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疾病概述: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起自髂内动脉第1分支――髂...
养生
疾病名称: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
疾病概述: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起自髂内动脉第1分支――髂腰动脉的腰支,故又称为下部附加根动脉,主要构成骶3节段以下脊髓的血供,亦可能参与腰段大根动脉的组成。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是指手术误伤、肿瘤压迫等原因导致下部附加前跟脊髓动脉受损或受压而引起的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失控、马鞍区的感觉障碍、双下肢瘫痪等症状。早期通过手术治疗,一般预后尚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大小便失控、马鞍区的感觉障碍、双下肢瘫痪
主要病因: 血管病变、手术误伤、肿瘤压迫
检查项目: 电生理检查、腰椎穿刺、X线检查、磁共振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主要是由手术误伤附加根动脉、巨大肿瘤压迫附加根动脉或血管本身具有病变所导致。
病因-基本病因:
1、血管疾病
因血管硬化、粥样硬化为病变引起血管栓塞。
2、手术误伤
因下部附加根动脉大多发自髂内动脉的髂腰动脉腰支,因此,在对该处施术时易将其误扎,尤其术中遇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时。
3、肿瘤压迫
较为少见,主要是由于腹腔内较为空虚,除非巨大的肿瘤,一般不易对该血管形成压迫。
4、其他外伤
可在骨盆损伤时伴发本病。
症状-总述:
视血管的解剖特点及血栓或损伤部位不同,对脊髓血供范围的影响亦不一样,因此症状差别较大。如该血管参与腰段大根动脉的组成,则可显示胸12以下至骶5段脊髓缺血征,以双下肢瘫痪为主。否则,主要影响骶3以下,症状明显较轻。但其均引起马鞍区的感觉障碍及盆腔内脏功能失调,其中以大小便失控为多见。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导致患者运动障碍、反射改变。
就医-门诊指征:
1、排便困难或大小便失禁;
2、双下肢无力甚至瘫痪;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咨询骨科、神经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5、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6、以前得过血管硬化等血管疾病吗?
7、最近有没有做过比较大的手术?
8、骨盆有受过什么损伤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病情还会继续恶化吗?
2、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会的这个病?
3、病情严重吗?有没有生命危险?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吗?
4、需要做什么检查?
5、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需要住院吗?
6、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双下肢瘫痪或大小便失控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诊时,医生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腰椎穿刺、X线检查及共振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1、电生理检查
本检查通过检查患处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对其波形进行测量分析,可以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结果可以用来作为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
2、腰椎穿刺
压颈试验通畅,可以检测出患者是否有脊髓水肿及梗阻的症状,进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影像学检查:
1、磁共振(MRI)
可以显示出病变部位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还可确定手术范围。
2、X线检查
脊柱X线平片可确定脊柱的受损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对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双下肢瘫痪及大小便失禁者,应考虑本病,尤其是在下腹部施术之后发生者。
治疗-治疗原则:
对有明确原因的致压、手术误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阻塞,应设法及早施术解除压迫,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以求尽早恢复脊髓血供。一旦引起脊髓变性,则大多难以获得满意恢复。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无需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特效药。
治疗-手术治疗:
应尽早通过手术解除血管梗阻或压迫,恢复脊髓血管,改善患者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病情、是否出现脊髓变性、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若及时治疗,解除血管梗阻或压迫,一般可缓解相应症状。
预后-危害性:
可出现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控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1、可通过及时治疗缓解患者相应症状。
2、若出现脊髓变性,则较难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及出院后应当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可适当了解本病相关知识,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预后,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对患者给予更多的耐心,安慰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日常-生活管理:
1、为患者提供安静环境,避免声光刺激,以免加重患者因发热引起的烦躁不安、头痛及精神方面不适感。
2、患者最好选择宽松、舒适的棉制品衣物,并注意勤洗勤换,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渣屑。
3、科学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手术后7天需复查伤口恢复情况。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早期康复。
饮食建议:
1、少吃多餐,有利于降低机体的低密度脂蛋白,预防疾病。
2、经常喝茶也可以预防血管硬化。
4、平时患者应当养成定时、定量进食的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5、可以选择整洁、舒适、优美的进食环境,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饮食禁忌:
1、按时进餐,不宜过快、过烫。
2、限制食盐的摄入。
3、饭前洗手,餐具不与其他人混用,餐具及时消毒。
预防措施:
1、预防血管疾病,或一经发现及时治疗,可降低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的危险因素。
2、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手术,可减少或避免手术误伤发生的概率。
3、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好骨盆,尽量避免骨盆外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