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疾病英文名称: 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
养生
疾病名称: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疾病英文名称: 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BRAO
疾病概述: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BRAO)是视网膜分支动脉发生阻塞,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眼底病变,多由栓子或血栓形成导致,部分患者发病前可有一过性黑矇。患者经治疗后多数视力在0.5以上,但受累区域视野不会恢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主要病因: 血管栓塞、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管外部压迫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试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电图、颈动脉超声
重要提醒: 发现眼部不适应及早就医,避免疾病进展,导致视力下降不能恢复。
相关中医疾病: 络阻暴盲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眼科常见,具体数据暂无大样本研究。
流行病学-死亡率:
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老年人多发。
2、男性较女性多发。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增多,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病因-总述: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常为多因素致病,既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也有合并栓塞或其他诱因而综合致病,直接病因主要为血管栓塞、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管外部压迫等。
病因-基本病因:
1、血管栓塞
主要为各种类型的栓子进入视网膜分支动脉导致阻塞。常见的栓子有胆固醇栓子、血小板纤维蛋白栓子、钙化栓子、其他少见栓子(如肿瘤栓子)等。其中胆固醇栓子为栓子中最常见者,多由发生进行性粥样硬化的大血管中的粥样斑块坏死脱落而形成,肿瘤栓子则来自于脱落入血中的肿瘤团块。
2、血管痉挛
发生于血管无器质性病变但有血管舒缩不稳定的青年人,有早期高血压的患者,也可以发生于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可因其他原因诱发,如冲洗鼻窦或姿势改变。也可在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等,或外源性毒素,如烟、酒、奎宁中毒时发生。
3、血管壁的改变和血栓形成
由于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血管内皮粗糙、管腔变窄,易于形成血栓。炎症、感染或毒素也可刺激血管,发生阻塞。
4、血管外部压迫
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眼眶手术创伤、外伤致球后出血等导致眼压和眶压增高,均可诱发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病因-危险因素:
1、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老年人,血栓形成可能性较正常人高。
2、患风湿性心脏病有心内膜赘生物者,赘生物可能脱落成为栓子。
3、患偏头痛、血液病等疾病,存在血液粘度异常者,血栓形成可能性较正常人高。
症状-总述: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力范围缩小),视力下降程度取决于视网膜动脉阻塞的部位和程度,部分患者可有先兆症状,即一过性黑矇。
症状-并发症:
焦虑、抑郁:部分患者由于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可能合并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如遇视力突然下降,需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一过性黑矇、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2、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如遇视力突然下降,需及时急诊处理,可至急诊就诊,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2、若出现一过性黑矇、视野缺损,可至眼科或五官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进行血压测量、血管造影检查等,尽量穿宽松可以露出上肢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需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哪里不舒服?
2、您出现过视力下降吗?
3、您有看东西少一块的情况吗?
4、您的症状是突然发生的吗?具体出现了多长时间?
5、您觉得眼睛疼吗?
6、您之前有过类似的症状吗?有治疗过吗?
7、您有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吗?
8、您得过青光眼吗?做过眼科手术吗?有过眼部外伤吗?
9、最近有吃过什么药或者做过什么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视力能恢复多少?
2、这个病重不重,有没有生命危险?
3、这个病有什么原因吗?
4、这个病怎么治疗?
5、这个病多久能治好啊?以后还会得吗?
6、治这个病大概要花多少钱?
7、我现在吃的是这些药,和您开的药有冲突吗?您开的药怎么吃呢?
8、我平常还要注意什么吗?
9、我需不需要复查?多久来复查?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视力突然下降或(和)视野缺损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会进行眼部检查及眼底检查,接着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颈动脉超声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眼部检查:医生首先会进行眼部检查,观察患者瞳孔是否开大,直接对光反射是否消失或极度迟缓。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判断有无炎症、感染等。
2、凝血功能检查
判断是否适合使用纤溶制剂进行治疗。
检查-其他检查:
1、视力检查
运用视力表,判断患者视力下降程度。
2、眼底检查
医生首先使用散瞳剂为患者散瞳,然后使用检眼镜检查眼底状况。
(1)通常在视神经乳头附近或在大的动静脉交叉处,视网膜分支动脉细窄,相应静脉亦略细。
(2)阻塞的视网膜动脉内可见白色或淡黄色发亮的小斑块。
(3)阻塞的动脉供应的区域内,视网膜水肿呈象限形或扇形乳白色混浊。若影响黄斑血循环供应,亦可出现樱桃红点。
3、视野检查
运用专门的视野计检查,可能发现视野为相应的神经束样或扇形缺损。
4、眼压检查
医生双手食指交替轻压患者眼球,或患者将头放至仪器合适位置,保持睁眼状态,医生操作仪器向患者眼部快速喷气三次,从而判断患者有无眼压过高。
5、眼电生理检查
患者清洁局部皮肤后在头部安置电极,在明、暗室中双眼跟随信号运动各15分钟,记录电流情况,可发现视网膜电图正常或有轻度异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1)阻塞的动脉荧光充盈迟缓,动脉荧光充盈时间>17秒。动脉荧光充盈可见进行性前锋现象或荧光充盈不全(荧光素形状非边缘光滑的完整血管腔截面形状)。
(2)发病2-3周后视网膜水肿消退,阻塞的动脉变细并有白鞘(白边)。荧光素血管造影可恢复正常。
(3)静脉回流慢。
2、颈动脉超声
通过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判断病因为栓塞的可能性。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眼视力突然下降或(和)视野缺损、眼底改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即可诊断并应立即给予治疗,需鉴别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炎等。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部分患者有手术、外伤等病史。
2、症状
典型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或(和)视野缺损。或有先兆症状,即一过性黑矇,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恢复。
3、辅助检查
(1)眼底改变
①通常在视神经乳头附近或在大的动静脉交叉处,视网膜分支动脉细窄,相应静脉亦略细。
②阻塞的视网膜动脉内可见白色或淡黄色发亮的小斑块。
③阻塞的动脉供应的区域内,视网膜水肿呈象限形或扇形乳白色混浊。若影响黄斑血循环供应,亦可出现樱桃红点。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①静脉回流慢。
②阻塞的动脉荧光充盈迟缓,动脉荧光充盈时间>17秒。动脉荧光充盈可见进行性前锋现象或荧光充盈不全。
③发病2-3周后视网膜水肿消退,阻塞的动脉变细并有白鞘。荧光素血管造影可恢复正常。
诊断-鉴别诊断:
1、视网膜血管炎
某支动脉炎后管壁呈细窄白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受累动脉充盈迟缓,管壁荧光素染色和渗漏,但仍有灌注。无相应象限视野缺损。而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有视野缺损。
2、视网膜炎
如弓形虫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常有视网膜出血,伴玻璃体炎性细胞。
3、节段状视网膜动脉周围炎
视网膜动脉管壁呈竹节状,并伴有葡萄膜炎。单眼发病,以青年男性居多。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无竹节状动脉管壁改变,老年人发病较多。
4、缺血性视盘病变
此病患者视力降低程度较动脉阻塞轻,视野也可为象限缺损,但常与生理盲点相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为视盘充盈不均匀,低荧光区和高荧光区对比较明显。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则表现为充盈迟缓、动脉变细等。
治疗-治疗原则: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会影响患者视力和视野,治疗目的是通过扩血管、降低眼压等治疗方法,尽快恢复视网膜血流循环及其功能,尽可能恢复患者视力,对发病时间较短者应按急诊处理,发病48小时内处理最好,否则治疗效果不佳。
治疗-一般治疗:
1、治疗相关基础疾病
治疗可能导致本病的基础疾病,如降低血压,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炎症者可用皮质激素、吲哚美辛等药物以及神经支持药物等。
2、降低眼压
需监测眼压,适时采取按摩眼球、前房穿刺等措施降低眼压。
3、吸氧
95%氧和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可增加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含量,从而缓解视网膜缺氧状态并可扩张血管。
治疗-药物治疗:
1、降低眼压
使动脉灌注阻力减小,可口服或静脉注射乙酰唑胺等。
2、血管扩张剂
可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球后注射妥拉唑啉;静脉滴注罂粟碱;也可口服烟酸等。
3、纤溶制剂
对疑有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患者可应用纤溶制剂。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尿激酶,或用去纤酶静脉点滴。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查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过低者应停药。
4、抗血小板凝集剂
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如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治疗-相关药品:
乙酰唑胺、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妥拉唑啉、罂粟碱、尿激酶、去纤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
治疗-手术治疗:
激光碎栓术:
1、原理
通常选用Nd-YAG激光,波长属于红外光,主动脉管壁对其吸收较少,当选择较低能量击射动脉栓子时,可利用其机械的作用使栓子破碎而不伤及动脉管壁。
2、具体治疗方式
经+90D全视网膜接触镜,用Nd-YAG激光间接击射栓子,反复数次,直至动脉血流恢复,以动脉管径增粗为标志。
3、治疗效果
已报十余例患者在治疗后均可恢复血液循环,视网膜水肿随即很快消退,约1~2周,大部分者视力恢复。
4、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有时可见治疗局部小出血,无需特殊处理。少数患者可因击破邻近的视网膜静脉引起玻璃体积血,用前置镜压迫片刻即可止血。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视网膜动脉阻塞需要急诊处理,发病48小时内处理最好,否则治疗效果不佳。应立即给予球后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碱(654-2),舌下含硝酸甘油或吸入亚硝酸异戊酯,静脉滴注扩张血管剂。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以增加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含量,从而缓解视网膜缺氧状态并可扩张血管。发病数小时以内就诊者,可行前房穿刺术,迅速降低眼压,有可能将栓子冲向血管远端;亦可反复压迫眼球和突然放松压迫,改善灌注。疑血管炎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同时,注意检查和治疗内科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给予神经营养药物。
治疗-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气血瘀阻证
①症状:眼外观端好,骤然盲无所见,眼底表现符合本病的特征;伴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头痛眼胀;舌有瘀点,脉弦或涩。
②治法:行气活血,通窍明目。
③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2)痰热上扰证
①症状:眼部症状及检查符合本病的特征;形体多较胖,头眩而重,胸闷烦躁,食少恶心,口苦痰稠;舌苔黄腻,脉弦滑。
②治法:涤痰通络,活血开窍。
③方药:涤痰汤加减。
(3)肝阳上亢证
①症状:眼部症状及眼底检查符合本病的特征,目干涩;头痛眼胀或眩晕时作,急躁易怒,面赤烘热,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脉弦细或数。
②治法:滋阴潜阳,活血通络。
③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4)气虚血瘀证
①症状:发病日久,视物昏矇,动脉细而色淡红或呈白色线条状,视网膜水肿,视盘色淡白;或伴短气乏力,面色萎黄,倦怠懒言;舌淡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②治法:补气养血,化瘀通脉。
③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2、中成药治疗
根据证型选用复方丹参滴丸、葛根素注射液等活血化瘀药物口服或静脉给药。
3、针灸治疗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经紧急处理后可使用针灸治疗。
(1)穴位
①主穴组1:睛明、风池、球后;配穴选外关、合谷、光明。
②主穴组2:风池、大椎、攒竹;配穴选合谷、阳白、内关。
③主穴组3:鱼腰、攒竹、球后;配穴选合谷、太冲、翳风。
(2)方法
各组穴位可轮流交替使用,每天1次,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远端配穴左右交替,可坚持1-3个月。
以上均需在专业中医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或针灸。
预后-一般预后: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患者经治疗后多数视力在0.5以上,但受累区域视野不会恢复,发病时间长则可能视力恢复不佳,患者很少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本病危害视力及视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虽然一般不会复发,但若不积极科学日常管理,有可能再次发作本病。
预后-危害性:
本病危害视力及视野,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患者心理健康。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需积极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发病后及时就医,阻塞得到缓解者,多数视力在0.5以上,发病时间长则可能视力恢复不佳,受累区域视野不会恢复。
预后-治愈率:
本病治愈率较低。
预后-根治性:
本次发病的视网膜分支动脉的阻塞可以解除,但若导致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的危险因素仍存在,则难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本病一般不会复发,但若不积极科学日常管理,有可能再次发作本病。
预后-后遗症:
患者可能会有视力损失及视野缺损。
日常-总述: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要注意在数月或数年内有再次栓塞的可能性,应作系统检查寻找病因,特别是心血管病,对因治疗,预防另一眼发病,如遇视力突然丧失,立即就诊,同时按摩眼球。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勿大起大落。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能因起病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2、护理要点
(1)患者应保持积极心态,正视疾病,努力适应现有的视力水平,亦可发展兴趣爱好,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若有不良情绪,及时向家人及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和支持。
(2)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情绪,加强语言、非语言的交流与沟通。应随时将对患者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露给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2、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剂和活血化瘀中药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应饭后服用,双嘧达莫空腹服用,需注意有无凝血功能异常,若发现异常出血如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保持大便通畅,多卧床休息,避免头部震动,并减少低头弯腰、呛咳等使眼压增高的动作。
3、戒烟酒,烟草中所含尼古丁是制造血栓的原料,饮酒过量会使血压增高,均对病情的缓解不利。
4、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
日常-病情监测:
1、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血小板制剂和活血化瘀中药需监测凝血功能。
2、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需严密监测血压、血糖等情况。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复诊同样需要检查视力和眼底,并做血常规、血生化、颈动脉超声等检查判断全身情况。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疾病再次发生。
饮食建议:
1、患者应规律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
2、患者根据自身基础疾病控制饮食,如高血压患者应清淡饮食。
3、调整精神与心理情况,放松状态下就餐,避免有压力,特别是在进食时切勿生气,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可以促进胃的调节和保护机能,对稳定病情,促进康复也有积极意义。
4、注意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补充,包括维生素B12和叶酸,适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番茄、茄子、红枣、绿叶蔬菜等。
饮食禁忌:
1、避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2、患者根据自身基础疾病控制饮食,如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升糖指数高的食物,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
预防措施: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的发病与全身血管疾病有关,特别是老年人应控制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避免紧张、情绪波动等,通过对上述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本病。
1、眼科手术中和术后应提高警惕,随时监测,防止发生高眼压。
2、积极治疗可能导致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的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控制在合理范围。
3、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