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眼红外线辐射伤疾病英文名称: infrared radiational ocular i...
养生
疾病名称: 眼红外线辐射伤
疾病英文名称: infrared radiational ocular injury,IROI
疾病别名: 红外线眼损伤
疾病概述:
眼红外线辐射伤(infrared radiational ocular injury,IROI)又称红外线眼损伤,是因长期在红外线下工作而无适当防护,导致的眼部损害。病变部位主要为晶状体、视网膜和黄斑部。多发生于玻璃厂、电焊、金属熔炉厂等从事高温作业人群。患者常可见视物模糊、眼前暗影、色觉异常、变形、畏光、眩光等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视物模糊、眼前暗影、色觉异常、变形、畏光、眩光
主要病因: 直视日光、长期在红外线下工作而不注意防护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重要提醒: 长期在红外线下工作的人群一定要佩戴防护眼镜,避免发生眼红外线辐射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眼红外线辐射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玻璃厂、电焊、金属熔炉厂等从事高温作业人群,工龄越长发病率越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由于工业发展需要,患病率在逐渐升高。
病因-总述:
眼红外线辐射伤的病因主要为直视日光或长期在红外线下工作而不注意防护,从而导致眼组织受到红外线热辐射损伤。红外线对眼部的损伤主要为热作用,其中短波红外线(波长800nm~1200nm)可被晶状体和虹膜吸收,造成白内障;眼睛直视日光时,视网膜色素上皮吸收红外线,主要产生热效应,可能导致视网膜灼烧,引起黄斑水肿甚至裂孔。
症状-总述:
眼红外线辐射伤患者常可见视物模糊、眼前暗影、色觉异常、变形、畏光、眩光等症状,因病变部位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略有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红外线白内障
病变部位为晶状体,患者的典型表现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有混浊斑点,初为空泡变性,有的呈蜘蛛网样不规则的格子状外观,逐渐发展为边界清晰而不规则的碟状混浊,由视轴区向赤道部扩散。后皮质可呈板层状排列,其尖部伸入核部。伴有金属光泽的结晶。前囊下皮质可呈现点状、线状泥浊和空泡,有的呈放射状扩散。在瞳孔区前囊有的可出现呈透明腹状卷起飘浮在前房中,在红外线下长期作业的工人,可因泪膜的不断蒸发,副泪腺分泌不畅而出现眼干、眼痒、眼痛等干眼的症状。有的工作人员还出现头痛、视近困难、斜视、疲劳、麻痹、衰弱等眼调节功能衰退症状。
2、日光性视网膜脉络膜灼伤
多为双眼发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视物模糊、眼前暗影、色觉异常、变形、畏光、眩光等。眼底病变多限于黄斑区,轻者黄斑区变暗,重者呈灰白色水肿,偶见小出血,数日后黄斑有少数黄白色小点,围绕有色素紊乱。
症状-并发症:
1、黄斑囊样变性
患者常可见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变小或变大等症状。
2、黄斑裂孔
患者常有视物模糊、轻度的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闪光感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在红外线下长期作业的工人,出现以下情况须及时就医咨询:
1、反复或持续眼干、眼痒、眼痛;
2、头痛、视近困难、疲劳;
3、眼前暗影、色觉异常、畏光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过程中应保持平稳的心态,避免跌倒。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还有其他症状吗?
3、您有眼部的基础疾病吗?
4、您是做什么工作的?眼睛会经常接触红外线或强光吗?
5、您平时视力怎么样?有近视吗?多少度?
6、有自行用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需要怎么治疗?
2、我这个病是否能自行治愈?
3、我的治疗选择有哪些?
4、我需要用什么药?
5、会对视力有影响吗?
6、我回家应该怎么护理?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眼前暗影、色觉异常、变形、畏光、眩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问诊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职业、是否有直视日光病史,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本病可能。
2、视诊
医生会对患者的眼部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检查眼部病变情况,包括病变部位、病变特点等,以初步了解病情。
检查-其他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以清楚地观察眼睑、结膜、巩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及玻璃体前1/3,可确定病变的位置、性质、大小及其深度,有助于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有助于了解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液微循环结构及生理病理改变。此检查在暗室(完全无光线的屋子)进行,检查前需充分散大瞳孔。检查时医生在肘部静脉注射荧光素造影剂,然后使用眼底造影仪(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特殊的照相机)监测和记录眼底的血管情况。检查过程中,患者会略有不适,但可以忍受,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通常休息后可缓解。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接触红外线的病史,出现视物模糊、眼前暗影、色觉异常、变形、畏光、眩光等眼红外线辐射伤症状,并结合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一般认为是视网膜色素上皮受损伤后,周围发生浆液性渗出,导致视网膜脱离。可出现视物变小、变形,看东西颜色发暗,中心视力下降。与眼红外线辐射伤相似,病史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可鉴别二者。
2、老年性白内障
是指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早期通常无症状,后期出现视力下降,为无痛性、渐进性的。与眼红外线辐射伤相似,病史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可鉴别二者。
治疗-治疗原则:
眼红外线辐射伤患者的治疗首先应注意防护,脱离红外线辐射环境,并可使用维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当病变发展到白内障成熟、黄斑穿孔时,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在红外线下工作时注意佩戴防护眼镜。
2、禁止直视太阳、电弧光、冰或水面的镜面反光。
治疗-药物治疗:
1、维生素
口服维生素C、B1、B2、E等,可以减轻对视网膜的烧灼。
2、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并有助于减轻水肿。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C、B1、B2、E、地塞米松、泼尼松
治疗-手术治疗:
1、视力严重障碍的红外线白内障患者可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
2、日光性视网膜损伤出现视网膜裂孔的患者可酌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眼红外线辐射伤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有关,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视力功能。若诊治不规范,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黄斑囊样变性、黄斑裂孔等多种并发症,晶状体、视网膜等眼部组织损害加重。
预后-危害性:
诊治不规范,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黄斑囊样变性、黄斑裂孔等多种并发症,影响视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视力功能。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正确使用滴眼液,注意眼部卫生,预防感染,均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充足的睡眠,可有效缓解眼部疲累,保持眼部健康。
2、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尤其避免手部不洁时揉眼。
3、遵医嘱使用滴眼液,润滑眼部。
4、玻璃厂、电焊、金属熔炉厂等工人在作业时,应使用护目镜。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宜选择清淡、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主食谷、豆、麦、薯类均可。
2、多食用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的食物,促进眼组织正常代谢。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胡萝卜、菠菜、甘蓝、空心菜、杏、枇杷、芒果等,含维生素A、维生素E较多。干果类含B族维生素较多,如花生、桂圆、核桃等,可与主食同煮。
饮食禁忌:
1、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芥末、大蒜等。
2、不宜食用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高脂和高胆固醇可加重或引起眼部血管硬化,不利于本病的治疗。
3、忌烟酒,不饮咖啡和浓茶。咖啡和浓茶可兴奋神经系统,加重精神紧张,有可能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本病通过避免直视日光、长期在红外线下工作可预防,对于本病高发工种,如玻璃厂、电焊、金属熔炉厂等工人,作业时使用护目镜可对本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