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外阴蛲虫病疾病概述: 外阴蛲虫病是女性外阴感染蛲虫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患者感染可来自于...
养生
疾病名称: 外阴蛲虫病
疾病概述:
外阴蛲虫病是女性外阴感染蛲虫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患者感染可来自于自身的重复感染,也可为外界蛲虫的传播而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外阴、会阴及肛周瘙痒。经过适当治疗后,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否
就诊科室: 小儿科、感染性疾病科、妇科
发病部位: 外阴
常见症状: 外阴瘙痒、肛周瘙痒
主要病因: 由于外阴感染蛲虫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肛周拭纸检查、成虫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及家属要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对污染物品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人是蛲虫唯一的终宿主,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间接接触与消化道传播
虫卵经生活用品及受污染的食品而感染。
2、呼吸道传播
虫卵可漂浮于空气尘埃中,从口鼻吸入而咽下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蛲虫感染以儿童感染率高,但对于外阴感染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外阴蛲虫病是由于外阴感染蛲虫而引起的,感染可发生于自身感染,也可为从外界的感染。
病因-基本病因:
1、自身感染
(1)直接感染:患者搔抓肛周皮肤后手被蛲虫卵污染,当用不洁的手抓取食物或吸吮手指时虫卵经口食入引起自身重复感染。
(2)自身逆行感染:虫卵在肛门外皮肤孵化出幼虫,幼虫经肛门逆行进入肠内而感染。
2、外界传播感染
包括上述流行病学中提及的间接接触和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
症状-总述:
外阴蛲虫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外阴、会阴及肛周部位的瘙痒,夜间尤甚。部分患者可同时伴有磨牙、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腹痛、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尿频、遗尿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本病常合并外阴炎、阴道炎、尿道炎、肛门糜烂等疾患。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或反复外阴部、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者;
2、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首先前往感染科就诊,儿童可就诊小儿科,成年妇女可到妇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当天穿宽松及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医生做检查。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患者可提前整理好自己的病史、发病情况,以便医生问诊时能够准确回答。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安排家属或朋友陪同就医。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外阴瘙痒的?
2、您的家人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3、您是否自行用过药物?用过什么药?
4、您有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呢?
5、您是否有生食蔬菜、瓜果?
6、您的孩子有没有经常吸吮手指?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导致我外阴瘙痒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对于我来说,需要做哪些治疗?治疗过程中有什么风险吗?
4、我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能治好吗?会复发吗?
5、如果不治有什么危害吗?我的性伴侣需要同时治疗吗?
6、在治疗过程中我该怎么护理?以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7、如果需要用药,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观察外阴和阴道有无特征性症状,初步判断病情;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能建议患者做肛周拭纸检查、粪常规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外阴和阴道有无特征性症状,如外阴是否有红肿、溃疡,阴道分泌物的颜色、性状、量和气味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主要为蛲虫的检出试验。
1、肛周拭纸检查
常用棉签肛拭法和透明胶纸粘贴法。一般在清晨便前采样,采样前不要清洗肛周或外阴部,可能连续检查数天。
2、成虫检查
根据雌虫的生活习性,于患者入睡后1-3小时,可在其肛门、会阴、内衣等处找到成虫,反复检查多可确诊。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当地的蛲虫病流行情况,患者的个人卫生情况、与患者密切接触等病史,再结合患者的症状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一般可对本病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与外阴炎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外阴蛲虫病应与外阴炎进行鉴别。外阴炎有外阴瘙痒的症状,蛲虫病患者也有会阴处的瘙痒,但外阴炎一般都是由细菌、真菌或接触刺激性物质引起的,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蛲虫病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外阴蛲虫病主要通过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进行驱虫和杀虫治疗。由于蛲虫病易于再感染及复发,需重复治疗1-2次。必要时对家庭成员同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治疗-药物治疗:
1、内服药
(1)阿苯达唑:为驱虫首选药物。
(2)甲苯达唑:主要是抑制虫体摄取葡萄糖。治愈率达95%以上。
(3)噻嘧啶:为广谱驱虫药,抑制虫体胆碱酯酶。
2、外用药
如蛲虫膏、2%氧化氨基汞软膏或龙胆紫等涂于肛周,有止痒杀虫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噻嘧啶、蛲虫膏、2%氧化氨基汞软膏、龙胆紫。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外阴蛲虫病的治疗周期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外阴蛲虫病的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外阴蛲虫病预后一般较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引起外阴、会阴及肛周瘙痒,影响患者的情绪以及正常的日常生活。
2、本病具有传染性,可引起周围人群的感染。
预后-治愈性:
通过合理、规范的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
预后-复发性:
可能会复发。
日常-总述:
外阴蛲虫病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餐前便后洗手,经常剪指甲,不吮吸手指等。同时遵医嘱规律用药,坚持治疗,防止反复发作。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用药物或更换药物。
2、掌握所用药物的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3、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少数服用阿苯达唑病例有口干、乏力、嗜睡、头晕、头痛、恶心以及上腹不适等症状。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和医生说明情况。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吮吸手指。
2、患儿被褥及内衣裤应勤洗换,用开水洗烫煮沸;衣被、食物、玩具等物品用开水煮沸以杀死虫卵。
3、每天用温水清洗患儿肛门、会阴,穿满裆裤,防止小儿用手搔抓肛门。
4、避免过度搔抓患处,勿用刺激性药物或肥皂擦洗。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饮食调理:
外阴蛲虫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调理,合理膳食,促进恢复。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豆浆、蛋类、肉类等。
2、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饮食禁忌:
驱虫期间不宜进食过多油腻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为传染性疾病,可通过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染的发生。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手卫生。
2、勤剪指甲,教导孩子不要吸吮手指和咬指甲。
3、家人以及儿童之间不要共用毛巾、浴巾、餐具、脸盆、浴盆,要对这些物品定期消毒。
4、避免和已经患有蛲虫病的患者接触,做好隔离措施。
5、对污染物品如衣裤、玩具等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防止再次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