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疾病英文名称: 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
养生
疾病名称: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疾病英文名称: 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
疾病概述: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以持续、严重的疼痛为主的精神障碍。目前认为,情绪冲突或社会心理因素直接导致了疼痛的发生。患者自诉疼痛剧烈,但可能缺少器质性疼痛时所伴有的那些生理反应。本病目前主要通过心理治疗,预后与病程有关,存在个体差异。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头痛、腰背痛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检查项目: 问诊、体格检查、心理学量表
重要提醒: 该病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需积极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较为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有研究显示,其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女性多见。
病因-总述: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情绪冲突或社会心理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原因。此外,生物学因素也可能影响本病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幼时受到父母过度的照顾,儿童期患病经历、创伤、长期与慢性疾病患者共同生活、生活中存在的现实冲突等可能是易患因素。
2、因为躯体症状继发性获益,如在潜意识中为患者变相发泄、缓解情绪冲突,因病而回避社会责任,并获得更多的关心、保护和照顾。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部分患者的起病为医源性。
3、也受到社会、文化和种族因素的影响。如在东方文化中,由于躯体症状较精神障碍易于受别人接受,所以患者更趋于将心理症状归结于躯体原因。
4、有研究认为,本病也可能受遗传、环境或两者共同的影响。
病因-危险因素:
具有内向、孤僻、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化十分关注等自恋倾向人格特征的人易出现躯体形式障碍。心理学家还发现,具有某些素质因素如偏执型、强迫性人格特征的人也易患本病。
症状-总述:
患者主诉最多的是头痛、腰背痛及不典型的面部疼痛,如反复地头疼、持久的后背疼、盆腔疼、或刀刺样的后背疼、腹部烧灼痛等。疼痛的时间、性质、部位常常变化,镇痛剂、镇静剂往往无效,而抗抑郁剂可能获得意外的疗效。病程迁延,通常会持续6个月以上。
症状-并发症: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使社会功能受损。且由于反复自觉疼痛,还可并发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等。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要前往精神心理科就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需要做脑电图等特殊检查,请提前遵医嘱做好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并提前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发现不适多久了?有就诊过吗?
3、都做过什么检查?结果怎样?
4、第一次出现症状前有发生什么吗?
5、您平时生活、工作压力大吗?
6、您的性格怎样?
7、和周围的亲戚朋友关系怎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些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2、我的病情严重吗?
3、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吗?
4、能治好吗?
5、还会复发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反复出现头痛、腰背痛及不典型的面部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病史、所述症状,选择相应的检查以排除一些疾病,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心理学量表测试。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着重对患者主诉不适的系统进行检查,如查看脊椎有无明显的畸形或是体态异常等,以排除躯体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心理学量表:对合作的病人评定HA-MA、HAMD、SAS、SDS、SCL-90、MMPI及神经心理测验,有助于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主诉,做头部或腹部等的CT、MRI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主诉,结合患者病史、辅助检查阴性结果以及社会生活模式,综合分析后来诊断。通常需要排除躯体疾病、抑郁障碍、疑病障碍等。
诊断-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
有些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病人常有一种夸大症状的趋势,使得躯体症状与疑病症状的区分颇为困难。
2、抑郁障碍
躯体化障碍通常伴以程度不等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如果抑郁和焦虑本身在严重度和持续时间上不足以诊断,则不需分开诊断。40岁以后发病的多种躯体症状可能是原发性抑郁障碍的早期表现。
3、疑病障碍
疑病障碍患者倾向于要求进行检查以确定或证实潜在疾病的性质,而躯体化障碍患者要求治疗以消除症状。在躯体化障碍中,常有药物过度使用,同时也存在长期不遵医嘱的情况;而疑病障碍患者害怕药物及其副作用,常频繁更换医生寻求保证。
4、妄想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的躯体妄想、抑郁障碍中的疑病妄想)
妄想障碍最典型的表现是信念具有怪异性质,躯体症状较少,较为恒定。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是心理治疗,让患者逐渐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改变其错误的观念,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必要时还可辅以药物治疗。有研究认为,抗抑郁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比单用药物或心理治疗效果更好。
治疗-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选择抗抑郁或抗焦虑治疗。常用的有地西泮、奥沙西泮等抗焦虑药物及氟西汀、舍曲林、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片等抗抑郁药物。
2、有偏执倾向以及确实难以治疗的患者,可以慎重使用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氨磺必利等,以提高疗效。
治疗-相关药品:
地西泮、奥沙西泮、氟西汀、舍曲林、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片、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氨磺必利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频谱治疗及按摩治疗等在临床上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往往呈慢性、波动性病程,多则数年或几十年,随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出现而波动。如急性起病,诱因明显,病前人格健康者预后较佳,起病缓慢,病程长,病前人格缺陷者治疗困难,预后差。
预后-危害性:
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正规有效治疗后通常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预后-治愈率:
暂无相关权威数据。
日常-总述: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陪伴,帮助患者克服疾患;用药时应按时按量,谨遵医嘱;日常应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日常-心理护理:
1、家属要以积极和肯定的态度去鼓励患者,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和督促患者多与外界交往,在社交和工作学习中找到乐趣。
2、对患者多给予积极正性的肯定、鼓励,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鼓励患者多参加工娱活动,比如听音乐、打球、看书、做游戏等等,以转移其注意力,松驰其焦虑、恐惧、紧张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用量,以免影响疗效,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加强安全护理,避免环境中的危险品及其他不安全因素。
2、帮助患者学会放松。如慢跑、静坐、太极拳及利用生物反馈仪训练肌肉放松。
日常-复诊须知:
严格遵医嘱复诊,复诊时需携带病历及相关的资料。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忌烟酒、浓茶、咖啡等。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以下方法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1、平时可以多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下棋、画画、写毛笔字、打羽毛球等。
2、若感到自我压力较大时,要及时与身边的人沟通,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