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胰腺异位疾病英文名称: heterotopic pancreas,ectopic pan...
养生
疾病名称: 胰腺异位
疾病英文名称: heterotopic pancreas,ectopic pancreas,aberrant pancreas,EP
疾病别名: 异位胰腺、迷走胰腺、副胰腺
疾病概述:
胰腺异位(ectopic pancreas,EP)又称为异位胰腺、迷走胰腺、副胰腺,是指胰腺组织处于异常位置,和正常胰腺间没有任何解剖、血管关系的一种先天畸形疾病。胰腺异位最常见部位是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但也可以在胆道系统、肝、肺、纵隔或脑等组织中发现。大多数胰腺异位患者没有症状,通常是在无关的手术、内镜检查或尸检时偶然发现的,部分胰腺异位患者可能出现不具特征性的症状,比如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呕血、便血、黑便、腹胀等。胰腺异位多数预后良好,但也有可能发生胰腺炎或肿瘤等疾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胃肠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胆囊、胃、肠、肝脏、纵隔、肺脏、颅脑
常见症状: 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呕血、便血、黑便、腹胀
主要病因: 尚不明确,与胚胎期胰腺组织迁移、内皮组织化生和内胚层细胞分化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胃镜检查、肠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消化道造影检查、腹部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查、上腹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重要提醒: 胰腺异位也有可能会发生胰腺炎或肿瘤,须早期积极就医诊治。
临床分类:
基于病理类型分类:
1、Ⅰ型
具有导管、腺泡和胰岛细胞的典型胰腺组织。
2、Ⅱ型
大量腺泡、少量导管、无胰岛细胞。
3、Ⅲ型
大量导管,很少甚至没有腺泡,无胰岛细胞。
4、Ⅳ型
仅有内分泌胰岛细胞,无外分泌胰腺组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胰腺异位在临床上不常见,由于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所以很难确定它的真正发病率。大概在0.2%的上腹部手术和0.9%的胃切除术中可偶然发现,尸检结果显示其发病率为0.5%~13.7%。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40~50岁年龄段人群多见。
2、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病。
病因-总述:
胰腺异位是一种先天性畸形,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认同迁移理论(胚胎期胰腺组织迁移)、化生理论(内皮组织化生)和全能细胞理论(内胚层细胞分化)。
病因-基本病因:
1、迁移理论
原始的胰腺成分与胰腺主体解剖分离,并迁移到发育中的胃肠道系统中,形成了成熟的胰腺组织。
2、化生理论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内皮组织迁移到黏膜下层,并转化为胰腺组织。
3、全能细胞理论
肠道的内胚层细胞分化为胰腺组织。
症状-总述:
胰腺异位通常是没有症状的,如果有症状,也不具有特异性,主要与其所在部位、自身大小、黏膜受累情况以及胰腺异位组织发生的胰腺疾病有关。可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部分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良恶性肿瘤等并发症。
症状-并发症:
1、胰腺异位也是胰腺组织,所以能够发生与原位胰腺同样的病理改变,可以并发胰腺炎、假性囊肿以及良恶性肿瘤。
2、胰腺异位特有的其他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肠套叠,表现为腹痛、呕吐、呕血、便血、黑便、腹胀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剧烈腹痛,且持续不缓解。
2、突发呕血、便血、排柏油样黑色粪便,伴乏力、头晕、面色苍白。
以上需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2、长期出现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呕血、便血、黑便、腹胀。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病情危急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3、如需手术治疗,可前往普通外科、胃肠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所以请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
3、可能需要内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并提前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的大便平时正常吗?有没有黑便或大便性状改变?
4、您饮食习惯规律吗?是否喜欢吃辛辣刺激、过烫的食物?
5、您平时生活压力大吗?出现腹部不适与情绪有关吗?
6、您以前有过胃肠疾病吗?是否进行过治疗?
7、您平时喝酒、抽烟吗?
8、您有消化道疾病的家族史吗?
9、您以前看过吗?做过什么检查吗?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多久出检查结果?
3、我的病情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4、这个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5、我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会复发吗?
6、这个病会传染给他人吗?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腹痛、反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会先询问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健康状态。如果怀疑胰腺异位,会建议患者进行胃镜、肠镜、超声内镜、消化道造影、腹部CT检查、腹部MRI检查,以明确疾病并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触诊:部分患者可有上腹部压痛。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内镜直视下取病理活检是目前明确诊断的首选。
检查-其他检查:
胃镜或肠镜检查:医生将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管道放进胃或肠内,可直接观察胰腺异位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表面、周边黏膜情况等。必要时,医生会同时在内镜下取标本做病理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内镜检查
是超声和内镜相结合的检查,即内镜头端装有一超声探头,它通过分辨病变起源层次进行初步定性判断,并能够清晰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5层结构及病变的内部回声和边界情况。胰腺异位最常见于消化道第3层或第4层,或同时来源于这两层,通常表现为边界模糊的低回声或中等回声的非均质性病变。
2、消化道造影
检查前患者需服用一定剂量的钡剂,然后在X线下进行检查。胰腺异位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基底广,表面光整,边界清楚。正位投照时可见中央小钡斑填充,就像突出的肚子中间的肚脐,我们称为“脐样征”;切线位投照时充盈缺损中有一条细管状致密影,我们称为“导管征”。这两个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3、CT检查
病变通常较小(<3cm),表现为胃肠道壁内椭圆形肿块,边缘不清晰或微裂,病变的密度和增强特性取决于其病理成分。
4、MRI检查
在所有成像序列中,胰腺异位与原位胰腺通常等信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可识别基本的导管系统,有助于区分胰腺异位与其他黏膜下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胰腺异位缺少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目前确诊均需依靠病理检查。对于病变位于黏膜下层的消化道患者,内镜+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的首选。此外,依靠消化道造影、CT、MRI检查,可辅助完成胰腺异位的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慢性胃炎、胃肠道间质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
主要表现为中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饱胀、食欲缺乏、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不一致。少数患者可有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胃镜和组织学活检可鉴别二者。
2、胃肠道间质瘤
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黏膜下肿瘤,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压痛或反跳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排便习惯改变等。影像学检查可为二者的鉴别提供帮助。间质瘤常位于胃底或胃体中,并且大多数为腔外生长模式,有时呈混合生长模式,即同时向腔内、外生长。胰腺异位通常位于胃窦,多为腔内生长模式。
治疗-治疗原则:
胰腺异位内科治疗常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手术治疗是有效及可靠的方法,通过彻底切除异位的胰腺组织,以消除患者症状,达到根治的治疗目标。目前对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缺少相应标准,一般情况下有症状的、手术中偶然发现的胰腺异位都应该切除。但目前临床上针对无症状者的处理存在分歧,部分学者认为无症状者无需处理,亦有学者认为胰腺异位一经确诊,则均需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治疗-手术治疗:
胰腺异位确诊后是否需要手术以及采取哪种手术方式,医生会根据病变部位、大小、恶变可能性、手术难度、患者有无症状以及患者能否耐受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建议术中常规行冰冻病理检查。
1、对于病灶比较小且浅,且病变自身及周围无病变者,医生一般行内镜或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
2、进行其他手术时发现的无症状的胰腺异位,在不影响原定手术且可切除的情况下,医生会尽可能同时切除。
3、对于病变位于某些重要部位,如十二指肠乳头周围区等,医生会视术中情况,尽可能保留患者的正常组织。
4、有恶变倾向或已恶变,医生会行根治性切除术。
5、估计手术损伤过大、患者耐受性差,同时无或仅有轻微临床症状者,医生一般会建议临床观察。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没有确定的治疗周期。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胰腺异位不能自愈,无症状者可终生不被发现,有症状者或因其他手术偶然发现者多能通过手术根治,不会复发。但需要注意的是,胰腺异位可能会并发胰腺炎、肿瘤、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肠套叠等疾病。
预后-危害性:
1、胰腺异位也有可能发生胰腺炎或肿瘤。
2、胰腺异位可能会并发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肠套叠等。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有症状者需积极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一般可通过手术治疗达到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通过手术彻底切除,一般可根治。
预后-复发性:
经彻底治疗后,不会再复发。
日常-总述: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因为对胰腺异位缺乏了解,常出现疑惑、恐惧的心理,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心理护理。
2、心理护理
(1)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增强患者信心,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
(2)患者可以通过下棋、看报、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并消除紧张感。
日常-生活管理:
1、应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3、保持休息环境清洁、安静、舒适,维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门诊复诊。
日常-术后护理:
1、患者及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一旦患者出现焦虑、烦躁、便血、呕血、腹胀、腹痛,或出现咽部疼痛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2、饮食护理
术后24h内应禁食,而后由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慢慢才可以正常饮食。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1、规律饮食,勿过饥或过饱。
2、宜食用清淡细软、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戒酒,喝酒可能会引起胰腺异位相关的十二指肠旁胰腺炎。
2、忌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不利于疾病康复。
预防措施:
该病为先天性畸形,暂无有效预防方法。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