或小便频数,清长,小便失禁等,而肾气虚证则以眩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等一般肾虚症状为主,尚兼有封藏固摄失职的表现,由此可见,前者以下焦症状为主,且较突出;后者多以一般肾虚症状为重点,二者应加以区别。从治疔上讲,肾气不固证应以补肾固摄为主,肾气充旺得以固摄,则诸症自复;肾气虚证则以补益肾气为主。
3、肾不纳气与肾气虚
肾不纳气与肾气虚均属肾虚。所不同之处在于,肾不纳气证多由久病咳喘,肺伤及肾,或劳伤肾气所致。肺吸入的清气,必须下达于肾,也就是说肺的呼吸必须在肾气的封藏作用下维持一定深度,“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肺肾气虚,气不归元,肾失摄纳,则临床上以喘促日久,不能平卧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加严重,气不得续,身体瘦弱,神情疲惫,汗出,四肢不温,面色发暗,嘴唇色青,舌质淡苔白脉沉细等症状为主要特点。肾气虚证的病因比较广泛,可由先天不足和后天劳损所致,其病机仅局限于肾脏元气虚弱为患,而元气不归元,肾失摄纳的喘息症状。故对肾不纳气的治法应以补肾纳气为主,肾气得充,摄纳有权,则喘息自消;肾气虚证的治法当以补益肾气为主。
治疗-治疗原则:
肾气虚证可在许多疾病中出现,虽然都有肾中元气虚衰而出现的肾推动调控固摄功能减退的症状,但在临床表现中各有所侧重,治疗方法亦不尽相同。若出现在腰痛病中治宜补肾健腰。若出现在眩晕、耳鸣、耳聋等疾病中治宜补肾益气填精。若出现在阳痿、遗精等疾病中,治宜补益肾气,壮阳固精。出现在虚劳病中,治宜补益肾气。
治疗-药物治疗:
1、腰痛
(1)方药:青蛾丸合右归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2、眩晕、耳鸣、耳聋
(1)方药:大补元煎或右归丸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山药、炙甘草、杜仲、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当归、肉桂、附子、鹿角胶、菟丝子。
3、阳痿、遗精
(1)方药:斑龙丸或金锁固精丸加减。
(2)常用中药:沙苑子、杜仲、菟丝子、山药、莲须、龙骨、牡蛎、金樱子、芡实、莲子、山茱萸、补骨脂、鹿角胶、茯苓。
4、虚劳
(1)方药:右归饮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杜仲、肉桂、制附子等。
治疗-相关药品:
右归丸、金锁固精丸、无比山药丸,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采用补肾益气的治法,常取肾俞、气海,发生在遗尿病中可配伍中极、次髎;发生在遗精、阳萎、早泄中可配伍次髎、三阴交、命门;发生在崩漏病中可配隐白、三阴交。针刺用补法,可用灸法。
治疗-治疗周期:
肾气虚证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肾气虚证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肾气虚属于肾虚的一种,一般经及时治疗,饮食生活调养,症状消失,预后良好。如果失治误治,或自行滥用壮阳药,势必肾精受损,导致其他变证。
预后-危害性:
如果失治误治,或自行滥用壮阳药,势必肾精受损,导致其他变证。
预后-治愈性:
若及时治疗,注意饮食生活调养,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若引起肾气虚的基础疾病没有彻底治愈,或者饮食不当,生活起居失常等,可以使病情再次发作,甚至加重。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平时生活起居有规律,避免外邪入侵,注意饮食调护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减轻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肾病患者病程长,多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应做好心理疏导,及时解除忧虑,避免焦虑、惊恐等不良情志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尽快恢复健康。
日常-用药护理:
补肾药宜文火久煎,饭前空腹温服。
日常-生活管理:
1、肾病患者多正气亏虚,易于感受外邪,故病室特别要求注意卫生洁净,冷暖适宜。
2、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尤应节制房事,以免进一步损伤真元。
3、病室内空气宜新鲜,避免烟雾、灰尘及异味刺激。
4、长期卧床者,要防止褥疮发生。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耳鸣耳聋、腰痛、水肿、二便等情况变化。
2、注意观察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舌苔、脉象等情况的变化。
3、注意观察有无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血常规、尿常规、X线检查或B超等检查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肾病多虚,所以应该做好饮食调护。平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盐、有营养为主要原则,忌食生冷食物、海腥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宜吃养肾的杂粮粥,如小米、荞麦等熬煮成粥。
2、宜吃健脾和胃的水果,如苹果、香蕉、甘蔗等。脾为后天之本,是水谷精微的化生之地,可填补肾气。
3、肾气虚伴无力疲乏时可多吃含铁、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木耳、大枣乌鸡等。
4、肾气虚伴消化不良者可多喝酸奶,吃山楂。
5、平日护肾要多吃韭菜、海参、人参、乌鸡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苦寒的蔬菜,如苦瓜、苦菜、莴笋等,否则会伤及肾阳,不能与肾阴协同作用,化生肾气。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生冷,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
4、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狗肉、酒等食物。
预防措施:
肾气虚的发生与多由先天不足、劳损过度、久病等密切相关,因此儿童加强后天饮食调养、青年人应注意房事有度,老年人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措施,有利于减少本病的发生。
1、怀孕期间应避免有损胎儿发育的不利因素,如中毒外伤。婴儿出生后应注意合理营养,增强体质。
2、青少年应戒除手淫等不良习惯。青壮年婚后节制房事,切忌在郁怒的情绪下,或疲劳后房事。
3、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4、饮食有节,不可过饥过饱,生活起居有规律,不可过度偏食肥腻,过甜过咸的食物,或生冷食物。
5、凡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