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疾病英文名称: Xanthomonas maltophilia pne...
养生
疾病名称: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疾病英文名称: Xanthomonas maltophilia pneumonia
疾病概述: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xanthomonas maltophilia pneumonia)是因感染嗜麦芽黄单胞菌而造成的肺部炎症。该菌为革兰阴性需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尿道感染、结膜炎、脑膜炎等。患者可有发热、咳嗽、胸痛等表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食欲不振
主要病因: 感染嗜麦芽黄单胞菌后,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病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X线胸片
重要提醒: 嗜麦芽黄单胞菌的耐药性强,因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对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好发,如患有严重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广谱抗生素等情况的人群。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嗜麦芽黄单胞菌引起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呈上升趋势。
病因-总述:
嗜麦芽黄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因某些创伤性检查和治疗而感染,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有严重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广谱抗生素等情况下发病。
病因-基本病因:
1、某些创伤性检查和治疗
该菌耐药性及生存能力强,易停留在医疗器械或医疗材料中,在做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等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时,若无菌操作不规范,接触到停留在医疗器械或材料中的嗜麦芽黄单胞菌,则易引起感染。
2、自身免疫力低
嗜麦芽黄单胞菌为机会致病菌,在机体健康的情况下,仅小量、稳定地繁殖,一般不致病。当人体自身免疫力低下,如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癌症等)、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时间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使正常菌群受抑制,微生态失衡,菌群失调等情况下,嗜麦芽黄单胞菌大量繁殖增长,从而感染致病。
病因-危险因素:
高龄、长时间住院或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发病风险可能更高。
症状-总述: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患者的常见症状为发热(体温多大于38℃)、咳嗽、咳痰等。炎症较重者,还可引起呼吸困难、胸痛、食欲不振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热
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刺激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因子而使患者发热,体温常高于38℃。
2、咳嗽、咳痰
炎症细胞分泌产物刺激患者气道,可引起咳嗽,为本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常伴咳痰,痰液多为黄色或白色。
3、胸痛
若治疗不及时,炎症累及胸膜时,患者可出现胸痛。
4、呼吸困难
肺部炎症较重时,可引起肺组织的充血、坏死,肺泡无法正常地收缩扩张,从而引起呼吸困难。
5、食欲不振
感染较重者,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可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当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时,可引起食欲不振。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胸膜肥厚和粘连、肺脓肿、肺肉质变、肺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2、伴咳嗽、咳痰、胸痛;
3、伴呼吸费力;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严重呼吸困难者须急诊处理,病情稳定者可咨询呼吸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住过院吗?
6、您最近接受过有创治疗吗?
7、您平时的免疫力怎么样?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需要隔离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没有合适的抗生素怎么办?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尽快就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后,可能建议其做血常规、细菌培养、X线胸片等检查,以确诊本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常先进行详细的问诊,之后可能会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体温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嗜麦芽黄单胞菌感染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持续减少,血常规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但不是确诊依据。
2、细菌培养
可采集患者的痰液等分泌物做细菌培养,若培养结果见嗜麦芽黄单胞菌则有助于本病的确诊。但部分患者的培养结果可为复合菌种。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早期多为斑片状段性肺炎或单侧大叶性肺炎,部分进展为两肺多发结节状浸润。
诊断-诊断原则:
免疫力低下人群,在接受某些创伤性检查和治疗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再结合血常规、细菌培养和X线胸片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即可确诊本病。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同时注意调节免疫功能,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治疗-对症治疗:
1、发热患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等。
2、呼吸困难者,可进行吸氧治疗,以改善通气情况。
3、咳嗽痰多患者,可给予止咳化痰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治疗-一般治疗:
1、患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注意维生素、蛋白质及热量的补充。必要时,可给予丙种球蛋白、新鲜血浆,以增强免疫功能。
3、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等。
治疗-药物治疗:
抗生素类药物: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的耐药性强,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对嗜麦芽黄单胞菌敏感的抗生素类药物,常用如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等。必要时,可给予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
治疗-相关药品:
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
治疗-手术治疗:
单发的肺脓肿患者,若出现呼吸衰竭等危重情况时,可考虑进行肺脓肿引流术,将脓液通过引流管排出体外,以缓解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但该方法仅作为急救手段,一般不常规使用。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细菌的耐药情况、患者的自身特点,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若治疗及时、患者身体素质较好,并有敏感的抗生素,则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反之,则预后不良,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引起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肺脓肿、肺肉质变、肺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既增加治疗难度,又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患者身体素质较好并及时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防止疾病的复发。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外界的刺激。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家属要勤为患者翻身、拍背、按摩肢体等,防止患者出现压疮、静脉血栓等。
3、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可适当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
4、患者外出时应该佩戴口罩,避免长期置身于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地方。
5、部分患者可在家中置办吸氧设施,提高体内氧含量。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护理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可帮助缓解咽喉部症状,并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红枣、猪血、莲子等食物。
7、家属可烹制患者平时爱吃的食物提高患者的食欲。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禁止食用肥甘、厚腻的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喱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缩短住院时间。
2、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3、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