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腺样体炎疾病英文名称: adenoiditis疾病概述: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或增殖体,出...
养生
疾病名称: 腺样体炎
疾病英文名称: adenoiditis
疾病概述: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或增殖体,出生后即存在,逐渐增大,6~7岁时最大,一般10岁以后萎缩,青春期后大多消失。腺样体炎(adenoiditis)主要指急性腺样体炎,是腺样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儿童。常为细菌感染,也有病毒和细菌混合性感染。患者常有流鼻涕、耳塞等局部症状,也可出现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本病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通过手术切除腺样体。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腺样体
常见症状: 流鼻涕、耳塞、张口呼吸、发热、畏寒
主要病因: 多为细菌感染所致,也有病毒和细菌混合性感染
检查项目: 血常规、细菌培养、X线、CT、纤维鼻咽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治疗,可能影响患者的全身发育,患者应及时就医,查明病情,尽早处理。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以3~10岁为多见,男女无差别。
2、成人的腺样体多已退化、消失,极少患此病。
病因-总述:
本病多为细菌感染所致,也有病毒和细菌混合性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肠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病因-危险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容易发病,比如患有免疫缺陷病者、服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者、营养不良者等。
症状-总述:
局部症状通常有流鼻涕和耳塞,鼻涕可为水样涕或黏脓性,鼻塞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和哺乳困难。如果炎症累及咽鼓管,也常有轻微耳痛、耳闷胀闭塞感和听力下降等中耳炎的表现。婴幼儿全身症状较为明显,常有畏寒、发热,体温常达39℃以上。部分患者在患病期间有打鼾表现,治愈后鼾声消失。
症状-并发症:
1、可并发咽炎,患者有吞咽痛等表现。
2、如果炎症累及咽鼓管,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3、如鼻咽部炎症反复刺激,可引起腺样体肥大,导致腺样体面容、打鼾、睡眠不足等,长期存在可引起全身发育差、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等,还可能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流鼻涕和鼻塞的症状;
2、出现轻微耳痛、耳闷胀闭塞感和听力下降等症状;
3、伴有畏寒、发热、咽部疼痛等症状;
4、出现其他异常的症状或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要到耳鼻喉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哪里不舒服?是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近期有加重吗?
2、您(孩子)除了这些症状以外?还有什么其他不适吗?
3、您(孩子)在就诊前吃过药吗?症状有缓解吗?
4、您(孩子)之前发生过类似的症状吗?发生过多少次?是怎么治疗的?
5、您(孩子)在出现这些症状以前有过受凉或过度劳累的情况吗?
6、您(孩子)之前患过上呼吸道感染吗?还患有其他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需要做什么检查?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流鼻涕、耳塞、张口呼吸、发热、畏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进行血常规、细菌培养、X线、CT、纤维鼻咽镜检查等进一步了解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体温是否正常,然后进行口咽检查,可见粘脓性分泌物自鼻咽流下粘附于咽后壁。鼻腔、口咽也有不同程度急性炎症现象。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通过血常规检查患者体内是否有感染,如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增高,提示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数增高,则提示病毒感染。
2、细菌培养
通过分泌物培养可帮助明确致病菌,确定病原体类型,同时还可进行药敏试验,指导医生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检查-其他检查:
使用小儿型纤维鼻咽镜检查,可见腺样体充血肿大,表面覆有渗出物。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X线、CT检查,了解局部组织变化,有助于排除症状相似的鼻咽部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多在受凉、劳累等诱因后出现,局部症状为鼻塞、鼻分泌物增多,鼻塞严重时有张口呼吸、睡眠打鼾、哺乳困难等表现。病初时有高热等全身症状,早期容易误诊为急性传染病或其他疾病。有时可并发中耳炎。体检见咽后壁有自鼻咽部往下流的分泌物附着,鼻咽部检查见腺样体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颈部淋巴结可肿大并有压痛。诊断过程中需与急性鼻-鼻窦炎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鼻-鼻窦炎
此病也有鼻塞、流涕等症状,有时很难依靠临床症状区分。鼻窦炎可有周期性头痛,有时有牙痛,鼻部检查可见中鼻甲肿胀、充血,中鼻道或嗅裂中有脓涕,窦壁有压痛或叩痛,鼻窦X线或CT检查可鉴别。
2、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有夜间咳嗽、声嘶、清嗓、哮喘和嗳气等症状,咽部黏膜呈鹅卵石样表现、慢性炎症表现、腭部肿胀,要检查是否有食管外反流,尤其2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更高。可通过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高热可及时使用退热剂;症状较重者选用足量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本病反复发作,也可考虑进行腺样体切除术。
治疗-一般治疗:
1、婴幼儿须卧床休息至体温降至正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2、供给大量新鲜果汁及温热饮料,给予维生素B、C等。
3、鼻分泌物多者,可用0.5~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使鼻塞症状缓解。
4、出现高热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辅助物理降温。
5、咽后壁有分泌物者,可用含漱剂漱口。
治疗-药物治疗:
1、解热镇痛药
有高热的患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缓解患者症状,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2、抗感染药物
医生会应用广谱抗生素,待药敏试验结果明确后调整为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也可选择阿昔洛韦、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阿昔洛韦、奥司他韦
治疗-手术治疗:
如本病反复发作,6个月内急性腺样体炎发作4次以上,在炎症控制的基础上可考虑进行腺样体切除术。医生可选择腺样体切除器切除法或是腺样体刮匙刮除法,将腺样体去除。如果患者还同时有扁桃体受累的风险,医生也可能建议同时进行扁桃体切除。具体的手术方式由医生、患者、患者家属共同决定。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一般不影响寿命;如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腺样体通常于10岁后逐渐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通常不再患病。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流鼻涕、耳塞、张口呼吸、发热、畏寒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全身发育不良、营养差、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导致心理、性格的异常。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一般不影响生长发育。
预后-复发性:
本病有反复发生的可能。
日常-总述:
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相信医生的治疗技术,严格遵医嘱用药,术后注意监测病情,恢复期间注意休息,多喝水。
日常-用药护理:
医生可能会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治疗,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的用量,以维持足够的药物浓度,避免浓度不足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平时注意多喝水,保持口腔清洁,每次餐前、餐后用漱口液漱口。
2、治疗期间要注意多休息,咨询医生后可以适当的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但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3、天凉注意添衣,预防感冒。
日常-病情监测:
术后注意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若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打鼾或张口呼吸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手术部位肿胀所致,通常过一段时间即可恢复。
2、术后手术切口部位可能会出现白痂,一定要注意避免撕落这些白痂,影响伤口愈合。
3、术后的患者饮食尽量以松软的食物为主,术后24小时内尽量避免食用奶制品,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冰棒等食物,有利于缓解疼痛。
饮食调理:
患者的饮食尽量以清淡、富有营养为主,注意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饮食建议:
1、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3、可以适当吃一些清热去火的食物,如苦瓜、冬瓜等。
饮食禁忌:
患者应避免在未痊愈前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油腻食物。
预防措施:
根据引起腺样体炎的病因,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去除室内潮湿的空气。
2、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过度操劳,若劳累后应及时调整休息。
3、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4、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