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赤膜下垂疾病英文名称: drooping pannus疾病别名: 垂帘翳、赤脉下垂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赤膜下垂
疾病英文名称: drooping pannus
疾病别名: 垂帘翳、赤脉下垂
疾病概述:
赤膜下垂(drooping pannus),又名垂帘翳、赤脉下垂。是指眼部血丝密布如膜,从白睛上方渐渐发展至黑睛的外障眼病。多因椒疮引发或禀赋不耐而引发。本病病情较轻的患者,经治疗后眼部血丝可消失,病情较重,特别是血翳堆积如肉的患者,治疗可减轻,但难全部消失。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性角膜血管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眼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部血丝密布如膜,从白睛上方渐渐发展至黑睛
主要病因: 外感风热、情绪失调、饮食不节、椒疮病后
检查项目: 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
重要提醒: 若发现眼内血丝密布,眼睑内有多个细小颗粒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血丝蔓延至整个黑睛,严重影响视力。
临床分类:
1、肺肝风热,血热壅滞
主要表现为眼内血丝从黑睛上缘逐渐向黑睛蔓延,血丝的尽头有许多小颗粒状的异物;伴有怕热,畏光,眼部干涩刺痛,瘙痒,头目疼痛;舌红苔黄,脉数。
2、心肝热炽,热壅血瘀
主要表现为黑睛布满血丝,甚至堆积如肉,白睛红赤;伴有怕热,畏光,眼睛刺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的眼部分泌物。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通过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有椒疮疾病的人群。
病因-总述:
赤膜下垂的发生多与外感风热、情绪失调、饮食不节、椒疮病后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为肝肺风热,或肝火上犯于目,热郁血滞所致。病位在眼,与肝、脾、肺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感风热
外感风热犯肺,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邪热恋肺,肺热上扰,侵袭肝络,气血壅滞发为本病。
2、情志失调
长期抑郁或过度忧思,或恼怒伤肝,肝胆火炽,上犯清窍,目睛受损,则发为本病。
3、饮食不节
长期偏食辛辣刺激肥腻性食物,脾胃不能及时运化,脾胃积热,脾热熏蒸肺络,热郁血滞,发为本病。
4、椒疮病后
患有椒疮疾病后,复感风热或饮食不调等,肺脾肝风热壅盛,热郁血滞,以致血丝密布,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以黑睛上缘或四周出现血丝密集的翳膜为主要特征。根据病程的长短,血丝分布的范围有所不同,视力下降的程度也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疾病初起
白睛上边出现一片薄膜,且有血丝牵绊,下垂至黑睛,薄膜渐渐变大增厚,遮掩眼珠,血丝尽头常出现细小星点状颗粒。
2、疾病日久
赤膜增厚,甚至堆积如肉,从黑睛四周侵入,最终遮满黑睛,视力出现严重障碍。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症状-伴随症状:
常伴有眼部瘙痒疼痛,怕光流泪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黑睛上缘或四周出现血丝密集的翳膜。
2、伴有眼部瘙痒疼痛,怕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眼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需要进行眼部检查,检查当天不要戴隐形眼镜或美瞳。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发现黑睛上缘或四周出现翳膜等症状?有瘙痒疼痛,怕光流泪等表现吗?
2、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怕热,口苦咽干等?
3、从事什么工作?平时心情如何?
4、有经常熬夜疲劳用眼的习惯吗?
5、平时有偏食辛辣、煎炸食品的习惯吗?是否有抽烟、大量饮酒的习惯?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8、有患过其他的眼病吗,如椒疮等?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眼睛会出现翳膜这些表现?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会导致失明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滴眼药水能治好吗?需要手术治疗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黑睛变化、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眼部压力及疼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视力、验光等检查来判断有无视力受损的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
此方法可以检测沙眼衣原体病菌,有助于医生明确诊断。
2、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试剂盒、酶联免疫测定等检测沙眼衣原体DNA,提高检测的敏感度,有助于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眼部血丝密布如膜,从白睛上方渐渐发展至黑睛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为黑睛疾病的垂帘障、白膜侵睛、膜入水轮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本病多由椒疮增剧并发而来,翻转胞睑,可见椒疮存在。
2、自觉症状
眼部出现干涩疼痛,瘙痒不适,怕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
3、眼部体征
病位在黑睛浅层,表现为伴有血丝的薄膜从上向下发展或从四周侵入,最终遮盖整个黑睛。
诊断-鉴别诊断:
1、垂帘障
垂帘障也为眼部出现薄膜,从白睛渐渐向下蔓延至黑睛,逐渐遮挡整个黑睛,与赤膜下垂不同指出为垂帘障的薄膜色白,无血丝牵绊,眼部也没有红肿涩痛的症状。
2、白膜侵睛
白膜侵睛由火疳缠绵不愈,反复发作而形成,主要表现为眼内出现灰白或灰黄色舌状翳膜,逐渐侵入黑睛,并且病位深于赤膜下垂。
3、膜入水轮
膜入水轮为黑睛上生疮,愈后瘢痕不退,逐渐生成翳膜,侵入瞳孔。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宜内外结合,内治以清热疏风,凉血化瘀为主;外治重在消障退翳,并结合劆洗椒疮,防止复发。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肺肝风热,血热壅滞
血丝较重的患者,可加用丹皮、红花,也可选用归芍红花散加减。
2、心肝热炽,热壅血瘀
(1)若热证明显,体质不虚的患者,可去方中黄芪。
(2)若头痛目胀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龙胆草。
(3)若口渴爱喝水的患者,可加用石膏。
(4)若小便色红量少的患者,可合用导赤散;若小便赤通消退,可转用退翳明目的方药。
治疗-药物治疗:
1、肺肝风热,血热壅滞
(1)方药:退红良方加减。
(2)常用中药:龙胆草、山栀子、黄芩、夏枯草、连翘、桑叶、菊花、草决明、生地。
2、心肝热炽,热壅血瘀
(1)方药:破血红花散加减。
(2)常用中药:黄连、栀子、连翘、大黄、枳壳、当归、川芎、赤芍、苏木、红花、白芷、升麻、薄荷。
治疗-相关药品:
黄连上清丸、泻青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劆洗法
1、优点
本法是以锋针或表面粗糙之器物轻刺或轻刮患眼病灶处的手术方法。具有直接对病灶施术而祛瘀泄毒的作用,还可以在剧洗后形成新鲜创面,使局部用药更易吸收而发挥作用等优点。
2、适应症
适用于胞睑内面有瘀滞或粗糙颗粒的眼病,如椒疮、粟疮等。
3、手术方法
用表面麻醉剂麻醉后,翻转胞睑,通常用消毒的针头或海螵蛸棒轻刺或轻刮睑内粗大颗粒或瘀积处,以出血为度,劆毕用氯化钠注射液或抗生素滴眼液点眼,以冲出瘀血。
治疗-其他治疗:
1、滴眼液
(1)若眼内血丝明显的患者,可用黄连西瓜霜眼药水,千里光眼药水滴眼。
(2)病情好转,症状减轻后,可改用犀黄散,涩化丹点眼以消除眼部异物。
2、扩瞳药
若引起瞳神缩小的患者,须结合用扩瞳药物。
治疗-治疗周期:
赤膜下垂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赤膜下垂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病情较轻的患者,经治疗后眼部血丝可消失,病情较重,特别是血翳堆积如肉的患者,治疗可减轻,但难全部消失。
预后-危害性:
病情发展,若赤膜覆盖整个黑睛,治疗虽可减轻,但难以全部消除,对视力影响较大,甚至不辨人物。
预后-治愈性:
本病若停止于黑睛上部,对视力影响不大,经治疗赤脉可消失。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赤膜下垂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生。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规律的作息、减少用眼,保持眼部清洁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适当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归,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消除焦虑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必须坚持长时间局部用药。
2、严格遵医嘱滴眼药水,掌握滴眼液的正确使用方法。
3、滴眼药时应取仰卧或坐位,头稍后仰,向患侧倾斜,操作者先用棉签擦去分泌物,一手轻轻分开上、下眼睑,暴露结膜囊,另一只手持眼药水,将药滴于结膜囊内,轻提起上检,嘱患者闭目1-3分钟,用棉签擦去溢出的药液。
日常-生活管理:
1、病室宜整洁安静,光线宜暗,定时开窗通风。
2、外出时戴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
3、保持患眼的清洁,避免病情加重,发生交叉感染。
4、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勤洗手、洗脸,洗脸时注意先洗健侧再洗患侧。
日常-病情监测:
1、观察眼部充血及轻重状态。
2、观察视力下降程度及自觉症状发展程度,如瘙痒、疼痛、怕光、流泪等。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分子生物学检测,眼部检查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应保持眼部清洁,及时消毒换药,避免感染,防止情绪刺激等。
饮食调理:
饮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新鲜水果等,尤其注意饮食宜忌,忌辛辣刺激及腥味海鲜食物,饮食不宜过饱,戒烟酒。
饮食建议:
1、可多食水果和蔬菜,多喝水。
2、多食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
3、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病情。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容易妨碍脾胃,影响疾病的恢复。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为椒疮的并发症之一,因此积极防冶椒疮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注意用眼卫生,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心情舒畅,起居规律等,可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生。
1、加强体质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并保持心情舒畅。
3、平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不可长时间阅读、看电视、电脑等。
4、积极治疗椒疮等原发病,注意眼部清洁卫生,避免发为本病,防止感染传播。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