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外伤性脑脊液漏疾病英文名称: traumatic cerebrospinal fluid...
养生
疾病名称: 外伤性脑脊液漏
疾病英文名称: traumatic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疾病概述:
外伤性脑脊液漏(traumatic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是指因骨折时硬脑膜和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从破损处经鼻腔、外耳道或开放性伤口流出,使颅腔与外界相通而引起的颅脑损伤。本病多与颅骨骨折有关,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其中颅前窝底骨折常致鼻漏,颅中窝底骨折多致耳漏。临床表现常有头痛头晕、有脑脊液自鼻腔或外耳道流出,在坐起、低头位时漏液增加,卧位时漏液减少或停止,有眼眶皮下淤血(俗称熊猫眼)或者眼结膜下出血等表现,脑脊液漏为颅脑损伤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可以引发颅内感染导致患者死亡。急性期脑脊液漏大多数在1周左右自行愈合停止,少数可迁延至数周或数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头痛、头晕、鼻漏、耳漏、口鼻出血、耳部出血、眼眶皮下淤血(俗称熊猫眼)、眼结膜下出血
主要病因: 颅骨骨折
检查项目: 漏出液糖定性试验、颅骨X线片、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荧光检查、鼻内窥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是颅脑损伤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引发颅内感染导致患者死亡,需要及时预防和就医检查。
相关中医疾病: 头部外伤、头部内伤
临床分类:
根据外伤性脑脊液漏发生时间分类:
1、急性脑脊液漏
指伤后立即发生的脑脊液漏,60%的脑脊液漏患者发生于伤后数日之内,大多数在1周左右自行封闭愈合。
2、延迟性脑脊液漏
为少数患者发生于伤后数月或数年,一旦出现则常迁延不愈、时停时漏,往往导致颅内继发感染,反复发作脑膜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1、外伤性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9%,与颅骨骨折的部位有关。其中颅前窝底骨折的患者中有25%-50%的人发生脑脊液漏。
2、在脑脊液漏中,鼻漏发生率约为80%,耳漏约为20%。
3、婴幼儿发生率明显低于成年人,3岁以后儿童的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与成人相近。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成人多见,婴幼儿发生率明显低于成年人,3岁以后儿童的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与成人相近。
病因-总述:
外伤后脑脊液漏多发生于颅底骨折,正常情况下颅底硬脑膜与颅底部组织紧密粘连,骨折后骨质位置移动常致相连的硬脑膜和蛛网膜撕裂,蛛网膜下腔开放,形成脑脊液漏。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脑脊液从口、鼻、耳等处流出,可伴有头痛、头晕及局部出血、损伤的表现。一旦出现迁延不愈,时停时漏,往往会导致颅内继发感染或反复发作脑膜炎。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患者伤后常有头痛头晕、血性液体自鼻腔流出、眶周广泛淤血斑(熊猫眼征)、广泛的球结膜下淤血斑,有时可合并神经的损伤。
2、延迟性脑脊液漏往往由于突然咳嗽、用力过度引起颅内压骤然增高导致脑膜破孔裂开,漏出澄清的脑脊液。一般在患者坐起时脑脊液漏出增多,平卧时停止。
症状-并发症:
1、脑膜炎
脑脊液漏的最大危险是逆行性颅内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外伤性脑脊液漏并发脑膜炎多见于持久性漏液的患者。漏液持续7天以上,感染脑膜炎的机会逐渐增多,以肺炎球菌性脑膜炎最为多见。临床上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表现。
2、低颅压性头痛
由于脑脊液漏出过多或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可以出现低颅压问题而引起头痛,典型症状是直立性头痛,即站立时加重,平卧时立即缓解。
3、气颅
由于气体可随脑脊液漏出进入颅内造成气颅,颅内的气体本身并无大的危险,除非气体容量过大或张力性气颅。有效的修复脑脊液漏口,可以防止病情加重。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头部严重外伤。
2、出现大量鼻漏、耳漏、口鼻及耳部出血。
3、伴有眼眶皮下淤血(俗称熊猫眼)或者眼结膜下出血。
以上均需急诊处理或者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头痛头晕、少量鼻漏、耳漏、口鼻或耳部出血。
2、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出现头部严重外伤。出现大量鼻漏、耳漏、口鼻及耳部出血。伴有眼眶皮下淤血(俗称熊猫眼)或者眼结膜下出血等表现可于急诊科就诊。
2、外伤后出现不适,病情平稳的患者,可于神经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应着宽松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今年多大?
2、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3、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下会缓解?什么情况下会加重?
4、您近期有发生头部外伤吗?
5、您之前有患过什么疾病吗?做过什么检查吗?
6、您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
7、您有去其他医院治疗过吗?有吃过医生开过的药或者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需要手术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要是手术,术后应该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9、能痊愈吗?治疗周期长吗?要花费大约多少?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头痛头晕、鼻漏、耳漏、口鼻及耳部出血等表现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是否有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做漏出液糖定性试验、颅骨X线片、颅脑CT、颅脑MRI检查、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荧光检查、鼻内窥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从鼻腔与外耳道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若有,同时观察体位与脑脊液流出是否有关联等。
2、检查是否伴有特征性的皮肤黏膜淤血,如眼眶皮下淤血(熊猫眼征)、耳后皮下暗紫色瘀斑等,来判断是否有脑脊液漏。
检查-实验室检查:
漏出液糖定性试验: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即通过定量检查漏液中糖浓度,并与血清中糖浓度相比,如其比率在0.5-0.67,该漏液很可能是脑脊液。
检查-其他检查:
1、荧光检查
在临床上,少数脑脊液漏患者可能检测不出漏口的位置,或在颅底有多个可疑的鼻漏部位。此时行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并注入荧光染料,有助于损伤区的定位。
2、鼻内窥镜检查
(1)医生会使用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纤维软管,从鼻腔进入,然后对鼻腔内各个部位进行多角度观察。外伤性脑脊液漏的患者在检查中可发现有鼻窦、鼻腔充血或窦腔积血,探查到纸样板骨折。漏口周围肉芽组织或膨出等异常后,可发现脑脊液漏出,同时可以进行漏口的修补。
(2)鼻内窥境检查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均很高,无创伤,且可以同时在内镜辅助下施行漏口修补术。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颅骨X线平片
可以知道有无跨过副鼻窦或岩骨的骨折,来确定有无颅骨骨折。
2、颅脑CT检查
普通CT扫描能发现颅骨骨折,也可在硬膜内外、蛛网膜下隙和脑室内发现颅内积气,呈现出特殊的“小气泡”征象(即双侧积气弥漫分布),高分辨率CT能够很好地发现颅底骨折,但骨折部位不一定就是漏口,其诊断的敏感性达到88%。
3、颅脑MRI检查
常规的MRI不容易发现小的脑脊液漏口,但对有明显的膨出则可以发现。增强脑池造影可以证实脑脊液漏和缺损位置,其诊断的敏感性达100%。
4、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
通过腰椎穿刺或枕大池穿刺注入放射性核素,从连续摄片中可看清骨折及硬膜裂口的位置;在注入显像剂2小时后,在两侧鼻腔的上、中、下鼻道放置棉球,中、下鼻道尽量向后放,上鼻道的尽量向上靠近筛板。筛窦后组和蝶窦开口于上鼻道,2-4小时后分侧测量各鼻道所放棉球的放射性浓度,如有脑脊液漏,则相应漏口部位的放射性浓度明显增高,从而有助于漏道的定侧和定位。
诊断-诊断原则:
临床上外伤性脑脊液漏是通过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漏出液糖定性试验、颅骨X线片、颅脑CT、颅脑MRI检查、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荧光检查、鼻内窥镜检查等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排除耳和鼻局部损伤等。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患者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等。
2、症状
(1)急性患者伤后常有头痛头晕、血性液体自鼻腔或者外耳道流出,有时可合并神经的损伤。
(2)延迟性脑脊液漏的患者一般在起坐时脑脊液漏出增多,平卧时停止。
3、体征
患者的鼻腔与外耳道有损伤出血伴有特征性的皮肤黏膜淤血,如眶周广泛淤血斑(熊猫眼征)、广泛的球结膜下淤血班等。
4、辅助检查
(1)颅骨X线平片:可有跨过副鼻窦或岩骨的颅骨骨折。
(2)头颅CT:可发现颅骨骨折,也可在硬膜内外、蛛网膜下隙脑内和脑室内发现颅内积气,呈现出特殊的“小气泡”征象(双侧积气弥漫分布),高分辨率CT能够很好地发现颅底骨折。
(3)MRI检查:对有明显的脑膜脑膨出可以发现,同时增强脑池造影可以证实脑脊液漏和缺损位置。
(4)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连续摄片中可看清骨折及硬膜裂口的位置,有脑脊液漏,则相应漏口部位的放射性浓度明显增高,有助于漏道的定侧和定位。
(5)鼻内窥镜检查:可有鼻窦、鼻腔充血或窦腔积血,探查到纸样板骨折。漏口周围肉芽组织或脑膜脑膨出等异常后,结合压颈试验即可发现脑脊液漏出,同时可以进行漏口的修补。
(6)荧光检查:少数脑脊液漏患者可能检测不出漏口的位置,或在颅底有多个可疑的鼻漏部位,此时行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并注入荧光染料,有助于损伤区的定位。
诊断-鉴别诊断:
耳鼻局部损伤:耳鼻局部损伤和外伤性脑脊液漏的的患者都会有耳鼻流出血性液体,而只是局部损伤的患者会有损伤性的伤口,鼓膜也可能会有穿孔、破裂出血等表现。医生会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颅脑CT检查等方法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外伤性脑脊液漏的治疗目的是通过临床治疗达到痊愈,大多数患者一般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而达到痊愈,当发生大量脑脊液漏或张力性气颅时,应及时手术治疗。伤后对症治疗持续3-4周以上,仍经久不愈合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此外,还可以考虑中医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5-7天,采取10°-20°头高卧位向患侧,必要时可配合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
2、避免用力擤鼻、咳嗽,保持鼻孔和外耳道清洁,按无菌伤口处理,不可堵塞和冲洗,以防污染液体逆行感染。
治疗-药物治疗:
1、减少脑脊液分泌
适当给予减少脑脊液分泌的药物,如乙酰唑胺或给甘露醇利尿脱水等。
2、抗生素
(1)可选用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治疗。
(2)适用于预防易发生脑膜炎的患者,注意其治疗的时间不应少于2周。
(3)适用于在修补脑脊液漏手术前24-48小时的患者,特别是修补手术中需加用—些异物修补材料时,更加需要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治疗-相关药品:
乙酰唑胺、甘露醇、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钠。
治疗-手术治疗:
1、适应证
(1)伤后对症治疗2周至1个月以上仍经久不愈合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严重创伤后即有大量脑脊液外流时,应伤后即时施行手术。
(2)并发脑膜炎者,应在临床及生物学检查均已证实痊愈时,方可手术。
(3)漏口较大或漏液中混有脑组织、碎骨片、异物,有并发感染可能的患者。
2、基本原则
尽可能地修补封闭硬膜。
3、手术术式
(1)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通过行患侧或双侧额部骨瓣开颅,按术前疑及的部位将硬脑膜小心分离,剔下漏孔,勿使漏口扩大。颅骨破孔处的软组织电灼后推入骨缝内,密切缝合或以帽状腱膜作为修补片缝合。术后应降低颅内压并进行强力抗菌治疗。术后严密缝合头皮各层,一般不放引流。
(2)脑脊液耳漏修补术
由颅中窝骨折累及鼓室盖,使脑脊液直接进人中耳腔经破裂的鼓膜流至外耳道者,属迷路外耳漏;因颅后窝骨折累及迷路,使蛛网膜下隙与中耳腔交通者,属迷路内耳漏。两者手术入路不同。
①采用颞枕骨瓣开颅可修补颅中窝耳漏,以外耳乳突为中心作颞部弧形皮瓣,骨瓣基底尽量靠近颅中窝。发现漏孔后,封堵及修补方法如上述。
②若属岩部后面骨折,即沿岩部嵴后缘切开天幕,将天幕翻开即可探查岩部后面的漏孔,其位置多在内听道稍外侧,一般均以肌肉或筋膜片蘸医用胶粘堵,其上再加带蒂肌肉覆盖固定。
(3)鼻内窥镜修补术
此术式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术式。
①优点:其进路简单直接,损伤小,不必做颅面部切口,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康复快;视角多,视野广,照明好,可在直视下操作;能准确寻找并观察漏孔,精确分层修补,避免了许多并发症;能完好保留嗅觉;可以完成儿童脑脊液漏的治疗。
②缺点:手术常涉及颅内重要结构,特别是颈内动脉,一旦发生损伤,处理相当困难,有发生重大并发症甚至致死的可能。术中暴露受限,医师必须能熟练操作内窥镜;对于漏口位于鼻内窥镜下不能完整暴露区域的患者,可能会需要其他入路修补或联合入路修补。
③基本原则:性颅外经内窥镜修补颅底骨缺损的漏口时,准确定位、修补材料合适选择并准确放置至关重要的,若为筛窦顶和筛板脑脊液漏,一般可行标准的鼻内窥镜修补术,在内窥镜下全部切除筛窦并行上颌窦开窗术,同时切开额窦、蝶窦并切除中或上鼻甲,以充分显露颅底骨缺损和漏口位置,内窥镜手术可在直视下确认漏口,若结合术前经鞘内注射荧光素,则对发现小的漏口和脑或脑膜膨出帮助更大。
治疗-其他治疗:
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不但能有效减轻创伤后脑损害反应,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通过冰毯使患者体表温度冷却,并保持侧脑室温度33.5℃-34.5℃。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所有急性期的外伤性脑脊液漏需卧床休息和头高卧位5-7天。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辨证论治,选方用药。须由专业中医医师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1、肾虚不固证
(1)症状:脑脊液从耳、鼻漏出,头痛,头晕,动则尤甚,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治法:补肾壮骨。
(3)方药:左归丸加减。
2、热毒蕴结证
(1)症状:脑脊液从耳、鼻漏出,头痛发热,呕吐烦躁,口干口苦,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数。
(2)治法:清热解毒。
(3)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若有神昏谵语者,可加安宫牛黄丸。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外伤性脑脊液漏可自行永久性愈合,一般伤后立即发生的急性脑脊液鼻漏,80%-85%的患者有望在1周内自行停止漏液,外伤性耳漏几乎可在5-10天内愈合,有的呈间歇性漏液,而长期不愈者发生逆行性感染的机会增多。此外,脑脊液漏最常见及最危险是逆行性颅内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预后-危害性:
脑脊液漏最常见及最危险是逆行性颅内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外伤性脑脊液漏并发脑膜炎者为5%-10%,多见于持久性漏液的患者。
预后-自愈性:
大多数外伤性脑脊液漏可自行永久性愈合,一般伤后立即发生的急性脑脊液鼻漏,80%-85%的患者有望在1周内自行停止漏液,外伤性耳漏几乎可在5-10天内愈合。为了避免疾病发展,仍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达到临床治愈,也有长期不愈者。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本病可以根治。
日常-总述:
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卧床休息,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进行治疗,遵医嘱用药,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治愈之后应该坚持适度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劳累等,定期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患者多存在头痛头晕、鼻漏、耳漏、口鼻及耳部出血,眼眶皮下淤血(俗称熊猫眼)或者眼结膜下出血等表现等情况,出现厌烦、恐惧等心理,如果长期心理得不到疏泄,可能会对治疗产生一些抵抗的心理。
(2)患者可能因为在坐起、低头位时漏液增加,卧位时漏液减少或停止等表现影响日常生活,而出现焦虑情绪、烦躁心理。
2、护理措施
(1)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2)家属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理解他们的痛苦,运用如安慰、鼓励等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及紧张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换药,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
建立合理规律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调整休息时间,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纠正不良习惯和嗜好,主动参与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
2、运动锻炼
患者在恢复健康后应该坚持规律、适度的体力锻炼,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要做好防护,避免摔倒而出现头部外伤等。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要注意观察有无头晕、呕吐、乏力等低颅压现象的发生,可以及时采取平卧予以纠正,之后及时就医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外伤性脑脊液漏的患者须遵医嘱定期头部CT复查,如有其他不适,随时就诊。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外耳道、鼻腔和口腔清洁
每日清洁、消毒两次,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内引发感染。
2、估计脑脊液外漏量
在鼻前庭或外耳道口松松地放置干棉球,随湿随换,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以估计脑脊液外漏量。
3、避免颅内压骤然升降
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4、其他
严禁为脑脊液鼻漏者从鼻腔吸痰或放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对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的病情恢复有重要作用,患者在使用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这有利于病情恢复。
饮食建议:
1、饮食规律,定时进餐,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2、进餐时要放松,避免有压力,特别是在进食时切勿生气,避免紧张、焦虑、忧郁。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对稳定病情、防止颅内压增高,促进康复也有重要意义。
3、注意营养丰富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4、以清淡、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为主,使大便畅通,防止用力排便引起的颅压增高。
饮食禁忌:
1、忌戒烟酒,忌服浓茶、浓咖啡,这些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
预防措施:
本病为外伤导致,生活工作中注意自身安全,出现意外情况注意保护好头部,尽量减少头颅外伤的风险,出现头颅外伤后要积极进行治疗,降低发生本病的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