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失认症疾病英文名称: agonsia疾病别名: 无辨觉能疾病概述: 失认症(agonsi...
养生
疾病名称: 失认症
疾病英文名称: agonsia
疾病别名: 无辨觉能
疾病概述:
失认症(agonsia)又称无辨觉能,是一种由于大脑局部损害所致的后天性认知障碍,其表现为患者没有视觉、听觉、躯体感觉和智力障碍,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不能通过某一种感觉辨认以往熟悉的事物,却能通过其他感觉辨识。例如,患者看到手表不知道是什么,但通过触摸手表外形和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立刻就能辨认是手表。本病多继发于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和颅内感染等疾病,但面孔失认症存在遗传相关性。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但面孔失认症存在遗传相关性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不能辨认熟悉的物体、声音及身体部位
主要病因: 主要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外伤、颅内感染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CT、MRI、脑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如出现失认现象应及早就医,避免因此导致心理问题。
临床分类:
根据感觉方式的不同,与视、听、触觉有关的不同大脑皮质区域受损将导致不同类型的失认症。
1、触觉性失认症
主要为实体感觉缺失,患者触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等基本感觉存在,但闭目后不能凭触觉辨别物体。
2、视觉性失认症
(1)物体失认症:病人不能认识清楚看到的普通物品,如帽子、手套等。
(2)相貌失认症:病人对熟悉的人(可包括妻子儿女等最亲近的人)的相貌不认识。
(3)同时失认症:又名综合失认症。病人能认识事物的各个局部,但不能认识事物的全貌。
(4)色彩失认症:不能识别颜色的名称和区别。
(5)视空间失认症:不能识别物体空间位置和物体间的空间关系。
3、听觉性失认症
能听到各种声音,但不能识别声音的种类,如闭眼睛后不能识别熟悉的动物叫声等。
4、体象病觉缺失症
(1)病觉失认症:又称Anoton-Babinskin综合征。患者对自身病情存在缺乏自知,否认躯体疾病的事实。如否认面瘫、失明的存在。
(2)自身感觉失认症:典型表现为否定其病灶对侧一半身体的存在,别人将其对侧上肢给他看时,他会否认是属于自己的。
(3)Gerstmann综合征:又名两侧性身体失认症。病人有手指失认症、左右定向失认症、失算症、失写症等。但以上症状不一定全部出现,也可有色彩失认症、视空间失认症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失认症为认知障碍的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多数失认症患者并不以失认症为主诉就诊,且部分失认症患者的症状并不能引起患者的关注,加之地区差异、种族差异,流行病学数据较少,难以获得确切的患病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头部遭受外力损伤者可发生本病。
2、患有脑血管疾病者容易出现本病。
3、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易患本病。
病因-总述:
失认症为与视、听、触觉有关的不同大脑皮质区域(多为颞叶、顶叶、枕叶)受损导致的认知障碍,多继发于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和颅内感染等疾病。
病因-基本病因:
1、脑血管疾病
枕叶、颞叶主要由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供应血液,因此有关动脉血管闭塞可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病变范围局限时方可出现典型的单纯失认症。但病觉失认症病变范围常较广泛,一般为卒中后继发表现,并有大脑中动脉病变的其他临床表现。失认症可见于脑梗死、脑动脉炎、脑支-静脉畸形等疾病中检出。
2、脑肿瘤
枕叶肿瘤、颞叶肿瘤、顶叶肿瘤可导致患者出现失认症,影响部位不同则失认症的表现也有差异。
3、外伤
发生于颞叶、顶叶,以及枕叶的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等均可引起失认症。
4、颅内感染
耳源性脑脓肿,血源感染,鼻旁窦、中耳、乳突、颅骨感染,肺脓肿,脓胸,先天性发绀心脏病,脑炎,神经梅毒,脑部寄生虫等可引起失认症。
5、其他
皮克病性痴呆、阿尔兹海默病、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检出失认症。
症状-总述:
患者不能辨认熟悉的物体、声音及身体部位,若大脑被影响的区域不同则患者的表现有所不同;故本病患者的症状并不完全相同,但均没有视觉、听觉、躯体感觉、意识和智力障碍。
症状-典型症状:
1、触觉性失认症
患者闭眼后不能通过触摸辨别以前熟悉的物品,但如睁眼看到或用耳朵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就能识别。
2、视觉性失认症
患者的视觉可以看清周围物体,但看到以前熟悉的事物(包括物体、家人朋友的面容、颜色等)却不能正确识别、描述及命名。
3、听觉性失认症
患者听力正常,能听到各种声音,但不能辨认以前熟悉的声音。
4、体象病觉缺失症
患者对病变对策的空间和物体不注意、不关心,似与自己无关;患者对对侧肢体的偏瘫全然否认,甚至当把偏瘫肢体指给患者时,仍然否认偏瘫的存在;不能辨别自己的双手手指和名称;患者否认对侧肢体的存在,或认为对侧肢体不是自己的;患者认为自己的手脚已经丢失,或者感到自己的肢体多出了一个或数个。
症状-并发症:
本病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不能准确判断自身或物品的位置,如找不准车位等。
2、突然出现不能理解或表达语言和文字的情况。
3、出现不能辨认出既往十分熟悉的事物。
4、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心悸、失眠、恐慌、焦虑等症状。
5、自觉身体多出来或少肢体,并出现了自残行为。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者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若仅为认知障碍,并无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患者可就诊于神经内科。
2、若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疾患,如焦虑、抑郁甚至自残,患者应同时就诊于神经内科和精神心理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属尽量陪同患者就医。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异常症状是何时出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2、您是否不能辨认出自己熟悉的物体、声音或人?
3、这些症状的先后发生顺序是怎样的?
4、您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前有过颅脑外伤经历吗?
5、您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前有过颅脑感染经历吗?
6、您的家属中有人患有痴呆、阿尔次海症、脸盲症等疾病吗?
7、您是否还患有过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部肿瘤等疾患?有接受治疗吗?
8、您最近生活工作顺利吗?是否有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情况?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失认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怎样的治疗?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如何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不能辨认出既往十分熟悉的事物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失认症。之后可能建议做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血糖、免疫项目、脑脊液检查、CT、MRI、脑电图检查、眼底检查等,以明确原发疾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判断有无器质性病变。如患者出现一侧下肢较上肢重,伴有另一侧下肢感觉障碍,可伴有排尿控制困难,可怀疑大脑前动脉主干病变;患者一侧受损,表现为另一侧同向偏盲,伴有黄斑回避现象,可怀疑大脑后动脉病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当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和蛋白质增高时,可怀疑颅内感染。
2、生化
当血清钠增高,可怀疑脑外伤或急性脑血管病。
3、血糖
若排除糖尿病后检测血糖升高,可提示出现颅内高压、颅脑外伤等疾病。
4、免疫项目
肿瘤坏死因子增高,可怀疑恶性肿瘤及感染性疾病。
5、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加,可提示出现颅内感染、脑部肿瘤等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1、认知功能评估
通过一些评定方法,如物品命名或辨认、提示性视觉分辨、数点测验、辨质觉辨认测验、形态觉辨认测验等,可以进行一些初步的诊断。
(1)物品命名或辨认:患者看到日常用品的实物或照片无法指出,但触摸后可正确回答,提示视觉失认。
(2)数点测验:要求患者对一张整版印有印刷符号如小圆点的作业纸数点,如果仅注意版面的某一部分,应考虑存在同时失认。
(3)辨质觉辨认测验:让患者闭眼,触摸粗砂纸、布料、绸缎等,如果患者无法辨认,提示触觉失认。
2、脑电图
即通过头皮表面的电极将脑部的电位变化加以放大并记录下来,为无创操作。脑电图可以帮助鉴别正常老化和痴呆。
检查-影像学检查:
CT、MRI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脑组织情况,是诊断原发疾病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颅脑外伤史、脑血管疾病史等),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同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也可能进行一些简单测试来判断患者的认知功能。随后选择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检查、CT、MRI、脑电图检查、眼底检查等辅助检查,以明确原发疾病。同时还需要与失命名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失命名
失认和失命名是两种不同的心理障碍,不能命名并不意味着不能认知,能命名只表示认知的一个部分。失认症患者对物品的名称、用途的描述、使用方法的演示以及物与物的匹配实验等均不能完成,而失命名患者除不能叫出名字外,能正确地完成物体的使用及上述试验方法。
治疗-治疗原则:
主要是针对脑部原发病的治疗与康复训练。
治疗-一般治疗:
降低颅内压,如脱水治疗、脑脊液体外引流、综合预防措施等。
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无特效药物可用,多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为肿瘤引起该疾病,需化疗。化疗常用药物有洛莫司汀、卡莫司汀、丙卡巴肼、达卡巴嗪等。
治疗-相关药品:
洛莫司汀、卡莫司汀、丙卡巴肼、达卡巴嗪
治疗-手术治疗:
1、肿瘤切除术
若患者的失认症是因为肿瘤导致,可行肿瘤切除术。
2、内外减压术
若患者颅内压较高,可行内外减压使患者颅内压降低。外减压术为切除大块颅骨,敞开硬脑膜,使肿胀的脑组织得到缓冲的余地。如果行外减压术仍无法关闭切口时,则考虑内减压术,通过切除损坏的或正常的脑组织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3、脑脊液分流术
若患者脑内存在积液,可采取脑脊液分流术,将脑室内的脑脊液引导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以恢复脑脊液分泌与吸收之间的平衡。
治疗-放化疗:
放化疗即采用放射线或给予患者药物口服、静脉输注或肌肉注射,起到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若患者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切除及对放射/化学治疗较敏感的颅内肿瘤患者,可采用放射/化学治疗以延缓肿瘤生长以延长患者生命。
治疗-其他治疗: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训练方法包括下列方法但不仅限于下列方法。
1、面孔失认
先用亲人的照片,让患者反复观看,然后把亲人的照片混放在几张无关的人像照片中,让其辨认出亲人的照片。
2、颜色失认
可用各种颜色的图片和拼板,先让患者进行辨认、学习,然后进行颜色匹配和拼出不同颜色的图案,反复训练。
3、听觉失认
让患者闭上眼睛听从音响中传出的动物叫声或其他声响,然后在画有动物的图片或呈现有动物的图像中指出声音由哪种动物发出,如有误及时给予纠正。也可进行按门铃、拨打电话、看电视等进行听觉训练,训练时家人可在言语刺激的同时增加手势,能提高效果。
4、触觉失认
让患者用触觉辨认一种物体,家人首先将此物体通过各个平面移动,让患者看着整个过程,然后让患者用有正常触感的手拿着物体移动,再改为双手移动。移动几次后,让患者闭眼进行操作。
5、身体失认
训练时可用人的轮廓图或人体模型让患者学习认识人体的各个部分及名称。再用人体拼版让患者自己拼装。也可以碰碰患者身体的某一部分,让他说出这一部分的名称。
6、单侧忽略
站在被患者忽略的一侧与他谈话和训练。将颜色鲜艳的物体或急需用的物品放在忽略的一侧,要求他用另一侧手越过身体中线去拿取,可不断提醒患者集中注意他忽略的一侧。对患者忽略的一侧进行触摸、拍打、挤压、擦刷、冰刺激等感觉刺激,并让他说出刺激的部位和感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失认症的预后和发病原因、大脑的损伤程度、干预是否及时等有关。失认症一般不会自愈,轻症患者经过治疗原发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重症患者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部分恢复。如果彻底去除病因,便不会再复发;若原发病控制不好,则有可能复发。失认症常出现记忆力、理解力、执行力等功能下降,空间定位定向能力障碍,严重者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从而带来生活质量的降低;且家里需要花费额外的人力、物力来照顾患者,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
预后-危害性:
失认症常出现记忆力、理解力、执行力等功能下降,空间定位定向能力障碍,如出门后记不住家庭住址。严重者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从而带来生活质量的降低。家里需要花费额外的人力物力来照顾患者,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失认症的治愈与发病原因、大脑的损伤程度、干预是否及时等有关。如脑小血管病导致的失认症,经过治疗可以恢复;但是较重的比如脑梗、脑出血,或者是脑外伤导致的失认症,经过治疗可以部分恢复。
预后-治愈率:
根据病因不同,部分可临床治愈。
预后-根治性:
如果彻底去除病因,不会再复发;但较多原发病难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若原发病控制不好,则有可能复发。
日常-总述:
由于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应给予心理支持,并建立和加强日常习惯,多陪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可能会导致自理、社交等能力降低;因此患者可能产生自卑、焦虑、消极、抑郁等情绪,心理状况较差。同时,患者家里需要花费额外的人力物力来照顾患者,且需要进一步做相关的医疗检查,可能需承担高额的医药费用,这样无疑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2、心理护理
(1)家属平时可以多和患者交流,交谈时尽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如谈起过去的成绩、功劳、荣誉等,消除患者的顾虑,鼓励患者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量不要指责患者。
(2)患者及其家属应正确认识到即使接受相关治疗,病情可能还是会进展,最终出现自理能力丧失等。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量,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要及时就诊,以便及时进行药物调整,防止延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合理安排生活,保证睡眠以及休息时间,必要时家属可为患者提供穿脱方便的衣、裤、鞋、袜等。
2、家里应要做好安全监护,防止患者出现走失、自伤等意外情况。
3、适当活动,增强抵抗力,还有助于改善心情。
4、经常进行社交活动对患者的整体健康很重要,如听音乐、跳舞、下棋等。
饮食调理:
患者应正常进食,且应有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良好的进食习惯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饮食建议:
1、日常饮食应多样且营养丰富,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2、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奶等。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
4、饭前洗手,食物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消化道发生感染。
饮食禁忌:
1、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如患者患有脑血管疾病,应减少脂肪的摄入,少吃动物脏器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3、禁止吸烟、饮酒。
预防措施:
失认症主要是由于大脑皮质结构或功能受损所致,因此积极治疗颅脑疾病、避免头部外伤等有利于预防本病。
1、避免头部外伤,乘坐或驾驶交通工具时注意保护头部,如骑摩托车、电动车时尽量戴头盔,驾驶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平时尽量不要和他人发生冲突,避免暴力事件损伤头部。
2、积极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栓塞以及颅内出血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