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爆震性耳聋疾病英文名称: explosive deafness疾病概述: 爆震性耳聋(e...
养生
疾病名称: 爆震性耳聋
疾病英文名称: explosive deafness
疾病概述:
爆震性耳聋(explosive deafness)是由突然发生的强烈爆震所引起的损害,常见于战争和各种爆破作业时。主要损伤部位在内耳,但往往鼓膜或听骨链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患者可出现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出血、眩晕等听觉系统受损表现,听力损伤可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耳
常见症状: 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眩晕、头痛、休克、昏迷
主要病因: 主要病因为机械性损伤和代谢紊乱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耳镜检查、听功能检查、前庭功能检查、CT、MRI
重要提醒: 爆震发生时,做好防护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损害。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军人或长期从事爆破作业的人群。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随着现代各种大威力军用及民用爆炸物的出现,爆震性耳聋日益常见和严重。
病因-总述:
爆震性耳聋的主要发病原因包括机械性损伤(可由枪、炮、爆竹、锅炉等各种爆炸物所引起)和代谢紊乱。此外,冲击波的物理因素、暴露次数、伤者所处的位置、个人防护情况、个体差异等因素,也可影响爆震性耳聋的严重程度。
病因-基本病因:
1、机械性损伤
战争或军事演习期间主要是各种枪、炮等火药武器的爆炸所引起的爆震,尤其是大口径火炮、重磅炸弹、地雷等。和平时期主要是各种民用爆炸物,如爆竹、烟花等,以及从事诸如开矿、采石、建筑和筑路等施工时的爆破性作业。此外,锅炉、煤气罐、氧舱、高压锅等高压容器,以及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电冰箱等非炸药可爆物也可引起意外爆震。
2、代谢紊乱
爆震引起毛细胞(内耳中感受声音的细胞)内的SDH(琥珀酸脱氢酶)、MDH(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流阻塞和细胞变性,从而造成患者听力的下降。
3、其他影响因素
爆震对机体的损害,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冲击波的物理因素:压力峰(冲击波压力在超压期的最大值)或正压作用时间(即冲击波压缩区通过某一作用点的时间)越大,压力上升时间(即某作用点从开始受冲击波作用至达到压力峰所经历的时间)愈短,创伤愈重。
(2)暴露次数:暴露次数愈多,中耳的损伤愈重。
(3)伤者所处的位置:距爆震处愈近、爆震周围空间愈小、又无掩蔽和障碍物,损伤愈重。
(4)个人防护情况:爆震发生时,采取防护措施(如戴耳塞、耳罩或防声帽)者的伤情要轻于未采取防护措施者。
(5)个体差异:年龄、外耳道有无耵聍、鼓膜有无穿孔等都对爆震后的损伤情况有影响。
病因-危险因素:
军人或长期从事爆破作业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更高。
症状-总述:
爆震性耳聋患者可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眩晕、头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陷入昏迷、休克,甚至造成永久性聋。
症状-典型症状:
1、听力下降
一般在爆震后即刻出现听力下降,有的在短时内听力完全丧失,随后逐渐恢复。听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质与爆震引起的损伤部位有关。中耳损伤常为传导性聋,内耳及听神经损伤为感音神经性聋,两者兼有者为混合性聋。
2、耳鸣
耳鸣可随听力下降而同时出现,多呈高调,待续时间较长,一般发生在耳聋侧。耳鸣的程度和时间可与耳聋一致,或不一致。
3、耳痛
见于鼓膜穿孔、鼓室黏膜撕裂等中耳损伤,一般数日内可消失。
4、头痛
强烈爆震后,可引起额部、枕部、颞部头痛,少数为全头痛,头痛侧与爆震方向有关。严重的中耳损伤也可引起一侧头痛。
5、眩晕
多为旋转位眩晕,轻者见于中耳损伤,持续时间不长。重者见于内耳损伤后引起的前庭震荡,且伴恶心、呕吐及平衡失调。
6、其他症状
严重的爆震可引起颅脑及其他部位的损伤,出现昏迷、休克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一次严重的爆震可致永久性聋。
就医-门诊指征:
遭遇爆炸后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眩晕、头痛等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遭遇紧急事故后,伤者需急诊处理。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耳部检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从事什么工作?工作环境中噪声大吗?
6、您有什么基础疾病吗?
7、您抽烟喝酒吗?量大吗?
8、您最近经历过爆炸事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长久影响听力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眩晕、头痛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做耳镜检查、听功能检查、前庭功能检查、CT或MRI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有颅脑外伤者,可进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如精神意识状态、运动及感觉系统检查、腱反射等。
检查-其他检查:
1、耳镜检查
轻者可见鼓膜充血或散在出血点。鼓膜穿孔发生于爆震源侧,多为紧张部穿孔,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残余鼓膜充血或血痂附着,出血较多者外耳道和鼓室内有积血或血痂。穿孔较大、损伤较重者,可见脱位的听小骨或鼓室黏膜损伤。
2、听功能检查
(1)纯音听阈检查:听力损失的程度因损伤的程度不同而异,范围主要在4-6kHz。
(2)耳蜗电图和听性脑干反应:可客观评价听力损失的程度及受损部位。
3、前庭功能检查
包括眼震图和其他平衡功能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严重爆震伤者必要时可行高分辨率CT或MRI,以了解鼓室、内耳道、颞骨病变等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明确的爆震史,以及爆震后引起的相应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眩晕等),再结合必要的检查即可作出诊断。诊断时还应对患者受伤前的听力情况有所了解,并注意与迷路震荡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迷路震荡是由于头部受外伤时,强大的震动波导致外耳道或鼻咽部压力升高,从而引起的迷路损伤。患者也可出现耳聋、耳鸣及眩晕等症状,颅脑CT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轻度爆震性聋大部分能恢复。不能恢复者,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法。中耳损伤早期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和干燥,忌用滴耳液;合并感染者,应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内耳损伤者,主要以恢复听力和控制症状为主,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高压氧治疗。前庭功能异常者,可给予止吐和镇静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中耳感染者,可清洁局部,并滴用抗生素滴耳液,全身也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内耳损伤者,听力的恢复应在毛细胞和听神经尚未变性或萎缩前进行,可给予神经营养药(如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制剂(如施尔康)、神经因子生物制剂(如神经生长因子)、细胞活性药(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改善微循环药(如银杏叶制剂、氟桂利嗪)等。
3、伴有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等前庭功能异常者,应卧床休息,适当给予止吐和镇静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施尔康、神经生长因子、三磷酸腺苷、辅酶A、银杏叶制剂、氟桂利嗪。
治疗-手术治疗:
对2周后仍未愈合的中耳损伤小穿孔,可采用烧灼法、挑刺法促进愈合。2个月后仍未愈合者,应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治疗-其他治疗:
1、中耳损伤早期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和干燥,可在无菌操作下,将穿孔周围的鼓膜复位,以期自行愈合。
2、内耳损伤者,还可辅以高压氧等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早期积极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缓解,听力可得到改善。但若延误治疗或病情较重者,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者,可造成永久性聋。
预后-治愈性:
部分轻症患者经过早期治疗,听力可得到改善,达到临床治愈效果。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用耳,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且避免进行游泳、潜水等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水进入耳内,可使用75%的酒精清洁外耳道,用无菌棉球堵塞住外耳道口,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且避免硬物挖耳。
5、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去声音嘈杂的地方。
6、患者外出时建议家属陪同出行,且尽量不要乘坐飞机,若必要乘机时,可在飞机升降时嚼口香糖,避免加重病情。
7、患者日常减少戴入耳式耳机,并不要使用耳机过长时间。
8、注意天气预报,及时添减衣物,防止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一个月后复查一次。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注意保护手术部位,避免水洗手术部位,可使用湿毛巾进行擦拭。
2、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防止发生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胡萝卜、西红柿、西蓝花、猕猴桃、樱桃、香蕉等,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坚果、大豆、动物肝脏、花生等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糖、花生酱等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注意保护耳朵,不用硬物挖耳,避免长期置身于高噪声环境中。
3、对于长期从事与爆震有关的职业者,佩戴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棉花等软物或小手指堵于外耳道口。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