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项痹疾病别名: 颈痹疾病概述: 项痹又称为颈痹,以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麻木、眩晕、头...
养生
疾病名称: 项痹
疾病别名: 颈痹
疾病概述:
项痹又称为颈痹,以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麻木、眩晕、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生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感受外邪或跌仆损伤等因素有关。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本病往往呈慢性发病,缠绵难愈,但预后良好。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颈椎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骨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颈部
常见症状: 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麻木、眩晕、头痛
主要病因: 年老体衰、长期劳损、感受外邪、跌仆损伤
检查项目: 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
重要提醒: 若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麻木、眩晕、头痛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缠绵,影响生活和工作。
临床分类:
1、风寒阻络
主要表现为患肢窜痛及麻木,以疼痛为主;颈部活动受限,僵硬,伴有怕风畏寒,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缓。
2、风寒湿阻
主要表现为患肢沉重无力或疼痛麻木,手指屈伸不利;伴头疼、胸闷、饮食减少,颈部活动受限。舌苔胖大,边有齿痕,脉沉或弦滑。
3、气滞血瘀
主要表现为头、颈、肩、背以及上肢疼痛麻木,呈胀闷感;疼痛呈刺痛样,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弦涩。
4、痰湿阻络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饮食减少;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5、肝肾不足
主要表现为患肢麻木疼痛,两目干涩,眩晕头痛,伴有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
6、气血亏虚
主要表现为患肢及指端麻木,手部肌肉萎缩,指甲凹陷无光泽,皮肤干燥发痒;伴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感受外邪或跌仆损伤等因素有关。临床有虚实之分:初期、中期多为实证,主要由风寒湿痹阻,气滞血瘀,痰湿阻络所致;后期多为虚证,常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其病位在颈部。
病因-基本病因:
1、年老体衰
年老正弱,或久病失养,气血衰退,肝肾亏虚,筋脉失养,不荣则痛,导致本病。
2、长期劳损
长期伏案工作及不良姿势等原因造成颈椎的慢性劳损是目前颈椎病的主要因素。长期伏案低头工作,颈部劳损,伤及筋脉,项部气血瘀滞导致本病。
3、感受外邪
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替等原因,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留注颈项部关节,经络痹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发为本病。
4、跌扑损伤
跌倒外伤,损伤项部筋脉,气血经脉痹阻,导致本病发生。
症状-总述:
项痹主要表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麻木、眩晕、头痛等症状。本病起病隐袭,常反复发作;颈部麻木疼痛,活动不利,甚则连及头部与两臂,两手内外侧酸胀麻木疼痛;多伴头痛、头晕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期患者活动头颈部可以引起颈、肩、臂部痛,或呈上肢放射痛,常伴手指麻木感,晚间可因痛重而影响休息。少数患者需用手保护患部,防止触碰颈部而加重症状。慢性期患者多感颈部或肩背部酸痛、上肢根性疼痛或指端有麻木感。
2、此外,尚有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部分患者患肢可呈现肿胀,皮肤色暗红或苍白。风寒及劳损可为发病的诱因,但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
症状-并发症:
湿疹、压疮
患者出现二便功能障碍的时候,如不注意皮肤护理,容易发生湿疹、压疮。
症状-伴随症状:
多伴头痛、头晕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若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麻木、眩晕、头痛等。
2、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
以上均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骨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X线摄片检查、CT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麻木等症状?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
3、最近有没有受伤过?
4、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7、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5、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6、治疗后会复发吗?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还需做西医的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肢体外形、动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颈部、四肢、问疼痛、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肢体了解颈部是否肿胀、局部皮肤温度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颈椎的特殊试验包括前屈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上肢后伸试验等。用于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正侧位、双侧斜位和过伸过屈侧位摄片可以了解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椎间孔的大小,以及椎体间稳定性好不好等很多有用的信息,对诊断大有帮助。
2、CT检查
CT检查对诊断椎间盘突出没有磁共振成像(MRI)的对比度好,但对了解后纵韧带有无骨化很有帮助。
3、MRI检查
与CT、X线摄片互为补充。MRI对了解椎间盘退变的程度,以及脊髓内部如变性空洞、肿瘤等情况,是其他两者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麻木、眩晕、头痛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此外需要与肩痹、落枕加以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起病于中老年。常有颈椎长期劳损或外伤等病史。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之人。发病缓慢,呈波浪式发展。
2、颈部疼痛、麻木、酸胀,连及头、肩部、上臂疼痛,有相应的压痛点伴感觉异常。颈部僵直,转动不灵,活动受限,上肢乏力,甚至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可有眩晕、耳鸣、头痛、视物模糊等症。
3、运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诊断-鉴别诊断:
1、肩痹
肩痹是以肩关节的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项痹有时亦可痛连肩部,但是以颈项部的疼痛麻木为主。
2、落枕
是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颈部僵硬疼痛,落枕发病急,病程短而容易痊愈。项痹多起病于中老年,常有颈椎长期劳损或外伤等病史,发病缓慢,病程较长。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方法很多,根据其类型、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来进行选择。手法治疗和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常配合药物和练功等方法综合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仅适用于极少数经过严格的、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有明显的颈脊髓受压或有严重的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表现者。
治疗-药物治疗:
1、风寒阻络
(1)方药:葛根汤加减。
(2)常用中药: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3)中成药:天麻丸。
2、风寒湿阻
(1)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2)常用中药:羌活、独活、姜黄、当归、黄芪、赤芍、藁本、防风、甘草、川芎等。
(3)中成药:颈复康颗粒。
3、气滞血瘀
(1)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熟地黄、白芍、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羌活、没药、地龙。
(3)中成药:颈复康颗粒、骨友灵贴膏。
4、痰湿阻络
(1)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常用中药: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
5、肝肾不足
(1)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
(3)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6、气血亏虚
(1)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3)中成药:八珍丸。
治疗-相关药品:
天麻丸、颈复康颗粒、骨友灵贴膏、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八珍丸,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各型颈椎病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者,神经根与脊髓压迫症状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2、常用术式
(1)前路椎间盘及骨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
(2)侧方减压和椎间融合术:主要适用于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
(3)颈椎后路减压术或椎管扩大术:适用于经前路手术后效果不佳,多节段椎管狭窄者。
治疗-其他治疗:
1、手法治疗
(1)可用轻柔的按、拿、一指禅推等手法在枕下、椎旁及肩背部治疗,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从而加强局部气血运行,促进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为下一步手法治疗创造条件。同时,可减轻因肌张力增加而造成的对颈部脊柱的牵拉力。
(2)对有神经根症状者,可采用颈椎旋转手法治疗。此类手法宜轻柔和缓,避免粗暴猛烈地旋转头部,以免发生颈椎的骨折、脱位或椎动脉损伤等。更不宜在颈侧方做用力的推扳手法,以免引起脊髓损伤,对有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尤应注意。
(3)此外,在麻醉下进行颈部推拿是非常危险的,应禁止。
2、牵引治疗
用手法或器械进行颈椎牵引,有利于局部病变组织充血和水肿的消退,缓解肌痉挛。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宽,以扩大椎间孔,降低椎间盘内压,缓解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松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并有利于向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纳。本法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通常采用颌枕带牵引,但是脊髓型颈椎病应慎用。
3、针灸治疗
(1)针灸治疗本病可明显改善症状,尤其对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有较好的效果,对其他类型颈椎病的症状也有一定改善作用,宜配合牵引、按摩、外敷治疗。若颈项部疼痛不适较严重者,可配合颈夹脊行针刀、埋线疗法,可增强疗效。
(2)主穴颈夹脊、阿是穴、天柱、后溪、申脉。风寒痹阻配风门、大椎;劳伤血瘀配膈俞、合谷;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头晕头痛配百会、风池;恶心、呕吐配中脘、内关;耳鸣、耳聋配听宫、外关。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颈夹脊针刺时强调针感传至患侧肩背、前臂。
3、西药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及镇静剂对症治疗。局部有固定且范围较小的压痛时,可用泼尼松加1%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4、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对脊柱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尤为重要。但是,功能锻炼要讲究方式、方法,因人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次锻炼以疼痛等病情无加重,颈肩背部有轻微酸热、舒适为度。
(1)注意事项
①急性加重期,宜颈围制动休息为主,减少活动;颈椎活动和缓(可参考打太极拳的节奏速度),幅度由小到大,运动保持在生理范围内,在最大活动度时静力保持5秒钟;颈椎活动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颈肩肌肉轻度酸热舒适、不疼痛为宜。每日2-4组,持之以恒。
②眩晕明显、椎间盘突出巨大、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等患者暂不宜过多活动锻炼。禁忌进行快速、大幅度、反复、过多的用力摇晃颈椎。功能锻炼禁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禁忌急于求成,运动过量。
③颈椎病变的患者应避免风寒潮湿,注意保暖。
④功能锻炼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注意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卧姿,枕高适中。推荐参加游泳、放风筝、羽毛球等体育活动。
(2)五步颈椎康复操
①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颈椎活动功能,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整体调整颈椎的内外平衡,又体现了启承转合的连贯性和衔接性。第一步“重天看地”,主要通过颈椎自然生理活动,拉伸颈前颈后肌群,缓解颈部肌肉痉挛,舒筋止痛,同时为下一步活动做好准备;第二步“旋颈望踵”;第三步“回头望月”,继续缓解颈部肌肉痉挛,侧重改善颈椎各方位活动功能;第四步“雏鸟起飞”,通过强力拉伸颈肩背部的肌肉,增加肌肉对颈椎的保护作用;第五步“摇转双肩”,对颈肩部肌肉进行舒缓、放松。
②本套颈椎康复操患者的接受性较好,所有患者均能按照要求掌握,有较好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练习时要求患者动作舒缓,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练习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治疗-治疗周期:
项痹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项痹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项痹的转归及预后与起病原因、证候类型、素体强弱等因素有关。凡感受外邪新病,病情大多轻浅,预后良好。若因颈部外伤、长期劳损,或素体虚弱,或虽感受外邪引起但失治,病情反复发作,都能使项痹由轻到重,病情迁延。临床出现眩晕加重,甚至血压升高、吞咽困难,以及视力、听力障碍等症,或下肢瘫痿,二便异常,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能力,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若病情反复发作,病情缠绵,临床出现眩晕加重,甚至血压升高,吞咽困难,视力、听力障碍等症,或下肢瘫痿,二便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能力。
预后-治愈性:
若病情轻浅,及时正确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本病病情反复发作,若引起项痹的长期低头工作,不良姿势等因素没有彻底纠正,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使本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注意颈部保暖、加强功能锻炼,注意情志调摄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了解战胜疾病的信心。
2、对过分紧张焦虑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以转移注意力,并鼓励患者培养多方面的情趣和爱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一日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50ml为宜。注意观察服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服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注意血压等变化。
2、颈项僵硬的患者,可遵医嘱用红花油、麝香风湿油涂擦,按摩直至局部发红。
3、补益类汤剂宜文火煎煮,温热服用,如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服药后观察有无饮食减退等情况。
日常-生活管理:
1、居室宜空气清新,环境舒适安静,温度、湿度适宜。
2、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
3、睡眠时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睡枕的位置应放在颈部的后方,用以衬托生理前屈度,不宜放在后枕部,以免抬高头部,使颈生理曲度改变。
4、保持颈部良好姿态,不宜多做颈部旋转动作,避免发生昏厥甚至猝死。不做长时间的低头工作,如织毛衣、打字、缝纫等。
5、注意颈部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
6、急性期卧床制动,头部前屈,枕头后部垫高,保持上肢上举或抱头等体位。必要时在肩背部垫软垫,进行治疗或移动体位时动作要轻柔。
7、缓解期可适当下床活动,避免快速转头、摇头等动作,卧位时保持头部中立位枕头水平。
8、康复期可下床进行肩部、上肢活动,在不加重症状的情况下逐渐增大活动范围。
日常-病情监测: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肢体有无麻木、冲胀感,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观察及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3、有无逐渐形成走路困难或四肢瘫痪,经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无改善。
4、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应积极抢救。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日常-术后护理:
1、四肢运动要从卧位逐渐过渡到半卧位、坐位,然后是下床活动。
2、逐渐增加肌力训练的量,对指、分指抓拿等动作应着重训练。
3、下肢训练如抬高腿部、下肢负重抬举、伸屈活动,以加强肌力和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训练站立、迈步,行走。同时患者可进行理疗和生活自理训练。
饮食调理:
饮食主要以营养丰富、清淡、素食、宜消化为主,多食蔬菜、水果等,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不好消化的食物,忌烟酒。
饮食建议:
1、风寒痹阻的患者宜进祛风散寒温性食物,如大豆、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可食鱔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等。
2、气滞血瘀的患者宜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白萝卜、木耳等。可食醋泡花生等。
3、痰湿阻络的患者宜进健脾除湿的食品,如山药、薏苡仁、赤小豆等。可食冬瓜排骨汤等。
4、肝肾不足患者宜食滋补肝肾的食品,如黑豆、核桃、枸杞等。
5、气血亏虚的患者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红枣、桂圆等。可食桂圆莲子肉煲鸡汤等。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以免影响脾胃功能,聚湿生痰。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病情。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酒等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感受外邪或跌仆损伤等因素有关。因此平时注意坐立姿势,颈部保暖,加强体质锻炼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本病多发于低头工作的职业人员,如会计、文案人员、缝纫工等工种,故应指导调整工作姿势,减轻劳损。平时活动颈部,常做颈部保健操。
2、保持良好的睡卧姿势,枕头不宜过软、过硬,或是过高。
3、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4、头颈部不做剧烈的运动,不做突然后转等动作,以免引起不适。
5、生活要有规律,防止劳倦,保证充足的睡眠。
6、根据体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气功、做操等。
7、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血压变化,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8、饮食有节,合理膳食,有高血压者须低盐饮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