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白屑风疾病英文名称: white-scaled wind疾病概述: 白屑风(white-...
养生
疾病名称: 白屑风
疾病英文名称: white-scaled wind
疾病概述:
白屑风(white-scaled win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头部、颜面等处皮肤出现糠状白屑、瘙痒为主要特征。发生多与禀赋异常、外邪侵袭、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本病积极治疗,注意个人卫生护理,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头发稀疏、脱落,预后不良。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皮脂溢出症。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大多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头部、颜面等处出现糠状白屑,瘙痒
主要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不节
检查项目: 真菌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若发现头部、颜面等处出现糠状白屑,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反复不愈,甚至出现毛发稀疏、脱落等情况。
临床分类:
1、湿热蕴结
主要表现皮损为潮红斑片,有油腻性痂屑,甚至糜烂、渗出;伴口苦口黏,胃脘胀满,小便色红,大便臭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风热血燥
主要表现为淡红色斑片,多发于头面部,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或头皮瘙痒,头屑多,毛发干枯脱落;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苔薄白或黄,脉细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常见于初生婴儿及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因为体湿热内蕴,感受风邪所致,发生多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病位在皮肤与脾胃等脏腑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外邪侵袭
风热之邪外袭,郁久耗伤阴血,阴伤血燥,或平素血虚,复感风热之邪,血虚生风,风热燥邪蕴阻肌肤,肌肤失于濡养而致。
2、饮食不节
由于长时间偏食辛辣、肥腻、过甜、过咸的食物,以致脾胃不能及时运化,湿热内生,蕴结肌肤而成。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头部、颜面等处出现糠状白屑,瘙痒。好发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如头皮、颜面、腋窝、上胸和背部等。根据皮疹特点分为干性与湿性。
症状-典型症状:
1、油性
(1)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头皮和颜面等处。
(2)皮肤表现为油腻发亮,手摸有油黏的感觉,鼻部像涂了一层油,毛囊口扩大,能挤出黄白色的粉汁。
(3)头皮毛发油腻,或头屑多,瘙痒,继而头发稀疏、细软、脱落、秃顶。
2、干性
(1)多发于头皮部,
(2)头皮有堆叠飞起的油腻鳞屑,搔抓如下雪样飘落,头发也可稀疏、变细、变软,容易折断和脱落。
症状-并发症:
发蛀脱发
如果疾病继续发展,局部头发逐渐变得细软,头发干枯、脱落,而形成发蛀脱发。
症状-伴随症状:
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皮肤,头皮毛发油腻,或头屑多,瘙痒等表现。
2、或头皮有油腻鳞屑,头发稀疏、变细、变软,容易折断和脱落。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要到中医科、皮肤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头皮油腻,皮屑较多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胀泄泻,或大便干结等?
4、之前得过其他什么疾病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时有偏食辛辣、肥腻,或甜食的习惯吗?有经常喝酒的习惯吗?
9、平时体质如何?睡眠如何?
10、会经常用烫水洗头?头痒时有没有过度搔抓?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皮屑及头屑增多、瘙痒等表现?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真菌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皮肤、神态、面色、姿态、头皮毛发改变、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疼痛、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出汗、问过敏史、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皮肤或头皮毛发等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真菌检查
部分病人头皮可检出芽生孢子菌,有助于诊断疾病和鉴别。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显示慢性皮炎的特征,对临床确诊无太大价值。但是有助于该病与其他疾病,如白疕等的鉴别。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头部、颜面皮肤出现糠状白屑、瘙痒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相似症状的白疕、白秃疮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好发人群
常见于初生婴儿及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2、好发部位
好发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如头皮、颜面、腋窝、上胸和背部等。
3、皮损表现
皮损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干性基底潮红,上有弥漫性油腻鳞屑,在头皮部可堆叠很厚,梳头或搔抓时头屑易于脱落。湿性灰白色略带油腻鱗屑,头发、头皮特别是额部、鼻翼等处油腻。
4、全身症状
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诊断-鉴别诊断:
1、头皮白疕
皮损多在肘、膝关节的伸侧面,头发也可发生,但皮肤损害为边界清楚的红斑,表面堆集很厚的银白色鱗屑,搔抓后可见到露水珠样出血点;身体其他部位有典型白庀皮损。
2、白秃疮
多见于儿童,头部有灰白色鳞屑斑片,有长短不齐的断发,发根有白色菌鞘;真菌检查呈阳性。断发、真菌镜检阳性是主要鉴别点。
治疗-治疗原则:
在调节饮食前提下,中西医结合、全身与局部用药相结合,中医治疗干性者以养血润燥为主,湿性者以清热祛湿为主。并与西医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同用。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湿热蕴结
热象明显的患者,可加用桑白皮、蒲公英。
2、风热血燥
(1)皮损颜色较红的患者,可加用牡丹皮、金银花、青蒿。
(2)瘙痒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白鲜皮、刺蒺藜。
(3)皮损干燥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玄参、麦冬、天花粉。
治疗-药物治疗:
1、湿热蕴结
(1)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常用中药:龙胆草、生栀子、黄芩、茵陈、茯苓、柴胡、生山楂、生地黄、薏苡仁、薄荷、甘草。
2、风热血燥
(1)方药:消风散加减。
(2)常用中药:苦参、威灵仙、当归、生地、川芎、荆芥、防风、 大胡麻、石菖蒲、苍术、白花蛇舌草、山楂。
治疗-相关药品:
防风通圣丸、两仪膏、祛风换肌丸、龙胆泻肝丸、当归苦参丸、芩连片
治疗-手术治疗:
不清楚是否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外治法
(1)干性皮损在头皮的患者,用白屑风酊外搽
(2)干性皮损在面部的患者,用痤疮洗剂外搽。
(3)湿性皮损有少量渗出的患者,可用马齿苋、黄柏、大青叶、龙葵,或单味煎汤,放凉后外洗或湿敷患处;湿敷后外搽青黛膏或用脂溢洗方(苍耳子、苦参、王不留、明矾)煎水洗头。
2、针灸治疗
取合谷、曲池、大椎、血海、足三里,施泻法,隔日1次。
3、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可口服维生素B3、B6等;瘙痒剧烈时可用镇静剂、止痒剂。
(2)局部治疗以去脂、消炎、杀菌、止痒为主,常用药物有雷锁辛、咪唑类、水杨酸等,如发于头皮部可选用2%酮康唑溶液外洗。
治疗-治疗周期:
白屑风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白屑风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只要坚持治疗,获效和治愈也是有可能的;但如果反复发作,或失治误治,可导致病迁延,造成逐渐脱发,不能再生,严重影响美观。
预后-危害性:
1、对皮肤的色泽、光洁、弹性与完整均有破坏,故对容颜美影响极大。
2、皮肤红斑、脱屑、结痂,与正常肤色形成鲜明对比,面部显得污秽不净,破坏了皮肤的形态美。
3、皮肤糜烂破坏了皮肤的完整性,损害了容颜,且易引起感染。
4、疾病发展,头发逐渐稀疏、细软、脱落、秃顶,不能再生,影响容貌,造成心理负担。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缓慢,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可获得明显疗效。
预后-复发性:
本病病程发展较慢,容易反复发作,常迁延好多年。如果引起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注意调节情志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避免紧张、激动、焦虑、忧愁等不良心理状态,防止疾病加重。
2、患者可以和家属朋友多沟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缓解病情。
日常-用药护理:
1、内服药应遵医嘱服用,服药后注意休息,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
2、外用药应保持皮肤清洁后再使用。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2、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
3、避免搔抓、烫洗,或应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洗涤;慎用面部洗涤品、化妆品。
4、保持大便通畅,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
5、病后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而影响疾病的恢复。
日常-病情监测:
1、观察皮肤或头皮病变情况,结痂状态,头发脱落等情况,若病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
2、观察体温、神态、皮肤瘙痒等情况,若出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真菌检查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为佳。忌食辛辣、油腻及过甜的食物,忌酒类及烈性饮料等。
饮食建议:
1、可多吃蔬菜、水果、杂粮,多喝水。
2、多食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瘦肉粥等。
3、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少食甜腻的食物,如奶茶、蛋糕、蜜饯等。
5、忌酒及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应注意饮食有节,生活起居规律,注意调节情志等,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平日应少吃动物性脂肪和甜食,避免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
2、洗头不宜过勤,不可用热水烫洗,避免用力反复搔抓。
3、生活要有规律,保持睡眠充足,避免精神刺激。
4、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感受外邪而诱发本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