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产后风疾病别名: 产后身痛、产后遍身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痛风、产后痹证、产后鸡爪风、产后...
养生
疾病名称: 产后风
疾病别名: 产后身痛、产后遍身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痛风、产后痹证、产后鸡爪风、产后筋脉拘急、产后风湿、肾隆病
疾病概述:
产后风又称产后身痛、产后遍身痛、产后关节痛等,是指女性在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由于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出现的肢体关节疼痛、酸胀、麻木、重着,甚至肢体关节活动受限等一系列问题,一般多见于秋冬时节分娩后女性。本病若及时治疗,则预后一般较好,否则可能导致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甚至痹痿残疾。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产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产后肢体关节疼痛、酸胀、麻木、重着
主要病因: 产后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
检查项目: 望闻问切四诊、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检查、CT、MRI、心电图
重要提醒: 产后风患者应及时治疗,并注意调整生活饮食习惯,避免病情迁延、反复。
临床分类:
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兼症与舌脉不同,产后风可分为血虚证、血瘀证、外感证和肾虚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产后风是临床中医妇科常见的一类疾病。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一般多见于秋冬时节分娩后女性。
病因-总述:
产后风的发生与产褥期生理密切相关,产后体虚、气血不足是其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风寒湿邪乘虚入侵机体是其外在因素。
病因-基本病因:
1、血虚证
(1)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或素体血虚,又因生产时失血耗气,导致四肢百骸空虚、经脉、关节失去濡养,从而出现肢体麻木、酸楚、疼痛。
(2)产后血虚气弱,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留滞经脉,也可出现疼痛。
2、血瘀证
产后余血未净,留滞经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可引起遍身疼痛、关节刺痛、恶露不畅等症状。
3、外感证
产后气血俱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密,护理不当则容易感受风寒湿邪,稽留在关节、肢体,导致关节气血运行受阻,瘀阻经络而出现疼痛。
4、肾虚证
素体肾虚,再加上生产损伤肾气,耗伤精血,腰为肾之府,膝属肾,足跟为肾经所过,肾精气血亏虚,失于濡养,可导致腰膝疼痛、腿脚乏力或足跟痛。
症状-总述:
产后风以产褥期间或产后百日内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酸胀、麻木、重着为主要特征,因证型不同可伴有面色无华、精神疲惫、小腹疼痛、恶风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血虚证
主要表现为产后遍身关节疼痛,肢体酸楚、麻木,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2、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产后遍身疼痛,四肢关节屈伸不利,触按疼痛加重,或肢体皮肤轻度紫暗,或伴有小腹疼痛、恶露不畅或不绝、色紫夹血块,舌暗红,苔白,脉细弦或涩。
3、外感证
主要表现为产后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疼痛剧烈如针刺,或肢体关节肿胀、麻木重着,怕冷恶风,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舌淡,苔白,脉浮紧或细缓。
4、肾虚证
产后身痛,以腰膝关节酸痛为主,或足跟痛,可伴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产后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酸胀、麻木、重着;
2、伴有面色无华,精神疲惫,肢体乏力,小腹疼痛,恶风,怕凉等;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产后肢体关节疼痛、酸胀、麻木、重着等症状,通常需要到中医科、产科、风湿免疫科进行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一般需常规进行产科检查等,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可能需要进行X线和心电图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请问您有什么不适症状,持续多久了?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4、生产多久了?生产过程顺利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进行过什么治疗吗?
6、有产后失血过多或接生感染等病史吗?
7、平时身体状况如何?
8、最近心情如何?有没有过度劳累?
9、居住环境如何,湿温度适宜吗?
10、平时都爱吃什么食物?最近饮食情况如何,大便情况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对产妇和孩子有什么影响吗?
6、治疗后复发的风险高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产后肢体关节疼痛、酸胀、麻木、重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然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检查、CT、MRI、心电图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医生会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身体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通过观察血液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判断机体有无感染,还可结合C反应蛋白和血沉,评估体内感染和炎症反应严重程度。
2、炎性标志物
血沉检查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可了解病情是否在活动期,有助于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3、血清抗体检查
类风湿因子增高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在诊断上无特异性。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的指标,对诊断和病情的评估有很大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脏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有助于了解关节的具体情况,比如有无变形、增生等。
2、CT、MRI
CT、MRI可进一步明确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有助于诊断疾病和了解病情。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女性在产后有关节疼痛、酸胀、麻木、重着等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痹证、痿证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痹证
产后风外感证患者的发病机理相近和临床表现,与痹证相类似。但产后风只发生在产后,与产褥生理有关,而痹证可发生在任何时间。
2、痿证
产后风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为特点,有时也伴有麻木不仁或肿胀,但无瘫痿的表现;而痿证则以肢体痿弱不用、肌肉瘦削为特点,一般不伴有肢体关节疼痛。
治疗-治疗原则:
产后风的治疗以养血活血、通络止痛为基本原则,通过服用中药、针灸、泡药浴等手段,达到标本同治、祛邪而不伤正的效果。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血虚证
(1)出现关节疼痛较重兼有外邪的患者,可加用威灵仙、羌活、独活等。
(2)出现上肢疼痛为主的患者,可加用桑枝等。
(3)出现下肢疼痛为主的患者,可加用怀牛膝等。
2、血瘀证
(1)出现痛处不温的患者,可加用姜黄、桂枝等。
(2)出现小腹疼痛拒按的患者,可加用炮姜、益母草等。
3、外感证
(1)出现关节疼痛、恶风,游走不定的患者,可加用羌活等。
(2)出现关节重着、麻木明显的患者,可加用苍术、木瓜等。
(3)出现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的患者,可加用青风藤、伸筋草、络石藤等。
治疗-药物治疗:
1、血虚证
(1)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秦艽、当归、丹参、鸡血藤。
(3)中成药:人参养荣丸、八珍颗粒。
2、血瘀证
(1)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2)常用中药:川芎、桃仁、秦艽、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香附、五灵脂、牛膝、地龙、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
(3)中成药:四物合剂。
3、外感证
(1)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2)独活、桑寄生、细辛、肉桂、防风、秦艽、杜仲、怀牛膝、当归、白芍、干地黄、川芎、人参、茯苓、甘草。
(3)中成药:木瓜丸、追风透骨丸、麝香追风膏。
4、肾虚证
(1)方药:养荣壮肾汤加。
(2)常用中药:当归、川芎、独活、肉桂、防风、杜仲、续断、桑寄生、生姜、熟地黄、秦艽、山茱萸。
(3)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六味地黄丸。
治疗-相关药品:
人参养荣丸、八珍颗粒、四物合剂、木瓜丸、追风透骨丸、麝香追风膏、仙灵骨葆胶囊、六味地黄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选次髎、风市、足三里、悬钟、环跳、阿是穴,中等刺激,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风、寒、湿邪所致者可用温针灸。
2、药浴
藏医药浴通过加入蒸汽的方法,使药液能够经热气进入机体筋脉中,经穴位渗透至机体内,达到通筋活络、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缓解疼痛感的同时,逐步达到根治。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产后风的预后与体质差异、病情轻重、治疗调摄是否得当等因素有关。如果能及时治疗,大多可以治愈,预后较好;如果治疗不当,则可能发展为严重的风湿病、类风湿病,甚至导致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及活动关节部位干枯坏死。
预后-危害性:
如果治疗不当,日久不愈,可能发展为严重的风湿病、类风湿病,甚至导致肌肉萎缩、筋脉拘紧、痿痹残疾。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可痊愈。
预后-复发性:
若引起产后风的病因没有彻底纠正,或平时生活起居饮食等调护不当,可能会使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产后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应注意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行为管理以及监测病情变化,以尽快缓解症状,促进机体康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病程较长,不仅给患者经济上造成损失,也会增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
2、护理要点
家属应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休息环境,关心、体贴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未经医生同意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
日常-生活管理: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不易睡软床,枕头不宜过高,卧床休息时要注意关节处功能位。
2、慢性期注意冬季及阴雨天保暖,防受凉受潮,两手互搓,每晚用温水洗手、脚,促进血液循环。
3、病情稳定时适当进行功能锻炼,比如抬腿、关节伸屈、仰卧起坐和缩肛等运动,以增强腹直肌张力,锻炼盆底肌肉及关节的功能,使身体能尽早恢复。
4、产后暂时应禁止房事,以防冲任损伤,邪毒入胞导致多种疾病。
5、夏天不要过于贪凉,长时间吹电扇或进冷饮,喂奶一定要穿好衣服,随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被。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关节疼痛、麻木的部位性质以及与四季气候变化的关系。
2、注意观察体温、舌象、脉象及恶露不畅、小腹冷痛或拒按等伴随症状。
饮食调理:
产后风患者应进行清淡饮食,多吃一些高营养、高蛋白、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定时定量进餐,食物的软、硬、冷、热均要适宜,避免暴饮暴食。
饮食建议:
1、血虚证患者宜多吃一些补益气血食物,比如鸡蛋、豆腐、牛奶、瘦肉、鱼类及新鲜蔬菜。
2、血瘀证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益母草膏或适量红糖水等。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的食物,比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以免影响脾胃功能,聚湿生痰。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3、忌食油腻的食物,比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4、忌食海鲜发物,比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
预防措施:
产后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以下几种措施有助于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产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产后不能用凉水洗澡。
3、产后保持心平气和,情绪稳定,不宜生气、着急,少思少想。
4、产后不食辛辣、生冷食物。
5、产后注意保暖,外出时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6、产后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做产后体操等。
7、产后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产褥期禁止房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