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子嗽疾病英文名称: gestational cough疾病别名: 妊娠咳嗽、子呛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子嗽
疾病英文名称: gestational cough
疾病别名: 妊娠咳嗽、子呛
疾病概述:
子嗽(gestational cough)是指女性妊娠期间出现的一种病症,又称妊娠咳嗽、子呛。临床以孕期咳嗽,日久不已为特征。发生多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本病若治疗及调护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咳嗽剧烈或久咳不愈,可损伤胎气,导致堕胎、小产。西医学妊娠期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妇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气管
常见症状: 妊娠期间,咳嗽不已
主要病因: 禀赋不足、饮食不节
检查项目: X线检查、痰液培养、血常规
重要提醒: 若妊娠期间出现咳嗽不已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疾病发展,导致堕胎、小产。
临床分类:
1、阴虚肺燥
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咳嗽不已,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口干咽燥,失眠盗汗,手脚心发热;舌红,少苔,脉细滑数。
2、脾虚痰饮
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咳嗽痰多,胸部憋闷,呼吸急促,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伴有精神疲倦,食欲不振;舌头淡而胖,苔白腻,脉濡滑。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孕前有慢性咳嗽病史的女性。
病因-总述:
子嗽的发生多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肺气受损,宣发肃降功能失常。病位在肺,关系到脾肾。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病因-基本病因:
1、禀赋不足
(1)素体阴虚,肺阴不足,怀孕后阴血下聚养胎,更加虚弱,导致虚火上炎,灼伤肺津,肺失濡养,出现咳嗽,发为本病。
(2)素体脾胃虚弱,痰湿内生,孕后气以载胎,脾虚加重,不能温化痰饮,痰饮犯肺,而发咳嗽。
2、饮食不节
平时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孕后过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损伤脾胃,脾失运化,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饮上犯于肺,发为咳嗽。
3、其他
孕前肺气虚或有慢性咳嗽史,孕后体质虚弱,容易引发咳嗽复发,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子嗽是女子妊娠期间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有孕期出现咳嗽不已。根据病因不同,症状各异,若咳嗽日久,可伴有胎动不安的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阴虚肺燥的患者常见干咳无痰或少痰;脾虚痰饮的患者多见咳嗽痰多,痰色白多泡沫;痰火犯肺的患者咳嗽不已,咳痰不爽,痰液黄稠。
症状-并发症:
1、胎漏
孕期咳嗽日久,损伤脾肾之气,病情进一步发展可损伤胎气,导致胎漏。主要表现为妊娠期女性发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孕妇的身体健康。
2、胎动不安
孕期咳嗽不已,可损伤胎气,出现胎动不安。主要表现为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可能会引发早产或流产。
3、小产
孕期咳嗽日久,损伤肺脾肾,导致气血虚弱,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以致小产。主要表现为胎堕难留。
症状-伴随症状:
可伴有口干咽燥,失眠盗汗,手脚心发热,精神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孕期出现咳嗽不已,或有胎动不安等表现。
2、或伴有口干咽燥,失眠盗汗,手脚心发热,精神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妇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进行对应的影像学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一般需要检查血常规等项目,建议患者空腹就诊。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怀孕多久开始出现咳嗽症状?会有胎动不安的表现吗?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口干咽燥、失眠盗汗等?
4、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怀孕前有得过其他什么疾病吗,如慢性咳嗽等?
7、平时饮食规律吗?有偏食生冷、肥腻、辛辣等食物的习惯吗?
8、最近心情如何?睡眠如何?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一直咳嗽不愈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影响胎儿发育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X线检查、痰液培养、血常规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痰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咳嗽的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心肺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听诊器进行肺部听诊,来初步判断心肺功能。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正常或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白细胞数量可提示有无感染存在。
2、痰液培养
痰液培养检查可正常,用于排除气道炎症。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用于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对于病变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放射线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故应权衡利弊施行。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妊娠期间出现咳嗽不已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以孕期咳嗽为主症的抱儿痨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孕前有慢性咳嗽史或孕后有贪凉饮冷史。
2、临床表现
妊娠期间,咳嗽不已,甚至胸闷气促,不得平卧等。
3、辅助检查
可行血常规、痰培养等检查。胸部X线摄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抱儿痨与子嗽
二者均有孕后咳嗽的症状。抱儿痨孕前多有痨病史,未治愈而妊娠或孕后复发。主要表现除久咳不愈外,还伴有咯血或痰中带血、呼吸困难、胸痛、形体消瘦等痨咳的症状与体征;子嗽孕前可有肺气虚或慢性咳嗽等病史,在孕后引发咳嗽。必要时在怀孕6个月后可作胸部X线摄片及相关检查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中医治疗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为主,重在治肺,兼顾及脾。在治疗用药上,遵循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若有动胎的现象,应加入安胎的药;止咳药如降气、豁痰、滑利功效的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慎用。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阴虚肺燥
(1)若咳嗽带血严重的患者,可加用侧柏叶、仙鹤草、旱莲草。
(2)若面部潮红,手足心热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地骨皮、白薇、十大功劳叶。
(3)若伴大便干结的患者,可加用肉苁蓉、胡麻仁。
2、脾虚痰饮
若胸闷痰多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陈皮、紫菀、苏梗、枇杷叶。
治疗-药物治疗:
1、阴虚肺燥
(1)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2)常用中药:百合、熟地黄、生地黄、麦冬、白芍、当归、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
(3)中成药:玉露保肺丸。
2、脾虚痰饮
(1)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生姜、大枣。
(3)中成药:润肺止嗽丸。
治疗-相关药品:
玉露保肺丸、润肺止嗽丸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疗法
(1)体针
主穴取尺泽、肺俞、丰隆、列缺、曲池等。配穴取太溪、太渊、经渠等。肺阴虚的患者,加太溪、太渊、经渠等穴。常规针刺,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耳针
主穴取肝、肺、神门、气管等。配穴取大肠、胆等。用毫针常规针刺,每次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左右耳穴交替使用。
2、拔罐疗法
取肺俞、膈俞、风门、膏育等穴。每日或隔日1次。
治疗-治疗周期:
子嗽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子嗽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子嗽经过适当的治疗和休息,一般预后良好;若咳嗽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或素体脾肾不足,或有流产甚至习惯性流产病史的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损伤胎气,则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若久咳不已,或失治、误治,或原有流产甚至习惯性流产病史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损伤胎气,可导致胎漏、胎动不安,甚至堕胎、小产。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并且调护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子嗽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都会引起疾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妊娠期的生理改变,已经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加之咳嗽,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容易产生烦恼、急躁等不良情绪。患者应了解疾病相关防治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心情舒畅,防止疾病加重,影响胎儿的发育。
日常-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注意卧床休息。
2、清热解毒、解表类药物煎的时间不宜过长,20~30分钟为宜。
3、阿胶用煎好的汤剂熔化,不宜入锅同煎。
日常-生活管理:
1、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温度不宜过高,禁止在室内吸烟,避免不良烟雾刺激。
2、妊娠期间精血聚以养胎,正气虚弱,要注意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感冒而加重病情。
3、病后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而加重咳嗽症状。
4、注意节制房事,防止房劳过度,肾精亏损,使病情难愈。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咳嗽的时间及程度,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等。
2、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若出现烦躁、胎动不安等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X线检查、痰液培养、血常规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寒凉、生冷、油腻之品。
饮食建议:
1、可食用润肺养阴的食物,如芝麻百合粥、山药粥、茯苓饼、炖阿胶等。
2、阴虚肺燥证的患者,可多食生梨、桔、蜂蜜等。
3、脾虚痰饮证的患者,若咳嗽剧烈,可饮少量温水,以减缓咳嗽。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刺激咽喉,加重咳嗽症状。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以免聚湿生痰。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凉菜等。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在于增强体质,注意饮食调护,同时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起居规律等,若有慢性咳嗽病史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生活起居规律,防止过度劳累而引发本病。
2、饮食有节,温凉适度,宜清淡而富营养,勿暴饮暴食。
3、孕期应保持心情舒畅,心胸豁达,心态宁静,避免忧思郁怒及紧张焦虑等不良情志刺激,以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4、平时可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可选择散步、呼吸操等方法坚持锻炼,以增强孕期抗病能力,但忌剧烈运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