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子烦疾病英文名称: gestational dysphoria疾病别名: 妊娠心烦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子烦
疾病英文名称: gestational dysphoria
疾病别名: 妊娠心烦
疾病概述:
子烦(gestational dysphoria)又称妊娠心烦,是以妊娠期间,孕妇自觉烦闷不安,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发生多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本病积极治疗,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可并发其他病症,影响胎儿的生长。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妇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妊娠期间,孕妇自觉烦闷不安,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
主要病因: 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检查项目: 心电图、超声检查、血压检查、血常规
重要提醒: 若妊娠期间,孕妇出现烦闷不安,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发展,出现严重的头晕头痛。
临床分类:
1、阴虚火旺
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心中烦闷不安,坐卧不宁,午后全身发热,手脚心热;伴有口干咽燥,口渴不欲饮,小便短少色黄;舌红,苔少或苔薄黄而干,脉细数而滑。
2、痰火内蕴
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心中烦闷不安,甚至心慌胆小;伴有头晕目眩,胸部胀满憋闷,恶心,呕吐清稀痰液;苔黄而腻,脉滑数。
3、肝经郁火
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心中烦闷不安,或烦躁易怒;伴有头晕目眩,口苦咽干,两胁胀痛,喜叹气;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而滑。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
病因-总述:
子烦的发生多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火热邪气上扰心胸。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病因-基本病因:
1、禀赋不足
素体阴虚,孕后阴血聚于胞宫以养胎,导致阴血不足,心火偏亢,热扰心胸,而致心烦。
2、饮食不节
平时偏食肥腻辛辣的食物,损伤脾胃,运化水谷津液的功能失常,导致痰饮停滯胸中。并且孕后阴血下聚胞宫养胎,阳气偏盛,阳盛则热,出现痰热互结,上扰心胸,而致心烦。
3、情志失调
平时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导致肝火内生。加之孕后阴血下聚胞宫养胎,阳气偏盛,出现郁热更甚,热扰心胸,而致心烦。
症状-总述:
子烦为妊娠4个月~7个月左右,出现烦闷不安,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等主要表现。若妊娠初起,孕妇有时感到轻微的烦热、胸闷等为生理现象,不属病态。本病可分为虚证和实证,并且常伴有血压升高。
症状-典型症状:
1、虚证
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心中烦闷,坐卧不安,或出现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等。
2、实证
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心烦胸闷,头晕目眩,腹部胀满,恶心呕吐等。
症状-并发症:
1、子晕
疾病后期,阴虚火旺,肝阳亢盛,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可发展为子晕。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面部和四肢浮肿,血压升高等。
2、子痛
疾病发展过程中,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胞脉阻滞,可发展为子痛。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头晕目眩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妊娠期间,孕妇出现烦闷不安,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等表现。
2、或伴有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闷喘息、两胁胀痛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妇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要进行血压测量,或者心电图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一般需要检查血常规等项目,建议患者空腹就诊。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孕妇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烦闷不安,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等表现?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头晕目眩、胸闷喘息等?
4、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之前有得过其他什么疾病吗,如高血压等?
7、平时饮食规律吗?有偏食辛辣肥腻等食物的习惯吗?
8、最近心情如何?睡眠如何?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烦躁不安,胸闷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影响胎儿发育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心电图、超声检查、血压检查、血常规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心肺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来初步判断身体状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一般血常规检查可见正常,可排除感染性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
一般心电图检查正常,用于排除相关心脏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胎儿正常,排除胎儿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妊娠期间,孕妇自觉烦闷不安,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烦躁不安症状的妊娠恶阻、子悬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可有妊娠史,或高血压病史。
2、症状
孕期烦闷不安,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或头晕胀痛。
3、检查
心电图、超声检查、血压检查、血常规等,有助于诊断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妊娠恶阻
二者均有心烦不定的症状。妊娠恶阻临床以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子烦临床以妊娠期间,孕妇自觉心烦,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为主症。
2、子悬
二者均有烦躁不安的症状。子悬临床还可见胸腹胀满不舒,呼吸急促,伴有疼痛等表现;子烦以妊娠期间,烦躁易怒,或郁郁不乐为主要特征。
治疗-治疗原则:
子烦中医治疗原则为“清热除烦”。阴虚的患者宜养阴清热;痰热的患者宜涤痰清热;肝热的患者宜疏肝清热。用药应酌情选用清热除烦、宁心安神之品;忌用助火生火、伤阴耗液之品。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阴虚火旺
(1)若容易受惊吓的患者,可加用龙齿、石决明。
(2)若出现头晕胀痛的患者,可加用钩藤、玄参、葛根。
2、痰火内蕴
(1)若出现痰黄粘稠的患者,可去防风,加用浙贝母、前胡、瓜萎。
(2)若恶心并呕吐清稀痰液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半夏、枇杷叶、藿香。
3、肝经郁火
(1)若头晕目眩严重的患者,可加用钩藤、菊花、夏枯草。
(2)若胸胁胀痛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川楝子、郁金。
治疗-药物治疗:
1、阴虚火旺
(1)方药:人参麦冬散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麦冬、茯苓、黄芩、知母、生地黄、甘草、竹茹。
2、痰火内蕴
(1)方药:竹沥汤加减。
(2)常用中药:竹沥、麦冬、黄芩、茯苓、防风。
3、肝经郁火
(1)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焦栀子、黄芩、竹茹。
治疗-相关药品:
生脉饮、睡安胶囊、逍遥散、加味逍遥散、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竹沥膏,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妊娠心烦效果肯定,可同时配合心理疏导,效果更佳,取穴神门、内关、心俞、肾俞。阴虚者加太溪、太冲;痰火者加丰隆、太冲、行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肝俞。
2、推拿疗法
可按揉内关、中脘、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
治疗-治疗周期:
子烦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子烦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积极治疗,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可并发其他病症,严重可影响胎儿生长。
预后-危害性:
若病情得不到及时治疗和良好的调护,则有可能引起胎动不安,或进一步发展为子晕、子痫等危重证候。
预后-治愈性:
轻微的子烦,可通过情志、生活、饮食方面的调护而消除。病情较重的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若治疗及时,多能恢复,以维持正常妊娠。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子烦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应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切勿过度激动,避免情志刺激。
2、患者应稳定情绪,祛除一切烦恼、忧虑、急躁等。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服用药物,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
2、若有呕吐症状,药物可以少量频服,以免药入即吐。
日常-生活管理:
1、环境安静,避免噪音,保证充足睡眠,有助宁心安神。
2、适当参加一些轻力劳动,使气血流畅,调节情绪。
日常-病情监测:
1、必要时需检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2、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若出现意识不清等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心电图、超声检查、血压检查、血常规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新鲜,易消化为佳,可多补充维生素及钙。尤其注意饮食宜忌,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肥腻及海腥发物等,并戒除烟酒。
饮食建议:
1、阴虚火旺证的患者,宜多食养阴的食物,如白木耳、蜂蜜、生梨、香蕉、百合等。
2、痰火内蕴的患者,宜多食清热化痰的食物,如海蜇、海带、萝卜等。
3、肝经郁火的患者,宜多食清热解郁的食物,如乌梅、郁金、玫瑰花、菊花、丝瓜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在于调节孕期情绪,注意饮食调护,同时增强体质,生活起居规律等,若有高血压病史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孕期应保持心情舒畅,心胸豁达,心态宁静,避免忧思郁怒及紧张焦虑等不良情志刺激。
2、平时可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可选择散步、呼吸操等方法坚持锻炼,以增强孕期体质,但忌剧烈运动。
3、生活起居规律,保持睡眠充足,防止过度劳累而引发本病。
4、若有高血压等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发展为本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