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血崩疾病英文名称: metrorrhagia疾病别名: 崩中、血山崩、血崩不止、暴崩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血崩
疾病英文名称: metrorrhagia
疾病别名: 崩中、血山崩、血崩不止、暴崩
疾病概述:
血崩(metrorrhagia),又称为崩中,是妇科急症之一。临床以妇女在非月经期,突然大量下血不止为主要特征。发生多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因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所致。本病应及时治疗,避免出血过多,发生晕厥,甚至危急生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妇科、中医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子宫
常见症状: 妇女在非月经期,突然大量下血不止
主要病因: 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
检查项目: 宫腔镜检查、B超检查、激素测定、凝血功能检查、血常规、妊娠试验
重要提醒: 若妇女在非月经期,突然大量下血不止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出血过多而危急生命。
临床分类:
1、血热证
主要表现为经血非时暴下,量多色鲜红或紫红,质粘稠;伴有心烦,口渴,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2、脾虚证
主要表现为经血非时暴下不止,量多色淡质稀;伴有精神疲倦,面色淡白无华,或面部及肢体肿胀,或饮食不佳;舌淡苔薄白,脉弱或沉弱。
3、肾阳虚证
主要表现为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停经数月而又暴下不止,色淡红或黯淡,质清稀;伴有面色晦黯,腰膝酸软,四肢不温,怕冷;舌淡嫩,苔薄,脉沉弱。
4、肾阴虚证
主要表现为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势急,血色鲜红质稠;伴有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烦躁不安,午后发热;舌红,脉细数。
5、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经血非时而下,或停闭日久又突然暴崩下血,色紫黑有血块;伴有小腹疼痛;舌质紫黯,苔薄,脉涩。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的任何年龄。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多与劳倦过度、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子宫藏泻失常。病位在胞宫,与多个脏腑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劳倦过度
(1)房事太过,过度消耗,耗伤肾精,肾气。肾的阳气虚弱,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肾阴亏虚,虚火内动,使血液在非经期暴下。
(2)长时间过度劳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脾胃虚弱,冲任约束作用失调,不能制约经血。
2、情志失调
(1)平时急躁易怒,暴怒伤肝,肝疏通,调达全身气机的作用失调,日久气郁化火,热扰冲任,冲任不能制约经血。
(2)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耗伤气血,损伤脾气,脾气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的作用失调,经血失于约束而出血。
3、饮食不节
(1)长时间偏食肥腻,或过甜,过咸的食物,损伤脾胃,脾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的作用失调,不能制约经血
(2)平时偏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导致脾胃运化食物和代谢水谷精微的作用失调,生痰化热,进而影响冲任,不能制约经血,发为本病。
4、感受外邪
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又外感寒、热,以致形成瘀血,瘀阻冲任,则血不能正常在脉中运行;若外感热邪,实热伏于冲任,扰动血海,血液不能在脉中正常运行,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病情较急,主要表现为妇女在非月经期,突然大量下血不止。常伴有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冰凉、面色苍白,或烦躁口渴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血崩临床表现以月经期,突然大量下血不止为主。热证表现为出血量大,血色鲜红或紫红,质黏稠;虚证表现为出血量大,血色淡红,质稀;瘀证表现为突然暴崩下血,血色紫黑有血块。
症状-并发症:
厥脱
若血崩出血过多,可大致神志昏迷,出现厥脱病症。主要表现为意识不清,昏倒而不省人事。
症状-伴随症状:
常伴有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冰凉、面色苍白,或烦躁口渴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出量大,或出血不止。
2、或伴有面色苍白,神情烦躁、汗出肢冷、血压下降等症状。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非经期出现下血等表现。
2、或伴有头晕耳鸣、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妇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进行血压及体温测量,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一般需要检查血常规等项目,建议患者空腹就诊。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之前有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吗?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头晕耳鸣、疲倦乏力等?
4、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有其他什么疾病吗?月经正常吗?
7、最近休息如何?有没有过度劳累?
8、最近心情如何?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宫腔镜检查、B超检查、激素测定、凝血功能检查、血常规、妊娠试验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年龄、月经史、产育史、避孕措施、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压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妇科检查,可以了解阴道流血是否来自子宫腔,并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无性生活史者,通过观察其外阴部位,可以了解是否有物体自阴道脱出,以初步排除宫颈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激素水平检测
黄体中期测血孕酮值可呈卵泡期水平,为无排卵;可检查血睾酮、催乳激素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
2、凝血功能检查
了解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
3、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了解贫血情况。
4、妊娠试验
有性生活史者应行妊娠试验,以排除妊娠及其相关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宫腔镜检查
可直视宫腔内情况,选择病变区域进行活检以诊断宫腔病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声检查
主要是了解子宫的大小、形状,子宫内膜厚度及有无宫腔病变,同时可以排除内生殖器器质性病变。临证时可参考子宫内膜的厚度进行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妇女在非月经期,突然大量下血不止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相似症状的漏下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发生严重紊乱。月经不按周期妄行,出血量多而急,也有停经数月后突然暴下不止。常继发贫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2、多有月经不调、精神创伤、生殖器炎症和生殖器肿瘤等病史。
诊断-鉴别诊断:
漏下与血崩
二者都有非经期下血的表现。漏下为妇女经水停后,又续见下血,淋漓不断,下血量较少;血崩为经期外,妇女出现大量下血,病情危急,可伴有面色苍白、精神疲倦、视物昏花等表现。
治疗-治疗原则:
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出血阶段应迅速有效地止血及纠正贫血;血止后调整月经周期或诱发排卵。主要以中、西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脾虚证
若暴崩不止,气随血脱,应急用补气回阳固脱治法,合用独参汤或参附汤。
2、血热证
(1)若出现肝郁化火的表现,可加用柴胡、牡丹皮、夏枯草。
(2)若出现湿热内阻的表现,应去阿胶,可加用黄柏、连翘、茵陈。
3、肾阳虚证
(1)若兼有瘀血内阻的症状,可加用蒲黄、茜草。
(2)若脾肾阳虚,出现面部四肢浮肿、便溏,可加用补骨脂、炮姜。
4、肾阴虚证
(1)若阴虚有热,可加用地骨皮、生地黄。
(2)若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烦、失眠、心中悸动不安,烦躁,可合用生脉散或黄连阿胶汤。
5、血瘀证
(1)临证可加蒲黄、三七、茜草、益母草以增化瘀止血之力.
(2)若出现气虚的症状,可加用党参、黄芪。
治疗-药物治疗:
1、血热证
(1)方药:清热固金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芩、栀子、生地黄、地骨皮、地榆、阿胶、藕节、棕榈炭、龟甲、牡蛎、生甘草。
(3)中成药:葆宫止血颗粒。
2、脾虚证
(1)方药:固本止崩汤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白术、黄芩、黑姜、人参、升麻、山药、大枣、乌贼骨。
(3)中成药:归脾丸。
3、肾阳虚证
(1)方药:右归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制附子、覆盆子、赤石脂。
4、肾阴证
(1)方药:上下相资汤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山茱萸、葳蕤、人参、元参、沙参、麦冬、五味子、车前子、仙鹤草、乌贼骨。
(3)中成药:二至丸。
5、血瘀证
(1)方药:逐瘀止血汤加减。
(2)常用中药:生地黄、大黄、赤芍、丹皮、枳壳、龟甲、桃仁。
(3)中成药:云南白药、三七片。
治疗-相关药品:
葆宫止血颗粒、归脾丸、二至丸、云南白药、三七片,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1、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宜用药、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尤其是不易随访的年龄较大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常用术式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宫腔镜下电切割或激光切除子宫内膜或采用滚动球电凝或热疗等方法)和子宫切除术。
治疗-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1、关元、三阴交、血海、膈俞、隐白、内关、足三里、太溪。虚证用补法加灸,留针30分钟,每日2次;实证平补平泻,不留针,每日2次。
2、艾灸百会、大敦、隐白。
治疗-治疗周期:
血崩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血崩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血崩以失血为主,止血是治疗的当务之急。如果不迅速止血,往往会造成虚脱。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
2、西药或手术止血,主要是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以抗休克,或激素止血。对于反复发生崩必行诊刮并送病理检查,及早排除子宫内膜腺癌的可能,以免贻误病情。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若能及时止血,病后调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治不及时,出血过多,可出现昏厥,预后不良,严重可危急生命。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未及时救治,可导致昏厥,严重可危急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若能及时止血,病后调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血崩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作息,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密切相关,应避免思虑过度、惊恐、忧郁等不良情绪,以免加重病情。
2、患者常因失血过多,产生担心、忧郁情绪,应加强精神调摄。参加适度的活动,消除不良情志刺激,保持平和的心境。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正确给药,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反应。
2、对需要进行性激素治疗者,不得擅自改变给药剂量、时间与方法。
3、根据出血情况,及时调整中药汤剂,出血过多时不宜应用活血通经药。
4、血崩的患者服用止血药物,大多伴有恶心呕吐,可将姜汁滴于舌面,以缓解呕吐。
5、虚证及血瘀的患者,中药汤剂宜饭后温热服;血热的患者,宜饭后偏凉服。
日常-生活管理:
1、环境宜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2、血崩出血期,应卧床休息,防止因活动、劳累而引起更多的出血,防止因眩晕而跌倒。
3、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不要淋雨、涉水、洗冷水浴、坐卧湿地等,以免加重病情,甚至可致突然下血不止。
4、出血期间不可让病人单独上厕所或外出,造成血脉筋骨的损伤。
5、经期应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防止逆行感染。
日常-病情监测:
1、严密观察阴道出血的量、色、质,有无血块及小腹疼痛等伴随症状。
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舌象、脉象、神志、二便等情况。
3、若出血量多而不止,出现面色苍白,神情烦躁、汗出肢冷、血压下降等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激素水平检测、血常规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如鱼类、肉类、禽蛋类等。鼓励多食新鲜的蔬菜与水果。忌食煎炸、辛辣刺激性、活血等食物。
饮食建议:
1、注意增加补血的食物,如含铁质较多的菠菜、空心菜、猪肝、猪血、蛋类、桂圆肉、红枣、黑木耳、红糖等食品。
2、肾阳虚的患者宜食羊肉、韭菜等补阳的食品。或食用枸杞子汤、阿胶粳米粥。
3、肾阴虚的患者宜食甲鱼、紫菜、黑木耳等滋阴食品,可常饮藕汁、梨汁等。
4、脾虚的患者宜食瘦肉、米仁、山药、鸡蛋等补益脾胃的食品。
饮食禁忌:
1、经期内禁食生冷食物,如冷面、凉拌菜、冷冻饮料、冷饮等,以免胞宫受寒,诱发子宫收缩而加重出血。
2、因酒能活血,使血管扩张,血行加速而加剧出血症状,故不宜饮酒。
3、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病情。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应重视经期卫生,同时避免过度紧张,过度劳累,注意营养,生活起居规律等,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平时要注意生活调摄,起居有规律。
2、经期内应注意休息,严禁房事、坐浴,避免般妇科阴道检查,并注意外阴清洁卫生。
3、重视精神调养。培养个人爱好,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平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
4、平时应饮食规律,不挑食,合理调配富含铁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5、平时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冒雨涉水。衣裤淋湿要及时更换,以免寒邪乘虚而入。
6、应根据体质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做保健操、气功、太极拳等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和机体抵抗力,恢复冲任功能。
7、普及妇女生理卫生知识,使病人了解月经的生理、病理过程,自觉做好经期的个人卫生,积极防治崩漏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