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疾病英文名称: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po...
养生
疾病名称: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疾病英文名称: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T-OPLL
疾病概述:
后纵韧带位于椎管内椎体的后面,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T-OPLL)是胸椎部位的后纵韧带发生的骨化性病理变化,其发生原因不明,目前认为跟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表现为肢体麻木、背部疼痛、行走无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短期内发生截瘫。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多可得到控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跟遗传有一定关系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肢体麻木、背部疼痛、行走无力、二便失禁
主要病因: 其发生原因不明,目前认为是由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检查项目: X线、脊髓造影、CT、磁共振(MRI)
重要提醒: 日常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有研究显示,后纵韧带骨化症几乎仅发生在东亚人群中。
病因-总述:
目前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明了,但普遍认为跟遗传、代谢、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黄种人的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高于白种人,尤其是日本人;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父母和同胞中患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比率分别为26%和29%,这些均提示后纵韧带骨化症与遗传因素有关。
2、代谢因素
与普通人群相比,合并低甲状旁腺激素、低血磷性佝偻病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人群的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率更高。
3、环境因素
(1)饮食习惯也是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危险因素,高盐低蛋白饮食在日本和中国台湾人群中均被证实与后纵韧带骨化症显著相关。
(2)睡眠习惯不好可能也是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危险因素,每天睡眠5h或不足5h的人群与每天睡眠6h~8h的人群相比,患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危险性增加,每天睡眠9h或超过9h也可能增加患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风险。
4、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研究表明,BMP-2、BMP-4、BMP-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维甲酸、雌激素和IL-1等可能也与后纵韧带骨化症相关。
症状-总述:
在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早期,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或者仅有轻微的背部不适或疼痛。有些患者在受到轻微外伤时才出现症状,当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压迫脊髓产生症状,如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大多数患者的神经症状呈渐进性发展,也有患者在短期内出现截瘫。
症状-典型症状:
1、感觉异常
患者有束带感或躯干及四肢疼痛、麻木、发紧、发僵。有患者到医院就诊时仅主诉有持续性背部模糊痛,其病史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2、运动障碍
双下肢行走无力,步态异常,下肢张力高,可有踝棉花感或落空感,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出现下肢完全瘫痪。患者的瘫痪症状多呈进行性加重。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患者出现大小便无力、尿潴留、便秘、大小便失禁等。
症状-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肢体不能活动;
2、出现大小便失禁;
3、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长时间疼痛不适;
2、无明显诱因出现躯干及四肢疼痛、麻木、发紧、发僵;
3、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行走无力,步态异常,下肢张力高,可有踝棉花感或落空感;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症状较轻,则可前往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前保护好不适处,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以免损伤加重。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得过肺结核么?您有接触过结核病人么?您容易出汗么?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6、有哪个姿势会加重疼痛么?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为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需要进行X线、CT、MRI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体格检查可有痛温觉、触压觉、振动觉、位置觉等深浅感觉障碍。
2、神经反射检查
脊髓受压明显时,可有下肢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病理征可为阳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胸椎侧位或断层X线片常可发现骨化的后纵韧带呈高密度影,可呈连续型或孤立型。
2、CT
CT扫描可以显示检查部位的组织密度分布,是明确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方法,比X线平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CT三维重建既可显示骨化物的范围、形态,亦可显示脊髓压迫的程度,并可测量椎管狭窄率,具有明确诊断意义。
3、磁共振(MRI)
当X线平片或CT扫描提示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时,有必要立即行MRI检查。虽然MRI在观察骨化韧带方面不如CT清晰,但在观察软组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脊髓、韧带等,而且MRI本身更安全,不会对患者造成放射性伤害。目前在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诊断方面,MRI已基本取代脊髓造影。
4、脊髓造影
可显示骨化物范围,对减压范围确定有很大的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征,结合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一般可对本病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手术直接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对于一些表现初期症状者,亦可试行保守疗法,包括休息、制动、理疗,口服消炎镇痛药及神经营养类药物等,但最终一般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止痛药
疼痛难忍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止痛药,如布洛芬。
2、神经营养药物
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一些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6、甲钴胺等。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维生素B6、甲钴胺
治疗-手术治疗:
T-OPLL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椎板切除术,椎板成形术,前路或后路骨化韧带切除并植骨融合术等,其术式包括前方减压手术、后路后方间接减压手术、后路“环形减压”手术,以及前后路联合“环形减压”手术4种。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如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骨化的韧带可压迫脊髓引起多种症状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可以的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预后-治愈率:
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均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日常-生活管理:
1、睡硬床,仰卧位时,可在膝关节和头下各放置一个枕头,将肩部抬高。或者采取侧卧位,位于上方的膝关节屈曲,在两侧膝关节之间放置一个枕头。
2、避免进行高强度性运动,避免反复旋转和弯腰的运动,如某一特定的活动会引起严重的腰痛,或使疼痛明显加重,则应避免进行该活动,或尝试其他活动方式。
3、尝试身心训练,可促进患者肌力、柔韧性及平衡能力的改善,还包含大量的放松技术,常见的方式包括瑜伽、普拉提、太极。
4、注意保暖,防止腰背部受凉。
5、避免久坐、久站或保持一个姿势很久,应该及时起身放松一下身体,舒展一下身体,从而缓解腰背的不适。
日常-复诊须知:
不适加重时应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
2、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3、多吃优质蛋白质。
4、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
饮食禁忌:
1、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油炸辣蚕豆、油条、油炸饼等。
2、忌食肥腻燥热的食物,如猪肥肉、炒花生、咖喱牛肉、咖喱鸡肉等。
3、不宜喝浓咖啡、烈酒。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