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癌症伴发的精神障碍疾病概述: 癌症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癌症患者在恶性肿瘤发病前后伴发的各种...
养生
疾病名称: 癌症伴发的精神障碍
疾病概述:
癌症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癌症患者在恶性肿瘤发病前后伴发的各种精神障碍。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自身的性格、生活经历、癌症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及组织影响等因素有关。癌症患者可出现如适应性反应、异常情绪、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感知障碍、行为障碍等多种表现,具体的表现与患者的病情等因素有关。本病可选择抗精神药物治疗患者的精神障碍,同时选择适当的方式控制癌症病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肿瘤科、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适应性反应、异常情绪、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感知障碍、行为障碍等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X线、CT、MRI、精神评定量表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不积极治疗,还可能导致癌症病情加重,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出现不良预后。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癌症患者伴发精神神经障碍并不少见,尚无具体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期有不良情绪(愤怒、悲伤等)、有特定性格(敏感、多疑、急躁等)的癌症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风险高。
病因-总述:
癌症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考虑与心理因素有关。癌症患者患病前多有不良性格待征,如过分压抑、不善发泄,患癌症后在原有不良性格基础上产生精神心理障碍。另外,癌症所致的非转移性因素,如癌肿分泌特殊的神经毒素或激素可对中枢神经造成损害,以及癌肿转移的局部浸润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等也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病因-基本病因:
1、患者对于癌症的恐惧、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社会生活能力的丧失等因素都可让患者产生忧郁、焦躁、恐惧等情绪,导致精神障碍的产生。
2、在发病前常有紧张生活的经历,特别是丧失和分离及与此有关的情绪紧张因素,如长期焦虑、被压抑的愤怒、绝望、悲伤等负性生活事件。
3、患癌病人多有一定的性格特点,如敏感、多疑、急躁、被动、依赖和内向等。
4、癌症的直接浸润或转移于中枢神经系统;癌症晚期并发感染、引起的循环和代谢障碍;抗癌药物的毒性作用等也是产生神经精神障碍的原因。
症状-总述:
癌症伴发的精神障碍患者可出现多种精神障碍,比如适应性反应以及异常情绪(焦虑、恐惧、抑郁等),还可能出现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感知障碍、行为障碍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适应性反应
是一种应激反应,大致有五个阶段,首先是震惊、怀疑和否认,以后出现抱怨和悔恨,接着就无奈接受并希望尽快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担心和抑郁情绪最常见。后期病人才能比较客观、理性地面对和接受现实。主动参与治疗和康复训练。
2、情绪反应
癌症病人在得知病情后,大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恐惧、焦虑、愤怒、怨恨、悔恨、敌意、抑郁、失望或绝望等。
3、谵妄
包括认知障碍、感知障碍、行为障碍等。认知障碍可从轻度感知迟钝,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能力降低、理解困难、意识清晰度下降到意识模糊、谵妄,直至昏迷。早期主要表现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随之出现逻辑推理能力降低,或出现思维混乱,记忆能力减退或出现记忆错误。通常有定向障碍。感知障碍表现为错觉、幻觉(幻视多见),内容常带有恐怖性。情感反应早期多表现轻度抑郁、焦虑、易激惹,病情严重时,情感相对淡漠,有时表现焦虑恐惧、激越。行为障碍可表现为抑制、反应迟钝,甚至呈现亚木僵状态;多数呈现兴奋骚动不宁;若出现恐怖性视幻觉或错觉时,可出现逃避或攻击行为。
4、痴呆
表现为记忆障碍、智能障碍(理解、分析、判断能力等异常)、社会生活功能减退等。
5、遗忘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特别是近期接触过的人名、地名和数字最易遗忘,为了弥补这些记忆缺陷,常产生错构和虚构。患者意识清晰,其他认知功能仍可保持完好,常可伴有情感迟钝和缺乏主动性。严重记忆缺损的患者常有定向障碍,特别是对时间地点定向不能辨别,但罕见有自我定向障碍。患者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下降,亦难以回忆新知识,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
6、精神分裂样表现
在癌症发展过程中,一些病人表现为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生活懒散,可有听、视幻觉及妄想等。
症状-并发症:
1、自杀
肿瘤患者的自杀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肿瘤患者的自杀一般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抑郁综合征所引发的自杀,另一个是由焦虑症状所引发的自杀。
2、精神障碍对癌症的影响
由于消极情绪可损害下丘脑功能、降低免疫功能;心理应激引起内分泌变化,抑制免疫反应等因素,患者的癌症病情可能会加重。
就医-就诊科室:
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至精神心理科就诊;明确诊断癌症的可至肿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可能会进行生化、胃肠镜等特殊检查,注意咨询禁食时间。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您发现症状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最近体重有明显减轻吗?
7、您平时性格怎样?压力大吗?
8、你吸烟、喝酒吗?多久了?平均每天量多少?
9、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需要手术吗?
4、我多久能好?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复发吗?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9、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0、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癌症患者出现适应性反应、异常情绪、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感知障碍、行为障碍等症状时。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X线、CT、MRI等了解患者的原发癌症情况,然后通过精神评定量表检查判断患者存在的精神障碍,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尿及粪便检查
不同的肿瘤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通过血、尿及粪便常规检查可初步了解患者情况。如胃肠道肿瘤病人可伴贫血及大便隐血,大肠肿瘤者还可有黏液血便;泌尿系统肿瘤可有血尿等。恶性肿瘤病人常可伴血沉加快。
2、血清学检查
用生化方法可测定人体内由肿瘤细胞产生的分布在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中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特异性较差。但可作为辅助诊断,对疗效判定和随访具有一定的价值。可选酶学检查、糖蛋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精神评定量表检查。医生会让患者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并统计患者最终的得分,根据分数所处的区间,分析患者的心理、智力状态,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否有精神异常及严重程度。如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的检查方式由其相应的优势。通过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患者存在的病灶,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1、X线
普通X线包括透视、平片、造影等方式,可用于观察肿瘤的形态及血管等;特殊X线显影术包括硒静电X线(干板摄影)和钼靶X线球管摄影,可应用于软组织及乳腺组织。
2、CT
常用于颅内肿瘤、实质性脏器肿瘤、实质性肿块及淋巴结等的检查。
3、MRI
对神经系统及软组织显像尤为清晰。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精神障碍出现的时间以及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既往的癌症经历、治疗措施与效果等,了解患者有无不良的生活经历或是敏感性格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X线、CT、MRI、精神评定量表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癌症伴发的精神障碍可选择各种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同时选择适当的方式治疗癌症病情,避免癌症病情进展。
治疗-药物治疗:
1、抗抑郁剂
常用的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还可选择SNRI类药物治疗,主要有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
2、抗焦虑药物
目前适合于肿瘤患者使用的抗焦虑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苯二氮䓬类药物(地西泮、阿普唑仑),一类是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
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主要有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等。
治疗-相关药品: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地西泮、阿普唑仑、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精神障碍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患者原发癌症的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社会和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也十分重要。癌症康复俱乐部等其他方式的治疗对癌症病人的康复和提高存活期及生存质量起着极为重要作用。通过教育、行为训练、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干预等手段来降低病人的心理应激和提高免疫功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患者癌症的病情、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如果癌症病情能得到较好控制,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精神障碍也能得到一定缓解。如果癌症病情控制不佳,精神障碍可能难以消除,可因癌症而死亡。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行为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感知障碍等多种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癌症病情的恶化,甚至导致患者自杀或是因癌症病情而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缓解,增强对抗癌症的斗志。部分患者可能疗效较差,无一致定论。
日常-总述:
患者除需及时有效的治疗外,日常生活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患者日常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稳的心态,家属应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
日常-心理护理: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于本病尤为重要,家属应该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困扰与不稳定情绪。除此之外,还应该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患者切实地体会到来自他人的关心与呵护,感受到温暖,帮助患者打开心扉,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同时还应该鼓励患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行表达,时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预防感冒。
5、戒烟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6、保持情绪稳定,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要尽可能清淡、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应多样化、搭配合理。
2、少量多餐。对于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增加进餐次数可以达到减轻消化道负担,同时增加食物摄入量的目的。
3、多吃蔬菜与水果类(如芦笋、胡萝卜、菠菜、番茄、薯类、猕猴桃等)、大豆及其制品类、食用菌、坚果、海藻类、薏苡仁、牛奶、鸡蛋等食物。
饮食禁忌:
尽量避免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腻生硬的食物等。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