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疾病英文名称: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养生
疾病名称: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疾病英文名称: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TOLF
疾病概述: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协助椎骨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驱的作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TOLF)是胸椎部位的黄韧带发生的骨化性病理变化,其发生原因不明,可能与慢性损伤、退变、炎症及代谢等因素有关。黄韧带骨化会造成脊髓压迫,引起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异常等症状。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使脊髓受到长期、持续性的压迫,有可能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跟遗传有一定关系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下肢麻木、行走无力、胸腹束带感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慢性损伤、退变、炎症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X线、脊髓造影、CT、MRI
重要提醒: 患者感觉肢体有感觉、运动障碍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引发严重后果。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有研究表明,日本调查显示本病发生率为5%~2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有研究表明,日本调查显示本病发病男性高于女性,比率约为2~3∶1;在我国,50~70岁的中老年人为发病高峰人群。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因人口老龄化,该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病因-总述:
目前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普遍认为和生物力学因素、遗传因素、基础代谢和炎症因素等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 生物力学因素
研究表明生物应力因素在TOL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遗传因素
目前认为TOLF是一种与遗传因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东亚黄种人,尤其高发于日本、中国等国家,少见于欧美白色人种与非洲地区。这一明显的种族地域差异现象表明,易感基因及基因多态性可能在TOLF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3、基础代谢
TOLF的发病可能与基础代谢异常相关,其中许多细胞因子在TOLF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BMP、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
4、炎症作用
研究表明,骨折后存在由炎症反应触发的骨重建,而异位骨化性疾病的过度骨形成作用已证明是继发于炎症期,一些转录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在TOLF的发病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5、其他
退变因素、饮食习惯等也与TOLF的发病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肥胖症、糖尿病、强直性脊柱炎、氟骨症、钙磷代谢异常等代谢性疾病者更易发生TOLF。
症状-总述:
本病起病缓慢、隐匿,病程多呈渐进性发展,且持续时间较长。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肢体的麻木与无力,并有其胸腹束带感、肢体发紧等感觉异常。
症状-典型症状: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表现复杂多样,但多表现为胸髓压迫症状。典型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早期仅感觉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无力、发僵、发沉、不灵活、行走不稳等痉挛性瘫痪症状,休息片刻后又可继续行走;随病情进展,由于脊髓背侧受压,出现躯干及下肢麻木、束带感及踩棉花感的深感觉障碍,同时出现行走困难、二便无力或失禁等括约肌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症状-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发生下肢萎缩。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无力、发僵、发沉、不灵活、行走不稳等;
2、躯干及下肢麻木,走路像踩棉花感;
3、行走困难、二便无力;
4、性功能障碍;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跌跤,以免加重病情。
3、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脊柱以前有受过伤么?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6、有哪个姿势会加重疼痛么?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下肢感觉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为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需要进行X线、CT、MRI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触叩听的方式来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发现患者有躯干和下肢感觉障碍、下肢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等表现。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凡疑有本病者,均应常规摄X线平片,并以此作出初步诊断,同时应排除其他骨关节病变的可能性。X线平片上多能发现胸椎黄韧带骨化灶。
2、脊髓造影
造影可显示胸椎相应病变水平有完全梗阻或不完全梗阻征,梗阻大多发生于骨化位置最低且最为严重的部位。
3、CT和CTM
可充分反映脊髓的形态变化,并能显示骨化灶与脊髓等结构间的关系。两侧椎板前方的骨化块可突入椎管。通常骨化在椎间孔、椎间盘或小关节平面处较为显著。按骨化位置及形态可分为弥漫型(最多见)、侧方型(次多见)和结节型。
4、核磁共振(MRI)
主要用于观察骨化的黄韧带与脊髓的关系。MRI既可对矢状面进行大范围观察,又便于发现病变及排除椎管内可能存在的其他疾患。
诊断-诊断原则: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所见。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一般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但对于早期轻型患者,以及有外科手术禁忌证或是脊髓受损已形成完全瘫痪的者可采取保守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甘露醇有助于减轻神经根、脊髓水肿, 暂时缓解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甘露醇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力争早期、准确、彻底清除位于脊髓后方的致压物。手术方法包括单纯椎板切除术、椎板漂浮减压术、保留小关节的扩大减压术等,均可酌情选择。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跟患者的病情、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如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引起脊髓压迫,引起患者的多种不适,病情严重者还可发生瘫痪。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多可以得到控制。
预后-治愈率:
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均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日常-生活管理:
1、睡硬床,仰卧位时,可在膝关节和头下各放置一个枕头,将肩部抬高。或者采取侧卧位,位于上方的膝关节屈曲,在两侧膝关节之间放置一个枕头。
2、避免进行高强度性运动,避免反复旋转和弯腰的运动,如某一特定的活动会引起严重的腰痛,或使疼痛明显加重,则应避免进行该活动,或尝试其他活动方式。
3、尝试身心训练,可促进患者肌力、柔韧性及平衡能力的改善,还包含大量的放松技术,常见的方式包括瑜伽、普拉提、太极。
4、注意保暖,防止腰背部受凉。
5、避免久坐、久站或保持一个姿势很久,应该及时起身放松一下身体,舒展一下身体,从而缓解腰背的不适。
日常-复诊须知:
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