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疾病别名: 小儿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疾病概述: 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疾病别名: 小儿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疾病概述:
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由大量结核杆菌同时或在极短时间内相继进入小儿血流,广泛散布到肺所致。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和结核感染中毒症状,小婴儿可有喘息和呼吸困难。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多数患儿可痊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呼吸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长期发热、喘息、呼吸困难
主要病因: 结核杆菌侵入血流,广泛散布到肺
检查项目: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核菌检测、脑脊液检查、胸部X线检查、CT、体格检查
重要提醒: 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多数患儿可痊愈,因此家属应及早带患儿就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在我国,肺结核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动物(主要是牛),带菌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呼吸道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喷嚏、大笑等方式排出的结核杆菌悬浮在飞沫核中播散,健康人吸入可致感染。
2、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
如饮用带菌的牛奶、患病孕妇母婴传播及皮肤伤口感染等方式传播,但此类传播方式现已罕见。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营养不良、患传染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的小儿。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医疗卫生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结核病的防治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流行情况大为好转。小儿结核感染率、患病率均有明显下降。
病因-总述: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由原发型肺结核发展而来。感染肺结核的患儿,尤其是营养不良、患传染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的小儿,使结核杆菌易穿过血管壁进入血液,从而导致本病。
病因-基本病因:
结核杆菌大致通过以下途径侵入血流。
1、肺内原发灶或胸腔内淋巴结干酪样病变破溃侵入血管。
2、结核杆菌接种在血管壁上,发生血管内膜干酪性血管炎,病灶内的结核杆菌溃入血流。
3、肺内结核杆菌经毛细血管直接进入血流。结核杆菌在肺内形成粟粒样小结节,一般需3周时间。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
婴幼儿免疫功能较弱,易感染结核杆菌。
2、居住环境
拥挤的住房不利于阳光的照射及空气的流通,容易造成结核杆菌感染发病。
3、抗病能力减弱
营养不良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肺结核发病风险增加。
4、使用免疫抑制剂
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肺结核发病风险增加,感染后易发生血行播散。
症状-总述:
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伴或不伴有咳嗽,小婴儿可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一些患儿有头痛、呕吐、惊厥等脑膜刺激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和胸痛等。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黏液痰。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若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痰可呈脓性。
2、全身症状
发热为最常见的全身性症状,多为持续高热,即体温高于39℃,部分患儿有倦怠乏力、盗汗(睡觉时出汗)、大哭不止、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
3、皮肤症状
少数患儿有皮肤粟粒疹,表现为瘀点样红色皮疹。
4、其他
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其他症状,大便呈稀便或水样便;一些患儿有头痛、呕吐、惊厥等脑膜刺激症状。
症状-并发症:
1、淋巴结结核
常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坏死液化、破溃、痿管形成等。
2、结核性心包炎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界扩大、颈静脉怒张等表现。
3、结核性腹膜炎
常有腹腔积液或腹膜粘连,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腹壁揉面感等。
4、气胸
可并发自发性气胸。
5、呼吸衰竭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机体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严重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代谢功能紊乱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危重者若不及时处理,会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乃至危及生命。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反复发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2、伴反复咳嗽、咳痰;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儿科、小儿呼吸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患儿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孩子最近接触过结核患者吗?
6、孩子平时的免疫力怎么样?
7、孩子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孩子怎么隔离啊?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孩子可以耐受这些检查吗?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孩子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9、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小儿出现长期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然后可能建议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核菌检测、脑脊液检查、胸部X线检查、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肺部体格检查往往缺乏明显的体征,在病灶融合或继发感染时,可听到细湿啰音。约50%小儿可有全身淋巴结和肝、脾大。眼底检查可在脉络膜发现结核结节,少数患儿可见皮肤粟粒疹,两者的出现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结核菌素是结核杆菌的特异代谢产物,是鉴定人体是否感染结核杆菌和感染反应程度的一种生物制剂,包括旧结核菌素(OT)和结核杆菌纯蛋白衍化物(PPD)。在前臂皮内注射PPD0.1ml,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硬结直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于诊断具有较大价值,为当前重要的诊断依据。
2、结核菌检测
胃液或痰液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结核病的诊断可确立。
3、脑脊液检查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应常规进行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观察有无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在病程的早期,由于结节太小,在胸部X线片上看不到粟粒性阴影。胸X线片表现为磨玻璃影或肺纹理增多和变粗,或出现稀疏的、分布在下肺野的小点状阴影。典型的粟粒状阴影出现后,胸部X线片可见无数细小(1~2mm)的粟粒状阴影,布满双肺,粟粒阴影的密度、大小、分布均匀,称为“三均匀"。
2、CT
胸部CT表现与胸部X线片相同,但对早期粟粒阴影的显示较胸部X线片敏感。
诊断-诊断原则:
对于有长期发热,胸部影像学显示典型的“三均匀”粟粒阴影,PPD阳性和(或)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者,临床诊断不难。对PPD皮试阴性或疑难病例,可根据抗结核治疗有效反应或结核杆菌培养阳性作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肺炎
各种肺炎因病原体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但大都起病急,伴有发热、咳嗽、咳痰明显,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胸片表现密度较淡且较均匀的片状或斑片状阴影,抗菌治疗后体温迅速下降,1~2周左右阴影有明显吸收。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发生于老年人,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少有咯血。冬季多发,急性加重期可以有发热。肺功能检查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支气管扩张
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多有大量脓痰,常反复咯血。轻者X线胸片无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典型者可见卷发样改变,通过CT检查能发现支气管腔扩大,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治疗主要为使用抗结核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联合全身支持治疗等综合进行治疗,药物治疗要遵循早期、全程、适量、规律、联合的原则。
治疗-对症治疗:
病情严重者,可静脉补充葡萄糖、人血白蛋白等,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功能,提高免疫力。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结核药物
在治疗的强化阶段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3个月,维持治疗阶段继用异烟肼、利福平6~9个月。如病情严重,可使用链霉素1~2个月。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时,按结核性脑膜炎治疗。
2、激素治疗
对于有高热和中毒症状、肺部有弥漫粟粒影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多用氢化可的松、甲基泼尼松龙或泼尼松,剂量同原发性肺结核,总疗程4~6 周。
治疗-相关药品: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糖皮质激素,多用氢化可的松、甲基泼尼松龙、泼尼松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如能早期诊断,积极给予合理、有效、持久的联合治疗,预后良好,可望治愈。如诊断治疗过晚,合并肺外结核,则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结核杆菌可能会传染他人。
2、可并发气胸、呼吸衰竭等,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3、重症患者,若延误治疗,可能出现死亡。
预后-治愈性:
多数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儿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家长还应定期带患儿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可并发气胸、呼吸衰竭等,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家长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结核杆菌可能会传染他人,一般需要对患儿进行隔离,患儿可能因此产生恐惧心理,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2、护理措施
(1)家长应该放平心态,不着急上火,帮助患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情绪激动延误患儿病情。
(2)家长可为患儿安排有趣的室内游戏,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提高患儿的兴致,避免患儿哭闹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舒适温暖的居住环境,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意外感冒的发生。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应带领患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家长应勤为患儿洗手、洗澡,勤打扫患儿住所卫生。
5、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日常-复诊须知:
患儿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建议家长每月都带患儿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儿应补充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儿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A、C,可以多吃樱桃、橙子等。
3、家长可给予患儿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家长可以多给患儿提供虾皮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5、患儿应多喝水,可以缓解患儿的症状,并且促进排痰。
6、若患儿为六个月以下的婴儿,建议纯母乳喂养。
饮食禁忌:
1、患儿要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喱、冰激凌等。
2、患儿应避免吃过多油腻的食物,如炸鸡等。
3、建议少吃垃圾食品。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接种卡介苗。
2、避免接触结核患者。
相关疫苗:
儿童应积极接种卡介苗降低本病的发生危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