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虫证疾病概述: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的各种虫类引起的证候,常见的有蛔虫、绦虫、钩虫、蛲虫、...
养生
疾病名称: 虫证
疾病概述: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的各种虫类引起的证候,常见的有蛔虫、绦虫、钩虫、蛲虫、姜片虫等。临床常见共同症状为精神疲倦、面黄消瘦、腹痛,或喜食异物等。发生多与饮食不洁、脏腑虚弱等因素相关。本病可见于如何年龄,以儿童期多见,若尽早治疗,驱虫调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小儿可影响生长发育,其他患者可并发肠梗阻等病症,预后不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精神疲倦、面黄消瘦、腹痛,或喜食异物
主要病因: 饮食不洁、脏腑虚弱
检查项目: 腹部超声、X线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血常规
重要提醒: 若出现精神疲倦、面黄消瘦、腹痛,或喜食异物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疾病后期并发肠梗阻等病症。
临床分类:
1、蛔虫病
主要表现为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空虚杂乱感,甚或吐虫、便虫,腹部按之可有条索物或团物,轻揉可散;较严重可见食欲不振,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磨牙流口水;舌苔花剥。
2、绦虫病
主要表现为腹部隐痛或胀满,或有腹泻,肛门作痒,久则消瘦乏力,大便中或衬裤上有时发现白色节片样虫体。
3、钩虫病
主要表现为早期趾(指)间皮肤瘙痒浸淫,日久渐见面色萎黄,身体浮肿,肌肤暗沉无色泽,腹痛腹胀,呕吐黄水;伴有大便稀溏,目睛无彩或有虫蚀斑点,四肢困倦,头晕耳鸣,口唇淡白;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4、蛲虫病
主要表现为肛门奇痒,夜间加重,睡眠不安,作痒时可在肛门周围发现蠕动的白色小虫;伴有烦躁失眠,头昏,食欲不振,面黄肌瘦,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5、姜片虫病
主要表现为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有的患者可见轻度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病久可见精神疲倦,或腹胀浮肿;舌苔白腻,脉濡细。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病人和带虫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以消化道传播为主。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儿童期多见,并多发于饮食不洁的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本病以农村多见。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四季均可发病。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由于饮食不洁、误食虫卵,脏腑虚弱、脾胃损伤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感染诸虫,脾胃受损,耗伤气血,脏腑虚弱,诸虫停聚和滋生。病位主要在肠道,与脾胃密切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饮食不洁
误食带有虫卵的食物为本病致病的主要原因。食用未洗净的瓜果蔬菜或饮用不洁之水,饭前不洗手等,可导致误食虫卵而发病。
2、脏腑虚弱
脏腑虚弱,脾胃损伤,正气不足,导致诸虫滋生、繁衍,耗伤气血而发病。
症状-总述:
各种虫类感染共同症状可见精神疲倦、面黄消瘦、腹痛,或喜食异物等。常见有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在临床可见相对应的特征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蛔虫病
绕脐腹痛,疼痛不定时发作,痛处有肿块聚起,可上下移动。
2、绦虫病
腹痛、腹胀、腹泻或泻出白色节片(虫体)。
3、钩虫病
面黄浮肿,消瘦,疲倦乏力,饮食量大但容易饥饿或喜食异物。
4、蛲虫病
夜间肛痒、肛门周围可见蠕动白色小虫,睡眠不安。
5、姜片虫病
一般无明显症状,后期开始出现轻度的腹痛、腹泻。
症状-并发症:
肠梗阻
虫证治不及时,引发肠道感染,气血瘀阻不通,可出现肠梗阻病症。主要表现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等。
症状-伴随症状:
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怕冷、头晕头痛、身体浮肿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精神疲倦、面黄消瘦、腹痛,或喜食异物等表现。
2、或伴有恶心呕吐、发热怕冷、头晕头痛、身体浮肿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传染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腹部触诊,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项目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影响医生判断。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精神疲倦、面黄消瘦、腹痛,或喜食异物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发热怕冷、恶心呕吐等?
4、平时有偏食辛辣肥腻食品的习惯吗?有没有误食不卫生食物?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之前有患其他胃肠道疾病吗?
8、平时体质如何?容易发生感冒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疲倦消瘦、腹痛腹泻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怎么用药?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腹部超声、X线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血常规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脏器有无疼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大便常规检查
一般可从粪便中检查出虫卵。
2、病原学检查
通过从病人的血液、组织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活体组织中,检查寄生虫的某一发育虫期,有助于医生诊断疾病。
3、血常规
观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来初步判断为感染性疾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通过超声检查,可观察肠道或胆道是否有细小、条索状的虫卵。
2、X线检查
进行消化道造影X线检查,可清晰观察消化道的异常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精神疲倦、面黄消瘦、腹痛、喜食异物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钩虫病还需要与黄疸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常有饮食不洁史,以小儿多见。
2、主要表现
可见精神疲倦、面黄消瘦、腹痛,或喜食异物等症状。蛔虫病还见绕脐腹痛;绦虫病还见排泄出虫体;钩虫病还见面黄浮肿;蛲虫病还见夜间肛痒;姜片虫病为后期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3、辅助检查
腹部超声、X线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血常规等检查,有助于虫证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钩虫病与黄疸
二者都有身体发黄等症状。黄疸病主要为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无浮肿,伴有胁痛、小便色黄如茶、食欲不振等症状,病属湿热内盛;钩虫病主要为面部呈黄色,有浮肿,而巩膜无黄染,伴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
虫证必须辨明疾病新久、虚实,然后采取相对应的治疗。一般中医治疗宜先驱虫,虫去后再调理脾胃,帮助身体恢复。
治疗-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中药。
1、蛔虫病
(1)方药:化虫丸合乌梅丸加减。
(2)常用中药:鹤虱、玄明粉、大黄、苦楝皮、雷丸、牵牛子(炒)、槟榔、芜荑、使君子(去壳)、乌梅等。
2、绦虫病
(1)方药:榧子散加减。
(2)常用中药:榧子、槟榔、芜荑、大蒜果。
3、钩虫病
(1)方药:黄病绛矾丸加减。
(2)常用中药:绛矾、厚朴、白术、茯苓、枳壳、茅术、广皮。
4、蛲虫病
(1)方药:追虫丸加减。
(2)常用中药:黑牵牛、槟榔、雷丸(醋炙)、南木香。
5、姜片虫病
(1)方药:槟榔单方。
(2)常用中药:槟榔。
治疗-相关药品:
化虫丸、乌梅丸、黄病绛矾丸、追虫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当有外科并发症时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治疗-其他治疗:
1、体针疗法
(1)蛔虫证
主穴取大横;配穴取足三里、支沟。针刺大横时,直刺,针尖微指脐部,依年龄大小可针2~3寸(6.6~9.9厘米),强刺激,泻法,上下午各针1次,连续2日。
(2)蛆虫性肠梗阻
可取天枢、足三里、中脘、合谷、内关等穴,进行针刺治疗。
(3)胆道蛔虫证
可取胆俞、脾俞、胆囊穴等,进行针刺治疗。
2、推拿疗法
适用于蛔虫性肠梗阻的小儿患者。可在腹部采用旋摩法,即以右掌心贴于患儿腹部,由轻到重作顺时针方向按摩。急性梗阻解除后服用驱虫药。
3、外治疗法
适用于蛲虫证的患者。外用植物油搽肛门皱襞周围,每日2~3次,以润滑皮肤,可杀虫。
请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后进行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若尽早治疗,驱虫调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可并发其他病症,则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1、小儿若治疗不当,可影响生长发育。
2、若病情迁延不愈,可并发肠梗阻等病症,预后不良。
预后-治愈性:
本病若及时治疗,没有并发其他病症,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虫证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误食虫卵,可能会引起疾病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除了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外,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若为小儿患者,应以病儿易懂的语言告知一些注意事项,以取得病儿的信任,稳定其不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其他患者可以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加强情志调护,积极治疗疾病。
日常-用药护理:
1、驱虫合剂宜早晚饭前服,服药期间忌食动物油,务必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加用泻下剂或灌肠通便。
2、勿将中药驱虫剂与西药驱虫剂合并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驱虫合剂一般使用2~3天如无效,不应久服,可改用其他驱虫药或调理脾胃之剂,如健脾散、加味三甲散等;一个月后再加用驱虫合剂并适当加大剂量,以求生效。
日常-生活管理:
1、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用食醋熏蒸或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2、遵医嘱执行消化道隔离。提倡小儿不穿开裆裤,勤洗外阴,更换的衣裤、被单应煮沸消毒,被褥要经常曝晒。
3、并发肠梗阻的患者,需禁食,作好口腔护理。
4、患者宜进易消化食物,注意病期的冷暖,避免外感着凉。
5、钩虫病患者应注意局部皮肤防护,勿赤脚及赤身着地。重症病人应注意休息。
日常-病情监测:
观察病人全身症状、腹痛性质、时间及伴随症状、药后排虫等情况,必要时留送大便标本,以查找虫卵。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腹部超声、X线检查、大便常规检查、血常规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忌食生冷,油腻,煎炸等助湿生热之品。注意饮食卫生,作好食具消毒工作;嘱小儿生吃瓜果蔬菜要洗烫,不吃不洁食物,不饮生水。
饮食建议: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熟的猪、牛肉,蔬菜洗净,生菱、荸荠应沸水烫洗后吃。
2、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宜清淡易消化,如小米粥、瘦肉粥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避免吃生冷、硬质粗糙、过咸的食物。如雪糕,凉拌菜,年糕、粽子等糯米类制品。
5、绝对禁食不洁及变质食物。
预防措施:
虫证是较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来预防本病的发生。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做好清洁卫生工作,饭前便后洗手,纠正不良吮指习惯。
2、注意饮食卫生,不饮不洁的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烫,做好食具消毒工作,不吃不洁食物,避免虫卵由口而入。
3、饮食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形成积滞,化生虫积。
4、可适当的进行体格锻炼,以达到活络经脉,调和气血,扶助正气的作用,提高机体抗病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