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疾病英文名称: haemophilus influenzae pne...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
疾病英文名称: haemophilus influenz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疾病概述: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haemophilus influenzae pneumonia in children)是由嗜血流感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多见于6个月~5岁的婴幼儿。本病进展缓慢,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气促等,严重者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由于该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与其他肺炎相混淆,故其诊断依赖于病原学检查,患儿应注意尽早就医以明确病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小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胸痛、气促
主要病因: 嗜血流感杆菌感染
检查项目: 血常规、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胸腔积液培养、血培养、X线检查、体格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出现疑似症状,家属应立即带孩子就医。
流行病学-传染性:
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感染嗜血流感杆菌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我国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8%~20%,在常规接种疫苗之前,5岁以下儿童年发病率为67/10万~130/10万;广泛接种疫苗后,儿童发病率下降至1/10万,5岁以上的儿童中侵袭性发病率则稳定在0.5/10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6个月~5岁的婴幼儿多发。
2、男女均可发病,在婴幼儿组男女之比约1.5∶1。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病因-总述:
嗜血流感杆菌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因,多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造成感染。该菌主要寄生于上呼吸道(鼻咽部),其B型荚膜株致病力最强,常引起侵袭性疾病,临床上也以B型嗜血流感杆菌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
症状-总述: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起病较缓,病程为亚急性。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继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发绀(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热
为最常见的症状,患儿面部潮红,体温一般高于38.5℃。
2、咳嗽
常表现为痉挛性咳嗽,即剧烈地、连续咳嗽,咳嗽后可发出类似鸡叫的声音,缓解后一会又开始,反复发生。
3、呼吸困难
患儿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大口呼吸,躺着难以呼吸,坐起来呼吸会好一些。
4、气促
表现为呼吸急促,喘不上气。
5、胸痛
严重时可发生胸闷、胸痛,咳嗽时胸痛会加剧。
症状-并发症:
1、脑膜炎
患儿出现脑膜炎刺激症状,严重者出现谵妄,神志不清。
2、肺脓肿
婴幼儿患者多并发肺脓肿。
3、脓胸
患儿出现肺脓肿后,脓肿破入胸腔可发生脓胸。
4、败血症
嗜血流感杆菌侵入血液循环内,如若未能及时就医治疗细菌则会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急性全身性感染。
5、心包炎、化脓性关节炎
小儿容易伴发心包炎和化脓性关节炎,如有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或反复发热、面部潮红;
2、反复剧烈咳嗽;
3、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大口呼吸;
4、伴胸闷、胸痛;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综合医院可选择儿科、儿内科。儿童专科医院,选择小儿呼吸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孩子有什么基础疾病吗?比如支气管炎?
6、孩子最近有没有感冒呢?
7、孩子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可以耐受这些检查吗?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孩子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9、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判断其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血常规、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胸腔积液培养、血培养等方式明确患儿发病原因,多还需通过X线检查对患儿发病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一般会对患儿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常通过以下视触叩听等方式进行:
1、视诊
肺炎患儿可有精神不振。
2、触诊
常有发热,可有触觉语颤增强,有时累及胸膜可触及胸膜摩擦感。
3、叩诊
可有肺实变体征,如叩诊实音。
4、听诊
受累肺区常能闻及湿啰音,部分患者可有肺实变体征,如支气管呼吸音等。有时累及胸膜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通常可见白细胞普遍升高,通常为(15~30)x109/L。有时伴有淋巴细胞的相对或者绝对升高,重症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可减少。
2、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相对简便,标本易于获得,可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以具荚膜的B型多见。药敏试验可对病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以决定后续的抗感染药物。
3、胸腔积液培养
若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累及胸膜出现胸腔积液或者并发脓胸,可抽取少量胸腔积液分离培养,培养出流感嗜血杆菌也可明确诊断。
4、血培养
即血细菌学培养,是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使其中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鉴别的方法。高热时培养出嗜血流感杆菌的阳性率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婴幼儿患者有85%表现为大叶性或者节段性肺炎表现,且肺脓肿多见。早期可见局限性胸膜炎改变或少量胸腔积液。少数婴幼儿胸片可表现为慢性支气管肺炎或者细支气管炎改变,间质水肿明显,呈“绒毛状”改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多会根据患儿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胸部X线表现以及痰细菌培养结果对患者疾病进行确诊。肺结核、肺癌,以及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可能与本病症状相似,多需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
不同致病原所导致的肺炎临床表现会有一些差异,但是还是会有一些交叉性的表现,所以要彻底确诊是何种病原体所致的肺炎,除利用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外,往往有赖于痰细菌培养等病原学检查。
(1)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起病急,症状有寒战、高热、痰量多、痰液黏稠呈砖红色胶冻状痰(果酱状)。X线检查示肺叶或肺段实变,可出现多个小空洞,呈蜂窝状脓肿,并迅速融合为一大空洞,见叶间隙下坠。
(2)大肠埃希菌肺炎:患者一般有慢性基础病,有发热、脓痰及呼吸困难的表现。胸部X线检查示支气管肺炎和脓胸。
(3)厌氧菌性肺炎:多有吸入史 ,常有高热、咳嗽、咳腥臭痰表现。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脓胸、脓气胸、多发脓肿。
(4)肺炎链球菌肺炎:起病急,以寒战、高热、咳铁锈色痰和胸痛为特征。胸部X线检查示肺叶或肺段实变,无空洞,可伴胸腔积液。
(5)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常发生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起病急 ,症状有寒战、高热、胸痛、脓血痰、气急、毒血症症状和休克。胸部X线检查特征为肺叶或小叶浸润、早期空洞、脓胸 ,可见单个或多发液气囊腔,而且X线阴影为易变性,此起彼伏。
2、肺结核
多有全身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X线胸片见病变多位于肺上部,密度不均,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一般抗菌治疗无效。
3、肺癌
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血白细胞计数不高。一般来说,典型的肺癌有区别于肺炎的X线表现,如密度较高的结节影、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但也有与肺炎相似者。“肺炎”若经过抗感染治疗后肺部炎症不消散,或同一部位反复出现肺炎,应警惕肺癌。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和清除感染,医生会根据病因、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病情发展等给予治疗方案。本病多采用药物治疗,各种类型的抗生素是本病的主要治疗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首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或其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2、次选大环内酯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
3、嗜血流感杆菌对青霉素一般不敏感,因此对非产β-内酰胺酶病菌感染者,经典用药为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
4、β-内酰胺类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对β-内酰胺酶稳定,目前可作为优先选用的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通过手术方式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约7天,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若早期诊断并尽早治疗,多数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有效的控制,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婴幼儿患者常可并发肺脓肿、败血症、脑膜炎等,还可迅速进入全身衰竭和末梢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可以通过积极治疗达到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后遗症:
小儿反复感染可遗留支气管扩张的后遗症。
日常-总述:
家长应帮助患儿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意外感冒的发生。
2、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家长应避免带患儿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环境中玩耍。
4、注意卫生,家长应勤为患儿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
5、家长应提前看天气预防,适时为患儿添减衣物。
6、家长应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家长应为患儿补充营养,准备优质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肉羹等。
2、家长要多为患儿准备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长可给予患儿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多给患儿饮水,对缓解咽喉部症状有帮助,并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5、若患者为婴幼儿,建议母乳喂养。
6、若患儿哭闹厉害,难以喂食,可适当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饮食禁忌:
1、家长要避免患儿吃油腻的食物。在平时烹饪炒菜时,尽量避免使用肥肉、奶油及烹调油,并且少买油炸食品。
2、患儿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胡椒、咖喱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接种嗜血流感杆菌结合疫苗。
2、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应为孩子佩戴口罩,尽量避免长期置身于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地区。
相关疫苗:
积极接种嗜血流感杆菌结合疫苗可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