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牙周萎缩疾病英文名称: periodontal atrophy疾病别名: 牙龈退缩、牙龈...
养生
疾病名称: 牙周萎缩
疾病英文名称: periodontal atrophy
疾病别名: 牙龈退缩、牙龈萎缩
疾病概述:
牙周萎缩(periodontal atrophy)现多称为牙龈退缩,也可称为牙龈萎缩,是指牙龈缘位置退向牙根方向而使牙根暴露,在老年人中常见。与不正确的刷牙方法、牙周炎、牙齿位置异常、生理结构因素、受力过大、不良习惯、不良修复体等因素有关。牙周萎缩治疗要去除相关的刺激因素,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牙周炎等疾病引起的牙周萎缩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牙龈缘位置退向牙根方向而使牙根暴露
主要病因: 与不正确的刷牙方法、牙周炎、牙齿位置异常、生理结构因素、受力过大、不良习惯、不良修复体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
重要提醒: 目前认为牙周萎缩通常都存在刺激因素,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牙周萎缩会伴有局部原因,而不是单纯的随着年龄增大出现的生理变化,应及时寻找原因并处理。
临床分类:
Miller分类是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法:
1、Ⅰ类
牙龈缘有退缩但未达到膜龈联合处,邻面没有牙槽骨或者软组织的丧失。
2、Ⅱ类
牙龈缘退缩达到或者超过了膜龈联合处,邻面没有牙槽骨或者软组织丧失。
3、Ⅲ类
牙龈缘退缩达到或者超过了膜龈联合处,邻面牙槽骨或者软组织有丧失,位于牙釉牙骨质界的根方,但仍位于唇侧退缩牙龈缘的冠方。
4、Ⅳ类
牙龈缘退缩超过膜龈联合,邻面骨丧失已达到唇侧退缩龈缘的水平。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牙周萎缩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50岁以上人群几乎100%的人群患有本病,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老年人发病的可能更高。
病因-总述:
引起牙周萎缩的因素较多,常见的有不正确的刷牙方法、牙周炎、牙齿位置异常、生理结构因素、受力过大、不良习惯、不良修复体等。
病因-基本病因:
1、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可引起牙周萎缩,如大幅度横刷法、使用刷毛过硬的牙刷、洁牙剂的颗粒太粗等。多见于牙弓弯曲区,如尖牙、前磨牙部位,因这些部位牙根较突出,唇侧骨板薄,易受到机械刺激而发生牙周萎缩。
2、患有牙周炎的牙齿,由于牙周袋的形成,上皮附着位置已迁移至根方,但由于袋壁的炎症、肿胀,根缘的位置仍较高。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及手术,或患者改善了口腔卫生,牙周袋壁的炎症消退,即可发生龈缘位置的退缩,牙根直接暴露于口腔中。
3、牙齿位置异常,如偏向颊或舌侧,则该侧牙槽骨板较薄,甚至缺如。其表面的牙龈极易因食物摩擦等机械性因素而发生退缩。
4、唇、颊系带附着位置过于靠近龈缘,或唇、颊肌肉的牵拉作用,可对牙龈发生“剥离"作用,引起退缩。
5、(牙合)创伤及过度、不恰当的正畸力使受力侧的骨质发生吸收,也可出现牙周萎缩。正畸扩弓过程中如果将牙齿推至牙槽突以外,则易发生牙周萎缩。
6、不良习惯,如习惯性地用指甲,小刀等器物自伤牙龈,造成个别牙的牙龈形状奇特而不规则地退缩或缺损,甚至骨质暴露。
7、不良修复体可能会压迫牙龈,引起牙周萎缩。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大。
2、患有牙周炎等疾病。
3、佩戴不良修复体。
4、牙齿位置异常。
5、曾有正畸治疗。
6、不良生活习惯,如不正确的刷牙及使用牙签的方式。
症状-总述:
牙周萎缩是指牙龈缘位置退向牙根方向而使牙根暴露,此外还会引起牙冠较长、牙根暴露、龋齿、楔形缺损、牙本质敏感、牙髓充血变性、食物嵌塞、菌斑堆积等。
症状-典型症状:
1、位置
牙周萎缩可发生在个别牙齿或全口牙龈,唇、颊侧多于舌、腭侧。但上颌磨牙的腭根面也较易发生严重的牙周萎缩,可能因牙根倾斜度较大,咬合面的重度磨耗使牙冠倾向颊侧,腭根更倾向腭侧,而使腭侧骨质吸收所致。
2、症状
牙周萎缩如不合并炎症,除了造成临床牙冠较长,影响美观外,本身并不构成疾病。但暴露的根面容易发生龋齿;根面上较薄的牙骨质被机械地磨去后,易发生楔状缺损或牙本质敏感,甚至因长期刺激而引起牙髓充血和变性;牙间乳头的退缩使邻间隙增大,易造成食物嵌塞和菌斑堆积,前牙区还会造成影响美观的“黑三角”。
症状-并发症:
当牙周萎缩伴随严重的牙周支持组织损坏时,牙齿可能因外力而产生病理性移位。此外,若牙周炎不断进展,还可能出现根分叉病变。
症状-伴随症状:
当牙周萎缩是由于牙周炎引起时,还会伴有牙周炎的症状,如牙龈颜色改变、口腔异味、牙齿松动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发现牙龈缘位置退向牙根方向使牙根暴露;
2、伴牙齿敏感,反复出现牙酸痛;
3、伴牙齿松动、牙齿缺失、牙结石、牙齿发黑等;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前注意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
2、患者在检查前几天尽量清淡饮食,不要吃对牙齿有刺激的食物,如过冷、过硬、过酸、过甜的食品或碳酸饮料。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不适?近期有加重吗?
2、您是否有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牙痛等症状?
3、您既往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是如何治疗的?
4、您在就诊前自行吃药缓解过不适吗?吃的何种药?
5、您还有其他口腔疾患吗?
6、您平时的口腔卫生习惯怎么样?会每天按时刷牙吗?多久换一次牙刷?
7、您平时有吸烟的嗜好吗?吸烟多久了?每天的量大概是多少?
8、您是否还患有其他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牙周萎缩?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4、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5、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6、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牙根暴露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选择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寻找牙周萎缩可能的病因、排除其他的口腔疾病。然后通过专业的设备测量牙周萎缩的具体程度,并通过X线观察牙槽骨的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观察患者口腔,初步评估牙周萎缩的严重程度,此外医生还会通过专业的设备测量牙周萎缩的距离。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通常通过口腔X线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判断疾病的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不正确的刷牙方式、牙齿不齐等可能的病因。明确患者既往是否有牙周炎等疾病,观察患者症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判断。
治疗-治疗原则:
牙周萎缩的治疗以防止加重为主。寻找牙周萎缩的病因,通过治疗或生活习惯的改变消除这些病因,对于有外观要求的患者,可以选择膜龈手术覆盖暴露的牙根。
治疗-一般治疗:
1、无症状、轻度、均匀的牙周萎缩可以暂不处理,牙周萎缩不断进展、症状明显则应予以处理。
2、改正刷牙方式及工具,对磨损不均匀的牙齿和创伤性咬合关系等进行调牙合。
3、牙齿位置异常的患者应矫正牙齿。
4、可用弹性义龈恢复正常的牙龈形态,适用于牙周萎缩明显但有外观要求的患者。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尚无特效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上、下颌前牙严重的牙周萎缩,牙根暴露影响美观,而邻牙的龈缘和骨高度正常者,可用各种膜龈手术方法覆盖暴露的牙根面。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定,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对于已经发生的广泛的牙周萎缩,较难使牙龈和牙槽骨再生而恢复到原有高度。部分牙周萎缩如不积极,可能引起更严重的病变,甚至导致牙齿丧失。
预后-危害性:
1、牙周萎缩可能使得牙间隙变大,牙本质敏感,影响患者正常进食。
2、部分牙周萎缩患者有外观改变,可能会影响患者人际交往的信心。
3、牙周炎等原因导致的牙周萎缩可能会导致牙齿丧失等严重后果。
预后-治愈性:
一般广泛发生的牙周萎缩无法再恢复到原有高度,只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日常-总述:
本病多由牙周受到持续刺激导致,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刷牙,使用有杀菌功能的漱口液,均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遵医嘱使用有杀菌功效的漱口液,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
2、使用软头牙刷,及时更换牙刷,不过度用力刷牙,避免损伤牙周。
3、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4、出现口腔异常情况如口臭、牙痛、牙齿敏感等时,应及时就诊,积极进行治疗。
饮食调理:
牙周萎缩患者无需食用特殊的食物,以避免刺激牙周、口腔为主,多选择易咀嚼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温度过高、过低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都要谨慎食用。
饮食建议:
1、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2、多吃蔬菜、水果、坚果等健康食物。
3、以易咀嚼的食物为主。
饮食禁忌:
1、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
3、少吃含骨、带壳海鲜等坚硬食物。
4、戒烟戒酒,烟雾和酒精中的成分对口腔有刺激作用,会导致病情恶化。同时酒精还可能影响某些药物的疗效。
预防措施:
本病多由牙周受到长期刺激导致,以下措施可作一定预防。
1、使用有杀菌功效的漱口液,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
2、使用软头牙刷,及时更换牙刷,不过度用力刷牙,避免损伤牙周。
3、发现口腔疾病时,积极进行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